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300余里,隔离天日”,我们今天所了解的阿房宫,几乎完全来自杜牧的这首《阿房宫赋》,不过考古学家们可不能这样去描绘历史上的阿房宫。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李毓芳亲自带队,一支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开始了为期5年的阿房宫考古,试图揭开阿房宫留给后人的无尽猜想。
几乎就在圆明园动土兴建的同时,有一位清朝画家画了一幅《阿房宫图》。虽然画的是秦代的阿房宫,可是看上去那些图画里的亭台楼阁却更像是当时圆明园和其他清代皇家园林里的建筑。
“他是凭想象画出来的,根据恐怕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所以它表现得高低错落,而很多宫殿的样子全是清朝的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鸿勋说。
如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能够肯定的一点只是:在秦朝末年的战火中,阿房宫忽然消失在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之中。
阿房宫:宫殿还是宫苑?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李毓芳亲自带队,一支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开始了为期5年的阿房宫考古。“阿房宫其实是坐落在战国秦上林苑内的一座大型宫殿,而这里也是汉代上林苑故地,”李毓芳说。对此《史记·秦始皇本纪》曾有明确记载,“(秦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它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家苑囿发展而来,有大片的森林草场和成群的野生动物供王侯贵族们狩猎,同时也有一些离宫式的宫殿建筑。2004年末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的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曾经发现了一座宫殿建筑遗址,“那就是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不过与后来阿房宫的建筑没有关系,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李毓芳说。
甚至也有专家认为,阿房宫本来就是一座宫苑合一的宫殿建筑,其宏伟建筑不过也是秦代皇家园林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和明清紫禁城不是一个概念,明清紫禁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几何形的城池,而阿房宫和当时秦朝宫的概念是一个大环境的设计,一个依托于自然的人为环境的空间创造。”杨鸿勋说。
对于阿房宫的遗址发掘仍然在进行之中,无论历史的事实如何,能够肯定的一点是,阿房宫及其所在的秦汉上林苑代表了中国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第一个高峰,只是这座“峰”有多高,仍然掩藏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之中……
阿房宫的迷雾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庞大的秦帝国,随后他以举国之力开始了三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始皇陵与阿房宫。两千多年后,人们仍然感叹于秦长城的雄伟和始皇陵的肃杀,然而阿房宫却因为战火而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如此规模庞大的阿房宫竟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于是,在历代建筑师的眼中,阿房宫的设计图成为了一个永远向往而不能触及的秘密。
由于残存资料的稀缺,后代的工匠只能通过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找寻战国时期建筑的种种特点,通过旁证的方法尽量复原阿房宫的旧貌。杨鸿勋曾经根据他的经验绘制了一张阿房宫图,“因为没有发掘,所以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初步的设想。我们还不能叫复原图,可以叫复原的设想或者对原状的一个设想。”杨鸿勋的依据就是那个时代前前后后怎么盖房,最高级的建筑怎么盖,以及它现在残留的遗迹是什么样子,再根据文献描述它的原状是什么样子。”能够肯定的是,当时的阿房宫建筑主要是台榭式的高台建筑。只是到底是几层台,台上边的建筑群怎么布置的,有多少座,具体位置准确在哪儿,每一座多大,因为没有做过发掘,这些具体的情况说不出来。”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却有了更多的疑问。
