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学是选择的科学。选择的意思是在同一指向的系列不同对象中确定一个,对于已经确定下来的就没有选择的余地。消费的过程就是用充满可能性的货币交换那个选择唯一的货物。在既定条件下,货币选择权的限制程度不一样,对应的需求价格将有所不同。
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看上去双方各得其所,是等价交换,实际上交换后持币的一方(即卖方)赚到了。为什么?
货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100元货币可以跟市场中所有标价不高于100元的商品进行交换,选择权近乎无限。一旦跟某件商品交易成功,选择权从“万”变为“一”。假如商品供应稀缺而需求旺盛,商品还有机会再交换回100元货币甚至更多,比如黄金、邮票等投资品。但是正常情况下,二手商品的价格总是低于一手原价。如果商品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二手商品的价格将更低。
在即时消费中,消费者需要马上满足对某商品的效用需求,可能不得不接受选择权的变化,但是对前置消费(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商品)来说就无法忍受了,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预定消费。
分散风险的消费组合
理性的人们都不喜欢选择权受到限制,因为未来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学中不确定通常指风险。所以有一句投资名言流传极广,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多几个选择,就可以相对分散风险,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对前置消费来说,当然不是未来的每一个商品需求都百分之百地确定。以餐饮为例,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总需要一日三餐,所以能够预定五年后肯定得吃饭,不过是自己做饭吃还是下餐馆吃不一定,吃川菜还是吃粤菜不一定,去这家餐馆还是那家餐馆不一定。保留这些选择权是必要的。
即使有人愿意放弃这些选择权,还是有风险需要防范:万一餐馆半途倒闭了怎么办?万一餐馆因为你预付费而对你服务不好或者饭菜质量下降了怎么办?万一餐馆满员或者停车位不足无法按时招待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预定一个分散风险的消费组合,保留有限但充分的选择权。比如某城市100家餐馆,各种档次、风格、价位都有。因为餐馆之间的充分竞争,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万一这家不好还可以选择另外99家。另外,预付的资金交第三方存管可保障安全。
如果你在这个城市常住,手中的100元人民币却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家餐馆吃饭,有很多选择权用不到,不如指向这具体的100家餐馆,你并没有实际的损失。而选择权从“万”变为“百”,不会白白被限制,餐馆要给出折扣作为补偿。
有限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果即时消费100元,提前一年预定只需用90元。那么提前一年预定100种商品的组合之一,应该用多少钱?这需要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考察货币选择权与货币价值的关系。
选择权(select)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地区(area)、产品(commodity)、商家(market)、支付方式(payment)这四种。选择权在既定时间内是常数,一个不小于1的整数。
设Sa为地区选择权,表示货币在什么地方消费;Sc为产品选择权,表示货币消费什么商品,比如行业、品种、品牌、型号、产地、批次等;Sm为商家选择权,表示货币的交易对手,比如商场、超市、专卖店、网店、个人等;Sp为支付选择权,表示货币的支付手段,比如现金还是刷卡,信用卡还是借记卡,使用哪个银行的卡,是公积金还是消费账户等。同时设cs为选择优惠指数,即货币选择权影响的货现率,则有
cs=f(Sa,Sc,Sp,Sm)
先假设其他选择权都保持常态,单独考察Sm对cs的影响。
选择权的限制为客户增加了麻烦,在正常的交易价格的基础上,额外消耗了客户的时间,应该给予优惠作为补偿。显然,商家选择权越少,消费者忠实程度越高,折扣就应该越多。选择优惠指数与选择权之间呈现反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然后构造一个函数关系来表示
cs=Km/Sm
其中Km为商家选择系数,是一个与供求状况相关的常数。
选择权近乎无限的现金,是一国货币的本币(Domestic Currency),设为DC,货币选择权被限制了以后,形成了需要补偿的次一级的子币(Secondary Currency),设为SC,二者的关系是
SC=DC(1+cs)
具体商品可以视为选择权唯一的“子币中的子币”,商品这种子币所对应的本币,应该是多少呢?
