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展红旗如画

来源 :党史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e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上期)
  八一军旗的诞生
  抗战胜利后,中华民国国旗(即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已不再可能成为人民军队的代军旗。由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这一问题上没有进行统一规范,因此在解放战争时期相当长的时间内,解放军各部打的旗帜呈现出以红旗为主、荣誉奖旗为辅的各种旗帜共存的格局。直至1949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即八一军旗颁布执行后,仍有一些部队出于对八一军旗的敬重和爱护,而在战场上继续打红旗作为军旗。
  
  一、素面红旗最惹眼
  
  在解放战争相当长的时期内,许多部队形成了在旗帜下进行政治教育和活动、召开民主生活会等的习惯,以体现严肃性和庄严感。此时一般使用的旗帜多是印有五角星和镰刀、斧头的旗帜,其式样基本为1931年式红军军旗,也有一些专用于党内活动的旗帜,往往写有“C.C.P”或“中国共产党”等字样。一般这些场合悬挂的旗帜,既有军旗的含义,更有党的象征,体现出了双重含义。
  解放战争时期,在八一军旗还没有制订颁布前,许多部队在作战过程中,往往都高擎着红旗,引领广大将士冲锋陷阵,一往无前。红旗非常质朴,旗幅上无任何标志性文字或图案,就是一幅红布,既体现了鲜血浸染的革命斗争历程,也体现了广大官兵一往无前的斗争意志。红旗的制作方便快捷,在战斗环境下也较为鲜明醒目,易于激发官兵斗志和活力。在战斗中,往往旗手是冲在最前面的,体现出人在旗在、旗在部队在的作战精神。因此,在解放战争后期相当长的时间内,虽然八一军旗已经颁布执行,但一些作战部队仍然在战斗中打出红旗。
  1948年12月,人民解放军将天津城团团包围。
  这一天,驻扎在天津东北欢坨庄的解放军四十五军四○四团正进行战前动员。团长高声说道:我们团的任务是直插守军心脏,直达三桥——金钢桥、金汤桥和法国桥,与自西向东突破的兄弟部队会师。为了完成这一任务,我们需要确定一个直插金汤桥的尖刀连。现在我宣布,经团党委认真研究,决定七连为攻占金汤桥的尖刀连,现在请七连接旗。七连长赵东海和指导员文海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地满脸通红,他俩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到台前,代表七连庄严地从团长手里接过了绣有“金汤桥连”4个金黄色大字的战旗。七连官兵为上级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而感到无比自豪。他们连夜准备好了冲锋的红旗。
  1949年1月14日上午10时,解放天津的战斗打响了。七连像一把锋利的尖刀向着金汤桥的方向直插而去。接近金汤桥时,连长带着二、三排掩护,指导员率领一排快速前插。一班长刘大虎一手擎着红旗,一手端着冲锋枪向桥边冲去。
  眼看就要冲到金汤桥边了!爆破手解决了桥头的一个堡垒。刘大虎乘势举着红旗跑上桥面。突然,他高大的身躯一颤,慢慢倒了下去。原来,不远处还横着一个巨型地堡,里面数挺轻重机枪严密地封锁着金汤桥面。新战士李顺自告奋勇,用两根爆破筒解决了地堡。就在爆破筒爆炸的瞬间,指导员文海率领全排战士向桥面发起冲锋,并从刘大虎手里接过了红旗,勇猛地冲上了金汤桥,把红旗牢牢地插在了桥上。
  国民党军见大桥被占,迅速组织反扑。指导员文海在激战中不幸胸部中弹,他扶着旗杆,吃力地站在那里,大声喊道:“同志们,守住阵地,保住红旗!”说罢,便倒在红旗下牺牲了。勇敢的战士们坚守着得来不易的桥面,阻击了敌人的4次反扑。就在敌人发起第5次反扑之际,敌人的背后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兄弟部队从西面冲上来了!经过激战,敌人在红旗下纷纷缴械投降。胜利的红旗终于在桥上会师。
  在解放天津的战斗中,还有一个关于英雄旗手的故事!
