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历史嘱托增强文化自信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篇章——山东大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重要回信精神

来源 :文史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dsc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山东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特殊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文史哲》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体现了总书记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山东大学的亲切关怀.山东大学党委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努力回答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课题,奋力书写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山大篇章,不断开创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新局面.一、坚持在"学懂"上下功夫,认真抓好学习领会.学校党委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立足"两个大局",从"两个维护"的高度,及时学、系统学、深入学,第一时间召开《文史哲》编辑部座谈会、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
其他文献
法治的复杂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各种抽象的价值,二是程序、技术、形式、体系等工具理性。从法治的历史发展来看,实质法治具有转变为形式法治的趋势,在这个意义上,形式法治具有其合理性。现代意义上的形式法治并不排斥实质价值,并将合法性作为实现实质价值不可缺少的保障。同时,形式法治也有其限度,形式法治要实现实质价值,不但取决于法律自身的合法性,更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公民文化等方面具有极其密切的联系。
二十几岁的时候,我绝不会把陶渊明当成偶像。虽然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给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添了几分田园的向往,但是对我触动最大的是他的一首《乞食》。鲁迅评论道:“穷到透顶,愁得要死的人,哪里还有这许多闲情逸致来著书?……高吟‘饥来驱我去……’的陶征士,其时或者偏已很有些酒意了。正当苦痛,即说不出苦痛来,佛说极苦地狱中的鬼魂,也反而并无叫唤。”人生在世,上有父母,下有妻儿,怎能因一己之快归隐山林
期刊
在小说《别名格雷斯》中,阿特伍德以重写历史人物格雷斯为契机,把湮没在宏大历史话语中的声音归还女性,把女性身体从历史暗影中置于当代身体与空间哲学的烛照下,揭示女性身体在知识权力话语下被规训、被刻写的处境,探讨女性身体在日常空间实践中的能动性、多元性、流动性,以及反抗与逃脱男性权威空间的革命性,并以身体为记忆载体,探讨女性在回忆切身生命体验的过程中缝合身体、生成自我的可能,从而将鲜活的个体生命写入历史之中,并启发我们对于女性身体的辩证思考。
在《文史哲》杂志创刊7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给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的回信.习总书记的回信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对如何办好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对广大
期刊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SCP范式分析双边市场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的关系,并以生鲜电商为例,利用生鲜电商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双边市场与
《吕氏春秋·不二》篇云:“孔子贵仁,墨翟贵兼。”孔、墨所“贵”不同,也就是儒、墨两家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这种不同主要表现为儒家崇尚“仁爱”,墨家崇尚“兼爱”。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都是主张“爱人”,这是两家共有的人本主义思想,但是两家在“爱人”的方式、道德的起源以及人性论和天道观等方面存在着差别。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儒墨相“非”,但是我们在当今的新时代也应重视儒墨互补的一面。  一、“爱
人们通常所谓的"大历史"大致有History, macro-history和big history三种含义.这三种"大历史",不仅表露了人们试图从宏观上辨明历史运动方向以掌握人类命运的雄心,还深刻地反映了近代以来历史思想的变迁以及历史研究范式的更嬗.自20世纪80年代始,世界史学开始文化转向,宏大叙事备受冷落,历史学进入小叙事时代.当历史学家瑟缩于后现代主义认识论的淫威而自罪似的躲避宏大叙事时,社会科学家及自然科学家却肩荷着大规模历史研究的旌旗高歌猛进.全球化重塑了世界结构,擅长结构研究的长时段宏观研究当
科研诚信作为学术的核心价值与伦理原则,对促进科技的健康发展、维护我国国际学术形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科研人员作为社会行动者嵌入在一定的制度结构与情境中,多元主体、规则、要素形塑了研究者负责任的行为。以Z大学为例研究发现,当前高校的科研诚信形势总体堪忧,各种学术不端行为不同程度存在。究其原因,在促进因素上,科研评价体系过于量化与物化,奖励制度与科学规范相冲突;在控制因素上,科研诚信规范执行不力,监督体系不健全,科学控制系统失控;在主体因素上,科研人员自律意识不强,对相关政策法规认知度不高,科学自治系统失灵。因
编者按:儒家与墨家作为先秦两大显学,曾共创轴心时代的中华文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对立不相容,还是相用或互补,成为自古至今一直被讨论的话题。随着近年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构建工作的逐步展开,儒墨两大学派之间的学理关系,以及如何将二者融会贯通,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有鉴于此,2020年11月21日至22日,山东大学、中国墨子学会和滕州市委、市政府联合举办了“儒墨会通与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意在
近些年关于儒墨关系的研究的深入,很重要的表现是不仅仅注意两者的对立,还注意到两者的会通,由此呈现了先秦诸子更为丰富复杂的思想图景。论及儒墨会通,往往想到两者的相类之处。其实,两者的会通还有另外方面:孟子在拒墨学的同时,又吸取了墨学,化解了墨子对孔子的质疑和挑战,从而深化发展了孔子开创的儒学,实现了“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史记·儒林列传》)。自汉代以来,已有学者对此有所提及,但大多语焉不详。先秦是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在政治思想领域首当其冲的是古今之辩即守旧与革新之争,力主变法革新的法家称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