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小学生在掌握足够量汉字的基础上,在对课文进行阅读时能够理解课文里的字面含义,即识字和阅读相结合,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将识与读分离开,教学效果严重下降,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本文就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探究分析,望能对小学语文教育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读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新课改还对小学生不同阶段识字量和阅读量提出了要求,这也充分证明了识字和阅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计量化和零散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老师一味强调识字的数量,认为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主要靠阅读,因此小学生的识字就和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很多老师将识字教学做为重点的理解绝对化了,一味强调识字的数量,严重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绝大多数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快速地识字,这种盲目追求速度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无益处,学生识字效率低下,很难有效掌握,往往是快速学了一个字过后就忘了,无法流利地將文字用于语言表达中。
现阶段小学语文是将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表达教学相互结合的完整体系。将这些部分做一个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实际教学,并不代表这些个体就是相互独立开来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不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的,是相互结合进行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教学部分进行有效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随后让学生仔细认读,将字认清楚后再通读课文,这样识字时间上虽然是有了保障,但方式过于单一枯燥,而且略带重复性的识字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是很好。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学质量也严重下降。
二、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教学的特征
(一)整体性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能够用所学的字进行写作和阅读,识字到了一定程度,肯定是要进行阅读的,在阅读过程中又巩固了所认识的汉字,对以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识字和阅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表面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二)阶段性
小学语文的学习从整体上分为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四个部分,可以看出教学是具有阶段性的,同步进行教学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必须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此做出教学的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单单一个识读教学,就可以有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小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好奇心过重,对认知有整体性的特征,所学的文字基本是一些独体字和象形字,且大多以名词为主,在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不需要太多专业化的解释就能够理解其意思。
三、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结合教学对策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心智还较为稚嫩,刚开始识字时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因此还无法对字的写法进行精准掌握。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将字放在比较通俗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直击小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记忆。老师可以播放小学生偏爱的儿歌或者故事,先让他们跟着朗读,随后老师再领读,最后学生进行自读,在这期间对学生识字不提具体要求,主要是激发小学生对字的敏感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汉字,在自己喜爱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去学习汉字,在阅读中去认识汉字,识读有效结合,这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结合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也充分证明了小学语文识读结合教学的必然性。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整体素养培养的两种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有效的识读结合教学对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红.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探索与研究[J].成师范学院,2013(2).
[2]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
[4]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1).
[5]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3).
作者简介:王艺颖,女,1992年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李艳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读结合;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我国新课改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强调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各项能力发展的基础。新课改还对小学生不同阶段识字量和阅读量提出了要求,这也充分证明了识字和阅读在小学阶段对学生的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计量化和零散化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一个问题,老师一味强调识字的数量,认为只有掌握足够多的汉字才能够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获取主要靠阅读,因此小学生的识字就和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很多老师将识字教学做为重点的理解绝对化了,一味强调识字的数量,严重忽视了培养小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绝大多数老师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只是让学生单纯地快速地识字,这种盲目追求速度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无益处,学生识字效率低下,很难有效掌握,往往是快速学了一个字过后就忘了,无法流利地將文字用于语言表达中。
现阶段小学语文是将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写作教学和口语表达教学相互结合的完整体系。将这些部分做一个划分只是为了便于实际教学,并不代表这些个体就是相互独立开来的,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不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进行的,是相互结合进行的。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这些教学部分进行有效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二)教学方法模式化
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自己通读课文,找出生字词,随后让学生仔细认读,将字认清楚后再通读课文,这样识字时间上虽然是有了保障,但方式过于单一枯燥,而且略带重复性的识字方法极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甚至产生厌恶情绪,教学效果自然不是很好。过于模式化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学质量也严重下降。
二、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教学的特征
(一)整体性
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最终目的其实是要能够用所学的字进行写作和阅读,识字到了一定程度,肯定是要进行阅读的,在阅读过程中又巩固了所认识的汉字,对以后的写作和口语表达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识字和阅读其实是相辅相成的,表面看起来是相互独立的个体,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
(二)阶段性
小学语文的学习从整体上分为识字、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四个部分,可以看出教学是具有阶段性的,同步进行教学可能性不大,因此在各个不同的阶段必须考虑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以此做出教学的侧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单单一个识读教学,就可以有从低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比如说小学生刚入学时,由于好奇心过重,对认知有整体性的特征,所学的文字基本是一些独体字和象形字,且大多以名词为主,在日常用语中经常使用,不需要太多专业化的解释就能够理解其意思。
三、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结合教学对策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够成熟,心智还较为稚嫩,刚开始识字时还不能够很好地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因此还无法对字的写法进行精准掌握。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将字放在比较通俗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直击小学生的兴趣点,有利于小学生对汉字的理解记忆。老师可以播放小学生偏爱的儿歌或者故事,先让他们跟着朗读,随后老师再领读,最后学生进行自读,在这期间对学生识字不提具体要求,主要是激发小学生对字的敏感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汉字,在自己喜爱的语言环境氛围中去学习汉字,在阅读中去认识汉字,识读有效结合,这往往能够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结语
小学语文低年段识读结合教学是现阶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必由之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也充分证明了小学语文识读结合教学的必然性。识字能力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整体素养培养的两种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其视为一个整体,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有效的识读结合教学对策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推动小学语文教育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红.识字写字课堂教学技能有效性探索与研究[J].成师范学院,2013(2).
[2]倪文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
[3]钟启泉.现代学科教育学论析[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2).
[4]吴耀堂.浅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J].科学教育,2009(1).
[5]苏金禄.识字教学的新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09(3).
作者简介:王艺颖,女,1992年生,本科学历,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
(编辑:李艳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