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乡村旅游 助力脱贫攻坚对策研究

来源 :农村农业农民·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xz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大多数位置相对偏僻,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对缺乏,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存在着短板和困难。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充分发挥自身民族特点,继承和发扬侗族传统文化习俗——百家宴。基于侗族传统文化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脱贫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脱贫攻坚
   党的十九大以来,全国各地依托《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在乡村振兴中,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所处地区相对城市而言,受到的污染小,具有良好的环境,非常适合发展乡村旅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应该因地制宜,将当地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传统文化习俗等优势进行挖掘,为我国自然资源、民俗文化丰富的少数民族地区提供一个发展经济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一、发展乡村旅游对于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重要意义
   (一)乡村旅游开发是巩固脱贫成果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在当下全域旅游背景下,乡村旅游成为人们自驾游的最佳去处。三江侗族自治县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和自然山水资源,为侗族村寨居民进行乡村旅游扶贫和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基础资源。
   (二)乡村旅游开发为三江侗寨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乡村旅游为游客提供穿衣、吃饭、住宿、交通、购物、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因此,乡村旅游的成功开展需要更多的人员参与进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做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未来,三江侗族村寨的村民将会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乡村旅游有利于三江侗寨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外旅游收入促进了侗族村寨的经济发展,提高了当地寨民的思想素质和修养,保护了侗族建筑,维护了侗族村寨的原始村貌,保证了侗族文化和侗族田园景观的完整性。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一方面可以对外宣传三江侗族自治县的文化,将底蕴深厚的侗族文化在寨民的日常生活中展現出来,令游客感受到浓浓的侗族文化气息,将侗族村寨的自然资源、少数民族文化风情优势充分利用起来,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充分发挥其价值;另一方面对内巩固脱贫成果,使当地旅游产业得到持续发展和继续关注,从而拓宽增收渠道。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
   冠洞村的村落范围较小,景点不多,自然风光特色不鲜明,但正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寨,却把民俗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驰名中外。冠洞村获得了“全国美德示范点”“全国旅游示范点”“广西自治区巾帼示范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桂北居民木楼消防工作示范点”“柳州市卫生村”“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平台”和三江县“十佳生态文化村”等多项荣誉,树立了“一村一品”的成功典范,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范例。
   (二)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参照景区质量等级划分标准,冠洞村距旅游交通、餐饮等方面的标准仍有一定差距。在旅游交通方面,虽然631县道通过村庄,交通便利,2015年又建成二级公路直达冠洞村,但在节假日和旅游旺季期间,程阳桥景区游客较多,交通拥堵,游客往往会被堵在程阳桥景区的路段,餐饮方面也难以满足游客需求。冠洞村没有餐厅、饭店,游客抵达之后只能吃百家宴,而百家宴一般安排在晚饭时间,游客的早餐和中餐问题难以解决。对小部分初来乍到的游客所出现的饮食不适应问题,冠洞村也未能及时加以解决。
   旅游项目过于单一。冠洞村的民俗旅游目前处于一种“观光—门票粗型”状态。冠洞村百家宴民俗旅游接待的一般都是旅游团、政府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社会组织。他们往往是在宴席快开席前到达,宴席结束就匆匆离开,较少有游客提前到来或推迟离开。数年间这种来去匆匆的“只吃饭不住店不游览”的旅游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原本这只是在冠洞村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产生的,而现在冠洞村已今非昔比,配套设施、旅游路线、景点等方面已逐渐改善,但是当初的游览定势似乎难以逆转。因此,这种粗放的发展形式反过来又制约了旅馆、餐饮、旅游商品等旅游服务业的发展。
   外部竞争亟待解决。随着冠洞村旅游业的发展,很多游客慕名前来,甚至很多游客在游览程阳桥景区之后,专程前往冠洞村一品百家宴,这势必减少了在程阳桥景区就餐的游客数量,程阳景区也会再出台相关的办法留住游客在当地用餐。
   三、三江侗族自治县冠洞村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全方位完善景区建设
   冠洞村景区可在原有基础上,以扩大规模、改变结构等方式,形成适合新旅游模式的项目设施。冠洞村目前已发展成一个景区,但是真正从事民俗旅游开发的只有冠小屯、冠大屯冠上片的村民。冠大屯冠下片以及竹寨屯村民并未加入到开发阵营中。因而,冠大屯、冠小屯可以尝试合作开发,甚至可以与竹寨屯联合设计贯穿全村的旅游路线。在开发过程中还须完善相关基础设施,例如改善道路交通环境,增加餐馆、旅馆、公厕数量以适应旅游发展的需要。此外,冠洞村应着力提升村民的旅游服务水平,例如在以地方菜品为主的前提下,适当考虑游客的饮食偏好。此外,在游客预订百家宴时,百家宴负责人对旅游团成员的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进行了解后,可以安排少部分村民制作一些接近游客家乡口味的菜肴以照顾旅游团中的特殊群体。
   (二)整合多样化旅游资源
   当今时代,旅游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休闲方式,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势必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以及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三江侗族自治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造就了“侗族文化+休闲娱乐”的旅游开发模式。冠洞村也应适时调整发展策略,改变粗放的旅游发展模式,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模式转化,从根本上营造发展新格局,突破停滞不前的状态,吸引更多的游客。冠洞村可通过新增旅游项目与原有项目、设施形成文化内涵、旅游方式的互补。例如,民俗体验模式与生态观光模式的互补,休闲娱乐模式与民俗文化体验模式的互补。冠洞村目前的旅游项目为百家宴,内容较为单一。针对大部分游客“吃了就走”的问题,冠洞村可以创新开发路径,增设更多休闲娱乐项目,增强村落特色和吸引力。根据冠洞村自然条件可以增设村落景点,例如,利用村落原有的池塘建设观光钓鱼池、观光荷塘等,也可根据时节种植不同的农产品,形成采摘园。此外,冠洞村可将原有梯田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将通往山上的小路铺设石阶,并在石阶两旁种植花卉进行点缀,在半山腰及山顶修建侗族木构凉亭供游客休憩,以此打造一个以民俗文化与休闲度假互补的旅游景区,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强化人才的培训
