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llAp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体现。因此,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国学元素,并充分认识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现今,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教育存在不系统、不得法甚至不重视等问题,对挖掘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新举措进行观点阐述,分析国学教育“如何教”。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元素;举措
  小学语文课程,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具有先天的学科优势和无可推卸的历史责任。而国学不仅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体现。因此,高度重视小学语文课程中“国学元素”的教学,并充分认识国学的当代教育价值,无论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还是对小学生的身心影响、民族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因此,笔者认为,让国学亲近语文,充分挖掘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知识、国学思想,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效尝试。因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现粗浅地谈一谈挖掘语文教学中“国学教育”的具体举措。
  一、古今结合,课堂因国学而丰富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部分课文由国学转化而来,如,三年级课文《寓言两则》。在教学其一《鹬蚌相争》一文时,教者找来《鹬蚌相争》的原文,在教学中让学生对比学习,有了今文的对比,学生对古文的惧怕感明显减弱,甚至对其中的一些字如“鹬”“喙”“禽”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提问:“鹬”字的字形和它的样子有联系吗?“喙”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禽”,而不是“擒”(通假字)?同时,由古文引申出的“苏代劝惠王”的历史故事也成为课堂上很好的语言拓展材料。由此看来,合理利用国学原文,古今结合,能使学生在体会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得。在发掘国学内涵的同时,课堂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二、横纵对比,思维因国学而开阔
  对比学习、举一反三是一项很重要的学习能力。通过横向对比、纵向对比两个维度的拓展,相信能使学生在学习古诗、了解诗人时视野更开阔。从横向来看,一个诗人的多篇古诗可以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如,关于苏轼的诗文《明月几时有》《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两文,分别分布在苏教版语文课本的四、五年级,如果我们把这两篇课文“合并同类项”,放在一起进行群文教学,那么学生对苏轼的理解,除了他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对人生的豁达乐观外更能增加对大自然美妙景色的细致观察能力和那豪放不羁的创作豪情,这样,诗人形象就马上丰满立体起来。从纵向来看,一个主题的多篇古诗文可以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如,四年级下册《江南春》《春日偶成》,两诗有同有异,同的是都描绘了美妙的春光,异的是杜牧在描写春景中流露出对当朝统治者的不满,而程颢则“沉溺于”午后春光不能自拔,融进了大自然。这样的教学内容渗透着教师对诗歌的敏感及独特感悟,这样的教学过程能让学生处于一种心智活跃的思维动态。
  三、绘画经典,创意因国学而飞扬
  文字是充满魅力和无尽想象力的,但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文字有时又是枯燥乏味的。因此,将国学与绘画相结合,将国学立体化、形象化,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孩子对语文教材中国学内容的兴趣与认知。
  如,在教学《枫桥夜泊》一诗延伸拓展的环节中,笔者这样设计:诗人张继在略显寒冷的月夜独自一人在船上,听着钟声、乌鸦的啼叫,看着火红的霜叶,心中只有一个字——“愁”,请大家拿起画笔,展開想象,把这幅《秋夜图》画出来。
  学生的作品精彩至极,超乎笔者的想象。有的学生为了突出秋夜的萧瑟,将几片秋叶“画在”深邃的半空和幽静的水面上;有的学生为了突出诗人的“愁闷”,特意画出了他愁眉不展的面容;有的学生将“寒鸦”“霜满天”“江枫”“渔火”栩栩如生地画了下来……相信,是有了对诗歌内涵的深刻认识,才有了如此传神的画作。
  四、系统诵读,气质因国学而高雅
  经典诵读必须形成系统和常规才有效果。笔者所在学校就将校园文化布置与国学经典诵读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走进校门,宽大的电子屏幕上“每日一句”无声地培养和熏陶着学生的人文精神;主教学楼文化长廊悬挂着国学名句;走廊前的名言警句和对应解释也时刻滋润着每一位孩子的心灵。
  “硬件”配备了,“软件”也要跟上。笔者所在学校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国学诵读校本课程,“每日一句”国学经典背诵比赛、国学故事会等活动,并评出“经典诵读之星”“国学故事大王”和“国学背诵优秀班级”等奖项。
  事实证明,长期坚持国学经典诵读,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更能让国学的儒雅坚韧之气融入学生的心灵,内化为高雅的气质,使其受益终身。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掘井及泉,用智慧将散落的国学“珍珠”串成一条精致的“项链”,让学生在经典中浸润,为生命奠基。
  参考文献:
  秦望.与孩子一起背国学经典[J].河南教育,2010.