项羽有没有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曾将阿房宫的突然消失归咎于霸王项羽,可是根据李毓芳和考古队的最新发现,这种说法可能完全是诗人的一种臆想。李毓芳说:“我可以肯定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通过考古工作,发现项羽当年烧的只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的宫室应当是指秦咸阳宫而非阿房宫。”
甚至连阿房宫有没有落成都成了一种疑问。在近期的阿房宫考古中,专家们发现阿房宫的前殿其实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既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也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及廊道和散水及窖穴、排水设施等等。于是专家们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阿房宫前殿当时没有建成,只建成了北墙、东墙和西墙。”
不过,即使没有最后落成,即使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阿房宫仍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和震撼。在今天的渭南平原上,有一个叫做阿房村的小村子,在这个村子的不远,有一个巨大的土台,那就是考古队现在发掘的夯土台基。
“1956年我第一次去,我到了这个土台上面后感觉非常惊讶,仅仅是这个大土台就给我一种震撼的力量。”杨鸿勋是学建筑出身,所以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土疙瘩,而是一个体积巨大、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物,“萧何曾说,帝王的房子应‘非壮丽无以重威’,就是说必须壮丽才能有威慑力量,使被统治者一看见就害怕。如今秦朝宫殿的雄伟果然把几千年后的现代人吓倒了,可以说,修建秦宫殿的目的达到了。”
消失在上林苑
当阿房宫消失在秦末的战火之中,它所在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却被西汉的帝王们所继承下来,甚至到了东汉,在洛阳附近兴建的皇家园林仍然也被称为上林苑。从阿房宫和秦汉两代的上林苑开始,中国的离宫型皇家园林不断得到发展,并在清代达到艺术的顶峰。
尤其是圆明园,它既吸收江南风景与园林的精华,又根据北方的气候地理条件加以仿建,构成不同景区的壮观多姿的离宫型皇家园林,虽然面积上远逊秦汉,但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皇家园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并没有给今天的世人留下太多的遗迹——当考古队员们仍然在辛苦寻找那些消失的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同时,当代的中国建筑中,却似乎再也难以发现可以与之一脉相承的古典传统……
(据《齐鲁晚报》)
几乎就在圆明园动土兴建的同时,有一位清朝画家画了一幅《阿房宫图》。虽然画的是秦代的阿房宫,可是看上去那些图画里的亭台楼阁却更像是当时圆明园和其他清代皇家园林里的建筑。
“他是凭想象画出来的,根据恐怕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五步一楼,十步一阁’,所以它表现得高低错落,而很多宫殿的样子全是清朝的样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杨鸿勋说。
如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能够肯定的一点只是:在秦朝末年的战火中,阿房宫忽然消失在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之中。
阿房宫:宫殿还是宫苑?
2002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资深研究员李毓芳亲自带队,一支阿房宫考古工作队进驻陕西,开始了为期5年的阿房宫考古。“阿房宫其实是坐落在战国秦上林苑内的一座大型宫殿,而这里也是汉代上林苑故地,”李毓芳说。对此《史记·秦始皇本纪》曾有明确记载,“(秦始皇)乃营作朝宫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皇家园林之一,它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皇家苑囿发展而来,有大片的森林草场和成群的野生动物供王侯贵族们狩猎,同时也有一些离宫式的宫殿建筑。2004年末在阿房宫前殿遗址西1150米处的上林苑1号建筑遗址曾经发现了一座宫殿建筑遗址,“那就是战国秦上林苑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之一,不过与后来阿房宫的建筑没有关系,是在秦统一以前建成的。”李毓芳说。
