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个比较沉重的话题,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存在不少弊端。最值得关注,令人担忧的是学生拿起笔来,左顾右盼,规行矩步,不敢越“正统”一步,想不出“奇”,创不出“新”,写不出“彩”的状况。他们笔下常常是题材陈旧,思想老套,文势呆板,语言平淡的文章。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量有限,缺乏素材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作文“恐惧症”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积累不够,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重结构技巧,轻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阅读。再加上学业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亲近自然,沉浸书海的机会,许多学生远离名著和经典,几乎断绝了民族和人类文化精神的滋补。在他们的作文里,我们能看到多少真实、率真的个性?能看到多少理性、多元的思想?能看到多少典雅、高品位的审美情趣?他们的文章显得底气不足,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文章的内涵一眼见底,单薄而又贫瘠。
(二)教师教学模式化的指导,学生缺乏个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程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种五段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价值。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作文前指导,又有作文后讲评。但是,这一模式致命的弱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过来的信息,老是处于服从的地位,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写作,本来是写作主体生命意识的一种自然流动,率真感情的一次畅然宣泄;作文,本来是学生寄托自己灵魂与生命的精神家园,铭刻自己思想与经历的纪念碑。然而,经过长期的应试训练和模式化指导,唯考试是依,重文法而轻灵性,推崇共性而忽视个体的存在,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个性几乎荡然无存。
二、改进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这种现象,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改进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以下对策:
(一)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
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最好素材。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辨至关重要。作文,应该是展开思辨的天地,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后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
再次,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狭小空间内。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应该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
(二)让学生“心灵自由,精神飞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由此看来,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让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释放出来!
(三)巧评价,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审视通行的“评文标准”,总是把“立意深刻”“思想健康”放在首位,片面强调“思想性”,引导学生“趋时迎势”,常常把学生多元化的立意,独创性的表现形式视为异端,以教师的主观意见来否定学生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让思想的紫罗兰只能有一种开放的形式。学生的个性被排斥,创造性服从于统一准则,生活积淀被封杀,失去了自由发挥、标新立异的可能,取消了写作冲动,剩下的只是揣摩教师的意图,迎合教师的心理。这种评价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因而教师也应把评文列入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以重视,通过巧妙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信心。
评价作文时教师应扮演好各种角色,切忌套话空话,也不要总是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扮演好相应的角色。一是要做有鉴赏力的热心读者。及时告诉学生作文中成功的运用了某种写作方法和技巧,热情欣赏学生作文中展示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的自我,真诚地和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让作文评语成为师生的心灵交流,让赞美像一道阳光射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心中自会涌起一股自豪,从而激发写作热情,收获写作信心。二是要做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对学生作文评价还应注重从思想认识上使学生时有顿悟和豁然开朗之感,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光华和魅力,才能使他们的写作出现质的飞跃。三是教师评价作文时还应做疏导学生心理的知心朋友。学生写作,不可能总是写“有意义”的东西,表达“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总之,我们要正视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并设法对症下药,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和方法,确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手脚的陈规旧律,落实对策,中学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
一、学生作文难的原因
(一)学生阅读量有限,缺乏素材积累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作文“恐惧症”的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阅读面太狭窄,积累不够,知识贫乏,占有的写作资料太少。中学阶段的作文训练,重结构技巧,轻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阅读。再加上学业的重压使学生失去亲近自然,沉浸书海的机会,许多学生远离名著和经典,几乎断绝了民族和人类文化精神的滋补。在他们的作文里,我们能看到多少真实、率真的个性?能看到多少理性、多元的思想?能看到多少典雅、高品位的审美情趣?他们的文章显得底气不足,缺乏丰厚的底蕴和隽永的思想,文章的内涵一眼见底,单薄而又贫瘠。
(二)教师教学模式化的指导,学生缺乏个性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程序是“命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这种五段式教学模式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其存在的价值。它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既有教师的作文前指导,又有作文后讲评。但是,这一模式致命的弱点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老师传递过来的信息,老是处于服从的地位,严重压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写作,本来是写作主体生命意识的一种自然流动,率真感情的一次畅然宣泄;作文,本来是学生寄托自己灵魂与生命的精神家园,铭刻自己思想与经历的纪念碑。然而,经过长期的应试训练和模式化指导,唯考试是依,重文法而轻灵性,推崇共性而忽视个体的存在,学生在作文中的主体个性几乎荡然无存。
二、改进中学作文教学的对策建议
针对这种现象,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改进中学作文教学提出以下对策:
(一)还原作文教学丰富的内涵
首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学宝库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博大精深的人文世界,这些名著名篇中融入了人间真情,沉淀了历史精华,是人文教育的最好素材。
其次,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与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辨至关重要。作文,应该是展开思辨的天地,绝不能单纯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因为写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巧问题。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告诫过后人:“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一个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其思想水平、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及文字技巧等诸多因素。
再次,要重视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人们常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犹如一个万花筒,一个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的灵魂,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许多学生的作文过多地把视线锁定在学校家庭的狭小空间内。一个真正有民族责任感的中学生,应该和时代的心跳连在一起: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落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呼号。
(二)让学生“心灵自由,精神飞扬”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社会经验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由此看来,作文的本质是写作主体内在精神、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其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作文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解放学生的精神和心灵,让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尽情释放出来!
(三)巧评价,树立学生写作信心
审视通行的“评文标准”,总是把“立意深刻”“思想健康”放在首位,片面强调“思想性”,引导学生“趋时迎势”,常常把学生多元化的立意,独创性的表现形式视为异端,以教师的主观意见来否定学生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东西,让思想的紫罗兰只能有一种开放的形式。学生的个性被排斥,创造性服从于统一准则,生活积淀被封杀,失去了自由发挥、标新立异的可能,取消了写作冲动,剩下的只是揣摩教师的意图,迎合教师的心理。这种评价无疑扼杀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因而教师也应把评文列入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加以重视,通过巧妙的评价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写作信心。
评价作文时教师应扮演好各种角色,切忌套话空话,也不要总是扮演裁判或法官的角色,应根据学生作文的具体情况扮演好相应的角色。一是要做有鉴赏力的热心读者。及时告诉学生作文中成功的运用了某种写作方法和技巧,热情欣赏学生作文中展示的独特个性和鲜明的自我,真诚地和学生畅谈自己读后的感想,让作文评语成为师生的心灵交流,让赞美像一道阳光射进学生的心灵,学生心中自会涌起一股自豪,从而激发写作热情,收获写作信心。二是要做有深度有文采的思想者。对学生作文评价还应注重从思想认识上使学生时有顿悟和豁然开朗之感,把学生的思想引领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境地,使他们感受到思想的光华和魅力,才能使他们的写作出现质的飞跃。三是教师评价作文时还应做疏导学生心理的知心朋友。学生写作,不可能总是写“有意义”的东西,表达“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总之,我们要正视当前中学生写作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并设法对症下药,努力探索作文教学的突破口和方法,确立新的作文教学理念,摒弃束缚学生手脚的陈规旧律,落实对策,中学作文教学才能走出困境,呈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绮丽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