  1949年1月14日,解放天津的战斗正在激烈的进行着。城南敌人的城防工事上火光冲天,硝烟弥漫。突然,战火中敌人的城防上竖起了一面耀眼的红色战旗,迎风招展,它像一团胜利的火焰,激励着战士们的豪情壮志。红旗下,一位个头不高的年轻战士,正一面护卫着红旗,一面向冲上来的敌人猛烈扫射、投弹。这位英勇无畏的战士,就是某部二连战士于新生。
  于新生,江西庆丰人,1942年被国民党军抓了壮丁,1947年被解放,成为一名革命军人。
  解放天津的总攻前,于新生所在的八班担任突破天津城防“尖刀连”的“突击班”。八班战士,人人都争当旗手。考虑到任务艰巨,连里决定把红旗交给老战士张成。于新生很遗憾自己没有当上旗手。
  战斗开始后,在我军强大炮火的掩护下,尖刀连的勇士们向敌阵地猛扑过去。
  旗手最容易成为敌人射击的目标。擎旗的张成突然负伤倒下了,班长马少华立刻接过红旗冲在最前面,于新生紧跟班长向前冲锋,刚刚冲了十几米,班长也负了伤。于新生毫不犹豫地冲上去,接过班长手中的红旗冲在了最前面。
  炮弹在身边不断地爆炸,子弹像密集的雨点在身旁飞落。于新生不顾一切地冲向敌人的封锁线。在穿越铁丝网缺口时,于新生被绊住了双腿。围墙上的敌人立即锁定了硝烟中的红旗,投来一颗手榴弹。于新生机智地抓起回敬给敌人,并及时撕断牵挂的衣服,冲向围墙,把红旗牢牢地插在了敌人的城防工事上。
  红旗映着战火高高飘起。在她的指引和激励下,尖刀连的勇士们在短短的5分钟内,狠狠地插进了敌人的城防。
  在解放军攻占太原过程中也有一些感人的故事。
  其一,把第一面红插上太原城的人是脱三更,时任尖刀排排长。脱三更,山西平陆人。抗战时曾只身肉搏,消灭3个日本鬼子。在和第二个鬼子拼刺刀时,他的肚子被刺破,肠子流出一堆。与第三个鬼子拼刺刀时,在自己倒下的同时,将刺刀刺进敌人胸膛。幸运的是,脱三更被及时抢救生还,成为传奇式的人物。太原战役中,他高举着红旗,在枪林弹雨中胜利地把红旗插在太原城头。解放后,他奉命组建了空军第一支防化部队。
  其二,登城作战中,打得最苦的是攻击太原迎泽门一线的六十五军。1948年4月24日清晨,迎泽门一带的突破口未能在预定时间内炸开,六十五军突击队接近迎泽门时,发现城门外仍有未被炸毁的敌军碉堡,前进的道路被火力封锁。突击队被迫放弃原定突破口,抬着笨重的云梯涉水穿越城墙外的迎泽湖,绕到城门东面的第一个城墙突出部位强行登城。突击部队成功登城,把红旗插上城头。但敌军很快反扑,致使后续登城部队伤亡惨重。云梯被炸断后,登城一度中断,已登城的五七九团一连50余名官兵孤军奋战,捍卫红旗。不久,六十五军另一连队用炸药炸塌了大南门,敌军迎泽门一线的防御体系随即崩溃。在进攻迎泽门的战斗结束后,荣获“登城先锋”和“军政全胜”两面奖旗的五七九团一连,全连战士只剩下30多人。
  其三,各攻城部队巩固登城阵地后,立即向市内纵深发展,猛打猛插,直奔绥靖公署。六十三军突击部队在进攻途中,俘获3辆坦克。在一番说服教育下,阎军坦克当即插上红旗,调转方向进军绥靖公署,极大地缓解了我军城内作战炮火不足的问题,对敌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其四,六十二军突击部队于8点50分攻占鼓楼。战斗突击中,因红旗被插在城头阵地,战士们便找来一条红色被面系在木棍上,代为胜利的红旗,插到了太原城内的最高点上。
  1949年10月15日,解放厦门之战打响。此战中,登陆滩头和抢占神山等制高点的战斗最为残酷。战斗中,有两支英雄部队克服万难,把胜利的红旗插上目标阵地。
  一个是第二七四团一营,该部为主攻方向的第一梯队,可渡海时,渡船被海风冲乱,反落在第二梯队后面,且手榴弹、炸药包等均被海水浸湿失效。部队抵滩后与敌激战几小时,仍打不开突破口。16日凌晨3时,一营营长王保田就近集中起50多名战士,利用水里摸到的大石头,架起2门六○炮,打出仅有的五六发炮弹。利用这短暂的战机,二连七班副班长陈勤迅速爬到敌人的碉堡边,以勇敢和机智歼灭了碉堡内的敌人,为部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一营迅速冲了上去,把一面红旗插上山头。
  另一个是第二二五团一营。他们的目标是厦门岛北部的制高点——神山。15日晚,一营向神山发起攻击。这些刚刚登陆成功、从淤泥滩里爬出来的“泥人”,向山顶发起一波又一波强攻。担任主攻的一连代理指导员丁奖兴瞅准敌人火力间隙,率领三班冲了上去。身背红旗的三班战士张林国,在冲到离山顶20多米处,胸部连中4弹。战士朱洪生立即接过红旗,勇猛冲锋,终于在战友们的掩护下冲上山顶。22时,红旗终于在山顶飘扬起来。
  
