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微笑 千般的滋味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说明:
  案例面向的是来自农村的高一学生,他们很少接受正规的美术教育,对美术知识和美术作品接触了解也较少,而《蒙娜丽莎》几乎是所有学生最熟悉的作品,与作品相关的知识了解的也不多。本案例目的在于通过名作赏析激发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感受,从而使学生初步了解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本案例有意为学生提“神”而造了点“势”——意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施过程:
  开始先“造势”,让学生根据描述猜作品——借多媒体课件依次展示对作品的下列描述:
  这是世界上拥有最多发烧友的一幅画,不要说艺术界,单就政界要员对她的迷恋就令人诧异。
  拿破仑拥有它时,喜欢把它挂在卧室内,每日早晚要独自欣赏多次,有时竟能面对画面伫立一天半日,入迷得忘记一切;大名鼎鼎的戴高乐总统每当心绪烦躁时,必驱车前往卢浮宫欣赏它,出来后便满面春风,原先的烦恼荡然无存;蓬皮杜总统则公开承认无法克制对它的心驰神往之情。世纪伟人邱吉尔曾经沧海,可他晚年有幸用消毒过的手指亲抚它时,竟无法控制颤抖的手指;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亦对它情有独钟,无缘享有真迹,就收藏了4幅赝品。
  它很少出国“访问”,50年代,“出访”英国伦敦,丘吉尔首相兴师动众,派出六架专机迎送(其中四架喷气式战斗机护航),超过迎送任何一个国家元首的规格;
  当年它失窃,某国上下为之痛不欲生,政府则把当日定为“国难日”;而当它失而复得时,则举国欢腾,其盛况不啻于国家重获新生。尽管它本不该属于他们……
  学生几乎已从描述中知道作品了,有人在由衷地赞叹,而有人却流露出有点奇怪又有点迷惑的表情。这时,老师话锋一转:“我们面对原作时,不会有惊艳之感;那不是一位绝代佳人,似乎也不大年轻。”学生都已萌生出强烈的想仔细欣赏这幅作品的欲望。这时,课件把作品缓缓展开,逐步引导学生说出《蒙娜丽莎》是卢浮宫的镇馆之宝,是法国人的骄傲,作者,年代,时代背景等相关知识。
  接下来开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地鉴赏作品:
  第一步,从分析形式和形象入手。这一步学生很容易表达,什么“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的肖像”、“温文尔雅的微笑”、“形象逼真”,相互补充,很快就能表述很多、很全面。当然较多的还集中于“神秘的微笑”,那是幸福的笑、满足的笑,还是嘲讽的笑、揶揄的笑、冷漠的笑?这笑容所要表达的是无言的表白,还是含蓄的暗示?让学生各抒己见,完全尊重每个学生自己的感受,一样的微笑,千般的滋味。但学生之间不自觉的相互影响可以彼此丰富大家的感受。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对同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或不同心境下有不同的感受,是符合审美的心理规律的,即所谓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凭自己的生活经验,能不断发现作品新的含义,所以杰作往往使人百看不厌。而作者在这件作品中,力求表现出人性的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的性格的心理特征,加上含而不漏的技巧,更耐人寻味。
  第二步,开始引导学生理解体验作品内容。有前面的“自由”氛围作基础,学生争相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也有同学有自己的理解但表达不出或表达不到位。这时再出示一个标致的“俗女郎”形象,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又会体会到《蒙娜丽莎》是那样的端庄、典雅,智慧的额头、深邃的眼睛、坦然自信的神态、神秘的微笑,呈现出高贵而又不可侵犯的尊严,观者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
  这一步引导很重要,很多人都会产生同感,到此,进一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东西探究和领悟作品的内蕴。
  效果分析:
  从美术本身的特点来看,美术欣赏是欣赏者通过美术作品认识客观世界并形成对世界的看法的起点。在这一过程中,每个欣赏者都可能有不同于其他人甚至作者本人的发现、认识、解释、评价。因此,美术欣赏是一个无限再创造的过程,而这种在欣赏实践中学习和发展起来的能力,对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是极为有益和不可缺少的。
  本例中,通过创造学生自主、师生平等的氛围激发学生多样化的审美感受,教师没用先入为主的讲解来统一或替代学生的感受,但教师的引导和学生间的相互影响却使每个学生的审美感受不知不觉间走向深刻。
  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不仅对自己“熟悉”的世界名画《蒙娜丽莎》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更由此掌握了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为“培养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漫游乡野,在清新的泥土芬芳中,笔者感受到了土楼的厚重。那斑驳的围墙书写着土楼人的智慧,更是书写着家族宗法的尊祖敬宗、尊卑有序的伦理秩序和耕读传家、崇文重教的教育观念。唯有教育,才能使人真正走出土楼,走向社会,走向现代化。  关键词:土楼;伦理秩序;耕读精神    一、漫游乡野,远观土楼建筑  秋高气爽,漫雾旖旎,2009年11月9日,在导师毕世响教授的带领下,教育学专业一行人踏访神往已久的
期刊
