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思想政治课有着自己特定的任务,正确认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任务,对于政治教师明确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指导思想,把握教学的大方向,钻研教学内容,理解教学过程,选择教学方法等工作,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思想;理论;觉悟;修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14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中共党员、全国人民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既是党纪国法的要求,更是公民在现实社会中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自己言行的指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授豐富适用的社会科学知识,既有中学生理解和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常识,又有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中学生离开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首要的任务。这是因为:
1.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将要落在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发展不单是青少年个人的事,而是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个重任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来承担。
2.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与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发展中,曾多次出现忽视或违反这门课程的学科性特点的倾向。其中一种倾向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多少理论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等同于中学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之变成了“形势报告”“班会课”“读报课”,取消了系统的知识教育。持这种倾向的人,有的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狭隘偏见,有的是对思想政治课的系统理论教学对于青少年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为什么不能用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课呢?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固然重要但与思想政治课教育相比,它缺乏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素质的理性因素的形成过程中,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从而引导他们整个人生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价值方向和道德观念的取舍。思想政治课的这些导向作用,不但对于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养成本来是两个任务,但这里作为一个任务来提出更合理,因为学生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觉悟是内在的、理性的,行为表现是外在的、感性的,思想觉悟的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决定了行为表现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觉悟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的总体特征。另一方面,行为表现又是思想觉悟赖以表现的方式,没有行为表现就不能清楚表明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到底怎么样。当然不能说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时时刻刻完全一致,但是从总体上、从长时期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思想觉悟决定行为表现,一定的行为表现又反映一定的思想觉悟,二者是一致的。将两个任务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教学任务来完成任务,贯穿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必须的。对于教师而言,明确二者的统一性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要求与行为培养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自身实际,避免教学只讲觉悟不讲行为的“假、大、空”和只看行为表现不看觉悟的低层次要求。对学生而言,实现二者的统一,使外在行为表现有内在的思想觉悟作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在深层次的觉悟提高又有外在的实践行为作有力支撑,可以使觉悟提高有可靠的现实基础。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基本任务,是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和条件;对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任务。提高思想觉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所以是目的和归宿,这不仅由思想课的性质决定,也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根本目的,要落实到学生最终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从另一角度看,在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的确立,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是终身起作用的。
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锻炼修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不屑做小事,更不能等待将来进入社会后再慢慢努力,而要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 537000)
关键词:思想;理论;觉悟;修养;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7-0014
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任务是讲授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常识和有关社会科学常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载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我党我国的指导思想。中共党员、全国人民都应该学习和掌握,这既是党纪国法的要求,更是公民在现实社会中理解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基本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也是自己言行的指南。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授豐富适用的社会科学知识,既有中学生理解和参加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所必需的常识,又有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品格,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知识。中学生离开这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就不可能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一、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念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基础和首要的任务。这是因为:
1. 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特性所决定的。
我国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培养的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担将要落在青少年身上,他们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世界观、人生观的变化发展不单是青少年个人的事,而是关系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事,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否后继有人的大事。理所当然,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学生。这个重任主要由思想政治课来承担。
2. 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系统教育,是思想政治课与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区别。
在我国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发展中,曾多次出现忽视或违反这门课程的学科性特点的倾向。其中一种倾向认为思想政治课没有多少理论知识,将思想政治课等同于中学日常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之变成了“形势报告”“班会课”“读报课”,取消了系统的知识教育。持这种倾向的人,有的是出于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狭隘偏见,有的是对思想政治课的系统理论教学对于青少年科学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性缺乏认识。
为什么不能用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取代思想政治课呢?中学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固然重要但与思想政治课教育相比,它缺乏教育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让他们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知识和主要观点,使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在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中,在他们社会素质的理性因素的形成过程中,有科学理论作为基础和指导,从而引导他们整个人生的政治方向、理论方向、价值方向和道德观念的取舍。思想政治课的这些导向作用,不但对于青少年本身的成长,乃至对于整个民族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提高,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
提高学习思想政治觉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根本任务。觉悟的提高和行为的养成本来是两个任务,但这里作为一个任务来提出更合理,因为学生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是辩证统一、相互依存的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思想觉悟是内在的、理性的,行为表现是外在的、感性的,思想觉悟的性质和程度总体上决定了行为表现的方式和内容,有什么样的觉悟决定了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的总体特征。另一方面,行为表现又是思想觉悟赖以表现的方式,没有行为表现就不能清楚表明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到底怎么样。当然不能说一个人的思想觉悟和行为表现时时刻刻完全一致,但是从总体上、从长时期看,内容决定形式,形式表现内容,思想觉悟决定行为表现,一定的行为表现又反映一定的思想觉悟,二者是一致的。将两个任务密切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教学任务来完成任务,贯穿在思想政治课教与学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是必须的。对于教师而言,明确二者的统一性有助于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政治思想觉悟的要求与行为培养的有机统一,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联系学生自身实际,避免教学只讲觉悟不讲行为的“假、大、空”和只看行为表现不看觉悟的低层次要求。对学生而言,实现二者的统一,使外在行为表现有内在的思想觉悟作指导,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行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内在深层次的觉悟提高又有外在的实践行为作有力支撑,可以使觉悟提高有可靠的现实基础。
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是思想政治课教学任务的根本目的和归宿;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基本任务,是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前提和条件;对培养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思想政治课的关键任务。提高思想觉悟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之所以是目的和归宿,这不仅由思想课的性质决定,也由三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能力形成的根本目的,要落实到学生最终思想政治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上。从另一角度看,在中学阶段,学生掌握的知识和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有限的,但是,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政治信念的确立,思想觉悟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是终身起作用的。
思想政治觉悟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急于求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锻炼修养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既要树立远大理想,又要脚踏实地严格要求自己,不要不屑做小事,更不能等待将来进入社会后再慢慢努力,而要通过自己一步一步坚持不懈的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有用之才。
(作者单位:广西玉林市第一中学 53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