   冠洞村虽然拥有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但是旅游规划、旅游管理方面的各类人才相对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因此,旅游部门应把提高贫困地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的工作摆在首位,以地方教育为根本,注重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可以尝试与高校进行合作,吸引高校专业教师将贫困乡村作为教学、实践、研究基地,吸引专业教师对乡村旅游扶贫进行指导。此外,与企业进行合作,特别是与大型或中型旅游企业合作,由这些企业向乡村旅游贫困村引荐人才。
   (四)合作互利共同发展
   冠洞村在今后的发展中,应不断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化解外部争端。冠洞村百家宴负责人、村干部应加强与程阳桥景区旅游公司、村干部的沟通与协商,增进相互间的理解,联合进行开发,实现少数民族村寨间发展的互利共赢。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要将自身和政府结合起来,同时还要寻求外部的帮助与合作,共同开展对侗寨古建筑的保护、对侗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爱护,响应“绿水青山才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充分发挥文旅融合的创意旅游模式,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经济的发展,使村民生活更幸福。
  参考文献:
  [1]孙慧静.三江侗族自治县乡村旅游扶贫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7.36-38.
  [2]马丽.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智富时代.2017(02).
  [3]王莜微,郭碧君.民族村寨旅游精准扶贫的困境与对策[J].经贸实践.2018(04).
   课题信息:本文为2019年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桂北乡村旅游重点村旅游扶贫发展状况研究》(项目标号:2019KY0843)成果
   (作者系桂林旅游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乡村旅游)
其他文献
绿色農业逐梦中原
期刊
1990年5月15日至17日 农业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绿色食品工作会议,来自全国各垦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农垦司司长孙泮棋主持会议,农业部部长何康在会上宣告绿色食品在中国起步。   1991年12月28日 《国务院关于开发“绿色食品”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1]年91号)文件下发。国务院提出:“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这项开创性的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给予大力支持。”至此,绿色食品被确立为国家推动的发展战略
期刊
摘 要:由于技术的限制,如今农业依旧是传统模式,没有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即使是面对国家农业科技扶贫政策的推广,很多贫困户仍然不懂得科技意味着什么。本文以突破推广瓶颈与技术限制为话题,对农业科技扶贫中对贫困户的减贫路径进行研究。   关键词:推广瓶颈;技术限制;农业科技;扶贫   要想真正通过农业科技对贫困户进行减贫,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必须以村庄为主体,并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相应的科技人才,从而进行科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的扶贫开发工作非常重视,农村扶贫进程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村公共管理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但是,现阶段,在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农村公共管理工作仍然面临一系列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扶贫开发工作的进程。因此,优化农村公共管理质量,提高农村公共管理水平迫在眉睫。本文从河南省驻马店市农村贫困现状出发,阐述了农村公共管理的内涵,分析了当前扶贫开发中农村公共管理面
期刊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仅回答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还回答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问题。为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央确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主题教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
期刊
9月24日,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研讨会成功舉办。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谷建全,河南农业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程传兴,河南省现代农业研究会副会长井剑国,河南省农业农村厅集体经济指导处处长荣姣凤,河南省委政研室科教党建处原处长、研究员徐大海,河南省委党校(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战国,农村农业农民杂志社总编辑杨秋意等参加研讨会。开封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翟中州,市政协副主席张晖
期刊
摘 要:精准扶贫需要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所以,分析贫困地区以及贫困农户的致贫原因就成为精准扶贫政策是否精准贯彻并见成效的前提和基础。调研中发现,样本村落的贫困主要是因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基础建设、人力资源、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共同作用而导致;个体农户的贫困案例中,因病因残致贫、缺乏教育致贫是主要原因。当地脱贫攻坚工作主要从这几个方面着手,对照需求
期刊
为贯彻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织专题调研组,听取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有关情况介绍,于2019年6月赴湖南、山东开展调研,深入了解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等方面情况。   一、农村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一是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健全。中央关于优先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标准和引导性投入取得成效,各地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加强乡村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从当前来看,我国大多数地区美丽乡村建设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相关经验及理论有所不足,导致乡村建设难以得到实质性的进展。鉴于此,本文将以河北邢台白牛生态农业产业园为例,针对美丽乡村建设途径展开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为我国乡村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美丽乡
期刊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要求“立足县域布局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振兴乡村产业,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根本和关键。   农业强国多是农产品加工业强国,农业大国成为农业强国,必须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