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tdongw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在信息化时代的渲染下,互联网应用愈加普及,并在很大程度上驱动着生产方式的变革,藉此发展起来的电子商务,为人们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消费服务。与此同时,货物流通的频率和场域有所延展,带动着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其管理流程的再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對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述,以此为切入视角,对物流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着重就其流程的优化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现状;流程优化
  引言: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结构下,资源流通效率与物流管理水平之间的关联性愈加紧密,是供应链中所有节点企业关注的焦点,亦是引起了终端消费者的注意,并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要求,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供应链管理则为物流管理流程优化提供了新的理念思路,覆盖了物流管理的全流程,相关类课题研究备受关注和热议。
  一、供应链管理概述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下,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拔高,除了质优价廉的商品品质要求外,还呈现出了个性化、多样性的特征,逐步压缩了企业的产品生命周期,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很难再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同时源于信息技术的驱动,衍生出了供应链管理这种新型企业管理模式。根据搜狗百科的相关释义,所谓供应链管理即是指供应链运作达到最优化,以最少的成本,令供应链从采购开始到满足最终客户的所有过程,其中关联到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物流网络主体构成,具有服务、快速、节约、规模优化、库存调节等关键字眼,是其效益产出的根本。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供应链管理以顾客和最终消费者为经营导向,强调把所有节点企业视作一个整体,构成了一个全流程、集成化的管理结构体系。某种维度上讲,供应链管理源于物流管理,而又高于物流管理,是系统管理、制造管理等思想融合升华的产物,导引着物流管理向外部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其实践的关键在于以顾客为中心,突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强调相互协作的双赢理念,重点围绕优化信息流程展开,对提升企业的成本效益有着显著的积极作用。英国管理学家克里斯多夫认为,“市场上只有供应链而没有企业,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和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二、物流管理现状
  在电子商务空前火爆的今天,物流作为货物流通的重要保障,亦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面向更高质量的客户服务需求,激烈的竞争挑战并存。市场经济环境生态下,得益于国家系列政策指导与支持,我国物流行业逐步跨入了飞速发展时期,管理趋于规范化,在整个供应链中的战略地位愈加突出。但是,客观维度上讲,受多重因素影响,当前阶段的物流管理仍旧存在些许问题,未来的流程优化空间巨大。本质意义上,物流管理的本质是服务,其质量表现是衡量物流管理效能的重要指标。源于市场需求的驱动力,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相应的服务却未深度开发,多数仍旧维系在特性的发展空间内,很难获得更多的资源支持发展。事实上,不少物流企业缺乏供应链管理意识,服务输出仅停滞于运输环节,对上游厂家的产品质量重视不足,单纯地以自身运营成本为衡量单位,降低了为终端消费者提供服务的保障成本。同时,为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服务吸引力,不少物流企业开始推出垫付、代收等金融服务,从中抽取资金周转的可利用空间,并通过收取一定服务费的方式,增强了其资金利用率。但是过度集中的物流企业资金,亦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供应链中合作商的资金利用率,延长了部分资金的时间周期,无法激发隐形市场的资金活力。除却上述这些,信息流对接不足,亦是限制物流管理效能提升的重要因子。
  三、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举措
  供应链管理为物流管理流程优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是盘活整个经济市场发展或性的关键一环,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其本身作为一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力求各环节工作的最优化。作者基于上述分析,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性地提出了以下几种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举措,以供参考和借鉴。
  (一)精准定位需求