  编辑 李琴芳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目标教学是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而六要素教学方式是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学方式,两者都是实施新课程和在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方式。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谈谈在实施六要素教学方式的目标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关键词:三维目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核心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這应该成为教育
摘 要: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情感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和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情感的培养。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时候,能够充分培养其学习美术的意愿。而在培养美术意愿的过程中又离不开情感教育。所以,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起到了核心驱动力的作用。为了能够提高小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增强美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就情感教育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所起到的核心驱动力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情
摘 要:自信心是每个人事业的支点,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大有作为。有了自信心就能把阻力化为动力,战胜各种困难,敢于夺取胜利。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促进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心理素质。今天的幼儿将是21世纪的主人,时代对未来人才的需要是学前教育不可避免的挑战。只有具有自信心和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自信心;相信;放手;鼓励;要求  一、相信孩
杨再隋教授曾说过:“在学习新知识前,让学生利用一些学习资源进行适当的预学,以建立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是必要的。”这就给了我们清晰的指引: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放在学生的“预学”上,即在教学中应根据“预学”(学情)及时、巧妙地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可见,“预学”这一环节如果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良好的预学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预学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常常需要借助动手操作。操作能培养思维,手脑结合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操作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一、在操作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孩子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曾经听到一个二年级小朋友说:“我最不喜欢数学了,因为上数学课
【案例背景】  有幸参加校内的赛课比赛,授课内容是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  【案例片段】  ……  师:时间到。把书合上,说一说刚才你们看书时知道了什么?  生:要用所给的数字1、2、3组成两位数。  师:两位数的意思是什么?  生:个位和十位都要有数。  师:你们都组成了几个两位数?  统计组数的人数。看过书后一个也没有组出的学生(这部分学生不会自学或是根本没有看懂题目意思);组出
摘 要: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小学时期,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会缺乏成效性,因为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接受度不高,也会渐渐地失去对数学的兴趣,这些都给数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不小的阻碍。因此,教师的教学可以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这样会使数学课堂更具亲和力和趣味性,能够收获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面临着越
学校组建学生音乐兴趣小组,器乐方面确定的乐器是口风琴,作为主教老师,刚开始我却对这个乐器提不起兴趣。  在求学时期和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接触的乐器是钢琴,这也是我很有信心驾驭,并且陶醉其中的乐器。钢琴教学的曲目,大都是古典音乐,高雅而优美,钢琴弹奏的手形,也极具美感,这一切,都让我对钢琴有种异乎寻常的热爱。于是,在兴趣小组选题中,我首选的器乐也是钢琴。但是,鉴于乐器的方便性和特异性,最终还是确定了口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4~10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对比,认识折线统计图区别于条形统计图的特征,体会折线统计图在表示数据变化趋势方面的作用,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2.结合实例读懂单式折线统计图所反映的数据信息及其变化规律,并对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地分析,能初步进行判断和预测。  3.能根据提供的资料,在网格图中有条理地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4.经历数
摘 要:《第一次》是长春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我们的世界”的第一篇课文。讲了一个不满一周岁的小男孩在妈妈的信任鼓励下,第一次登上人行道旁的台阶的故事。事件虽小,但暗含了敢于尝试、探索的主旨。在教学这篇课文的时候,指导思想有两个:第一,因为是三年级,所以要抓住语言文字训练学生读出文字要表达的意思、思想、情感,培养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第二,根据近期学习的“语用”课标精神,要训练表达。这篇课文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