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与德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ot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教育,因为儿童初入学,头脑还是一张白纸。他们的道德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学教育,所以小学德育教育是关键的一步,小学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感,特别是语文教师。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教育的中心和关键,这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索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其内涵不尽相同,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似一块未经打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去进行琢磨,加工,使之成形,才能成为一块瑰丽的玉石。教育必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不是空洞说教,而要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有趣,富有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法如何进行德育教育谈一点肤浅的想法。
  语文教学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知识无属性,而教育则是有属性的,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教育要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新一代。我们现行教材的编排就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刚入学就学习古诗《锄禾》,继而又学习了《黄继光》、《刘胡兰》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教材。它启迪着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思想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家乡、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依据教材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特点,向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从我做起,从小做起。这样就能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而牢固的基础。
  语文教学的德育要把握住儿童的心理特征一名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点,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家庭环境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于教学活动之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见识少、好玩、好动,这是他们的特点。但是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爱问、爱听,争强好胜,这是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是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过程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得道理,做好人。
  语文教学中还要抓住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学生兴趣十分重要,遇事不简单粗暴。学生虽然年龄小,可心灵是纯洁的,他们总希望得到表扬,表扬会使他们增加自尊自荣。为此,我常用激励的语言进行批平,在班里多表扬,对有一点过失的学生亦是如此。在表扬中,让孩子明白只要努力,就会获得大家的称赞。对于这一点,我在教学中是十分慎重的。在一次测试中,一位同学照抄别人的。当时,我看了十分生气,真想狠狠地批评他一顿,以解心头之恨,可是想到学生心理特点,保留了他的自尊,事后与他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他流下悔改的眼泪,他从此以后刻苦学习,成了班上的学习尖子。
  “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道德情操和高尚风格的美育工作者”,这简单明了地指出了语文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然而,当今学校教育仍在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受到束缚,将学生的认知兴趣与道德情感引向功利主义的需要,致使学生的认知情趣和情感受到众多扭曲。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本是学生在校生活的一部分,而我们却把它当作了全部;由于教育功利性,于是我们的教学中出现了诸如此类现象:由于诵读不足,学生不能凭借自己的感知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由于咀嚼不足,学生难以联系生活体验去感受、品味和吸收,个人情思无法加入;由于讨论不足,本来能引人入胜的思考和情感交流,在教师裁定或给出“正确结论”后了事;由于欣赏不足,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倾注自己的道德情感,披文入境,审美体味,却从中挑出一些知识点,诸如修辞、表达方式、语法结构等,就如把一幅名画大戏卸八块再来欣赏一样……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行为就是认真规范和落实《小学生守则》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耍有机的结合《小学生守则》行为准则,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对低年级的学生要在语文基础知识教育中注入学生礼仪教育,让学生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国旗、国歌、国徽等。懂得少先队的基础知识;中年级则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知识教育。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珍惜时间,刻苦学习;高年级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国家性质教育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教育,这样就能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接二连三地得到落实。德育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建设的重点工程之一,强化小学德育教育是培养世纪人才的首要任务。
  在小学语文数学中正确处理德育和教育的关系,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之中,使两者融为一体。把握教材的思想性,遵循教育教学原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意组织和实施,坚持不懈,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传统教学中,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要求我们要营造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充分交流与沟通的课堂,这就是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达到此目的关键就在于构建一个能使学生们相互作用的学习环境,因此,我们把“小组合作学习”引入我们的课堂,借助于小组合作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英语教学“动”起来,“活”起来。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发现这种
期刊
实施开放式教学是新课改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需要。所谓开放式 语文课堂教学就是改变传统教学的统一模式,打破固定的格局,老师少设一些限制,多给一些自由,使学生在尽可能多的时间内,尽可能大的空间内,发挥人的潜质,获得成功与满足。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的学习内容    我们所教的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个个有头脑、有思想、有个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以他们为主体,根据他们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老师不再提出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目标中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由此可见,在中学作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发挖掘学生内在的潜能,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
期刊
《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因此,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在这一环节中实施有层次教学,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效的。以下是我对小学语文有层次教学的几点感受。    一、按学生实际有层次的教学    学生受到“先天的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性差异。学习方式、
期刊
所谓个性,从教育的角度讲是指个体在一定生理素质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因此,现代教学观点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活动中强调学生的参与,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才能达到认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而促使
期刊
宋代的理学大师朱熹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拓宽读书的范围有助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呢?下面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针对学生特点,选择合适的书籍    1、选择书籍要适合学生年龄。小学生各方面都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无论是心理、大脑,还是神经系统,都会随年龄的增长,对事
期刊
学具的使用是数学教育的要求,是新课程数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辅助手段,它使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兴趣,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因此,教师必须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不厌其烦,积极主动地设计和准备学具,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使用学具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学生学习的要求恰当地予以出示,努力做到适时、适当。    一、适时利用直观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期刊
我校提出要全面提高年轻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培养有魅力的老师。深爱语文的人都会觉得语文是极富魅力的学科,而语文教师是语文教育系统中起决定作用。要想做一个富有魅力的语文老师,魅力来自哪里?  一、魅力来自活力  这种活力,不仅是外在的精神状态,还有思维的活跃程度。语文老师应该是传达时代信息的先锋,应该拥有青春之心,永远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同时也能够保持一颗童心,随着时代一同进步,随着学生一起成长。然后
期刊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从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开始。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再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我们要通过培养学生的质疑着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期刊
人教版新课程实验教材从小学第二学段第五册开始,在保持一定量选读的基础上,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且随年级的升高,逐步增大略读的份量。至第三学段,略读课文所占的比重与精读课文已是平分秋色。但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往往重视精读课文的教学,熟悉精读课文的教法,而对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相对模糊。    一、略读课文教学的三种态度    1.弃  认为略读课文仅有开篇的引言,课后没有生字表、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