摘 要:“实践”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概念,古希腊哲学的实践与现在盛行的实践概念是有所不同的。在古希腊哲学中,实践是指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活动,它以善为目的。而教育也应是以善为宗旨的,实践潜藏于教育之中,是教育活动的一种实现方式。  关键词:实践智慧;亚里士多德;师生关系    一、实践与实践智慧  在古希腊哲学中,实践是一个哲学概念,最早将实践引入哲学概念体系的是亚里士多德。在他看来,人的实践是人的活动形
期刊
摘 要:基于OPAC系统的数字资源整合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本文以石家庄铁道大学图书馆为例,就数字资源与图书馆OPAC系统整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OPAC系统;数字资源;整合    1引言  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从建立书目数据库开始,到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中外文数据库的引进及网络资源的收集,已经构建了相当规模的数字资源。其中包括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多媒体资源等。但由于不同的数字资源有
期刊
摘 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在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实践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历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性飞跃;理论体系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形成  马
期刊
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教育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美术教育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因此,中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转换视角,在平等的沟通与对话
期刊
一、“15+5+15”教学模式的研究背景  (一)模式的提出  当前世界上教学模式种类繁多。从不同的基点出发有不同的分类。例如,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把众多教学模式归纳为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信息加工教学模式、个性教学模式、合作教学模式、行为控制教学模式。在国内,教学模式研究也有很多。有人按师生活动的不同强度把教学模式依次分为注入式、启发式、问题式、范例式和放羊式等五类。有人从教学的生成方式把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形象被塑造得十分丰富,具有一些很多性格综合的矛盾,带有一定的复杂性。在她身上,主要体现了自我内心与外我,传统社会礼教对人性的教化和禁锢与人追求自然本性这两种冲突。我们可以从中找出生活中待物处世时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豁达大度,聪慧周全等,同时也须注意不能为物所累而忽视了自我个人精神的追求。  关键词:薛宝钗;性格;择世;性灵     《红楼梦》里的人物之多之鲜明、故事之真之
期刊
高三是很多人不愿意去触摸的话题,因为“高三”不只是简单的两个字,更意味着辛勤的汗水,无形的压力,亲友的期待;更意味着成长,对成功的自信,对未来的坚定,对理想追求的执着。进入高三,学生开始进入紧张的备战之中。为了给更多的高三学子们提供点滴帮助,笔者把高三化学复习总结为十六个字:打牢基础——建立模型——创新提高——实现梦想。  一、打牢基础  近年来,无论在高考还是中考,都在提醒广大师生:基础知识很重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带来了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方面,提倡目标的多元性、方法的灵活性和形式的多样性,强调课堂应该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更多的美文引入课堂,构建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把“小阅读”和“大阅读”打通,真正体现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  一、阅读教学的第一个环节——精讲引读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
期刊
文言文是中华经典的传承,前人智慧的结晶。学习文言文,体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针对《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让学生感受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言文特有的韵律美感。在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时,笔者进行了一点尝试。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文中西路军胜利的原因吗?人心所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正如歌中所唱“得民心者得天下”,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