  二、八一军旗式样的制订与颁行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日益被提上日程。
  1948年2月21日,周恩来为中共中央起草了一份指示电,征求对军旗、军徽和臂章的设计意见,请各地各单位研拟具体样式报送中央审议。
  全军各大单位收到指示电后,相当重视。不久,先后收到近500多份应征图案。图案的设计者既有在前线浴血奋战的战士,也有指挥作战的高级指挥员。图案堆了满满一桌子,有五角星旗,有镰刀斧头旗,有车轮和麦穗旗、枪支旗等。其含义大都反映出我军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队伍,是工农子弟兵,是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旗子的颜色也五花八门,但多数为红色。
  在此前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于1948年3月从杨家沟启程,于四五月间到达西柏坡。这时,周恩来将军旗样式的汇集、综合和研议工作交给军委作战部一局承办。作战部部长李涛同一局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等商议后,决定由二科科长江右书负责具体组织和联络工作。
  1948年底,中共中央机要室主任叶子龙拿着一本鲁中军区政治部《前卫》报社为纪念建军21周年出版的特刊来到作战室,指着该刊封面上一面标有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的红旗,对张清化和江右书说,毛主席和首长们对这封面红旗都很欣赏,指示可按这个思路设计军旗:军旗上要有“八一”二字,以表示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举行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旗上要有五角星,象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旗要以红色为底色,这既是革命的颜色,也是广大中国人民的传统喜庆颜色;五角星和“八一”二字用醒目的黄色。
  按照指示,张清化和江右书立即安排工作人员设计制作了2面样旗。1949年3月5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开幕。张清化和江右书把这2幅样旗挂在会场的墙上,同时,也将全军各大单位上报军委的图样摆在靠墙的几张桌子上,供中央委员们审议。到会的中央委员们审议后,均原则同意挂在墙上的样旗。于是,此届会议上做出的《关于军旗的决议》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旗应为红地,加五角星,加‘八一’二字。”
  规定了旗帜的基本式样后,余下的问题是五角星、“八一”二字的相对位置及大小,还有“八一”二字的字体等细节问题。为此,设计人员拟出了3种送审图案,经周恩来拿到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审议后,交代作战部一局同志分头征求在北平的中央委员、军委领导同志的意见,并通过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征求参加新政协会议的民主人士和各界代表人物的意见。
  根据各方面汇总的意见,设计人员又制作了1面绸料标准样旗,并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通过华北军区司令部的同志,组织步兵、炮兵和坦克兵部队演练授旗仪式;由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在北苑摄制了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
  1949年5月27日,在毛泽东的住处——北平香山双清别墅院内,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各部门的领导同志审定“八一”军旗的标准样旗,并审看了授旗仪式的纪录影片,决定在新政协筹备会议开幕的当天——6月15日公布。
