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小学的必修课。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必不可少的能力。良好的阅读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使用语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各种形式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样化,并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思维
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一定要明确的事情是,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充分强调其语文基础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不需要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即使教师能够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多语文汉字,但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这些汉字,直接关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正确,不能把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汉字学习相剥离。从某一个程度上来讲,中国汉字自诞生开始,每一个汉字背后其实就相当于蕴含了一篇小小的语文阅读篇目,这个小小的语文篇目代表着这个汉字诞生的背景,这个汉字象征的意义等多个方面。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借助汉字背后的故事,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比如,在教授学生“合”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曹操的“一合酥”这个小故事,为学生拆解“合”字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一”“口”。借助杨修所说的“一人一口酥”,那么学生不仅很快就能掌握“合”字的写法,而且也掌握了一个关于“合”字的典故。如果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多注重基础与理解能力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间接上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作用
二、敢于想象,获得情感熏陶
许多精彩文章的留白处令人着迷,小学生常常由于阅读能力有限而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以文本《将相和》为例,课文虽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但学生仍需要将它们联想起来。例如,文章描述了“蔺相如坐车回去路上,看见廉颇骑马过来,于是叫车夫返回”的场景。这句话只反映了蔺相如的举动,却没有表现出他的内在活动,更不用说解释他为什么回避了。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句进行想象,并把内容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相如,并表达内心的想法。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小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憧憬美好的童话故事和生活。教师在课堂开展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利用这一心理,以童话故事为启蒙,激发他们对中外名著的阅读积极性,这样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助于接受课堂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该情境的参与,逐渐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让学生主动探索阅读的奥妙,这样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想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在适当的情境中插入短视频、音频、图片、文章等,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体会到情境中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阅读活动。在一些主题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阅览室、图书馆之类的地方进行阅读和参观,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文献进行讨论学习。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经济和科技等多方面综合实力提升的产物,因为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所以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很多学校也开始实现了互联网的全覆盖,能够普及多媒体教学。小学生正是喜欢动画片、图片的年纪,所以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已经引入,产生的教学效果就非常显著。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工作当中,还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中国成语故事的动画演示、语文课文的配图朗诵等资源,教师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些丰富资源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入,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动画片或者是配图朗诵等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阅读理解篇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通过动画这种方式的辅助,也能够让阅读理解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总而言之,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非常有创新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十分显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改善教学方式,也要充分挖掘这种教学方法的内在优势,保持课堂的活跃程度,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关注度,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五、课外阅读,拓展知识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选择阅读课堂内的文章,极少主动阅读课外作品。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根据课堂所学课文进行自主搜索,鼓励学生阅读同类型作品,并将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孔子拜师》一文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拓展阅读,多阅读与孔子有关的其他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查询孔子的故事与名言,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背景,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人物传记类文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资料,阅读一些展现人物形象的文章,并表述此类作品的特点,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六、创设阅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更加积极地展开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同时着重展示爬山虎的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动词“触着、巴住、拉、紧贴”等,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开展形象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想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优质的阅读篇目,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会和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都很钦佩诸葛亮,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要介绍其他有趣的故事,例如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读一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逐步接触较难的阅读题材,强化其阅读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其他能力。学生阅读的次数越多,他们的阅读经验就会越丰富,从而形成了对独立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光旭.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1(06):7-8.
[2]楊舒婷.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2021(05):71-72.
[3]孙玉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5.
