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风改变的历史系列之一哈德利环流

来源 :大科技·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无处不在,它经常以它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也影响着整个人类的历史。
  哈德利环流
  地球上最显著的温差出现在赤道和极地。在赤道附近的热带,由于阳光垂直照射,地球表面可以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温度最高。越往北,太阳照射角度越大,地球表面获得的辐射能减小,温度也随之降低。
  热带温度高,相应地,气压比较低;而远离赤道的地区温度低,气压则高。气压差使空气从气压高的高纬度向赤道水平流动,形成从高纬度地区吹向赤道的风。
  然而,这些吹过来的空气不可能无限地累积在赤道附近,而是会向高空走。这些向上走的较冷空气使高空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为雨,降落在热带,哺育了茂密的雨林。失去水汽的干燥空气继续爬升,直到对流层顶。稳定的对流层顶像一个盖子,阻止空气继续上升,迫使它们向南北方向散开。在散开过程中,干燥的空气逐渐降低高度,直到南北纬30度附近下降到地球表面。地球上的空气如上所述,不知疲倦地循环流动。早在17世纪,英国气象学家乔治·哈德利就描述了这个环流,因此这个环流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哈德利环流”。
  雨林和沙漠
  哈德利环流为赤道附近带来了大量的降雨,却给南北纬30度带来了干燥的空气,因此造成了两个纬度截然不同的地貌。以地跨赤道的非洲为例,赤道上的刚果盆地降水丰富,有茂密的雨林,生物物种极为丰富。在上一个寒冷的冰川期,我们的祖先——现代智人就躲在附近温暖而湿润的峡谷中。而北纬30度附近北非和西亚,除了尼罗河河谷和西亚两河哺育的绿洲,就只剩下极度干旱的撒哈拉沙漠和阿拉伯沙漠了。
  距今十万年前,气候变暖,祖先们决定到北方试试运气。热带老家虽说是物种的天堂,但物种竞争激烈,危险无处不在,毒蛇、狮子、豹子,甚至是看似温顺的斑马也都可能会置人于死地。高温和湿润的环境让植物疯狂生长,剥夺了农作物耕作的条件。病菌不分四季地分裂变异,寄生虫孜孜不倦地繁殖感染。它们引发的瘟疫夺走了许多人的性命。
  祖先们很快到达了北纬30度附近。这里是哈德利环流下沉带,依然温暖,空气却很干燥。让人抓狂的热带雨林消失了,毒蛇猛兽大大减少。病菌和寄生虫不喜欢干燥的环境,再加上周围生活的生物种类减少,它们失去了很多宿主,因此威胁大大降低。虽然四处都是沙漠或半干旱的草原,河流却能提供珍贵的水。在北纬30度圈,东西走向的欧亚大陆为人类提供了数个适宜生存的河谷。祖先们如同从A级联赛降到了B级,忽然生猛起来,成了北纬30度圈的领头羊。凭借大脑的思考和语言的传承,祖先们在河谷中发展农耕、驯化动物、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开创出一直延续到今天的人类文明。
  哈德利环流制造的麻烦
  另一拨祖先们坚持生活在潮湿的热带。居住在热带的人逐渐对猖獗的热带病菌产生某种程度的抵抗力,如黄热病和疟疾。随着火的使用,人们通过刀耕火种开垦雨林。在东南亚和中美洲的热带雨林中,高棉人和玛雅人都发展出高度复杂的灌溉系统,修建了华丽繁复的宗教建筑,例如柬埔寨的吴哥窟和墨西哥的日月金字塔等,并成立了强有力的集权政府。而在一些热带山脉上,高海拔创造了相对凉爽干燥的环境。安第斯山上的印加人以山坡为基地,修建梯田,种植作物,再进一步征服低地部落,形成了繁荣的印加帝国。印加人依山而建的马丘比丘,足以比肩伟大的埃及和巴比伦。
  然而,哈德利环流又来制造麻烦。麻烦来自于哈德利环流制造的东风(即信风)。
  地球上的空气也在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旋转。空气从30度纬度吹向赤道的过程中,空气的旋转速度渐渐慢于地球的自转速度,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气流方向发生偏转,北半球从30度纬度圈吹向赤道的气流形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形成东南信风。
