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米酒盛着多少接待无奈

来源 :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E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务接待对经济条件较差的乡镇来说,是笔不小的负担,广东南雄市百顺镇为了节约公务接待成本,在今年的公务接待中,用自酿米酒代替了市面上购买的酒水。(《南方农村报》)
  一杯米酒,盛满了伤感与无奈。百顺镇有时一天要接待好几拨客人,最多一天接待五六拨,每年用于接待的酒水消耗不少,“平均一个月要喝掉100斤酒。”财力紧张,无力承担昂贵的饮酒成本,选择不过区区5元/斤的米酒,实在划算得多。
  百顺镇的遭遇颇具典型性,在公务接待中,用米酒代替白酒尤其是名酒,颇有推广的价值。一来可以节省公帑——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仅控制高档白酒消费,就可节约40%的费用”。二来相对健康,一些天天泡在“酒缸”里的基层官员,常年暴饮白酒,早就喝出了一身病。
  但是,有推广的价值,未必就会推广。如果到百顺镇考察或视察的上级官员,热衷于高档白酒,你端上了一杯米酒,人家未必喜欢。《人民日报》就报道过一名乡镇干部的苦恼:“一层层的领导下来检查、考察、视察,有的是真检查,有的就是走马观花,实际上是来要酒喝的,还炫耀说哪里请他们喝了什么名酒,他们在哪里又喝了多少钱一瓶的酒等等,明摆着是要好酒、好烟、山珍海味来伺候。”如果真摊上爱喝名酒的主,百顺镇官员拿出米酒,岂不等着挨骂或得罪人?
  前不久,某地接待办公室打出“接待就是生产力”的标语,一时引发网友围观。不管这是实话实话还是潜规则公开化,一些地方确实相信接待就是生产力——把来检查的官员伺候好,确实有利可图。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考核验收团”不看基层的工作力度,只看基层的接待态度;不管基层的工作好坏,只管基层的盛情招待;不顾考核验收的原则标准,只看基层招待的各项标准;不在乎考核验收的实效,只在乎基层送给的红包……如果验收变成了“宴”收,你端上寒碜的米酒不是自讨苦吃吗?显而易见,米酒接待能不能推广,不仅取决于基层的意愿,还取决于到基层检查、视察、考察的官员之自觉和决心。
  其实,早在2006年,中央即下发《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接待单位应当严格按照接待标准提供住宿、用餐、交通等服务,不得超标准接待,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要是相关规定能得到不折不扣地执行,别说高档白酒用不着,连米酒也无需准备。
  回过头看,如果百顺镇财力雄厚,富得流油,没有入不敷出之虞,还会主动用米酒代替白酒吗?很难说!减少公务接待支出,乃至遏制“舌尖上的腐败”,别仅靠官员的自觉,还得靠制度改良。除了落实中央相关规定之外,还应该在财政预算上发力,公务接待消费必须全部纳入预算,同时管好预算外资金。此外,还可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推行公务接待清单制、实名制、公示制,来了多少人,点了什么菜,花了多少钱,在哪里吃的,什么时间吃的,都有哪些人……都一一公开,让民众看得到、查得清、验证方便。几年前,芬兰央行行长在一次公务接待中,点了一盘20欧元的“鹅肝”,被民众发现后不得不黯然辞职。公众是如何发现的?他们上网查阅到了该行长的菜单。
  (摘自《中国青年报》 图/昵图网)
其他文献
那天,我到移动点充电话费,一时大意,把电话的一个数报错了,充错了手机号,无缘无故送人50块钱,心不甘意难平。便想着将电话打过去,讨声感谢也值。  接电话的是一哥们,我说明原委,那哥们火冒三丈地说:“兄弟,全是要賬的,我好不容易把机停了,你又给我充上了! ”  我噎得直翻白眼,深表同情地说:“啊,这样啊!您瞧我一不小心做了件坏事,咋办?”哥们在那头好像认真地想了一下。 “这样吧,我也不白要你50块钱
期刊
由于单位新领导喜欢看书,经常去图书馆,于是许多同事纷纷办了借书证,甚至包括从不买书看的小丽。  “我在图书馆居然看到你写的书了……”那天小丽大呼小叫告诉我。  去年我出了本书,印数很少。考虑到以前同事中也有人出书,到处送人后往往被人背后非议,说书写得怎么怎么差,所以我便没有声张,免得遭来嫉妒恨。  “我看了一大圈,就你这本书看得下去,就借了。”小丽说。  没想到小丽居然觉得我的书比名家名著都好,我
