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ceA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职语文教材中不仅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文化知识,而且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情感,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同时,认识和理解教材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和真正价值,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知识,自觉地接受情感教育。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语文课堂 情感教育
  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从中可看出情感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但一些职校语文老师没有注意到这点,导致在课堂上往往出现这种情况:老师在讲台上讲得非常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这主要是老师和学生在领悟课文的情感上有着严重的落差。那么,职校老师怎样才能在课堂上把握好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了解学情是教学展开的前提,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重点是了解其认知水平、学习水平,还要相应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心理发展水平等方面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即背景性认知结构状况,这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出发点,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书中提到:“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条原理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1]了解学生的背景性认知结构即了解学生掌握的与所要学习的新知识之间相关的旧知识的情况,因为只有有了扎实的旧知识,新的知识才能顺利地被内化到学生的知识结构中。
  二、转变观念,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
  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作为文化传播者、教学引导者的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而更应该关注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不能试图希望可以像讲解知识点一样,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给学生,而是应该积极地寻求有效途径,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课堂教序真正为了学生的发展。
  语文学科的特性决定了老师情感的丰富性,老师的情感是一种“催化剂”。
  在备课时,老师应深入揣摩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做到既走进文本,又从文本中走出来。只有吃透了文中的情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走进课文,才能让师生沉浸在美好情感的熏陶之中。否则,我们在课堂上所奉献给学生的就没有多少令人心动的东西。学生对课文就不可能有来自心灵深处的理解。如教学《出师表》一文时,对“此臣所以报先帝陛下之职分也”一句感情内涵的把握,笔者在备课过程中查阅了有关资料,了解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从而把握了诸葛亮“两朝开济”这颗“老臣心”。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出示了相关资料。引领学生走进诸葛亮的内心世界。因此,准确把握文章的感情内涵,是实施情感教学的基本条件。
  三、精心设计导语,引入情景
  首先,教师要善于设计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因此,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设计课堂丰富的教案,使课堂尽可能充实。语文课要真正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就要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平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围绕学生的实际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展开。
  情感是职校语文教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情感的功能及其重要作用,运用恰当的情感策略将会极大地促进语文教学。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导语设计得是否精彩将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的强弱。所以,老师通过精心设计导语,把学生引入作品情境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渲染,拨动其心灵之弦,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达到师生共鸣。如教学《我的母亲》时,笔者精心设计这样的导语:孟郊在群星璀璨的唐代诗人中也许算不上耀眼,但他的一首《游子吟》却历久不衰,千百年来拨动着无数读者的心弦,为人们所传颂。它的魅力就在于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诵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唤起普天下儿女多少深挚的忆念。“可怜天下父母心”,是无私深沉的父母之爱沐浴着儿女的成长。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著名作家胡适《我的母亲》。这个导语不但切合文章主旨,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到课文中。
  四、感情朗读,诱发情感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这些话说明了语文教学中读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中。一篇好的作品具有优美的艺术境界,只有运用情感的语言,带着情感的体验,进入角色的朗读,才能使学生入情入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诗歌时,就应充分发挥朗读的作用,教师先范读一遍,重点指导学生朗读重点句子。再让学生自由读,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种效果是任何刻意分析、讲解所不能比的。朗读是传导感情的重要手段。
  五、创设氛围,激发情感
  在职校语文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热情、兴趣浓厚的状态,教师必须合理地创设情境。教师如果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就能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一幅精美的图片,一段恰到好处的音乐,往往都能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引起他们的思想认同。在教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时,笔者没有让学生读课文,而是先让学生看画面。一幅色彩明快的《秋之韵》唤起了学生对秋的美好情感,然后让学生给画配文,给文配画,这样学生在画文之中就体味了郁达夫先生的妙笔,同时学生还从中意识和感受到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了创造的欢乐。课堂上学生带着这样的情感再学习和思考,主动性大大提高,兴趣浓厚,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品味重点词句,引起共鸣
  对于职校生来说,在阅读过程中,往往最能使其与作者产生共鸣的东西便是真挚的情感。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最容易打动学生稚嫩而又单纯的心。语文文章往往较长,如果老师整篇指导则既费时又费神,最主要的是不能体现重难点,这就要抓住文章的重点词句品味。教学《雷雨》时,学生感知课文后,我们重点赏析周朴园与鲁侍萍的对话,特别是对周朴园前后的语言、动作、神态细致刻画语句的品味。体会周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出资本家的本性。抓住重点词句品味,是一种既快捷又有效的,使学生理解感情的重要方法。
  参考文献:
  ①奥苏伯尔.教育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62.
其他文献
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主要的活动形式就是上课。新课程改革提倡广大教师要进行有效课堂教学,为了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广大教师不断改变上课方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有效性。经过一段
教师的课程意识要立足课堂,在课堂里展现,在学生中收获。作者从《葡萄月令》的教学实例出发,从学生角度反思教学方法的选择。 Teacher’s curriculum awareness should be b
隐身技术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电子战中克敌制胜的关键技术之一,而天线工作的特殊性导致天线的RCS缩减则成为飞行器隐身技术中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主要对微带天线的RCS缩
摘 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习,在中职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可以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其他专业课程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应发挥学科优势,实现学生德育、情感的教育,帮助学生提高专业能力,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更专业的技能投入到社会生产工作中,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 中职语文 文化课 专业课 实践探索  中职语文教学是中职学校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是培养
章中最能显示作者写作意图的词语或句子叫“文眼”。“文眼”是窥看主题思想的窗口,抓住“文眼”即能理清全文脉络的筋节,掌握文章各部分相互联系的关键。“文眼”的巧配妙置
近些年来,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阵列天线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到移动、无线、卫星以及雷达通讯系统中,一直以来是研究的热点。但由于天线系统在数学上描述的复杂性,无论使用解
本研究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两种功能不同的蛋白质编码基因(细胞色素b(Cytb)和NADH-泛醌还原酶亚基5(ND5))和16SrRNA以及非编码区(D-loop)作为分子标记,分析了它们在虎亚种中的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语文丰富的人文内涵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往往是多元的、开放的和个性化的。这无疑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科学捍卫“文本”原有的价值取向,又要对学生的多元化、个性
以国际上公认的耐盐栽培大豆Lee68与野生大豆N23227(采集于江苏大丰)杂交,通过逐代耐盐性筛选,得到多个耐盐性较强、性状较稳定的F_4代株系,从中进一步筛选出耐盐性超双亲的杂交后代3060。 耐盐性试验结果表明,盐胁迫下3060种子发芽率、出苗率、幼苗干物质积累均高于亲本(Lee68和N23227),电解质渗透率低于亲本;解除盐胁迫后6天,3060恢复最好。植物幼苗期进行盐处理,N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