  在广阔的太平洋上,东风把温暖的表层海水吹到西太平洋。东太平洋的海水上涌,形成低温海面。按照风的简单原理,温差导致压强差,空气流动形成环流。西太平洋上的空气上升形成降水,造就了潮湿的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昆士兰。东太平洋上的空气下沉,让沿岸的秘鲁和墨西哥都变得相对干燥。
  然而,东风形成的东西向环流并不稳定。环流会在某些年份发生扰动。在一些年份里,东风减弱,温暖的海水回到秘鲁沿岸,以至于美洲经历洪水,东南亚经历干旱。扰动会在圣诞节前后达到最强,以至于来到秘鲁的西班牙人给它取名为“厄尔尼诺”(El Ni?o)——西班牙语中的“圣婴”。
  厄尔尼诺的周期在两年到七年之间,非常不规则。热带的降水也随之变得不规律,洪水与干旱交替出现,并引发一系列的恶性反应。人们不得不离开定居地,彻底荒废整个农耕系统。
  在厄尔尼诺难以捉摸的脾气面前,人们只能求助于诸天神和佛。为了安抚上天的情绪,玛雅人甚至从周边部落捉人,用活人祭祀。只是老天不买账,城市继续荒废,最终成了热带雨林中的遗迹。好不容易发展起来的热带文明,又倒退回了起点。
  被环流改变的葡萄牙航海史
  而在北纬30度圈上,文明茁壮发展。一开始独立发展的文明圈通过商路连接,交换着商品和知识,刺激各自的发展。
  到了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人在西亚的扩张阻断了欧洲与东方的商路。为了在利润丰厚的东西方贸易中分一杯羹,葡萄牙人开始了海上探索。葡萄牙人已经从摩尔人那里知道,撒哈拉沙漠中有一条神秘的商路,通往神秘的非洲南方。商人用这条商路运输象牙、黄金和盐块。葡萄牙人希望找到非洲的最南端,进入早已被阿拉伯人熟知的印度洋,打通从欧洲到印度的海上商路。
  1415年,葡萄牙人驾着帆船,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开始了他们的海上远征。葡萄牙人在非洲西岸建立了数个据点,建立了欧洲到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商路。然而,在塞内加尔的达喀尔附近,非洲的海岸线开始向东转,而哈德利环流的东风却把船向西吹,带到大西洋深处。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艰难向南推进,最终在风暴中摸索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由于一路逆风航行的消耗太大,迪亚士只能返航葡萄牙。
  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启程探索前往印度的航线时,吸取了迪亚士的教训,让船向西南行驶,进入到大西洋腹地。在到达南纬30度附近时,东风减弱,达·伽马再向东调转船头,驶向好望角。航行出人意料地顺利,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驶抵非洲东岸,然后再向东行驶,终于在1498年到达印度西岸。葡萄牙人探索了80余年的商路就在这一条奇怪的航线上实现了。
  这条航线成了葡萄牙人的国家机密。葡萄牙航海家们不断重复这条“掰弯”到大西洋的航线,其中卡布拉尔让船一路向西,以至于抵达了美洲的巴西,才扭头向东驶往印度。葡萄牙人自然没有放过这个意外之喜,迅速在巴西殖民。所以,如果你今天看到说着葡萄牙语的混血桑巴美女,千万别忘了哈德利环流的功劳。
其他文献
对黑暗的恐惧  清晨时分,你可以看见天慢慢变亮,斑驳的光影洒在窗帘上,窗外翠绿的树叶迎风摇曳,朵朵洁白的花儿悄然绽放……假若,此时你所在的城市慢慢坠入黑暗,周围的一切变得模糊,最后连一点微弱的光亮也不见踪影。这时,你可能马上会陷入恐惧之中,惊慌失措、惶恐不安。  然而,没有一丝光亮的黑暗世界就是盲人每天生活的世界。  根据一项调查,对于正常人来讲,失明是最令人恐惧的残障,害怕失明的人比害怕患上阿尔
期刊
假如有外星人,他们也可能会使用这些方法来寻找地球人,或者将自己的外星世界隐藏起来。  早在19世纪便有天文学家声称发现了系外行星(太阳系之外的行星),不过人们普遍认为直到1992年才首次真正证实了系外行星的存在(环绕着脉冲星PSR B1257+12的天体)。至那之后,其他系外行星陆陆续续被人们揭开神秘面纱。截至2016年2月22日,总共有2085颗已确认的系外行星,而天文学家曾估计银河系可能包含多
期刊