作者简介:
杜丽(1985.03-),女,汉,贵州织金,本科,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岩寨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岩寨小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引言
一、转变教师的传统语文教学思维
语文教师在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了解语文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一定要明确的事情是,虽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充分强调其语文基础知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就不需要培养语文阅读能力。即使教师能够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很多语文汉字,但是学生能否正确理解这些汉字,直接关乎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明白自己的教学思想是否正确,不能把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汉字学习相剥离。从某一个程度上来讲,中国汉字自诞生开始,每一个汉字背后其实就相当于蕴含了一篇小小的语文阅读篇目,这个小小的语文篇目代表着这个汉字诞生的背景,这个汉字象征的意义等多个方面。所以说,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还可以借助汉字背后的故事,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比如,在教授学生“合”字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引用曹操的“一合酥”这个小故事,为学生拆解“合”字的主要组成部分:“人”“一”“口”。借助杨修所说的“一人一口酥”,那么学生不仅很快就能掌握“合”字的写法,而且也掌握了一个关于“合”字的典故。如果教师在自身的教学活动当中,多多注重基础与理解能力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教学,那么间接上也可以起到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作用
二、敢于想象,获得情感熏陶
许多精彩文章的留白处令人着迷,小学生常常由于阅读能力有限而忽略了这一点。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以文本《将相和》为例,课文虽生动地展现了人物性格,但学生仍需要将它们联想起来。例如,文章描述了“蔺相如坐车回去路上,看见廉颇骑马过来,于是叫车夫返回”的场景。这句话只反映了蔺相如的举动,却没有表现出他的内在活动,更不用说解释他为什么回避了。这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句进行想象,并把内容补充完整,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蔺相如,并表达内心的想法。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首先,教师可以运用小故事的方法引入课堂,这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因为大多数的小学生想象力是非常丰富的,他们憧憬美好的童话故事和生活。教师在课堂开展过程中就可以积极利用这一心理,以童话故事为启蒙,激发他们对中外名著的阅读积极性,这样也激发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非常有助于接受课堂语文知识。其次,教师在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教师需要按照学生的接受程度,通过该情境的参与,逐渐让学生处于课堂的主体位置,让学生主动探索阅读的奥妙,这样能够帮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理想思维和探索能力。比如,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资源,在适当的情境中插入短视频、音频、图片、文章等,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地体会到情境中文章所要表现的内容,帮助他们更加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积极意义。此外,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加一些课外的阅读活动。在一些主题课堂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阅览室、图书馆之类的地方进行阅读和参观,学生可以随意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和阅读文献进行讨论学习。
四、巧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是我国经济和科技等多方面综合实力提升的产物,因为我国经济实力的提升,所以对于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大,很多学校也开始实现了互联网的全覆盖,能够普及多媒体教学。小学生正是喜欢动画片、图片的年纪,所以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已经引入,产生的教学效果就非常显著。因此,语文教师在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工作当中,还可以考虑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目前,互联网上有很多中国成语故事的动画演示、语文课文的配图朗诵等资源,教师在展开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借助这些丰富资源作为阅读教学的引入,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看动画片或者是配图朗诵等方法,不仅能够让学生对阅读理解篇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而且通过动画这种方式的辅助,也能够让阅读理解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总而言之,多媒体这种教学方式,是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当中非常有创新性的一种教学方式,并且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还十分显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改善教学方式,也要充分挖掘这种教学方法的内在优势,保持课堂的活跃程度,增强学生对阅读的关注度,借此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五、课外阅读,拓展知识空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但目前大多数学生只是选择阅读课堂内的文章,极少主动阅读课外作品。这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阅读,根据课堂所学课文进行自主搜索,鼓励学生阅读同类型作品,并将课堂上学习的阅读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以达到巩固复习的目的。如《孔子拜师》一文向学生展现了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在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先进行拓展阅读,多阅读与孔子有关的其他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阅读课外书籍等方式,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查询孔子的故事与名言,让学生了解时代的背景,收获更好的阅读体验;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人物传记类文章,鼓励学生上网搜索资料,阅读一些展现人物形象的文章,并表述此类作品的特点,从而积累写作素材,拓展知识空间。
六、创设阅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合理的情境,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掌握文本内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降低教学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场景中更加积极地展开想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的生长过程,同时着重展示爬山虎的脚,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动词“触着、巴住、拉、紧贴”等,能够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开展形象化阅读,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独特魅力。此外,教师想要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推荐优质的阅读篇目,还可以鼓励学生相互交流阅读的体会和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学习《草船借箭》后,学生都很钦佩诸葛亮,教师可以给学生简要介绍其他有趣的故事,例如火烧赤壁、空城计等,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后读一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逐步接触较难的阅读题材,强化其阅读能力。
结束语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阅读、写作和其他能力。学生阅读的次数越多,他们的阅读经验就会越丰富,从而形成了对独立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吕光旭.趣味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知识文库,2021(06):7-8.
[2]楊舒婷.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探究[J].知识文库,2021(05):71-72.
[3]孙玉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知识窗(教师版),2021(02):75.
作者简介:
杜丽(1985.03-),女,汉,贵州织金,本科,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岩寨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
(作者单位: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岩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