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解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美国19世纪璀璨的文化历史中,马克·吐温以当时美国社会环境为背景,创作了大量反映美国社会现实的作品,风格独特,语言犀利,寓意深刻,是当时最为著名的现实小说家。马克·吐温十分擅长使用反语讽刺的表达手法来描述和刻画事实,在他的代表作《竞选州长》中,反语讽刺这一修辞策略就显示的淋漓尽致。本文着重以《竞选州长》为例,来解读和探究马克·吐温杰出的反讽艺术风格。
  关键词:马克·吐温;竞选州长;反讽艺术;特色
  作者简介:和海印(1972-),女,河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美国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马克·吐温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十分丰富,在这些修辞手法中,反语讽刺被广泛运用于短篇小说中去,打破了原有叙事篇幅的限制,体现了伟大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巨大魅力。其中,《竞选州长》是反语讽刺运用最为成功的案例之一,该小说虚构了一个独立党人参加州长竞选过程中遭到恶意诽谤的故事,揭露了当时美国“民主政治”的虚伪面目,强有力的讽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和黑暗。现就通过《竞选州长》这一小说来分析蕴含其中的反讽艺术。
  一、简析《竞选州长》部分情节中的反讽表现
  在《竞选州长》中的某一片段描述中,作为当时美国独立党代表的主人公,同伍福特以及霍夫曼一起参与纽约州长竞选。主人公认为,和其他两位竞选对手相比,他自己良好的名声使他的竞争力大增,获胜的可能性很大。他兴致勃勃的与其祖母分享这一消息,然而,祖母却回信认为主人公和他们一起参加竞选等同于降低自我水平。由于主人公没有退路,只能继续战斗。但是在接下来的竞选过程中所发生的种种事情,简直超出了主人公的想象,令其瞠目结舌,痛苦不堪。致使主人公终于受不了党派斗争对其的无耻迫害,决定退出竞选。在该片段中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便是反语讽刺。作者通过与其截然不同的价值观来对整个竞选故事进行描述,传达了对竞选中的黑暗社会现象的讽刺,十分风趣而无奈,引人深思。在面对利益时,作者通过巧妙置换人性的对立面,将人性的假恶丑赤裸裸的摆在社会生活面前,强有力的讽刺了人性在利益面前丑陋、虚伪的一面,突出了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也在很大程度上使读者不自觉的使用自我常识进行思维逆转,讽刺效果良好,体现了马克·吐温高超的反讽艺术。这种错位式的反讽艺术,可以使作者在阅读文章时,本能的对事物真实的一面进行还原,理解和领悟作者想表达的主要思想,了解真善美的重要性。同时,除了理解文章主旨思想之外,读者还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全方位的体会作者刻画出的价值观,否则将会很难有效消化和理解作者反讽艺术的独特魅力。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编排文章结构时,对人性真善美进行了颠倒对立描述,作者需要学会自我逆转,去深刻理解作者对人性真善美的真实想法,明白作者对于他所刻画和宣扬的假恶丑的否定和鄙夷态度。
  二、简析《竞选州长》主题中体现的反讽特色
  《竞选州长》这部小说在题材选择上,选择了当时美国社会十分普遍的政治选举这一话题,政治选举这一话题使得小说本身便具有了强烈的讽刺色彩。最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美国,经常会高举民主和自由的旗帜来标榜其资本主义这种社会形态的优越性。但是,若深入分析,不难发现美国政治家口中的民主和自由其实只是他们用来迷惑和统治人民的一种工具,希望借此来粉饰太平,达到愚弄人民、巩固其统治的目的。美国政治实行两党制,民主党和共和党通过轮流执政来加以统治,其根本实质还是为了实现和扩大该党背后庞大财团利益为主,美国人民群众从来没有享有过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和自由。因此,类似于州长这类型的职务,只能由统治阶级指定的人选担任,对于主人公那种真实、善良、政治的人来说由于不符合统治阶级的思想,想要胜任这一职位根本不可能。从这一层面上来看,即使主人公具有很高的道德情操,名声优势明显,但是也难以抵挡统治阶级惯用的种种卑劣无耻的政治手段,无论自己为此付出多大的努力,也很难改变失败的结局,甚至还会被竞选敌人诽谤和中伤的身败名裂,得不偿失。马克·吐温在小说的最后也用反讽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政治现象的无奈和深痛恶觉,原来忠实且正派的主人公被竞选对手生生诽谤成了一个一无是处、罪行累累的犯罪分子,由此可见,这种政治悲哀和人性真善美的缺失使作者感到十分悲伤,表达出作者对自由、民主政治的向往,对人性真善美的强烈渴望。
  三、简析《竞选州长》语言中的反讽特色
  在《竞选州长》中,语言中的反讽特色也是文章的一大亮点。马克·吐温在语言表达中,不急不躁,以其细腻、生动的写法来刻画主人公在竞选中内心的种种细微变化,并将主人公受到竞选对手恶意诽谤前后的表现进行了生动描述,使读者可以对主人公的那种内心变化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例如,当主人公阅读《新闻报》时看到自己被污蔑盗窃的报道后,内心开始出现了巨大变化,十分恐慌,不知所措。马克·吐温甚至用睡觉时担心床毯子中有条蛇这种比喻来更加生动地表现出主人公内心的恐慌程度。随着竞选对手变本加厉的持续诽谤和中伤,作者进行反讽的程度也更加强烈明显,深刻讽刺了他们为了赢得竞选,人性已经完全丧失,丑陋的嘴脸和黑暗的政治斗争十分不堪,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别具风格。
  参考文献:
  [1]周莉.《竞选州长》中的反讽艺术漫谈[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7).