海豚和外星文明,这两种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事物,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呢?  聪明海豚带来的启发  故事起源于1961年11月。那时,12名科学家聚集在美国西维吉尼亚州的绿堤天文台,讨论如何利用射电天文学技术探测太阳系外的智慧生命。这些科学家包括了3名诺贝尔奖得主,美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卡尔·萨根,还有一名古怪的神经学家——研究海豚交流的约翰·立莱。  你是不是很纳闷,为什么一名神经学家会去参加关于探测太阳
期刊
近一个世纪以来,有一个谜团一直萦绕在物理学家的脑海里:反物质都去哪了?  物理学中最大的谜团之一就是——为什么宇宙中有物质?  恒星、行星、星系和星系团都是由物质构成的,植物和动物也是由物质构成的。本来这是极为自然的事情,但是另一种奇怪的东西出现后,我们就陷入了理解的困境,这种东西就是反物质。  根据我们对宇宙起源和反物质的了解,物质和反物质都应该是不存在的。因为,反物质具有一个非常最重要的特点:
期刊
将近100年来,一名年轻的金发女郎一直躺在丹麦国家博物馆的玻璃柜里。直到最近,科学家才知道她死于何时何地。化学分析表明,在生命结束之前,她曾远行了2000多千米。那么,为什么她在死之前走了这么远的距离?  美丽女干尸  3500年前某个夏季的一天,丹麦日德兰半岛南部的草地上躺着一名年轻女子,但她已经死去。她穿着一套非常好的衣服,是用绳子和昂贵的羊毛做成的短上衣和裙子。她的腰上缠绕着一个巨大的圆型盘
期刊
过去的2015年是不是有点“暖和”?尤其是冬天,在中国的广州、海南等南部地区,频频宣告入冬失败。2015年的英国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热的11月份。而世界气象组织也宣布了,2015年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如今的地球温度已经比工业前水平高出1℃。在2009年,世界多位领导人曾在全球气温上达成一致,承诺不让温度上升量超过2℃,而这才过去了6年时间,全球气温就已经上升了一半。  至少现在看来,
期刊
它们是巨大的鸟类,在自己的生活区域内曾是位于食物链顶端的强者。可是,为什么世界不能再继续“容下”它们?  曾经在地球上生活的许多动物,今天都已经被列在“可能灭绝”的名单中。为什么说可能灭绝,而不是已灭绝呢?因为那些幸存下来的动物数量极少,它们可能隐藏在一些隐秘角落,所以很容易被人们忽视掉。例如澳大利亚有一种生活在海里的名叫“豪勋爵岛竹节虫”的树龙虾,人们曾经以为它们已经绝种了,但后来却在悬崖峭壁上
期刊
物理公式如同魔法一般,我们可以用它们来解释过去,比如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预测未来——我们甚至可以用来解释宇宙的终极命运。  物理学公式给许多的设想设定了限制,例如我们无法制造出效率为100%的引擎。但同时,它们也向我们揭示了许多之前无法想象的可能性,例如来自原子内部的能量。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里,一个新公式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又多了一个新的神奇工具,于是历史的进程就被改变了。下面是一些最为关键的
期刊
针眼里的墨水占据你身体的时间可能长达一辈子——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也是医生们才刚刚了解的一个生化过程。  纹身的技术  纹身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习俗,也是体现人类精神世界的重要人体艺术。中国56个民族都曾有过纹身史或者纹身习俗,汉族也不例外,例如《水浒传》中就有九纹龙史进。进入阶级社会后,纹身还作为身份等级或秘密成员的标志。  无论是现代机器纹身或传统手工纹身(比如许多土著民族),都是使用一个尖锐的、含
期刊
脑子大的动物易灭绝  一般人以为,在哺乳动物中,某个物种大脑越大,往往就越聪明,越有智慧,生存能力也越强。可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艾瑞克·艾贝尔森教授最近在研究中发现,大脑的体积或许会与动物灭绝的危险系数存在关联,大脑大的哺乳动物更容易被列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出的濒危物种名录里,这意味着它们更容易灭绝。  艾贝尔森的研究团队选取了美洲160种不同哺乳动物中的1650个动物(不含水生生物)作为研究样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