  如上分析所述,供应链管理是以顾客为中心的管理,以此为视角的物流管理流程优化,要求相关企业全面性地思考相关服务输出,从货物出厂到终端销售,实现对整个供应链配套服务区间的全覆盖,综合审查其契合度和适应性表现,找出问题,针对性地予以处置和避免,从而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是其立足现代激烈竞争市场的关键。从终端客户的需求角度上讲,快速、完整地接收到货物是根本。而对于上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旨在降低货物运转配送成本,进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物流企业应深入对供应链管理的分析,精准定位各环节节点的需求,协调好其相互间的关系,最大限度地调集资源,形成互补优势,加以合理配置,实现更高质量的服务输出,并由此提升客户粘性,是其面对激烈竞争市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形象品牌效应。在此过程中,企业文化是催发物流管理流程优化的先决条件,要摆正自身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的定位,扮演好上下协调的角色,并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规范整个物流管理操作流程,搭建好服务质量的可控性条件,从而有效对接终端市场需求。
  (二)做好安全保障
  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流程优化,最终导致的结果是业务流程简化,从而使得整项工作推进更加顺畅,但与此同时可能会造成安全风险增加,进而影响了货物周转资金的利用效率,实际工作质量难有保障。因此,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应当是以安全保障为基本前提,始终将细节质量摆放在首要位置。对于该类问题的解决,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提高货物保险费用的支出比例,以此降低自身的风险承担,提高成本收益比。与此同时,作为供应链管理的中间环节,物流企业还需加强与上游的合作,重视商品接洽的业务审核,尽可能降低商品在装卸、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损耗,保障好用户权益,做好品质服务,从而树立良好的市场形象,有助于增强客户的粘性。除此之外,在物流企业管理实践中,随着点付款项与代收款项的数量增加,其资金流动水平逐步衰减。对此,应当科学压缩这些款项在流动资金中的占比,并通过与网络金融平台的强强合作,从而提升产业链资金的流动速比,在如此双向刺激的作用下,转化为高效的资金利用效率,反哺物流管理效能的攀升,亦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物流管理流程的时效性。   (三)集整优势资源
  时至今日,顾客消费的个性化、多样性需求趋向明显,除了要求货物安全送达外,还强调时间效益。在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今天,商品流通频繁,高效率的时间控制是现代物流管理的核心要点之一,通过流程优化的方式,不断进行简化,从而缩短商品流通的时间,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了客户运输需求。简单来讲,得当的时间控制,有利于上游企业和终端客户以最短的时间获得商品资源,从而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同时,还有利于减少第三方物流企业在仓储、人工、运输等环节的成本消耗,实现了多方共赢的局面。为此,物流企业应当高度重视时间控制,善于从供应链管理的视角切入,根据自身在整个生态模式中的定位,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以此顺畅物流管理的全流程工作。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在仓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可选择适当下放中转环节,让货物更加接近消费者,从而缩减运输环节的时间成本消耗。而当仓储资源相对匮乏时,由于其所产生的成本消耗过高,则可将中转环节设置在靠近上游厂家的位置,从而缩减货物周转环节的时间成本。如此,通过对供应链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达到了时间可控的目的,继而转化为物流服务质量的可控。
  (四)充分依托科技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要点在于信息共享,是物流管理流程优化发生的根本。长期的即有实践经验表明,当物流信息对接出现迟滞时,那么势必会造成无限配送的资源损耗,相应的成本增加,这是所有企业所不愿看到的。因此,物流管理流程的优化,必須要重视供应链所有参与信息数据的对接,搭建好线上线下一体化通道,借此优化物流服务质量,满足 不同客户群体的本质需求。在此过程中,物流企业要逐步优化物流信息对接支持方案,构建相应的运行系统,及时上传物流信息动态,并从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角度其诶如,采取个性化服务举措,加强供应链中各参与主体的交互性,同时可通过自主服务的方式,获取需求信息。宏观信息化时代生态下,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先进科技的应用导入,为上述目标实现创造了利好环境,替代了传统人工操作模式,信息处理效率和质量表现更优。由此,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应用优化,打造专业化服务平台,逐步实现物流管理全流程的电子化升级,覆盖信息收集、处理、供给等各环节,动态跟踪物流进展 。同时,还可借此进一步深入对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将之进行分区,从而输出更具个性化的服务。
  结语:总而言之,供应链视角下的物流管理流程优化,是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作为一项相对庞杂的系统化工程,应力求各环节工作的最优化,在具体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结合实际情况,精准定位需求,有的放矢地组织相关工作,并注重做好安全保障、集整优势资源,充分依托现代信息科技支持,实现更高质量的服务输出,以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实现物流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琳.试分析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企业物流管理方法[J].中外企业家,2020(18):74.
  [2]巴哈尔古丽·牙合甫.探索供应链物流管理的绿色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20(16):27-28.
  [3]庞立伟,郑明伟,吴洋晖,鞠峰.物联网下智能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12):126-127.
  [4]郭亚楠.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企业物流管理方法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05):113-114.
