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改变孩子

来源 :儿童故事画报·自然探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yan1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把国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涿州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特色国学课程受欢迎
  以前一提到国学教育,很多人都以为就是让孩子摇头晃脑地坐在那里读书,或者在朋友面前忽悠几句之乎者也。现在随着国学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国学教育不是简单的背诵,其中蕴藏的人生哲理和行为处事标准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识到学习国学的重要性。顺应学生和家长的要求,2015年3月,涿州市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中心开设了国学课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课堂上孩子们读着、背着、练习着、快乐着,中心的国学课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搬到课堂上,让孩子真正理解每一句国学经典的含义,意识到什么是孩子对父母的孝敬,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孝经》中:“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的意思,因为孝敬父母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德行的根本,是一个人能够学习成才的原因。
  圣贤智慧照亮人生 苏志辉
  我是涿州市文昌祠义塾的一名义工,从2007年开始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翻开承载数千年智慧的书页,沐浴在经典中,我感到自己的生命渐渐有了新的意义,圣贤智慧照亮了我的人生。
  为了把国学中引人向善的心态带给更多的人,我开始了作为国学老师的教学生涯。在我看来,让孩子学国学决不应从死记硬背开始,而应该从兴趣出发,让他们随时能感到自己的所学能有所用。例如在引领孩子们对父母的敬心上,我用故事“香九龄,能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亲故事,让一、二年级的孩子在课堂上表演,回家跟父母实地练习。我要求学生每天给父母揉揉肩捶捶背,吃饭时把自己最喜欢的饭菜送到父母碗里,父母生病时照顾他们等等。这都是引导孩子尊敬父母的好方法,学习中这些事孩子们都做得很好,他们现在开始以孝敬父母为自豪。
  《三字经》说“性相近,习相远”。孩子每天都用爱和敬与自己的父母习练,本善的天性就不会被遮蔽,聪明才智就会得以显现,人生道路就会光明。
  再比如贯穿《孝经》全篇的有两个字“爱”和“敬”。现在孩子们缺失了对父母的敬,对父母的爱又掺杂着依赖和物欲,而家长因为爱子心切被迫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这样时间长了,就养成了孩子对家长只有要求,甚至要挟,丢掉了对父母的敬心,更谈不上听话受教了。中国圣贤文化就是孝道文化,教人从小孝敬自己的父母,友爱自己的兄弟,谨言慎行,长大后才能尊师敬长,敬事爱人,这是人的根本教育。祖先留给了我们很多经典让我们学习,有《三字经》、《弟子规》、《孝经》、《大学》、《论语》、《中庸》、《孟子》等等,都是教我们首先做到孝敬父母这一根本,再做人、做事。
  孩子入学第一天,所有父母都告诉自己的孩子“听老师的话!”听老师话的孩子实际上也是在听父母的话。做到的孩子,能够学业顺利,父母无忧。
  当我们第一次去工作,父母说“听领导的话,好好干!”做到了,我们更容易事业成功,父母无忧。可以说,我们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都是孝敬我们父母的体现。
  我和孩子们一起进步,生活越来越快乐,每当有学生告诉我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家长告诉我孩子越大越懂事时,我的心和他们一样幸福!
  每当面对稚嫩的脸庞、澄澈的眸子时,我感恩天地,赐予我们一种能力——学习。学习天地法则,人生规律,使我们可以承接圣贤智慧,照亮我们的人生。
  国学改变孩子 杜文娟
  在跟着苏老师上了一个学期的国学课之后,我发现孩子很多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以回家后为例,变化主要表现在“孝”和“爱”上。
  苏老师在课堂上经常强调,要让孩子真正理解国学,掌握国学经典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就要把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场景搬到国学学习中去,让孩子真正理解国学课文的内容。比如“父母呼,应勿缓”的意义,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孝敬,而孝敬父母是人最重要的事情,是德行的根本,是一个人能够学习成才的原因。
  苏老师为了引领孩子们对父母的敬心,用“香九龄,能温席”、王祥卧冰求鲤等孝亲故事,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表演,回家又跟我们实地练习。孩子每天都给我们揉揉肩捶捶背,吃饭时把自己最喜欢的饭菜送到我们碗里,在我们生病时学会给我递药、倒水照顾我们。我觉得通过苏老师的这种引导式教学,让我们也找到了一个让孩子尊敬父母的好方法。揉肩、盛饭、洗碗,这些事虽小,可我却从心里感到温暖。孩子每天都用爱和敬与自己的父母习练,人生道路就会光明。
  我常想为什么现在孩子大多自卑、自私、自我?为什么现在孩子常常会说谎、隐瞒、耍心眼?为什么现在孩子多懒惰、依赖甚至顶撞父母?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国学教育入手,先学做人,后学做文。这或许是解决问题之根本。
