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来源于生活,把语文由课堂引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更新语文,又用语文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装扮生活,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本文从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挖掘生活因素;培养实践能力三方面论述了如何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语文生活化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一、以课堂教学为起点,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插秧式的桌椅……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整齐划一,但它却缺乏一种温馨的乐学环境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以各种形式再现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二、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干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
2.沟通“三大课堂”,拓展学习空间。首先,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其次,学校是学习的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再者,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xX啤酒,步步领鲜”、“使用XX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人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状况、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等去参观、访问,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处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从网上有针对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总之,千方法万方法,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相信在语文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只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
关键词:课程标准 语文生活化 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为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教学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贴近生活,“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活水源头,学生可以观察精彩的世界、洞察生活的秘密、领悟人生的真谛。 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要让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生活化”,使学生生活“语文化”。
一、以课堂教学为起点,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
1.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洁白的墙壁、固定的黑板、插秧式的桌椅……这种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整齐划一,但它却缺乏一种温馨的乐学环境及有利的认知环境。因此,我们必须创设生活化的课堂环境,使教室变得温馨、舒适,富有生活气息,让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
2.以各种形式再现生活。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
二、挖掘生活因素,促进个性发展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语文能力。语文是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我们要从大干世界中寻觅、捕捉现实背景,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回忆生活”或“模拟生活”中自然地学习语文。
2.沟通“三大课堂”,拓展学习空间。首先,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其次,学校是学习的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留心处处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课外活动、参与学生生活时,要利用一切机会给他们创造“语文化”的生活情境:班委选举,让学生写自荐书上台演讲;每堂课前请一名学生作“2分钟演讲”,评论班级生活;交流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开主题队会,让学生写《我设计的主题队会》说明书;鼓励学生读书看报听广播,参加文艺体育科技赛,经常接触生活,积极参与集体生活、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参观旅游,甚至交友谈心写日记……这样,在“语文化”的生活中,学生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给生活带来的帮助和乐趣,使学习语文与生活运用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再者,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一片天地。例如:针对当今社会上一些时髦的广告词,如“xX啤酒,步步领鲜”、“使用XX牙膏,让您牙口无炎”等等,这一类故意偷换同音字的不规范用字现象,可以让学生扮演一名文字小卫士,走人社会去纠正这类现象。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言文字的知识,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良好习惯,而且也训练了学生的社交能力,说服他人的能力。
三、拓展生活空间,培养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同现实生活相联系。语文教学不应该仅仅拘泥于课堂,还应融入更广博的社会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文、用语文。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对环保状况、环保知识了解得更深刻,就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调查报告,鼓励学生到工厂、农村、环保部门等去参观、访问,也可以到图书馆借阅相关的报刊、杂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今世界处于网络技术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还应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从网上有针对性地查找自己所需的材料。
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鸟的天堂》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另外,只要能留心,就会发现校外的教育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总之,千方法万方法,再没有什么方法比让学生亲身经历读书实践活动更好的方法了。相信在语文教学这一广阔的天地里,只要充分运用教育艺术,将“生活”这一活水引进课堂,必将达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