  [2]徐丽.《竞选州长》的反讽艺术[J].文学教育(中。.2011(01).
  [3]李志斌.马克《竞选州长》吐温短篇小说的反讽艺术[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11).
其他文献
摘 要:屈原与司马迁面对类似的困境却做出了不同选择:三闾大夫的死给后世带来的不仅仅是端午节,更多的是文化意义和爱国情怀;而太史公的活给后世留下了的《史记》和正直敢言的精神。伟人的不同选择,给后世留下无尽思考。二者的选择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并反映了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屈原;司马迁;生死观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患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及抗核抗体(ANA)的检测,了解其体液免疫状态和自身免疫情况,以及他们与疾病进程的关系,进一步明确抑郁症患者是否具有自身免疫倾向,探索抑
摘 要:图形背景理论源于心理学,后用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而认知诗学近年来的发展使得图形背景理论也常常被用于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意象及其所达到的艺术效果。众所周知,晚唐李商隐的诗歌意象纷繁复杂,以其诗意的朦胧美著称。本文试从图形背景理论视角出发,对李商隐的两首广为流传的《无题》诗进行剖析,以为研究李商隐诗歌提供新的研究角度并尝试丰富该理论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图形;背景;锦瑟;意象  [中图分类号]:
魏晋风流名士与盛唐游侠诗仙,二人同样旨酒盈樽,心存魏阙,把酒抒怀。在盛满了诗人性情的酒作中,快意淋漓的豪情、幽沉怅惘的愁思、清奇浪漫的诗意和关乎生命意识的哲思几相交
摘 要:《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爱·摩·福斯特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本文以文学伦理学理论为依据,分别从伦理身份,伦理环境,和伦理秩序对这部小说中的英国人物形象进行分析。福斯特把意大利当做拯救思想顽固的英国中产阶级人士的一种手段,并且试图将来自不同背景和文化的人们联系起来。  关键词:《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文学伦理学批评;英国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作为美国文坛上的巨匠,海明威是举世公认的文学大师,《白象似的群山》是他的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故事情节虽然简单,但是人物刻画细腻;对话虽然简练直白,却生动地描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语言虽然朴实无华,却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短短几千字的小说给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明威那独特的叙事
摘 要:锏作为中华民族最著名的武器,在众多的文学作品和戏曲作品中,蕴含了重要的文化思想。《隋唐演义》中锏与秦琼的命运紧密相连,成为《隋唐演义》中一种英雄叙事符号,也因为秦琼本身具有的公正正义的特点,使得锏形象广泛流传,打王金锏增加了锏本身的正义思想,满足了中国百姓数千年来的限制皇权的愿望,成为民主自由的化身。  关键词:锏;秦琼;打王金锏;青天情怀  作者简介:张昱(1992-),女,汉族,山东淄
由于代谢药物的基因多态性是药物个体化反应的基础,该研究宗旨为寻找影响抗癫癎药物疗效(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酶基因型的关系,从而达到根据患者的基因型而选择药物的目的.本
摘 要:《三毛流浪记》和《雾都孤儿》的人物设定和表现手法相似且蕴含浓郁的童话色彩,但在人物性格的塑造和结局的处理上存在差异。通过比较两部作品中蕴含的童话色彩,反映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作家对儿童作品文学价值的表现有共通性。  关键词:《三毛流浪记》;《雾都孤儿》;童话色彩;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2  一、引
摘 要:《榆树下的欲望》是戏剧大师尤金·奥尼尔的经典之作,同样也是美国文学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戏剧。在这部戏剧中,尤金·奥尼尔尝试将古希腊悲剧元素植入美国新英格兰的背景。所有的戏剧冲突皆发生在农场上,主人公人性中丑恶的一面被展露无疑。然而,我们仍能在戏剧的结尾发现人性中善良的一面。正是主人公残酷无情的行为特点以及其复杂矛盾的内心,使人物形象丰满起来,也使此剧深入人心,发人深省。基于故事情节的复杂多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