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著名画家徐悲鸿曾言:道在日新,艺亦须日新,新者生机也;不新则死。通过类比的形式说明了创新的意义与重要性,同时也利用对比的形式剖析了遵循陈旧的劣势。藉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他们应该发扬自己的创新精神,用创新来引领作文的教学,使得更多的学生在作文教学中有所收获,能够创造出目不暇接的文字。从这方面的考虑,本文从小学高段作文的教学来着眼,就教育与教学创新进行了全方面的探索,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非常让他们头疼的科目,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爱写作,也不会写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造成影响和阻碍。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种教学中所存在的困境,小学作文任课教师可以在高段作文教学中,体现出一定的魄力,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断拥抱更加富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以一种不断进取的态度,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双重创新。
1.通过生活教学法促进学生累积素材
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曾有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当中“源头活水”成为因,这很好的对“渠清如许”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释,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的重要性。从重要性上来看,如果希望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创新,不断在教学当中加入“活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一切语文作文教学都需要借助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挖掘。脱离了生活的高段作文教学就如同没有雨水滋润的荷花,尽管花朵仍然存在,但是无法娉婷绽放,无法彰显绽放之美;也如同无法翱翔天空的飞鸟,尽管羽毛丰满,然而无法肆意飞翔,搏击长空。基于此,任课教师应该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积极的应用生活教学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1]
趣味盎然的生活趣事、四季不同的春夏秋冬、娇艳欲滴的鲜花、灯火斑斓的街头、高矮相间的屋舍,这些充满了生活趣味、富有张力的现实都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故此,学生可以将这些身边的素材都加入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这样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内容可写,拥有真实的情感,血肉丰满。总结来看,生活就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学生写作就如同泉水,当泉水的水源丰沛,泉水才能湍流不息。
2.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岁月更迭,在历史长河不断穿梭,这段古语仍然不断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它一方面对学习的三层境界进行了阐述,指出学生在进行作文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与价值。由此进行思考,小学作文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作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知识的兴趣。对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具有极大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让作文课堂体现出更加深邃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知识的兴趣。基于此,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以此作为写作主题的重点,为学生构造出不同风格的写作环境,这样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主观能动性。
举个例子来说,任课教师在进行有关“发现身边微小事物”题材的作文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第一,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点滴事物,让他们从这些微小的事物着眼。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和回忆。如此,学生就能够进入到任课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第二,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景色图画,让学生从景色中寻找美的细节,这样学生在进行图画赏析的过程中,就能够进入一种让人沉醉的美好意境当中,并用心的去体会、去寻找。第三,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开始进行写作。这样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拟订写作提纲
基于以往的经验,作文的写作与建筑具有相似的特征。建筑进行前需要进行结构的设计、绘制图纸等,而写作文前则需要撰写提纲,简而然之,作文拟定提纲是一种建筑美与结构美的体现。但是任课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在写作文前并不会进行提纲的拟定。缺乏这一环节,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就会缺乏足够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更不会体现出一种结構美与层次美。这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完成提纲的制定,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捋清写作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如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任课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次写作的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前先利用思维导图来列出提纲。接下来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相关提纲的拟定。随后任课教师选择几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最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提纲进行作文。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使得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提纲的拟定。
4.通过读写结合法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
对于作文来说,它与学生的阅读量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作文教学没有阅读作为基础,那么它将失去应用的魅力,也必然导致作文教学质量逐渐陷入效率下降、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推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让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体现出更大的创新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研究,任课教师在进行有关高段作文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获得作文的素材,这有助于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也更有助于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2] 而任课教师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兴趣得到不断的锻炼;而随着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学生会逐渐养成拟定提纲的习惯,这有助于文章结构建立;而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从而实现作文创新性与结构性的双重体现,这有助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不断彰显出美丽,使得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燃起努力学习写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胡显兰.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J]. 文教资料, 2017, (31): 63-64.
刘文君. 放飞心灵 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36): 48-49.