  通过孩子学习国学这一年的变化,我最大的感悟就是,家长不要太关注孩子的分数,而是在关注孩子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多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孩子的成长需要物质方面的营养,更需要精神方面的营养。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就是用最有营养的精神食粮滋养孩子的心灵,这样孩子的精神健康才有保证。运用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教育之道,先教孩子懂孝悌、谨信、爱众、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要把孩子成人放在第一位,有了成人的基础,方有成才的可能。
  带走心灵上的尘埃 王晓楠
  跟着苏老师,我们在2015年主要学习了国学经典《弟子规》。学了它之后让我明白了不少道理,让我面对它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通过苏老师的讲解,我现在感悟到,《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道德系统,其核心是做人的“道”和“德”,就是通常说的“道德”。
  在古代《弟子规》是做人的准则,其实这些道理放在当代,仍然影响着我们,它能教我们如何做人。人生中重要的不是生命的表象,而是生命的本质。人生百态,最重要的就是品行。欲做事,先做人。文明健康的品行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才是真正的自我归宿,是照耀心灵永恒的阳光!我在细细品读《弟子规》的同时,也带走了我心灵上的尘埃。
  苏老师讲《弟子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简单讲解,她还会告诉我们其中蕴藏的深厚内涵。我觉得很多时候我们对国学不感兴趣,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理解到圣贤的教诲。在跟苏老师上国学课之前,我总感觉“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只是一句空口号。而学习了国学后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数千年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数千年的文化造就了中华儿女那么多优秀的品德。
  算起来,真正意义上接触传统文化已经有一年的时间了,学习国学的过程就是一个对国学内涵思考和认同的过程,并通过这样的学习进而对自身产生影响。例如,我们学习《弟子规》,背诵下来应该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真正对一个人产生有益的影响,那就需要时间了。一个人处世必定有一些原则,在他的潜意识中会受到这些原则的制约。学习《弟子规》,就是要把圣人教诲贯彻到生活中,落实到一言一行中。
  学习《弟子规》,我想不仅是一个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更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这是十分必要的。爱周围的人,爱这个世界。只有这样,这个社会才会变成和谐的社会,这个世界才能变成和谐的世界。
其他文献
地球上有许许多多树,它们笔直笔直地站立着,吸收二氧化碳,放出让我们赖以生存的氧气,为净化空气做贡献。可是,地球上要長出一棵树,需要经历什么样的过程?
生活在沙漠地区需要勇气和本领,尤其在我们非洲,没有一点在沙漠中生存本领的部落早就在大自然的物竞天择中销声匿迹了。但是,说起能把沙漠生活过得有模有样的部落,就必须提到我们哈德扎比人。  我们的部落约一万年前就生活在东非坦桑尼亚的国土上了,是地地道道的游猎民族,族人们分散居住在由树枝和荒草搭成的茅屋中,这种简单又方便的茅屋很适合经常更换住所的我们,别担心它会漏雨,这里只有雨季到来时才会下雨,而雨季时我
所有的云彩类型中,分布最广泛的是层积云,它是低低的一层或一团云,有着边界明晰的团块状底部。团块之间要么连在一起,要么存在缝隙。如果天空阴云密布,云底看上去很低,有着从白色到深灰色的色调,你就可以很自信地在集云记录表中加上層积云的记录。  高的层积云中有一个变种,小云块之间存在缝隙,这叫漏光云,这种云容易跟中云族中的高积云混淆。但层积云通常形态不规则,且小云块更大(当层积云高于地平线30度以上时,你
近年来,动物身上携带的病毒数次传染给人类,引发大规模传染病。那么这些病毒,是如何进入人体,引发疾病的呢?  动物体内的微生物  这种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家伙不能独立生存,必须依附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人类把它们叫作病毒,而对野生动物来讲,它们就是体内共生的普通微生物而已。当野生动物的活动范围重合、互相接触,或者通过食物链产生联系时,这些病毒会从一种动物体内转移到其他动物体内,并快速扎根下來。  移动的病
哇!前面有北极熊!我该怎么到苏小少那边呢?
冒险乐园  沼泽地指长期受积水浸泡、水草茂密的泥濘地区。
不遠处就是海,按理说这里应该比较湿润才对啊……
雪人襪子娃娃
期刊
肉眼看不到的微观世界里活跃着一群小小的细菌。它们充满了智慧,有时候甚至能让聪明的人类头疼不已。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细菌的一项超能力一一形成生物被膜(bioflim)。细菌一旦成膜,就仿佛“成魔”了一般,难以消除、难以战胜!  细菌的生活状态  大致讲来,细菌可以有三种存活状态。  一种是单独行动的细菌,它们自己跑来跑去,即使和小伙伴们交流或合伙儿办点什么事,彼此之间也没啥肢体上的接触,我们称它们为游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