甚至也有专家认为,阿房宫本来就是一座宫苑合一的宫殿建筑,其宏伟建筑不过也是秦代皇家园林整体中的一部分,“它和明清紫禁城不是一个概念,明清紫禁城是一个方方正正的几何形的城池,而阿房宫和当时秦朝宫的概念是一个大环境的设计,一个依托于自然的人为环境的空间创造。”杨鸿勋说。
对于阿房宫的遗址发掘仍然在进行之中,无论历史的事实如何,能够肯定的一点是,阿房宫及其所在的秦汉上林苑代表了中国宫殿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第一个高峰,只是这座“峰”有多高,仍然掩藏在历史的层层迷雾之中……
阿房宫的迷雾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起庞大的秦帝国,随后他以举国之力开始了三项巨大的建筑工程:长城、始皇陵与阿房宫。两千多年后,人们仍然感叹于秦长城的雄伟和始皇陵的肃杀,然而阿房宫却因为战火而离开了人们的视野。如此规模庞大的阿房宫竟然没有留下太多记载,于是,在历代建筑师的眼中,阿房宫的设计图成为了一个永远向往而不能触及的秘密。
由于残存资料的稀缺,后代的工匠只能通过历史记载中的只言片语找寻战国时期建筑的种种特点,通过旁证的方法尽量复原阿房宫的旧貌。杨鸿勋曾经根据他的经验绘制了一张阿房宫图,“因为没有发掘,所以只能是一个阶段性的初步的设想。我们还不能叫复原图,可以叫复原的设想或者对原状的一个设想。”杨鸿勋的依据就是那个时代前前后后怎么盖房,最高级的建筑怎么盖,以及它现在残留的遗迹是什么样子,再根据文献描述它的原状是什么样子。”能够肯定的是,当时的阿房宫建筑主要是台榭式的高台建筑。只是到底是几层台,台上边的建筑群怎么布置的,有多少座,具体位置准确在哪儿,每一座多大,因为没有做过发掘,这些具体的情况说不出来。”而随着发掘工作的进行,关于阿房宫的历史却有了更多的疑问。
项羽有没有烧阿房宫?“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在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曾将阿房宫的突然消失归咎于霸王项羽,可是根据李毓芳和考古队的最新发现,这种说法可能完全是诗人的一种臆想。李毓芳说:“我可以肯定地说,阿房宫前殿遗址没有发现被大火焚烧的痕迹,通过考古工作,发现项羽当年烧的只是秦咸阳宫的建筑,而不是阿房宫!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项羽‘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这里的宫室应当是指秦咸阳宫而非阿房宫。”
甚至连阿房宫有没有落成都成了一种疑问。在近期的阿房宫考古中,专家们发现阿房宫的前殿其实只完成了夯土台基的建筑。既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中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瓦当,也没有发现秦代宫殿建筑的遗迹,如墙、殿址、壁柱、明柱、柱础石及廊道和散水及窖穴、排水设施等等。于是专家们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阿房宫前殿当时没有建成,只建成了北墙、东墙和西墙。”
不过,即使没有最后落成,即使已经湮没在历史之中,阿房宫仍然留给了我们无尽的想象和震撼。在今天的渭南平原上,有一个叫做阿房村的小村子,在这个村子的不远,有一个巨大的土台,那就是考古队现在发掘的夯土台基。
“1956年我第一次去,我到了这个土台上面后感觉非常惊讶,仅仅是这个大土台就给我一种震撼的力量。”杨鸿勋是学建筑出身,所以在他眼里,这不仅仅是一个土疙瘩,而是一个体积巨大、高低错落有致的建筑物,“萧何曾说,帝王的房子应‘非壮丽无以重威’,就是说必须壮丽才能有威慑力量,使被统治者一看见就害怕。如今秦朝宫殿的雄伟果然把几千年后的现代人吓倒了,可以说,修建秦宫殿的目的达到了。”
消失在上林苑
当阿房宫消失在秦末的战火之中,它所在的皇家园林上林苑却被西汉的帝王们所继承下来,甚至到了东汉,在洛阳附近兴建的皇家园林仍然也被称为上林苑。从阿房宫和秦汉两代的上林苑开始,中国的离宫型皇家园林不断得到发展,并在清代达到艺术的顶峰。
尤其是圆明园,它既吸收江南风景与园林的精华,又根据北方的气候地理条件加以仿建,构成不同景区的壮观多姿的离宫型皇家园林,虽然面积上远逊秦汉,但仍是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皇家园林。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国古典皇家园林,并没有给今天的世人留下太多的遗迹——当考古队员们仍然在辛苦寻找那些消失的古代建筑和园林艺术的同时,当代的中国建筑中,却似乎再也难以发现可以与之一脉相承的古典传统……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