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情境 领悟乡愁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介绍
  
  《乡愁》为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接触的第一个现代诗歌单元,尽管他们从古代诗歌的学习中积累了鉴赏诗歌的经验,但现代诗歌毕竟与古代诗歌有一定差异。此外,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也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应从现代诗歌的特点出发,通过听说演练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理解,为今后学习现代诗歌打下良好的基础。
  
  切入角度
  
  播放以乡愁为主题的歌曲,将学生带入思乡的情境中,学生听后谈感受,切入文本,理解诗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感受到的不同的乡愁;然后走出文本,采用设置情感氛围的方法让学生倾诉自己对乡愁的理解。这便是这节课的整体框架。让学生把自己的情感带入课堂,是这节课的重点所在,这对学生理解诗人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并横向拓展对乡愁的理解,有很大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听一听,感知乡愁
  采取对比听读的方式,以便学生明白对乡愁的理解与人生的阅历有关系。
  1.学生听读(儿童和老人的朗读),注重情感的对比和节奏、重音的把握。
  2.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把握情感基调。(语调:深沉;语速:舒缓;感情:深挚。)
  3.配乐分组朗读,注重情感的深化。(女生读第1、2节,男生读第3节,齐读第4节。)
  
  二、议一议,解读乡愁
  采用老师设置重点问题,师生共同解答的方式,初步解读诗人的乡愁。
  1.这首诗的写作对象是什么?
  明确:乡愁。
  2.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作者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这种情感?
  明确: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3.四个意象承载的情感分别是什么?
  明确:邮票——亲情,船票——爱情、亲情,坟墓——悲情,海峡——爱国情。
  4.去掉每一节诗中的数量词和形容词后再齐读,并让学生谈谈感受。
  明确:缺少了真诚的感情基调,显得平淡,补上后能体会到以小见大、由浅层到深层的情感。
  
  三、演一演,重现乡愁
  结合诗意,设置情境表演。分四组,每组表演不同人生阶段的乡愁内容。由学生评论。
  提示:亲情是真诚的,爱情是沉甸甸的,悲情是沉痛的,爱国情是强烈的、充满期待的……第三节比一二节多了一些悲凉,第四节是情感的升华。
  明确:这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乡愁具体化,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四、论一论,解除乡愁
  由学生讨论:怎样才能替诗人解除乡愁呢?
  提示:以第四节为突破口,解除国愁是问题的关键,海峡不浅,诗人写成“浅浅的”表达了一种愿望,也体现了诗人的一种无奈!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诗人渡过海峡,回到家乡,见到故土。消除国愁的办法就是让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五、练一练:拓展乡愁
  1.讨论交流:《乡愁》如此动人,有没有好的方法帮助我们快速背诵?
  明确:这首诗四个小节都很整齐,字数相同,句式一样,只是个别词语不同。每节诗的开头都有一个表时间的词语,并且是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每节诗的第二句都是“乡愁是——”后边跟着的是诗中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每个意象前面的修饰语不一样,分别是:“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还有“一枚”“一张”“一方”“一湾”。了解这些有助于快速背诵。
  2.仿照“乡愁是……”的句式,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写乡愁是什么。写后交流。
  如:乡愁是故乡的一条弯弯的小路。
  3.听一听余光中的《乡愁四韵》,说一说诗中的意象分别是什么。
  明确: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教学反思
  
