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探究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LL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提问和探究教学的实效性,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有效的课后反思,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实效性 学习兴趣 课堂提问 探究教学 课后反思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广和深入发展,新的教育理念,使每位物理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改进,课堂教学形式多种多样。但不少学生还是不喜欢学习物理,“厌学”现象十分普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首先应关注学生学得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能力是否得到了真正的提高,是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要时刻关注的。下面我就如何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构建新课标要求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倡导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所以教师要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合作。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接触。”学生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效率和学习过程的有效性。当我面带微笑,怀着轻松喜悦的心情进入课堂教学时,学生会倍感亲切,快乐之情油然而生。为了营造一种宽松、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建构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我每上一节课都力争以饱满的精神出现在课堂上,希望能以自身的积极情感来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课堂尽可能关照更多的学生,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
  二、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实效性
  (一)实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备课。认真备课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的关键。我每备一节课都首先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教参;明确学习目标、重点和难点、常考的考点。其次根据学生选着合适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学生。另外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小组实验均要准备充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导入新课时,我精心准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新奇直观的实验来导入新课。这样就会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如用“死海”的故事引入浮力,“猴子捞月”的故事引入平面镜。在导入“汽化”的内容,教师用手指沾酒精在黑板上写字,让学生观察字迹的变化;在引入“惯性”的内容时,教师脱下外衣,掸衣服上的灰尘。
  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从而激发他们思索的欲望。例如,我在讲授机械能守恒定律时,可用一个单摆来做实验。先将摆球拉个较大的角度使之贴近眼睛,人站着不动,然后放手,使单摆摆动起来。很多学生都替老师担心,生怕摆球会碰到老师的眼睛。实验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
  (三)课堂巧设具有针对性和实 效性的提问。提问的技巧对于激励性教育者来说,也是功不可没。提问应具有针对性,不同程度的学生提问有所不同。因为对于一个学困生,如果提问比较难或太容易,他们会觉得是在故意羞辱他。因此,提问的同时应掌握一个度。
  提高课堂教学提问的实效性,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质疑是进行物理教学的有效方法。如:我在教学浮力的利用这一节时,为了讲解轮船的排水量等于轮船的质量加上货物的质量,这样层层设疑:1、轮船处于什么状态?(学生容易作出判断是漂浮。)2、轮船受到哪些力?(学生思考后能得出:船受到水的浮力和地球的重力、货物的压力三个力。)3、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和漂浮条件,船排开水的重力和船的重力、货物的重力之间有何关系?(学生就容易得出:G排水=G船+G货,接着推出轮船的排水量、轮船的质量、货物的质量之间的关系:m排水=m船+m货。)
  (四)当堂检测,及时反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必须精讲多练,力求做到“堂堂清,课课清”。在每节课结束前十分钟,都要对学生进行当堂测试,测试题主要侧重于新课的基础性知识的考查。让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互评,并统计测试结果,使全体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测试达标效果,教师获取反馈信息后,及时进行矫正与巩固,这种有目的、有意识、有反馈的学习,通过让学生及时知道学习结果,教师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提高了教与学双边的实效性。
  三、探究教学应具有实效性.
  只有提高探究教学的实效性,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课程内容因材施教,灵活地选择探究方法。我认为适当的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随堂实验,这样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在《蒸发》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弄清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哪些,教师可设计三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研究解决,并得出有关结论。问题1:取相同两滴酒精分别滴在课桌和手背上,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2: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用塑料尺只将其中一滴酒精展开,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问题3:取相同两滴酒精滴在课桌上,只对其中一滴酒精用纸筒吹气,观察谁先变干?这说明了什么?如此进行教学设计,学生们便立即投入到实验活动中去,动手与动脑相结合.很快自己得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同时,也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探究的艰辛与愉悦。
  四、课后反思为提高课堂实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课堂教学能高效地完成,我每上完一节课后都进行反思。首先是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通过对学生学习表现的反思,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活动;其次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通过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剖析,可以更加理性地认识自我,从而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扬长避短;再次是教学亮点的总结,把教学中的闪光点进行总结提炼,使以后的教学过程更加精彩。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存在诸多无法预知的因素,课后反思不但可以获得许多宝贵经验,用以指导教学,而反思过程本身又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研究能力。
  总之,教无定法,但必有法。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们要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在高效、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让更多的学生爱学物理、学好物理。
  参考文献
  [1]《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2]《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其他文献
2013年11月16日早晨7时多,西安202路公交车上,一女孩坐在蓝色的座椅上。在制药厂站上来了一位老人,当时车上还有很多空位,女孩也就没起身。没想到那位老人走到女孩身边:提起她的衣服,让她站起来,给自己让个位置。因为老人说话并不客气,女孩感觉受到了侵犯,所以她并没有立刻给老人让座。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位老人竟然指着女孩说她没素质,说现在的年轻人没有道德,其间还夹带着很多不堪入耳的脏话。更让女孩没想
摘要:要上好化学实验课,除要做好实验药品和仪器准备之外,还要做好实验课的设计,包括实验课的引入、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过程和现象的预测、学生的活动等等。本文就如何上好一节实验课做简单论述。  关键词:化学实验 探索 创新  一般而言,上实验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目的,掌握实验步骤和操作要领,以及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论,并且也要注重实验的本身意义,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化学是一门以实
“人类的理性认识来源于对感性认识的逻辑加工,即通过抽象思维从而形成的概念、判断或推理."教师的任务不仅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笔者的体会是:  一、讨论与启发并举,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实践证明,传统单一的填鸭式教学已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智力发展,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往往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和偏执呆板的见解。化学知识不仅现象千变万化、物质性质千差万别
期刊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为迎接全球化、信息化、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以及摆脱财政困境和提高政府效率,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政府再造的热潮,采取了一系列改革的战略和战术。这场改革
文章针对中小企业信用水平低导致融资难现象,运用层次分析法、功效系数法及有关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项调查全面分析评价了中小企业信用建设现状,归纳出中小企业信用缺失依然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这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土地供需矛盾,而集体建设用地作为建设用地的重要构成部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
摘要:简述系统动力学原理,分析虚拟实验设计因素,并且应用系统动力学软件构建影响虚拟实验设计的因素模型,清晰明确地表达了各因素在虚拟实验设计中的作用,使得虚拟实验更加符合学习者的学习,同时丰富了原有的学习资源,也给虚拟实验设计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关键字:系统 虚拟实验 因素  一、系统动力学  系统动力学(简称SD—system dynamics)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福瑞斯特开创的一门结合自然
STS教育试图架起沟通科学和技术的功能,它能展示在社会背景下科学和技术的功能,有助于人们理解和技术的社会意义,也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笔者试图从STS的角度对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万有引力定律的教学进行分析和设计。  一、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科学要解决“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设计要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
期刊
本文首先对西方的激励理论和中国管理历史上的激励思想应用进行了评述,并进一步将二者作了比较性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差异。其次,分析了当代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管理与
摘要:本文从类比记忆的规律出发,以高中物理教学大纲为基础,从与运动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等几个重要部分来论述类比记忆对高中物理教学的辅助。  关键词:类比记忆 教学规律 习题  类比,是选择两个对象或事物对它们某些相同或相似性进行考察比较。类比推理,就是根据两个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推论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方法。类比法是通过两个(类)对象之间某些相同或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