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已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研究的主旋律。语文教学的发展需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一种新方式,是学生之间面对面的促进性的生生互动学习活动。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小组 合作 学习
现在的语文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小组合作学习,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
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把一组思考题发给学生各小组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2)什么是麦琪的礼物?(3)你认为德拉和杰姆两人的珍贵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值”吗?为什么?(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得出小组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产生更大范围的讨论,扩大思维,集思广益,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这样学生顺地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2、要设立小组目标
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例如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派人专门记分,每周一次评比,做到各组的进步有目共睹。培养学习语文的优生时多用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优生之间的“逐角”。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并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尚。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
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
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因素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组织越巧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就越利于开展合作学习。
【关键词】 初中 语文 小组 合作 学习
现在的语文教学活动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有效的语文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因此,作为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应该致力于创设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现就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体现、运用,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一、合理分配小组成员
要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功能,分好小组是前提。合理的构建学习小组,既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如果是4人一小组,应该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教师应把学生的个别差异看成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实施动态分组教学。还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小组内学生合作的凝聚力。
二、小组合作学习人人都要有事做
小组合作学习,常会出现课堂气氛难以控制,有时会产生看似热烈,其实混乱的局面,严重的甚至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这是学生无目的活动的表现。那么应该怎样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呢?
1、注意指导学生收集事实,让他们在组内有话说
如在教学《麦琪的礼物》一文时,把一组思考题发给学生各小组进行讨论:(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话概括;(2)什么是麦琪的礼物?(3)你认为德拉和杰姆两人的珍贵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东西“值”吗?为什么?(4)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示?
学生们通过讨论,很快得出小组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产生更大范围的讨论,扩大思维,集思广益,形成较完善合理的认识。这样学生顺地利完成了学习任务,教师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课堂气氛活跃。
2、要设立小组目标
在活动中,小组是一个整体。目标的达成是以小组而不是以每个组员的成就来衡量的。也就是说,只有当小组的其他成员都达到了目标时,自己才达到目标。在共同目标的作用下,各组成员结成“利益共同体”:成绩好、能力强的学生在自己完成学习任务后会积极地去帮助其他学生;而成绩较差,能力较弱的学生则会出于集体荣誉感和自尊心,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学习,以保证自己所在小组不会因为自己失败而失败。例如在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背诵的知识(如要背诵的诗文、文学常识、生词听写等)大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成小组积分比赛竞争,优生带动中下生共同进步。在具体操作中实行层层管理:老师——科代表——大组长——小组长——组员。派人专门记分,每周一次评比,做到各组的进步有目共睹。培养学习语文的优生时多用同质小组合作学习,便于优生之间的“逐角”。利用这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并促进组员与组员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竞争,逐渐形成好的学习风尚。
3、个人的职责要明确
为了实现小组目标,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对小组成绩有所贡献,小组活动应对组内成员作明确的分工。在小组内,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
4、要为学生创设均等成功的机会
由于每个小组的构成大体相同,因而学生无论在哪一组,只要自己努力,并有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那么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三、及时评价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表现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不管学生回答得怎么样,理解得如何,教师对学生的回答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
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但是一味叫好,廉价表扬,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教学评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认为: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的闪光点,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对于一些学生普遍能回答的问题,教师不要都给予表扬,应有选择地加以鼓励。学生回答错误时,教师一定要慎重评价,对有错误但又蕴含点滴创新的思路,在指出不足的同时,也要给予鼓励,保护这一难得的创新火花。另一方面,评价不能仅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进行,而必须伴随于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与反应,及时给予必要的、适当的鼓励性、指导性评价。同时还要注意评价的客观性,使学生在挫折中吸取教训,明确努力方向,因为只有这样才显得更有意义,才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能否用好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成效高低的关键。
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开展好合作学习的因素还很多。教师是学生合作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责任是创设高质量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越新颖,组织越巧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越高,就越利于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