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效果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_l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比较分析不同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患者96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48例,A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方法,B组采用传统去骨瓣减压方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1d、3d、7d颅内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1d、3d、7d颅内压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治疗后GOS 分级死亡率为10.4%,B组为27.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A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5%,B组为2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 标准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效果要明显优于传统去骨瓣减压方法,可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关键词: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脑外伤 临床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是因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头部引起颅脑组织的损伤。其主要临床表现有:颅脑损伤表现:意识障碍、头痛、恶心、呕吐、癫痫发作、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失语及偏盲等[1]。颅底骨折表现:出现脑脊液耳漏、鼻漏等;脑干损伤表现:出现意识障碍、呼吸循环障碍、去大脑强直,严重时发生脑疝可危及患者生命[2]。一般常规保守治疗难以控制病情,去骨瓣减压术逐渐成为治疗的主要措施。本研究采用两种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并比较二者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96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48例,男27例,女21例,年龄9-70岁,平均年龄(35.9±3.8)岁,致伤原因:摔伤11例,交通事故伤26例,坠落伤8例,重击和砍伤3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9h,平均(4.7±0.3)h,颅内出血量25-75ml,平均(45.3±3.2)ml;B组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9-73岁,平均年龄(35.6±3.9)岁,致伤原因:摔伤12例,交通事故伤25例,坠落伤9例,重击和砍伤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9h,平均(4.6±0.4)h,颅内出血量23-76ml,平均(45.2±3.4)ml。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颅内出血量及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脱水、扩张血管、降颅内压等常规治疗,若患者出现高热症状时立即给予针对性处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手术。A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具体如下:患者给予全身麻醉,切口起自患者颧弓距耳廓上缘约1cm,并向耳郭上方向上及向后方3cm延伸至顶部中线。若患者部分额叶损伤严重,可将切开延长至眉间,颅顶距同侧中线2cm,选择开骨窗的位置,常规切除蝶骨嵴,再放射性切开硬膜腔病充分减压,将坏死组织和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后去除骨瓣,最后缝合切口。B组采用常规去骨瓣减压术,切口自起额颞马蹄形或颞顶,骨窗大小为10cm×10cm,骨窗底部在耳廓上方处。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d、3d、7d颅内压的变化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作临床分析。疗效判断: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分,按照GOS 分级情况进行评价:5 级( 恢复良好),4 级( 中度残废),3 级( 重度残废),2 级( 植物生存),1 级( 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及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及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A组术后1d、3d、7d颅内压均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1d、3d、7d颅内压变化情况比较
  A组死亡率为10.4%,B组为27.1%,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下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A组治疗后出现3例脑梗死,3例脑积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B组治疗后出现8例脑梗死,6例脑积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X2=4.04,P<0.05)。
  3 讨论
  重型脑外伤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且术后并发症较多,故其治疗难度较大[3]。低血压、高颅内压及低氧是影响重型脑外伤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其中低血压和低氧症状可通过药物治疗得到缓解,但高颅内压单纯依靠药物无法达到降压的效果[4]。如何有效降低重型脑外伤颅内压已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重型脑外伤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实施常规颞顶瓣开颅术,此方法可消除脑挫裂伤或脑内血肿,但常规去骨瓣手术由于行小骨窗减压,术中不能充分暴露颞极、额极及颅底,故减压效果不明显,膨出的脑组织极易引起口疝,使脑组织出现缺血坏死[5]。此方法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多,预后不佳。标准去骨瓣减压术近年来逐渐应用于临床,其通过切除大面积颅骨使颅内压降低,且术中视野较广,有利于更加清晰的探视出血部位,针对性的进行止血治疗[6],并可将血肿和坏死组织清除干净,同时其可改善脑部循环,不损伤脑组织,更好的降低额颞叶底部压力,提高治疗效果[7]。
  本研究采用两种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研究结果显示,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与传统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d、3d、7d颅内压比较差异明显,P<0.01; A组治疗后24例恢复良好,9例中残,5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死亡率为10.4%,B组治疗后17例恢复良好,6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13例死亡,死亡率为27.1%,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A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5%,B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9.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由此可见,标准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效果较好,治疗后患者颅内压迅速降低,且预后良好,并发症发生少,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当,陈治标,方海燕,等.重型颅脑损伤160 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9,3(6):126-128.
  [2]卫建文.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30例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6):715-716.
  [3][8]孙华北.标准大骨瓣减压与常规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7-18.
  [4]陈智勇.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治疗颅脑损伤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9(15):456-458.
  [5]邢涛,赵青菊.标准大骨瓣开颅术与常规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对照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30):64-65.
  [6]陈维生,梁全,林才,等.两种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17):13-14.
  [7]李绍年.两种去骨瓣减压方法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4):899-890.
其他文献
摘要: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组织病理学和(或)影像学表现具有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的特征。随着对IPF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治疗方法及药物逐步受到重视。吡非尼酮(Pirfenitone)是一种经口服给药的合成类吡啶酮化合物,具有抗纤维化、抗炎和抗氧化作用。目前多项Ⅲ期临床试验均表明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在无张力性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时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进行研究。方法: 选取我院治疗的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围手术期间,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0.00%)明显比对照组的满意度(54.00%)高,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要短,复发率也比对照组显著低(
期刊
摘要:卵巢肿瘤缺乏早期诊断及肿瘤转移扩散是造成低生存率的主要原因。在肿瘤研究中,发现趋化因子CXCL12及受体CXCR4在肿瘤增殖、侵袭、转移、新血管形成等多个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对CXCL12/CXCR4轴与卵巢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关键词:CXCL12/CXCR4;卵巢肿瘤;转移;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08B030301019)  侵袭、转移是卵巢恶性肿瘤最主要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腔内丝线双重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优势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5年3月我院150例行腔内丝线结扎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处理阑尾根部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钛夹法和圈套器法)及研究组(腔内丝线双重结扎法),每组7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结果:15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无并发症发生。研究组与对照组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
期刊
摘要:目的: 对孕妇产前焦虑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临床干预措施,以降低孕妇产前的焦虑情绪。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孕产妇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两组孕产妇产前焦虑因素进行分析,其中对照组孕产妇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孕产妇在焦虑因素分析基础上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产妇护理前后的焦虑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观察组孕产妇护理后的焦虑程度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与自发性脑干出血发病及预后有关的危险因素,为该病预防和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近年来的病例,分析经CT检查明确诊断的36例患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转归。结果:本组病例中存活19例,死亡17例,病死率为47.2%。结论:高血压、情绪激动和过度劳累、吸烟与饮酒等因素均为脑干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出血量、血肿大小、意识障碍、高热、消化道出血等。临床症状越重,
期刊
关键词: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免疫组化;诊断  Keywords:Malignant Pre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immunohistochemistry,diagnosis  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malignant peripheral nerve sheath tumor,MPNST) 是由纤维母细胞、EMA 阳性的束膜细胞、雪旺细胞、CD34 阳性的树突状细胞、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社区干预对糖尿病控制率的影响。方法:抽取成都市城区2社区20岁以上居民8097人进行调查,共发现糖尿病患者776人,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社区干预。结果:干预前后比较:干预后糖尿病控制率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社区干预对控制糖尿病很有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社区干预;控制率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ommunity inte
期刊
摘要: 目的:对比时间依赖性抗生素持续静脉泵入与分次静点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开放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于2007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ICU病房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20例,随机进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4.5g,持续静脉泵入,10.0毫升/小时,24小时总剂量13.5克。对照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4.5g,静脉点滴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013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生存质量提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