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家长对孩子不放心,当发现孩子有什么不对劲或有什么秘密不愿意透露时,就会千方百计地去窥视,孩子的抽屉、书包、口袋、日记、信件、QQ留言、手机短信、EMAIL信箱等都是涉猎的对象,个别家长甚至还专门聘请了私家侦探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孩子们虽然对父母的这些所作所为非常反感,但常常也只能是无奈的感叹,为了保住自己的秘密不被发现,孩子与家长之间就玩起了“猫和老鼠”的游戏:日记本上加锁、看完留言赶紧删除、信件由别的同学代收、书包和口袋在回家之前先仔细翻看几遍……有一句话在孩子们中间流传甚广,所谓“防火防盗防父母”。
“前些天刚开完家长会,我爸回家就把我书包翻得乱七八糟,还给我一个耳光,哪有这么当爸爸的?”这是在心理咨询室一位泪流满面的初二学生充满怨恨的话语。 调查显示,翻看孩子私人物品、训斥打骂子女、过分干涉子女行为成了孩子“不喜欢父母”的三大“罪状”。孩子“最不喜欢的母亲”的理由为:不尊重子女;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和爱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小题大作,不就事论事。选择率分别为75%和63%。而“最不喜欢的父亲”的理由则主要为:缺乏民主,不给孩子自由,过分干涉子女行为和脾气暴躁,经常训斥打骂子女。而“尊重子女人格,尊重子女的选择,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母亲和“言行一致,不轻易承诺,说到做到”的父亲则最受孩子欢迎。 显然,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由于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一些孩子甚至表现出防范家长甚至与家长为敌的想法。
小英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中女生,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按理说,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应该感情亲密,可事实却远非如此。母女俩关系不但不亲,有时还互相抱怨,常常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常常对要好的同学说:“我看不出妈妈怎么爱我,她不是在我耳边要我这样要我那样,就是盘问我甚至肆意翻看我个人的东西,我烦死了,真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女儿,有可能是她生不出孩子而去医院抱养的。”
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对母亲产生这么深的误解呢?在心理咨询室,小英告诉老师,她的妈妈为了让她考试能名列前茅,不让她看电视、课外书,哪怕是同学来电话,她也怕影响她的学习而不让她接听,有时竟当着她的面撒谎说:“她不在家,你不要再来电话了。”妈妈总是担心她在学习时“偷着干别的事情’而突然开门闯进她的房里,直直地盯着她是否在写作业。最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妈妈还偷偷地翻看她的日记,并就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向同学询问,让她感到自己很没面子。
“我都已经17岁了,是个大人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里已经清楚,她像看犯人一样地盯着我、不信任我,我能不烦她吗?所以,有时为了发泄心中烦闷,我就故意同她对着干,她让我怎么样,我就偏不怎么样。”小英情绪有些激动地这样说,但她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自己对母亲的逆反心理作怪,常常把母亲气得伤心落泪,严重影响了母女的感情,母亲现在似乎真的不再爱她了,已经有一周多不再同她讲话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孩子毕竟还小,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行使对孩子的监护义务;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家的,是隶属于父母的,连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小小的日记、短信和电话等,根本就不应该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什么隐私。孩子尚处于未成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多一份关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否则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当我们力图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一块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私密领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进入青少年期,孩子对成人的闭锁性,对同龄伙伴的亲近与开放性,以及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朦胧向往,更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这些在躯体上已基本发育成熟的“小大人”,更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与羁绊。
不管家长认识到与否,也不管家长承认与否,孩子的确是在慢慢长大,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感情空间,拥有了一些不愿意也不能和父母分享的隐私,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必然需要。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就应该承认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就应该接受孩子对成人的一些封闭,就应该尊重孩子不愿公开的个人隐私,那些想通过偷窥孩子的隐私来达到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做法,对孩子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而且在许多时候只能是适得其反。 所以,现代父母千万不要轻易“侵犯”孩子的“隐秘世界”,要学会尊重孩子,要留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块“领地”不在乎大小,而在乎其性质。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教育专家认为比较可取的对待孩子隐私的做法是: 一是掌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悄悄地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如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间外出甚至彻夜不归、早恋等一些品行变化和心理动态,家长应及时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这些“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利于正确的引导。 二是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这时的家长,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 三是引导。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因而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自己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