  至此,八一军旗正式诞生。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颁布命令,公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及军徽样式”。其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图案说明中指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地,上缀金黄色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诞生以来,经过长期的奋斗,正以其灿烂的星光,普照全国。”
  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制法,文件使用了江右书等人想出的“方格等分法”:
  一、旗面为红地,长方形,横直为5:4。旗杆套用白色,宽为旗面横长的1/16。旗杆为红黄二色相间之旋纹,上置黄色矛头。
  二、由旗面的中心点向上下划一垂直中线,向左右划一水平中线,将旗面分为四个面积相等的长方格。
  三、五角星及“八一”两字均为金黄色,位于上方近旗杆之长方格内。
  四、将该长方格上下划16等分,左右划20等分,在上下8:8、左右6:14处,定一点为圆心,以4等分长度为半径做1圆,用直线将该圆周的5等分点联成1五角星,星的上角顶点在圆心垂直正上方。
  五、“八一”用汉字,每笔均系等边长条体。旗杆在左时,该二字置于五角星的右下方,并由左向右横写。旗杆在右时,则该二字应位于五角星的左下方,并由右向左横写。
  六、“八”字每笔长3等分,宽1等分,置于一小长方格内。该小长方格的上边距水平中线向上7等分,下边距水平中线向上4等分,左边(如旗杆在右则为右边)为由五角星之右上角尖(或左上角尖)向下所作之垂直线,右边(或左边)距垂直中线向左(右或)4.5等分。“八”字两笔的外侧6个直角尖端应紧接该小长方格的相当各边,内侧两个直角尖端相距约半等分。“一”字长为4等分,宽为1等分,该字下边距水平中线向上5等分,右边(或左边)即在垂直中线上。
  七、各级军旗尺寸如下:
  (一)人民解放军总部横170公分,直136公分。
  (二)野战军(一级军区同)及兵团(二级军区同)横165公分,直132公分。
  (三)军(三级军区同)横160公分,直128公分。
  (四)师(军分区同)横155公分,直124公分。
  (五)团(县指挥部或武装部同)横150公分,直120公分。
  同日,新华社发表社论《把人民解放军军旗插遍中国》,指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的三方面意义:一、人们看到解放军的军旗,就会想起它所走过的曲折道路,想到人民革命力量必然获得最后胜利的真理。它说明了为人民而战和为人民所有的革命军队,无论经过多少艰难困苦,它的生长和发展是任何反革命势力所无法遏止的,她一定会日益壮大,日益坚强,变为不可战胜的力量;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为了完成中国人民自求解放的伟大历史任务,22年如一日,前仆后继、牺牲奋斗的光辉历程。二、军旗是军队正规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成为一支完全正规化的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大业已在全国范围内取得了决定的胜利,过去所有而现在还遗留的各种游击作风,应该迅速结束了。加强军旗教育,必须同遵守纪律、服从指挥、整顿军风、严肃军容、提倡礼节的正规化运动结合起来。三、军旗不但是人民解放军的标志,也是我们伟大国家的重要象征。因此,全国人民和全体解放军指战员,要共同保卫它的尊严,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它,使它不被损坏,不被侮慢,不被玷辱。就这样,人民解放军在军旗的指引下英勇作战,无往不胜,将鲜红的军旗插遍了全中国。
  
  三、解放战争时期的特色旗帜
  
  军政大学校旗
  军政大学是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和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学校。