DC=SC/(1+cs)=SC/(1+Km/Sm)
假设Km为1,全国共1000万家餐馆,那么,保留全部选择权,Sm为10000000,cs为0.0000001,可以忽略。
如果只保留一个选择权,Sm为1,cs为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用使用50元(本币),相当于满50返50。如果保留10个选择权,cs为0.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使用91元(本币),如果保留100个选择权,cs为0.0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使用99元(本币)。
考虑到其他选择权的变化,则有
DC= SC/(1+ Ka/Sa+Kc/Sc+Kp/Sp+Km/Sm)
当然,在此基础上,选择权的种类还可能更多,假设有n种,即
DC= SC/(1+ Ka/Sa+Kc/Sc+Kp/Sp+Km/Sm+…+Kn/Sn)=SC/[1+ ]
选择系数之间可能相互影响,比如地区限制了,商家选择范围也变了,但终究是常数。即时消费也存在货币选择权的变化,多表现为支付方式的限制,比如指定使用代金券或某银行卡购买。
通常cs小于1,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大于1。比如住房公积金购房时,cs为2,那么 100元当做300元使用,优惠率或折扣率为c/(1+c)=2/3,大约相当于打三折。
买价与卖价相互选择
《与时间相关的需求价格》一文中,已经推导出前置消费的货币价值,即
AV=PV/(1+c)t
这里c只与时间有关,设为ct,即时间影响的货现率。从广义的选择权角度看,ct相当于对选择前置消费从而失去投资机会的补偿。如果提前一段时间拿出本币做出选择,不投资而消费,得到同期无风险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补偿,即ct=r。通常货现率c与利率r都小于1,也可以采用公式AV=PV(1- c t)来粗算近似值。
如果这笔钱进一步具体地指向一个消费组合,从货币变为子币,还要对失去组合外的选择权进行补偿。于是我们得到统一的公式
DC= SC/(1+cs) =PV/{[1+ ](1+r)t }
有的超市在傍晚下班前会有面包、蔬菜等特价商品促销甩卖,这是时间因素在发挥作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特价商品即将过期,能卖一点是一点,卖不掉就全砸手里了。此时特价是对货币失去选择同类普通商品的补偿。
公式看上去有些复杂。从操作角度看,时间因素很容易落实。对于普通日用消费品,提前几个月预定就可以达到厂商按需生产的要求。对于住房公积金购房的消费者,却至少提前一年以上就开始存缴了。因此,最大的困难是怎么发现市场中选择权系数的数值,以及如何跟踪其变化趋势。
实际上不需要仔细计算选择权影响货现率之类的细节。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不会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精确研究需求的弹性一样,消费者不会消耗一整天的时间寻找一颗最便宜的大白菜。那么消费经纪也不必要完全厘清市场上所有的选择权系数、每一项商品具体的需求序列等等,只需沟通消费者和厂商,让产品既有卖价又有买价,即可相互选择,发现客观的需求价格。
消费经纪是把需求摆上货架的人,需求价格(即货现率)就是他的产品价格,是他的利润(佣金)来源。同时,消费经纪的信用能够“一手托两家”,能够为资金的流转提供配套的支付服务支持。因此消费经纪有动力、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搜集市场需求,然后反向配置给生产和流通企业。
当然,单个消费经纪可能判断错误,导致需求价格失真,从而失去生存空间,但是那些判断正确的消费经纪会活下来,并且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完善规模需求的运行模式。
俗话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看上去双方各得其所,是等价交换,实际上交换后持币的一方(即卖方)赚到了。为什么?
货币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100元货币可以跟市场中所有标价不高于100元的商品进行交换,选择权近乎无限。一旦跟某件商品交易成功,选择权从“万”变为“一”。假如商品供应稀缺而需求旺盛,商品还有机会再交换回100元货币甚至更多,比如黄金、邮票等投资品。但是正常情况下,二手商品的价格总是低于一手原价。如果商品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二手商品的价格将更低。
在即时消费中,消费者需要马上满足对某商品的效用需求,可能不得不接受选择权的变化,但是对前置消费(尤其是产能过剩的商品)来说就无法忍受了,必须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否则没有人愿意预定消费。
分散风险的消费组合
理性的人们都不喜欢选择权受到限制,因为未来总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经济学中不确定通常指风险。所以有一句投资名言流传极广,那就是“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只篮子里”。多几个选择,就可以相对分散风险,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对前置消费来说,当然不是未来的每一个商品需求都百分之百地确定。以餐饮为例,不管到什么时候,人们总需要一日三餐,所以能够预定五年后肯定得吃饭,不过是自己做饭吃还是下餐馆吃不一定,吃川菜还是吃粤菜不一定,去这家餐馆还是那家餐馆不一定。保留这些选择权是必要的。
即使有人愿意放弃这些选择权,还是有风险需要防范:万一餐馆半途倒闭了怎么办?万一餐馆因为你预付费而对你服务不好或者饭菜质量下降了怎么办?万一餐馆满员或者停车位不足无法按时招待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是预定一个分散风险的消费组合,保留有限但充分的选择权。比如某城市100家餐馆,各种档次、风格、价位都有。因为餐馆之间的充分竞争,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万一这家不好还可以选择另外99家。另外,预付的资金交第三方存管可保障安全。
如果你在这个城市常住,手中的100元人民币却可以在全国任意一家餐馆吃饭,有很多选择权用不到,不如指向这具体的100家餐馆,你并没有实际的损失。而选择权从“万”变为“百”,不会白白被限制,餐馆要给出折扣作为补偿。
有限选择的影响因素
如果即时消费100元,提前一年预定只需用90元。那么提前一年预定100种商品的组合之一,应该用多少钱?这需要在时间既定的条件下考察货币选择权与货币价值的关系。
选择权(select)的含义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地区(area)、产品(commodity)、商家(market)、支付方式(payment)这四种。选择权在既定时间内是常数,一个不小于1的整数。
设Sa为地区选择权,表示货币在什么地方消费;Sc为产品选择权,表示货币消费什么商品,比如行业、品种、品牌、型号、产地、批次等;Sm为商家选择权,表示货币的交易对手,比如商场、超市、专卖店、网店、个人等;Sp为支付选择权,表示货币的支付手段,比如现金还是刷卡,信用卡还是借记卡,使用哪个银行的卡,是公积金还是消费账户等。同时设cs为选择优惠指数,即货币选择权影响的货现率,则有
cs=f(Sa,Sc,Sp,Sm)
先假设其他选择权都保持常态,单独考察Sm对cs的影响。
选择权的限制为客户增加了麻烦,在正常的交易价格的基础上,额外消耗了客户的时间,应该给予优惠作为补偿。显然,商家选择权越少,消费者忠实程度越高,折扣就应该越多。选择优惠指数与选择权之间呈现反比例关系,如右图所示。然后构造一个函数关系来表示
cs=Km/Sm
其中Km为商家选择系数,是一个与供求状况相关的常数。
选择权近乎无限的现金,是一国货币的本币(Domestic Currency),设为DC,货币选择权被限制了以后,形成了需要补偿的次一级的子币(Secondary Currency),设为SC,二者的关系是
SC=DC(1+cs)
具体商品可以视为选择权唯一的“子币中的子币”,商品这种子币所对应的本币,应该是多少呢?