  诗人借助四个意象抒发自己浓浓的乡愁。学生没有诗人那样的人生经历,若要将乡愁横向拓展,单纯的讲解是无法达到教学效果的,如何有效地将学生引入乡愁的情境之中去,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上,学生有了参与的兴趣,有了所设置的情境,有了设身处地的情感体会,才会有对乡愁的理解。真诚而热烈的课堂氛围、感人的情境的设置能提醒学生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注重体验,以引起心灵的共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知乡愁—解读乡愁—重现乡愁—解除乡愁—拓展乡愁,一气呵成,充分发挥了语文课的优势。
其他文献
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王老师您好,多日不见,最近在忙什么?  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什么也没忙,心里有点烦,还有点担忧。  周博士:遇到什么麻烦了?说来听听,没准儿我可以帮上一点忙。  王老师:昨天,我们学校请了一位专家来给我们讲信息时代的教育,专家讲的很多东西都很对,如信息技术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充学生的知识量等。但是,专家说,信息时代教师的重要性被弱化了,因为学生可以
作业是教学系统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反馈学生课程学习效果的主要渠道,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承担着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职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对于作业的认识也应该有所进步。但相对于课堂研究,教师对于作业设计的关注与研究显然是不够的。基于学科作业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业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和实践,总结提炼了“梯度”“广度”
许多年后,我们开始回望,那些曾经使自己变成现在的自己的因子、节点。当它们一一在我们面前铺衍开来时,我们不能不承认自己一直存在于一个充满玄幻而绮丽的四维空间,那些穿越时间之轴中无数的场景慢慢地放大出来,成为今生今世成长的证据,那些在一瞬间做出的选择、决断终究成为现在已知而那时却无法知晓的未来。  这也就给我们带来了回望的两个视角:一是当年懵懂无知的“我”如何一步一步地穿越教育密林,在艰难困顿中坚守、
【摘 要】中小学校在落实劳动教育中存在认识不足、概念不清、目的不明、措施不详等问题。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从区域层面推动中小学劳动教育发展,建立了机制、经费和人员保障体系,构建了富有“南山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及评价体系。  【关键词】劳动教育 区域推进 实施路径  新时代,劳动教育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即通过对劳动知识的运用,在劳动中锻炼技能、收获经验、体会情感、感悟精神,最终实现自我的成长[1]
阅读设计:察言观色读孔子。    设计思路:《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来源于孔子的日常生活,如能把其中生活情景还原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看到一个鲜活的孔子形象,那么他们对这篇文章的感受可能会更真切具体,学习的收获可能会更多。  表述框架:  孔子是一个______的人,这可以从______看出。依照文本内容,对孔子的神态举止做出合理的想象。  示例:孔子是一个非常耿直的人。这可以从他指责冉有的话
“确保在2015年以前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女童,各方面条件较差的儿童及少数民族儿童都能接受和完成免费的和高质量的义务初等教育”[1],是2000年国际社会议定的六大全民教育目标(Education for All, EFA)之一。在中国,全民教育目标(EFA)和同教育相关的千年发展目标(MDGs)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多年来,少数民族儿童及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质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核心问题,也是联合
读了刘吉英老师《冲破封闭的樊篱,重建开放的舞台》和李莉莉老师《让语文课不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两篇文章,忽然想起在后秦时期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中,有弟子须菩提与佛的一段对话: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指‘无上圣智’),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根据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引导教师深入理解学科特点、知识结构、思想方法,科学把握学生认知规律,上好每一堂课。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
从21世纪初开始,日本政府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展有别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宽松教育”模式的实践,旨在通过精简每门学科的课时数,摆脱应试教育偏重知识量的学习模式,为学生提供和创造充裕的思考时间,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造的能力。“宽松教育”为基础教育阶段日本中小学生带来一定程度的自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自2002年开始正式实施“宽松教育”以来,日本学生在国际学生能力评估项目(PISA)等相应的学习
编者按:  深度学习是人类学习的本来状态。但是,当教学简化为记住知识以用于考试时,知识学习就成为与生活相脱离的空转活动,思考力与价值观也渐渐从我们的课堂中抽离出去。种子课,是找回深度学习样式的有效路径。种子课没有套路,没有程序,但有生动的课例。老师们可以在课例的讨论中渐渐掌握种子课的精髓,并将其自如地实现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我們有幸邀请到长期从事教学论研究的北京师范大学郭华教授和小学教学一线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