  为适应抗日战争胜利后形势的需要,人民解放军以各地的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及其分校为基础,陆续组建了训练和培养军队干部及地方青年学生的军事政治学校。随着形势的发展,这些军事政治学校先后扩建为东北、华北、华东、西北、中原、中南、西南等7所军事政治大学(简称“军大”)。
  由于“军大”与“抗大”血脉相承,因此在许多方面都有着传承关系。在校旗方面也同样如此。在军博“解放战争馆”,悬挂着这几所军事政治大学的校旗。
  从这几面校旗的式样来看,整体上有异曲同工之处。基本旗幅设计均为:左上角为白色半圆形“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字幅,下为黑色的骑兵压在五角星上;中间为横排的校名;最下面是三条波浪布条。
  相比较,几面校旗也略有不同:东北军政大学在左上角还加了圆圈内的山形图案;尺寸、大小上不尽统一,如中南军事政治大学比较大;左上角骑兵图案在人马朝向上也不尽相同,有向旗内侧的,也有向外侧的;五角星和波浪布条的颜色也略有不同,有黄色的,也有白色的;校名字大多为全称,也有简称的。
  大体上的一致和细节上的差异,说明在当时,中央军委并没有就此进行非常细致的规范和统一,各校均是秉承了抗大校旗的设计风格,并做适当调整。
  白底红星起义旗
  1949年2月25日,国民党海军巡洋舰“重庆号”在中共秘密组织积极策动和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下,近600名官兵于上海吴淞口举行起义,驶向山东解放区烟台港。
  “重庆号”原名“AURORA(曙光女神)”,曾是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的旗舰。1948年5月19日,英国政府为抵偿抗日战争时期港英当局代为保管中损失的6艘中国港湾巡逻艇,将该舰移交国民政府,改名“重庆号”,成为国民党海军中最强大的主力战舰,被称为“王牌”军舰。1948年10月,“重庆号”曾参加辽沈战役中对解放军塔山部队的炮击,以及之后的国民党军营口撤退。
  “重庆号”舰长邓兆祥,两次赴英留学,是一位正直爱国的海军军官。重庆号上的600余名官兵,多是爱国青年,在中共秘密组织的策动和中共政策的感召下,逐步形成“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等起义组织。
  1949年2月25日早晨,“解委会”发布《重庆军舰起义告全体同学书》和《重庆军舰起义告海员同志及技工同志书》,宣告军舰起义,动员全体舰员拥护起义。邓兆祥经过考虑,同意起义,并亲自指挥军舰北航山东烟台。在此期间,“解委会”指定人员自制了一面白底红星旗,以白底象征起义,以五角星象征心向党领导下的人民解放事业。重庆舰士兵解放委员会全体成员还特意在自制的白底红星旗前留影。
  2月26日清晨,“重庆号”经过25小时的连续航行,胜利到达山东解放区烟台港,受到烟台市军政机关领导人的热烈欢迎。
  “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字样旗
  渡江战役前,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各参战部队充分动员,着力提高部队战斗士气。一些参战部队还专门制作了标有“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字样的旗帜,在渡江战役及解放大西南和东南沿海地区的作战中,高举着这样的旗帜,成为我军军旗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渡江战役发起前,第一三○团附第一三一团第一营被作为整个二野的先锋。战役发起前,上级专门制作了“打过长江去”和“解放全中国”的旗帜,颁发给突击部队,要求他们必须在天明前把旗帜插到对岸的香山顶和黄山顶。
  4月21日晚7时30分,渡江先锋4个营的兵力到达出发地点——吉水沟。等待号令的船队中,群情激昂。江面上,两面大旗迎风招展,扑啦啦作响。虽然天黑看不清旗上面的字,但大家都知道上面是写着“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早已牢记心中的大字。
  23点,东北风起。夜雨中,百艘小船如离弦之箭,驶向南岸。
  十几分钟后,船队进至江中心,被国民党守军发现!各船遂按计划扯起篷帆,加速前进,改偷渡为强攻。30分钟后,南岸灯塔两侧亮起篝火,部队强渡长江成功!