  [5]狄华军.供应链管理视角下物流管理流程优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02):83-84.
其他文献
摘 要: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领导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此,这样的政策对于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篇文章主要阐述了农村的电子商务的意义,并且根据农村电子商务如何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策略。  关键词:农村电商、运营策划、专业性服务、重要性、策略  现在社会不断的发展,我国的电子商务的领域开始不断扩大。农村的电子商务的发展也推动了整体农村的经济发展,教育厅行业也不断地针对
期刊
摘要:创新的渠道销售管理和崭新的经营理念是格力成为中国百大企业的基石,然随着市场的转变和竞争的加剧,让格力站在了时代的分岔口上,坚持还是转变?格力的未来发展令人关注。  关键词:格力空调,渠道销售,返利,线上销售,转变   1.格力概况  格力电器公司成立于1991年,是一个被大众所熟知的优秀民族企业,初期主攻国内电器市场,而今业务已遍布海内外。主营家用空调、中央空调、空气能热水器、手机等业务。公
期刊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设高新技术开发区越来越受到重视。世界上各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积极建设开放型经济聚集区,以及现代产业密集区,促进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不断融入世界经济发展框架,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取得一定的成绩。高新技术开发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影响和辐射传统产业经济。但在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开发区面临着
期刊
摘要:2020年6月底,业内传出消息要选择几家商业银行颁布券商牌照,此消息一出再次引发了我国对于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讨论。本文从我国金融业经营模式的变革历程分析开始,将我国的经营制度的变革与美国的经营模式的变革进行比较与讨论。着重分析我国当前进行混业经营的优势与挑战并说明我国金融混业是大势所趋。  引言:在如今金融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再次尝试混业经营,此次分业到混业的转变会给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带来怎
期刊
作者简介:林晓红(1980.8—),女,汉族,山东烟台人,硕士,海口经济学院,财务会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战略管理、财经及税务理论与实务方向。  【摘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与科技水平不断高速发展的阶段,各行业领域新技术水平手段层出不穷,会计行业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产生了突破和创新,“云会计”的出现会计行业带来了变革,受到了广泛行业内外人士的关注。但是就目前来说信息手段的出现必然会伴随着许多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飞速发展的经济,且已经迈入新的阶梯,传统的经济管理理论和方法已经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不适用。党的十九大从制度方面指出了国家需要重点建设现代化经济制度,与此同时,还从宏观上提出了需要对经济发展制定完善的可调节性的市场制度,毫无疑问,这是为了建立新时代背景下经济管理模式打下了理论基础。在这个前提下,详细探讨我国当下经济管理方面有哪些不足,讲述经济管理创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最后对经济管理优化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保持中高速增长,党中央提出要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维持社会稳定运行。新常态就是根据我国当下经济发展现状提出的精辟论断。这表示我国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模式正处于一个新的平台稳定期,需要更加稳定推进,不能急躁冒进。稳中求进才是上等之策。同时新常态下对于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企业成本控制对于经济发展而言一直占据重要地位,成本预算是一家企业和组
期刊
摘 要:“年画”一张代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家名片”,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国人的精神生活,为构建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奠定基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信息技术、传播方式、传播体系、受众心理都在经历着变革,而运用新媒体平台传播传统文化,深入挖掘朱仙镇木板年画营销传播在新媒体时代的新价值,通过拓展其传播渠道与营销方式,形成“政府引导,以市场为主体,技术与创意作支
期刊
摘 要:如今的时代是属于低碳经济时代的。在这个时代下,公司以及企业的发展一定要满足低碳经济的需求,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去寻找一个有利的市场营销模式,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和公司更加长久的发展。本文以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为基础,对于它的营销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于模式分析中所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希望能给相关人员和部门一些启迪。  关键词:低碳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的模式探讨;消费观念的改变 
期刊
2018年5月13日国务院国发〔2018〕16号《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的发布,对建筑这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是一个大的挑战,特别是规模在较高增速状态下的企业,将面临工资总额不够用的挑战。那么国有建筑企业将如何应对这一风险和挑战呢?笔者将从以下进行分析探讨。  一、建筑施工企业的的特点  (一)劳动密集。2018年底,全社会就业人员总数77586万人,其中,建筑业从业人数5563.30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