DC=SC/(1+cs)=SC/(1+Km/Sm)
假设Km为1,全国共1000万家餐馆,那么,保留全部选择权,Sm为10000000,cs为0.0000001,可以忽略。
如果只保留一个选择权,Sm为1,cs为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用使用50元(本币),相当于满50返50。如果保留10个选择权,cs为0.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使用91元(本币),如果保留100个选择权,cs为0.01,消费100元(子币)只需使用99元(本币)。
考虑到其他选择权的变化,则有
DC= SC/(1+ Ka/Sa+Kc/Sc+Kp/Sp+Km/Sm)
当然,在此基础上,选择权的种类还可能更多,假设有n种,即
DC= SC/(1+ Ka/Sa+Kc/Sc+Kp/Sp+Km/Sm+…+Kn/Sn)=SC/[1+ ]
选择系数之间可能相互影响,比如地区限制了,商家选择范围也变了,但终究是常数。即时消费也存在货币选择权的变化,多表现为支付方式的限制,比如指定使用代金券或某银行卡购买。
通常cs小于1,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大于1。比如住房公积金购房时,cs为2,那么 100元当做300元使用,优惠率或折扣率为c/(1+c)=2/3,大约相当于打三折。
买价与卖价相互选择
《与时间相关的需求价格》一文中,已经推导出前置消费的货币价值,即
AV=PV/(1+c)t
这里c只与时间有关,设为ct,即时间影响的货现率。从广义的选择权角度看,ct相当于对选择前置消费从而失去投资机会的补偿。如果提前一段时间拿出本币做出选择,不投资而消费,得到同期无风险的社会平均利润率作为补偿,即ct=r。通常货现率c与利率r都小于1,也可以采用公式AV=PV(1- c t)来粗算近似值。
如果这笔钱进一步具体地指向一个消费组合,从货币变为子币,还要对失去组合外的选择权进行补偿。于是我们得到统一的公式
DC= SC/(1+cs) =PV/{[1+ ](1+r)t }
有的超市在傍晚下班前会有面包、蔬菜等特价商品促销甩卖,这是时间因素在发挥作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些特价商品即将过期,能卖一点是一点,卖不掉就全砸手里了。此时特价是对货币失去选择同类普通商品的补偿。
公式看上去有些复杂。从操作角度看,时间因素很容易落实。对于普通日用消费品,提前几个月预定就可以达到厂商按需生产的要求。对于住房公积金购房的消费者,却至少提前一年以上就开始存缴了。因此,最大的困难是怎么发现市场中选择权系数的数值,以及如何跟踪其变化趋势。
实际上不需要仔细计算选择权影响货现率之类的细节。厂商进行商品销售时不会花费巨大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去精确研究需求的弹性一样,消费者不会消耗一整天的时间寻找一颗最便宜的大白菜。那么消费经纪也不必要完全厘清市场上所有的选择权系数、每一项商品具体的需求序列等等,只需沟通消费者和厂商,让产品既有卖价又有买价,即可相互选择,发现客观的需求价格。
消费经纪是把需求摆上货架的人,需求价格(即货现率)就是他的产品价格,是他的利润(佣金)来源。同时,消费经纪的信用能够“一手托两家”,能够为资金的流转提供配套的支付服务支持。因此消费经纪有动力、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新兴的信息技术搜集市场需求,然后反向配置给生产和流通企业。
当然,单个消费经纪可能判断错误,导致需求价格失真,从而失去生存空间,但是那些判断正确的消费经纪会活下来,并且在市场竞争中继续完善规模需求的运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