  一三○团二营迅速抢占灯塔支撑点后,向香山发展进攻。该营五连排长崔彦德率部在脱离主力的情况下,于香山东500米处登陆,乘敌正面防御营主力的机会,攻上香山,控制主峰,点燃篝火,吹响军号,搅乱了国民党军的整个防御部署。香山周边之敌纷纷逃命,“打过长江去”的红旗被插上香山顶。
  与此同时,一三一团一营在友邻配合下,以2个连迂回包抄、1个连正面攻击,进取黄山。经激战,终于把“解放全中国”旗插向黄山顶。
  战后,四十四师为记录渡江战役的胜利,在“打过长江去”和“解放全中国”两面大旗的下方分别标写了“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时第一三一团在马营要塞以东突破长江后插于黄山顶上的胜利红旗。”和“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二十三时第一三○团于在马营要塞以东突破长江后插于香山顶上的胜利红旗。”后来,这两面战旗均被送军事博物馆收藏,现展陈于“解放战争馆”。(待续)
其他文献
王新兰,原名心兰,萧华将军夫人,长征路上年龄最小的女红军。1924年6月出生于四川宣汉,6岁送过情报,9岁参加红军,11岁随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任红四方面军红四军政治部宣传员、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队分队长、中央军委三局五十五分队报务员、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新闻电台台长、一一五师政治部秘书处机要秘书、东北南满司令部秘书兼电台台长、第四野战军特种司令部秘书处秘书、总政治部机要科副科长、总政治部专家工作室主任
期刊
1971年10月,纽约时间25日晚上(北京时间26日上午),第26届联大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以及一切所属机构的合法席位、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驱逐出去的提案。顿时,在美国纽约东河河畔的联合国总部会议大厅里沸腾起来,那些与我国建交的或是友好国家的代表都激动地站起来高声欢呼,忘情地握手
期刊
国民党轮船招商局秘密  投向中共  3月,国民党招商局中的进步人士秘密投向中共。国民党招商局是中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航运企业,局总部设于上海,沿长江各埠、沿海各港口,都设有分公司。国外设有办事处或代理人,共有轮船吨位50万吨,员工1.7万多人。1948年,国民党计划将招商局的财产和人员陆续运往台湾,指定由总经理胡时渊负责。胡时渊在中共影响下,决定保护招商局财产不被掠去台湾。本月,胡时渊两次密电各
期刊
原本默默无名的小县徐水是如何引起毛泽东注意的    徐水县隶属河北省保定地区,古时称武遂,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县,十年九旱,群众生活很苦。解放前下关东的人很多,要饭的也很多。新中国成立后情况虽有所改善,但一直是缺粮县,吃过全国28个省支援的粮食,直至1957年,徐水在河北省还是“黑旗”县、“三类”县。  1957年9月下旬到10月上旬,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基本通过了《1956年到1967
期刊
陈独秀作为中共的创始人,中共历史上唯一连任五届的总书记,是研究中共党史不可回避的重要人物。其中,陈独秀与共产国际的关系问题,是陈独秀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同时也是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研究的难点和热点。这是因为对该问题的研究,既关系到如何公正评价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史中的历史地位,也关系到如何客观认识中共领导的大革命等重大历史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学术研究风气的不断加强,随着对陈独秀历史地位评价的日益升温
期刊
1972年9月,时任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应邀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这是当年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及中美《联合公报》公布后又一举世瞩目的外交事件,这一事件开创了中日关系的新局面,并对未来远东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当年田中访华是如何成行的?其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周恩来盛情相邀 田中首相决定“冒死”访华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尼克松一行抵达
期刊
抗日战争中的新四军被称为“铁军”,新四军在八年抗战中铸就的革命精神,又被称为“铁军精神”。那么,“铁军”和“铁军精神”的由来和历史渊源是怎样的呢?    从《新四军军歌》谈起    要知道铁军和铁军精神的由来和历史渊源,就要从庄严雄壮、节奏有力的《新四军军歌》谈起。《新四军军歌》诞生于1939年。那年2月23日,周恩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到达皖南云岭新四军军部视察。24日,新四军举行联欢晚会,欢迎周副
期刊
提起《闪闪的红星》,凡是从那个特殊年代走过来的人眼前都会浮现出一个浓眉大眼、活泼可爱的少年潘冬子形象来。潘冬子的勇敢、机智不仅使他成为当时青少年学习的榜样,直到今天,仍然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面旗帜。那么,《闪闪的红星》是怎样诞生的?潘冬子又是怎样走上银幕呢?    一    1961年春的一天,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编辑李小文找到自学成才的部队作家李心田,请他为孩子们写一本书。李心田此前已写
期刊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这首歌曲的诞生和发展,倾注着毛泽东的大量心血,包含着许多动人的传奇故事。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提出    早在1927年9月底三湾改编时,毛泽东就决定把部队建设成为一支代表工农利益、与旧军队有根本区别的革命军队。在行军和休息时,他经常深入连队,同战士们讲旧军
期刊
了解党史军史的人们都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面军旗,是保存于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它是在江西省修水县城的一座书院里,由何长工、陈树华和钟文璋设计,于1927年9月9日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从修水县城出发时打出的。按理,修水县是军旗升起的地方。那么,为什么公认军旗升起的地方不是修水,而是南昌呢?  这里所指的“军旗升起的地方”,是象征意义上的。  1931年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