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来源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mi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的分型与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31例股骨近端髓内钉周围再骨折患者资料,男11例,女20例;年龄为75.6岁(24~87岁),再骨折发生于初次内固定术后9.4个月(3~60个月)。参考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的思路,根据髓内钉周围骨折部位及骨质情况尝试对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术后周围骨折进行分型,并根据分型结果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本组A型6例,B型5例,C型15例,D型5例。A型骨折采用保守治疗,B型、C型骨折选择锁定加压接骨板或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固定,D型骨折中1例取出原髓内钉置入动力髋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另4例取出原髓内钉行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2.1 h(1.6~3.0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600 mL(150~800 mL)。2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5个月(12~24个月)随访,随访率为87.1%(27/31)。6例A型骨折患者保护负重12周,骨折获愈合。16例B、C型骨折患者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平均为4.2个月(3~6个月)。5例D型骨折患者中,1例更换动力髋螺钉的患者术后12周骨折获愈合;其余4例行关节置换的患者功能恢复良好。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骨不连、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

结论

参考髋关节人工假体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Vancouver分型尝试对股骨近端骨折术后髓内钉周围再骨折进行探索性分型,并按照该分型指导其治疗,效果良好。

其他文献
细胞因子诱导杀伤(CIK)细胞具有T淋巴细胞与自然杀伤(NK)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特征。其体外培养细胞扩殖率高、不受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限制,在体外对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这些特性均使得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活性逐步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多项临床试验结果表明,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中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通过CIK细胞过继免疫治疗结合标准治
目的探讨山东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目前使用的输血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为输血信息系统开发、设计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本院金盾输血信息系统统计的1 051例输血患者输血信息系统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逐项计分法,对所有输血患者输血信息系统相关资料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并于2014年1月1~7日,选择本院200名医护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输血流程隐患和关键
目的探讨黄芪多糖对钙离子载体A23187快速诱导树突状细胞(DC)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2014年9月20日,无菌条件下分别于9例健康男性志愿者肘静脉采集血液10~20 mL,作为实验材料。志愿者纳入标准:采血当天无发热、无感染,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接触史。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取生长状态良好的PBMC(浓度为1.0×106/mL),以1 mL/孔接种于2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为可能治愈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方法。然而,MDS患者多为中、老年人,难以耐受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MAC-HSCT)。减低剂量预处理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HSCT)具有低毒、高效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MDS的治疗。目前,常用的预处理方案为氟达拉滨联合烷化剂,但各种预处理方案的疗效差异较大。RIC
恶性横纹肌样瘤是好发于婴幼儿的少见类型肿瘤,依据肿瘤发生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肾横纹肌样瘤(MRTK)、中枢神经系统非典型性畸胎样/横纹肌样瘤(ATRT)、肾外非中枢神经系统横纹肌样瘤(EERT)3类。染色体22q上的抑癌基因SMARCB1缺失或突变被认为是该肿瘤发生机制的重要环节。该病组织形态学表现为典型横纹肌样细胞,细胞质内含嗜酸性包涵体,再结合特征性免疫组织化学表现即可明确诊断。横纹肌样瘤是一
目的探讨铁缺乏及贫血与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收治并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的7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对顺铂耐药与否,将其分别纳入顺铂耐药组(n=33,对顺铂治疗耐药)与顺铂敏感组(n=38,对顺铂治疗敏感)。顺铂耐药组与顺铂敏感组患者的纳入标准:经活组织检查确诊为上皮性卵巢癌,符合《妇产科学》(7版)有关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标
微粒是真核细胞活化或凋亡时释放的直径约为0.1~1.0 μm的双层脂质膜囊泡,来源于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单核细胞、内皮细胞及肿瘤细胞等。组织因子(TF)是一种跨膜糖蛋白,是体内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TF主要以在微粒上表达的形式存在,这种微粒称为组织因子阳性微粒(TF+MPs)。TF+MPs具有较高的促凝活性,其表达水平可在血栓性疾病和相关凝血性疾病中升高。因此,测定TF+MPs可能作为血栓性疾病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以骨髓细胞发育成熟障碍、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等为特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紊乱性疾病。糖皮质激素作为ITP的一线治疗药物,可使80%~90%ITP患者的出血症状得到控制,但仍有20%~30%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疗效欠佳或发生耐药。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DC)成熟、减少髓样DC数量和使髓样DC功能失调而抑制其介导的效应T细胞(Teff)功能,减少血小板自身抗体的
目的比较闭合复位与切开复位治疗超过24 h复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5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51例超过24 h复位的儿童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4例;年龄为1.7~15.5岁,平均9.1岁。骨折根据Delbet分型:Ⅱ型27例,Ⅲ型18例,Ⅳ型6例。根据最终复位方式不同分为2组:闭合复位组(18例)和切开复位组(33例)。记录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根据R
目的探讨髋关节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治疗PipkinⅠ、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3年7月应用有限Smith-Petersen入路治疗的21例Pipkin骨折患者资料,男16例,女5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9.2岁;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7 d,平均4 d。Pipkin分型:Ⅰ型11例,Ⅱ型1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有限Smith-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