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柴棒”修辞法的探析及启示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ong4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一些特殊的修辞现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是非常必要的。笔者就《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去烧火!”这一修辞现象进行了有益探讨。
  关键词:修辞 借喻 借代
  
  修辞对于语言的建构和美化起着重要作用,是作文和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也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一种能力。修辞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老师和学生们都对修辞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讨。然而,也有一些特殊的修辞现象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交流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下面,笔者就《包身工》中的一个修辞现象进行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中学教材的习题集里有这样一道题:……接着,又下命令似地高叫:“‘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包身工》)文中称呼“芦柴棒”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A、借代 B、拟物C、夸张D、比喻
  习题集中给出的答案是D(比喻),而有的老师和很多学生却认为答案是A(借代),究竟是“比喻”恰当还是“借代”正确呢?
  
  二、“借喻”论
  
  我们语文老师们就这个问题翻阅资料、引经据典地进行了考证辨析,大多还是倾向“借喻”。其理由如下:
  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是这样说的:借喻和借代有相近的地方;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借代则不能。很多的语文资料都持这种观点。
  依据以上理论,“芦柴棒”可以改为明喻:那个十四五岁的小女孩瘦得像芦柴棒——把瘦小女孩比喻成芦柴棒。所以,“芦柴棒”名正言顺是“借喻”而不是“借代”。
  
  三、“借代”论
  
  也有一部分语文老师认为,这里的“芦柴棒”运用的修辞格应是“借代”最为恰当。理由如下:
  杨春霖、刘帆主编的《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对借代的解说中没有“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这句话,却有“借喻着重在比方,借代则重在指称”这句话;而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没有“借喻着重在比方,借代则重在指称”这句话,其它内容两者基本类似。
  这部分老师认为,此题产生分歧的原因就在于“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借喻着重在比方,借代则重在指称”这两句话。用“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借代则不能”来区别二者是不够科学准确的,因为借喻中明确指出“喻中有代”,“喻中有代”中的这个“代”就应是“代替”之意,即借喻可理解为是“特殊形式的借代”。而大学教材《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主编)中的借代侧重“相关性”中的“侧重”的内涵,并没有完全排除“借代也可相似性”的思想,只是“侧重”而已。
  所以,这部分老师认为,二者的差别不能用“能不能改为明喻”来考量,而应以“借喻着重在比方,借代则重在指称”作为一个重要标准。“‘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其中的“芦柴棒”明显是侧重于指称“某人”,是一种代替作用,而不是侧重于打比方说她瘦。
  
  四、笔者的意见
  
  综上论述,结合对语言实践中的理解,笔者认为,借喻都有借代的意思,少数的借代有借喻的意思。所以,关于借喻与借代的不同可表述为: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借喻可以改为明喻,而绝大多数的借代则不能”,“ 借喻是喻中有代,但借喻着重在比方而不是代;借代则重在指称,少数借代也有喻之意”。
  关于“芦柴棒”这个例子,笔者认为,《包身工》中的“芦柴棒”在文中的修辞法有两种:一种是比喻,象“他手脚瘦得像芦柴棒一样,于是大家就拿“芦柴棒”当了他的名字”,这里的芦柴棒就是比喻。一种是借代, “‘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猡!”这个“芦柴棒”就是侧重借代的修辞。前一个例子中的“芦柴棒”重在类比,后一个例子中的“芦柴棒”重在代替,仔细比较就能看出比喻与借代的差异。不过,没前面的比喻为前提,后面的借代就难以成立,这也正是开头这个例题出现理解分歧的原因所在。
  