“前些天刚开完家长会,我爸回家就把我书包翻得乱七八糟,还给我一个耳光,哪有这么当爸爸的?”这是在心理咨询室一位泪流满面的初二学生充满怨恨的话语。 调查显示,翻看孩子私人物品、训斥打骂子女、过分干涉子女行为成了孩子“不喜欢父母”的三大“罪状”。孩子“最不喜欢的母亲”的理由为:不尊重子女;经常翻看孩子的日记、书包、抽屉和爱唠叨,对孩子的错误小题大作,不就事论事。选择率分别为75%和63%。而“最不喜欢的父亲”的理由则主要为:缺乏民主,不给孩子自由,过分干涉子女行为和脾气暴躁,经常训斥打骂子女。而“尊重子女人格,尊重子女的选择,能够平等地和孩子交流沟通”的母亲和“言行一致,不轻易承诺,说到做到”的父亲则最受孩子欢迎。 显然,孩子最希望在家庭中获得的是尊重,平等和自由。由于孩子对家长的不满,一些孩子甚至表现出防范家长甚至与家长为敌的想法。
小英是某重点中学的高中女生,父亲常年在外地工作,她和母亲在一起生活。按理说,相依为命的母女俩,应该感情亲密,可事实却远非如此。母女俩关系不但不亲,有时还互相抱怨,常常话不投机半句多。她常常对要好的同学说:“我看不出妈妈怎么爱我,她不是在我耳边要我这样要我那样,就是盘问我甚至肆意翻看我个人的东西,我烦死了,真怀疑我不是她亲生的女儿,有可能是她生不出孩子而去医院抱养的。”
是什么原因使女儿对母亲产生这么深的误解呢?在心理咨询室,小英告诉老师,她的妈妈为了让她考试能名列前茅,不让她看电视、课外书,哪怕是同学来电话,她也怕影响她的学习而不让她接听,有时竟当着她的面撒谎说:“她不在家,你不要再来电话了。”妈妈总是担心她在学习时“偷着干别的事情’而突然开门闯进她的房里,直直地盯着她是否在写作业。最不能让她忍受的是,妈妈还偷偷地翻看她的日记,并就其中涉及到的一些事情向同学询问,让她感到自己很没面子。
“我都已经17岁了,是个大人了,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心里已经清楚,她像看犯人一样地盯着我、不信任我,我能不烦她吗?所以,有时为了发泄心中烦闷,我就故意同她对着干,她让我怎么样,我就偏不怎么样。”小英情绪有些激动地这样说,但她也不得不承认,由于自己对母亲的逆反心理作怪,常常把母亲气得伤心落泪,严重影响了母女的感情,母亲现在似乎真的不再爱她了,已经有一周多不再同她讲话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许多家长认为自己翻看孩子的日记、监听孩子的电话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可以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孩子的问题,使孩子少走弯路少犯错,孩子毕竟还小,自己应该义不容辞地行使对孩子的监护义务;还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家的,是隶属于父母的,连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小小的日记、短信和电话等,根本就不应该是孩子在父母面前的什么隐私。孩子尚处于未成年阶段,家长对孩子的日常活动和心理变化多一份关心是正常的,也是必须的,因为只有更多地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但家长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采取合理合法的手段,否则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
当我们力图探寻孩子的内心世界时,我们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一块只属于他们自己的私密领地,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进入青少年期,孩子对成人的闭锁性,对同龄伙伴的亲近与开放性,以及开始出现的对异性的朦胧向往,更具有典型的年龄特征。这些在躯体上已基本发育成熟的“小大人”,更是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渴望摆脱父母的约束与羁绊。
不管家长认识到与否,也不管家长承认与否,孩子的确是在慢慢长大,他开始拥有了自己的感情空间,拥有了一些不愿意也不能和父母分享的隐私,这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是孩子发育成长的必然需要。如果我们真的关心孩子,真的希望孩子健康的成长,就应该承认孩子拥有自己独立的世界,就应该接受孩子对成人的一些封闭,就应该尊重孩子不愿公开的个人隐私,那些想通过偷窥孩子的隐私来达到了解其内心世界的做法,对孩子是没有任何益处的,而且在许多时候只能是适得其反。 所以,现代父母千万不要轻易“侵犯”孩子的“隐秘世界”,要学会尊重孩子,要留给孩子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这块“领地”不在乎大小,而在乎其性质。 毫无疑问,保护孩子的“隐秘世界”是对孩子的尊重,父母也会因此赢得孩子的敬重和爱戴。 教育专家认为比较可取的对待孩子隐私的做法是: 一是掌握。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在悄悄地腐蚀着孩子的心灵。如养成抽烟喝酒的不良嗜好,结交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晚间外出甚至彻夜不归、早恋等一些品行变化和心理动态,家长应及时观察和掌握孩子的这些“隐秘世界”的蛛丝马迹,以利于正确的引导。 二是尊重。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越来越强,如写日记和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都不愿主动地向父母透露。这时的家长,可以经常主动地找孩子交谈,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使孩子感到自己和父母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很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父母。 三是引导。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但正确的人生观尚未形成,是非观念不强,缺乏自我克制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在处理诸如学业、情感、人际关系、生活等许多方面,还不可能把握好尺寸。因而家长在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要根据其性格、爱好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把握自己的思维,生理和内心隐秘,规范自己的品德和人格,使自己学会如何去辨别朋友,增进友谊,处理矛盾,并不断排除和修正内心隐秘世界中非健康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