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这样细细地听

来源 :阅读(书香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s0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像这样细细地听,
  如河口凝神倾听自己的源头。
  像这样深深地嗅嗅一朵小花,
  直到知覺化为乌有。
  像这样,
  在蔚蓝的空气里溶进了无底的渴望。
  像这样,
  在床单的蔚蓝里孩子遥望记忆的远方。
  像这样。
  莲花般的少年默默体验血的温泉。
  就像这样,
  与爱情相恋就像这样,落入深渊。
   (摘自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她等待刀尖已经太久》一书)
   玛琳娜·伊万诺夫娜·茨维塔耶娃(1892-1941),俄罗斯著名诗人、散文家、剧作家。茨维塔耶娃的诗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在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她被认为是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
其他文献
作者手记:  “西藏,我自知与你的缘分未尽。在未来,我们或许很快还会相见,但是,见与不见,时光也无法将你从我的生命中抹去。在你的腹地之中穿行,是一次我与大地、神灵、自我的对话。如今,布达拉宫观者如云,大昭寺前游客成群,青藏高原不再神秘。但藏地在我心中,仍是一块圣洁之地。我内心常祈求上苍,再赐十年的精力和体力,让我能再次漫步于青藏高原,拍摄记录内心的感动和感恩。世间变幻,那过往的藏地影像将永存。” 
期刊
郑振铎先生有一本书叫《劫中得书记》,简略记载了在日寇侵华期间他是怎么抢救我国珍贵图书的。“劫”是从佛教中引进的一个词,世界毁灭、亡种灭族谓之劫。在中国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可谓大劫。  上海孤岛前期,很多高级知识分子、著名学者为了避难和开展敌后文化工作,大多迁移到大后方去了。但是郑振铎却一直没有走。  江南一带,特别像苏州、常熟、湖州、宁波这些地区,明代以来,最出名的藏书家都出在这些地方
期刊
八十六歲的印度经济学家和诺贝尔奖得主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获得了2020年度的德国书业和平奖。  评委会上周在柏林表示,森数十年如一日,致力于全球公正问题的研究,这些工作的重要性如今更甚以往。  森生于西孟加拉的寂乡,获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博士学位,后在印度、英国和美国任教,1998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对饥荒与政治的研究尤其重要。“饥饿是指一些人未能得到足够的食物,而非现实世界中不存
期刊
西奥多·德莱塞(1871-1945),美国现代小说的先驱、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贴近广大人民的生活,诚实、大胆、充满了生活的激情。他的代表作《嘉莉妹妹》真实再现了当时美国社会,而《美国悲剧》则是德莱塞成就最高的作品,这部作品标志着德莱塞的现实主义创作取得了新的成就,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美国社会的真实情况,“至今依然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十二月八日午夜过后,一列缓缓行驶的火车,把一位疲惫不堪、
期刊
妈妈喊我下楼,说余杭塘河边有个小贩在卖紫砂壶,还有一些好看的花瓶。于是我不紧不慢地把一个脸谱形状的书签夹进一本书里,又蹭到镜前胡乱抓了一把头发,穿双拖鞋,踱下楼去。大概是过于慢了,妈妈又折回小区花园来迎我,远远地站在那儿挥手。  我妈妈最大的好处,在于她经历了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后能够极快地融入当下的生活节奏和消费习惯,一副被平反后的地主家小姐的派头。大概这跟她祖上是山东某地道台有点关联吧。假如遇上
期刊
江苏文联全省联动共战疫  江苏省文联号召全省各级文联、省各文艺家协会和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行动,以艺术的形式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文联系统共同发力,文艺工作者人人行动,“文艺苏军”创作了一大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发挥了文艺鼓舞斗志、凝聚力量、传递真善美的重要作用。  活动启动以来,江苏省艺术家们满怀崇敬之情投入创作。在较短的时间内,书画家们就精心创作出70幅书画佳作,由省文联集体捐赠给江
期刊
一九一八年,我们全家离开上海搬到苏州。苏州胥门内有个非常逼仄的小胡同叫寿宁弄,走进胡同不远就是我们在苏州的家“寿宁弄八号”。这是个很大的院子,以前可能是一个大官宦人家的宅子,可我们哪里顾得上去考证宅子的历史,去打听这里发生过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我们甚至没有耐心去细数那些大大小小数也数不清的房子。只记得院子的大门前有照壁,是逢年过节看热闹的场地。一进大门,有轿厅,再进西厢去是我姨祖母的佛堂,有个吃长
期刊
教育的最大功能之一是使生命更具知觉。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但教育未废止。小学课本集信念与常识于一身。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写生》  妹习画,临摹画帖。姊曰:“不如写生。”妹问何谓写生。姊至门外,折野花一枝,归而置于几上,谓妹曰:“以真花作画帖,谓之写生。”  ★李叔同曾作歌曲《春游》:“春风吹面薄于纱,春人装束淡于画。游春人在画中行,万
期刊
10年前,她把一个没洗过澡的6岁娃领回家。那一年她37岁,是一名体育老师、单亲妈妈。白天上课,下班后照顾女儿,生活平淡而有规律。那一年她6岁,和智障的父亲生活在一起,没洗过澡,没吃过饱饭,没穿过新衣,她不知未来在何方。  10年前操场上的一次相遇,她成了她的“老师妈妈”,两个人的人生从此改变,她们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  操场上遇到一个又脏又臭的小娃,她动了恻隐之心  她叫张引,是长春市朝阳区希望学
期刊
莎士比亚书店的故事包括西尔维亚·碧奇的前传和乔治·惠特曼的后传。  前传  1919年11月17日,美国侨民西尔维亚·碧奇在狭窄的迪皮特朗街8号开了“莎士比亚及同伴”,它既是图书馆也是书店。  第一个走进书店的美国顾客是斯坦因。她加入了碧奇的借阅图书馆。  1920年7月,詹姆斯·乔伊斯抵达巴黎,初到的第三天,他就在庞德的介绍下来到了书店。那时,《尤利西斯》在美国刊物《小评论》上连载。1921年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