期刊
老婆下岗后,琢磨着再找份工作,我说:“你都这么大岁数了,无论是相貌还是业务,肯定不是那些大学毕业生的对手,他们现在找工作都挺难的,你有什么优势啊?”老婆拿过一份报纸,指着一条关于月嫂的新闻报道说:“当然有优势了!我可以当月嫂啊!”  “月嫂也不是好当的,得要培训证、健康证什么的,你有吗?”我一句话就把老婆问住了。不过老婆并不死心,第二天就到有关部门办理了健康证,然后参加了一个月嫂短期培训班,几个星
期刊
几年前,我和十几个同伴到瑞士公费留学。  由于经常自己做饭,我们渐渐发现,附近的居民都坐渡轮到邻国法国的埃维昂买食品。埃维昂与洛桑只隔着莱芒湖,不少法國人每天乘渡轮到洛桑上班,而瑞士人则到法国购买食品。发现这个秘密后,我们周末也同瑞士人一样,乘渡轮到埃维昂购物。进了超市,简直把我们看呆了——原来十七瑞郎一公斤的猪肉,在那里只要五法郎,也就是相当于在瑞士五十元一斤的猪肉在那里只卖八到十元。从那以后,
期刊
在路上遇见阿明,他说自己的股票被套,非常郁闷,我好言安慰他,阿明问我是否能借他一些钱,他想瞅准时机补点仓。我爽快地說:“没问题,你需要钱时就联系我。”和老婆说了这事,老婆说:“股市不靠谱,钱千万不能借给他。”  过了几天,我正在家上网,阿明忽然在QQ里问我:“哥们,中午有时间吗?”  糟糕,阿明中午要过来拿钱。不理他显然过意不去,但是打肿脸充胖子借钱给他,又于心不甘。还是老婆机灵,她立刻打出一行字
期刊
“美国有多美?我一定要让你见识一下!”旅美IT工程师的外甥,面对前来探访他的我说。于是,外甥驾车带着我,去见识黄石公园的美景,去领略曼哈顿的高楼。  每到一处,停车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细节。我外甥总是把车停在犄角旮旯里——车不容易进也不容易出。虽然他的驾龄不长,技术还不娴熟,可是他仍然固执地选择他看准的停车位。  问他,他说,车停在这样的位置不容易失盗。美国的城市虽然看起来井然有序,可是,纽约却是
期刊
最有趣的疆域是美国国土。美国疆土有一半是购买来的。1803年它从拿破仑手中以每英亩(1英亩=0.405公顷)两便士的价钱,购得整个路易斯安那州,100多万平方英里的土地,共付540万英镑。1867年美国又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手中以每英亩2美分的好价钱,购得整个阿拉斯加,151.9万平方公里共付720万美元。  最有趣的油脂是樟脑油。凡是油,都比水轻,唯独它比水重。  最有趣的地名是泰国首都。“曼谷”
期刊
上个月初,赴丹麦维堡郡商务公干,抽暇去探望大学的一位同学。同学于5年前定居在这座美丽的城市,前些日子他购买了一幢房子。这是一幢二手房,房形有点类似于哥特式,上下两层楼,里面装饰一般,说实话还比不上咱们国内某些寻常百姓家的气派呢。但房屋周围有偌大一块草坪非常漂亮。  同学笑着问我:“老兄,你可曾知道我这房子周围的草坪的身价吗?”我很纳闷:怎么,草坪还有身价?没等我开口回答,同学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我:“
期刊
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已经正式交付海军使用。围绕这艘航母,有着许多话题。比如,《纽约时报》就刊登文章说,美国一些海军官员表示鼓励中国造航母及配套舰船,因为到头来是浪费钱。  这种论调和以前的一些声音一脉相承,曾有国外专家撰文说,中国航母是“徒有其表的一堆废物”。  到底辽宁号是否如这些国外的海军官员、专家说的这么不堪一击呢?辽宁号又对中国海军有何意义?  辽宁号属于“航母俱乐部”中间梯队  加上中国
期刊
◆你复杂的五官,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智商。  ◆没有癞蛤蟆,天鹅也寂寞。  ◆脑壳多了,啥子发型都有。  ◆你在江湖中行走,于是江和湖都被污染了。  ◆鱼活在水的眼泪中,却死在案板的怀里。  ◆年纪越大心事越多,1G的心装2G的烦恼。  ◆如果不读书,行万里路也不过是个邮差。  ◆每次写简历都会比以前更敬佩自己一些。  ◆我不是不说,我是在等你使了美人计我再说。  ◆有些事情无需抬杠,表面服从偷偷反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