  五、本题给我们的启示
  
  1、中国的语言现象是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对其理解就会出现千人千理解的局面。这给我们的中学语文教育提出了一个方向:语文教育不能过分强调标准答案——而现在的语文教育却恰恰在这一点很普遍——扼杀了一部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种局面一定要扭转到语文教育的本质上来。
  2、语文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迷信权威、照本宣科,既要善于继承传统,又要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否则,语文教育就会陷入困境,学生们也会在“死读书”、“读死书”中最后“读书死”。
  3、中学语文教育要走向开放。语文本来就应该是一种大语文格局,而学校的语文教育却把其拘泥在一个小范围内,这与语文的内涵和外延都是不相匹配的。我们要使语文真正走向生活、深入生命,使语文生动起来、丰满起来、有意义起来,而不是只在课堂上搞一些文字猜谜游戏。
其他文献
摘 要:从2010年开始,贵州省也进入了新课标时期,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标下提高历史作业的有效性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 地位和作用 有效性 时效性 普遍性和差异性 开放性    一、历史作业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新课标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和服务社会的能力,而完成形式多样的历史作业,既是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又是检验学生能力、品德意志的重
期刊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普高热升温,职业学校的生源竞争日趋激励,入校的学生出现良莠不齐的特点,加上新环境中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特点、学生群体等方面的变化,一部分职校生在学习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现就职校生常见的几种心理障碍进行分析,以期与大家共同探讨解决的办法。  一、自卑心理   一部分學生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考大学,当他反思自己没能考取重点高中而上职业学校时,
期刊
如果我问这样一个问题:你爱你的孩子吗?我相信每一位家长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雷人”的问题,觉得太“小儿科”,母鸡都会,何况人呢!如果我再问:你会爱孩子吗?也许你更会不屑地说:那当然!可现实中许多家长给孩子的爱却是扭曲的、变味的、毫无原则的、过犹不及的,与其说是爱,不如说是一种伤害。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时常存在着这样几种错误的爱的模式,它们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完美人格的塑造往往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
期刊
摘 要:职专学生要加强口语训练,这是学生人生就业发展的需要。学校要明确口语训练的重要意义和目标,采取得力措施,做好几个结合,这样就会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中职学生 口语训练 加强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或从同事朋友口中听到这样的事情: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因说话腼腆,或口齿不清,或表述欠佳,或词不达意,而丧失了良好的就业机会。这种现象在职业中专的教学中也经常发生
期刊
在伴随着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思索中的阵痛和不适。在这里,我想谈一谈自己对高一同学的理解,粗浅的想法也许并不成熟,算是抛砖引玉吧。刚上高一的学生,他们的心理渐趋成熟,正是富于想象和渴望创造的年龄,但是更要关注的是,他们刚由初中升入高中,在心理方面处于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面对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社会转型期的许多诱惑,高一阶段成了成长阶段的危险期和关键期。在这个时候,当学生遇
期刊
摘 要:“学困生”是一个让大多数老师都感到头疼的群体,在很多教育工作者看来,学困生似乎是不可救药的,或者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一部分。“学困生”也有许多闪光点,只是我们没有发现并找到正确点燃他们的方法罢了,当然这需要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辛和努力,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学困生”解困。  关键词:学困生 解困 爱心 耐心    “学困生”的转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它直接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成果。那么,如何做好“学困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课非常注重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知识去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高中思想政治课非选择题的考查就充分体现了这一要求。仔细分析近几年全国高考文综卷,就能发现政治科非选择题多以社会热点立意,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难度,不好回答,也答不好。本人任教高三政治教学多年,常听到学生反映解答非选择题不知从何处着手,束手无策,答不好,失分多,很害怕做非选择题。  
期刊
摘 要:文章重点说明了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及广泛运用的今天,学校教育如何将计算机平面设计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融合,让学生真正能在课堂教学中学有所获,让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文章还阐明了计算机平面设计在现代教学中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并列举了一系列案例来说明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有传统教学所没有的优点。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计算机平面设计 网络技术 教学手
期刊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民族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研制走向教师开发、由教学内容走向学生经验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多的是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感受、领悟、思考的“体验课程”。这意味着,教学就不仅仅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观
期刊
摘 要: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在具体的环境和具体的时代背景中发生的,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该有较强的时空概念,在传授历史知识、讲述历史事件中适当地联系相关学科的知识,使历史教学活泼、生动,更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关键词:历史教学 地理学科 联系    培养能力、发展智能是当前教育的重要改革内容,初中历史教学更应注意培养学习的能力。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历史和地理的联系,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能力有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