关键词: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对于小学生而言,作文是非常让他们头疼的科目,许多学生都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爱写作,也不会写作的情况。如果这种情况一直无法得到解决,那么就会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造成影响和阻碍。为了能够更好地解决这种教学中所存在的困境,小学作文任课教师可以在高段作文教学中,体现出一定的魄力,勇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不断拥抱更加富有效率的教学方法,以一种不断进取的态度,实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在形式上与内容上的双重创新。
1.通过生活教学法促进学生累积素材
在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曾有诗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首诗当中“源头活水”成为因,这很好的对“渠清如许”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释,并从根本上解决了创新的重要性。从重要性上来看,如果希望在小学语文高段作文教学中要不断强调创新,不断在教学当中加入“活水”。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一切语文作文教学都需要借助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挖掘。脱离了生活的高段作文教学就如同没有雨水滋润的荷花,尽管花朵仍然存在,但是无法娉婷绽放,无法彰显绽放之美;也如同无法翱翔天空的飞鸟,尽管羽毛丰满,然而无法肆意飞翔,搏击长空。基于此,任课教师应该在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中积极的应用生活教学法,从而让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1]
趣味盎然的生活趣事、四季不同的春夏秋冬、娇艳欲滴的鲜花、灯火斑斓的街头、高矮相间的屋舍,这些充满了生活趣味、富有张力的现实都能够成为写作的素材。故此,学生可以将这些身边的素材都加入到自己的写作当中,这样学生所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有内容可写,拥有真实的情感,血肉丰满。总结来看,生活就是作文素材的来源,而学生写作就如同泉水,当泉水的水源丰沛,泉水才能湍流不息。
2.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古语有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岁月更迭,在历史长河不断穿梭,这段古语仍然不断焕发生机,历久弥新。它一方面对学习的三层境界进行了阐述,指出学生在进行作文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果都体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极大的作用与价值。由此进行思考,小学作文教师在指引学生进行作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应该积极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知识的兴趣。对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来说,情境教学法具有极大的作用,一方面能够让作文课堂体现出更加深邃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知识的兴趣。基于此,任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并以此作为写作主题的重点,为学生构造出不同风格的写作环境,这样能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主观能动性。
举个例子来说,任课教师在进行有关“发现身边微小事物”题材的作文教学中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第一,任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点滴事物,让他们从这些微小的事物着眼。这时候学生就会积极的思考和回忆。如此,学生就能够进入到任课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当中。第二,任课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不同的景色图画,让学生从景色中寻找美的细节,这样学生在进行图画赏析的过程中,就能够进入一种让人沉醉的美好意境当中,并用心的去体会、去寻找。第三,任课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开始进行写作。这样通过多种不同的情景就能够强化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3.通过思维导图法指导学生拟订写作提纲
基于以往的经验,作文的写作与建筑具有相似的特征。建筑进行前需要进行结构的设计、绘制图纸等,而写作文前则需要撰写提纲,简而然之,作文拟定提纲是一种建筑美与结构美的体现。但是任课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发现学生在写作文前并不会进行提纲的拟定。缺乏这一环节,学生所写出的文章就会缺乏足够的连续性与整体性,更不会体现出一种结構美与层次美。这时任课教师就可以在作文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的引导完成提纲的制定,这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捋清写作思路,另一方面也能强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如任课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作文写作过程中,可以采用如下的方式,任课教师向学生说明本次写作的主题,然后要求学生在进行写作前先利用思维导图来列出提纲。接下来由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完成相关提纲的拟定。随后任课教师选择几名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展示,最后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提纲进行作文。通过这样的方法就能够使得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提纲的拟定。
4.通过读写结合法实现学生知识的迁移
对于作文来说,它与学生的阅读量拥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如果作文教学没有阅读作为基础,那么它将失去应用的魅力,也必然导致作文教学质量逐渐陷入效率下降、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因此任课教师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读写结合的方法,这样有助于推动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让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体现出更大的创新性。
基于以上的分析与研究,任课教师在进行有关高段作文教学当中,应该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获得作文的素材,这有助于学生作文内容的充实,也更有助于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情实感。[2] 而任课教师通过引入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的写作热情与写作兴趣得到不断的锻炼;而随着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学生会逐渐养成拟定提纲的习惯,这有助于文章结构建立;而读写结合的方法有助于对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与强化,从而实现作文创新性与结构性的双重体现,这有助于小学高段作文教学不断彰显出美丽,使得学生进一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燃起努力学习写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胡显兰. 浅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J]. 文教资料, 2017, (31): 63-64.
刘文君. 放飞心灵 快乐作文——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J]. 课程教育研究, 2016, (36): 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