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是国内首个获得“中国软件名城”称号的城市。对于创建软件名城的目的,除了努力促进中国软件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软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之外,借助云计算等新技术,在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应用推广和探索,助推政务、工业、农业和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也是惠及民生的大事。
紫云工程
为了发力云计算,打造南京自己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2011年下半年,白下高新区启动了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紫云工程”,主要面向云应用服务产品、云计算网络产品、云计算终端产品三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云计算平台,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通过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互联网服务、智能交通等重点行业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不同层次和功能的云计算应用工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新型商业和服务模式,形成面向市场的社会化云计算应用。
据介绍,“紫云工程”聚焦于区域云的试点试验。即在2~3年内,将建设完成10个以上区县的云计算平台,并向全国推广,形成“紫云”的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向上搭建省、地市的云计算平台,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运维和运营,完成“紫云”的战略布局。面向区县级的“紫云”将指向三大服务目标对象:其行政区域内的基层政府——乡镇、街道、社区;其行政区域内的企业群体;以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大众。
目前,白下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南京)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落户,园区已集聚云计算应用与服务企业140余家。云计算产业改变了以往以资源比拼,政策的扶持来吸引企业进驻旧招商模式,采用产业招商新模式。“紫云平台”将把所有涵盖特区内所有业务进行整合,集聚到一个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新秦淮之名
今年3月份,由南京市原白下区与原秦淮区合并而来的新秦淮区正式成立,区域特色和地位将得到强化和提升,“新秦淮区”由此得名。老秦淮最大的特色是历史文化但由于地域面积狭小,经济总量相对偏小;老白下最大的特色是商贸金融,新街口是南京商贸的龙头。两区合并后,新秦淮区拥有了新街口和夫子庙两大商圈,将形成经济、文化“双核优势”。合并后的新秦淮区作为主城区,其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将得到整合和优化。从发展新兴产业来看,老白下依托高新园区、中航科技城等片区,重点发展云计算、智能交通和航空设计研发产业;老秦淮依托1865创意园,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信息通信等产业。同时,作为南京市金融保险机构数量最多之地,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区内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小企业3万多家,经济社会转型和旺盛市场需求为“新秦淮模式”提供了强劲动力。
2012年经中科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充分论证,“紫云工程”通过可行性报告,并成为以城区命名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开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推动云计算发展的“新秦淮模式”,并作为软课题单独立项开展研究。课题启动后,在工信部软件司统筹部署下,秦淮区政府和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共同研究云计算“新秦淮模式”,更好地推进秦淮区云计算产业与应用。可以说,“紫云工程”是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新秦淮模式”的前身。
新秦淮模式
据秦淮区副区长、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夏东宁介绍,“新秦淮模式”是在政府和的政策和资金引导下,基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特征,克服中心城区物理空间、要素成本等瓶颈制约,加速培育和集聚云计算企业,加快形成和打造云计算产业链,促进技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推动云计算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进而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能力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是立足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总结分析秦淮区云计算应用与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政府引导模式、技术创新模式、上也创新模式、应用推广模式、企业发展模式和平台建设模式,归纳提炼而得出。
夏东宁说,“新秦淮模式”的更名,意味着南京在区域云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实践在广度、深度还有待于深化,理论探索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未来几年,秦淮区会进一步将云计算与本区域的中心城区资源禀赋紧密结合、与本区域的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围绕区域特色务实探索“新秦淮模式”,更深入的关注供需两侧,侧重于云计算的应用,关注商业模式、应用模式创新,形成强大的云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内富有特色的商贸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主城区经济转型升级。
下一步,秦淮区将把促进服务外包发展作为长远发展战略,现在秦淮区集聚服务外包企业150余家,今年服务外包年执行额突破6亿美元,离岸超过2亿美元,外包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转型发展重要力量。据了解,新秦淮区将利用云计算应用于服务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和发展,促进传统商贸金融服务业转型升级,把新街口打造成辐射“长三角”西北翼的综合“中心区”;依托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利用云计算应用服务带动相关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打造“特别社区、大学校区、公共社区”融合联动的科技创业特区。加大外包产业发展和扶持和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加快培育新型服务外包产业链,加速服务外包新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南京新秦淮区将抓住国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借助南京软件名城的优势地位,在2015年前后实现园区在云计算领域“五十百”的发展目标。即培育五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二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引进和培育百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转型,培养和引进百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
紫云工程
为了发力云计算,打造南京自己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2011年下半年,白下高新区启动了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的“紫云工程”,主要面向云应用服务产品、云计算网络产品、云计算终端产品三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构建云计算平台,提供云计算解决方案。通过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互联网服务、智能交通等重点行业应用方向上实施一批不同层次和功能的云计算应用工程,构建基于云计算的新型商业和服务模式,形成面向市场的社会化云计算应用。
据介绍,“紫云工程”聚焦于区域云的试点试验。即在2~3年内,将建设完成10个以上区县的云计算平台,并向全国推广,形成“紫云”的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向上搭建省、地市的云计算平台,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和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的建设、运维和运营,完成“紫云”的战略布局。面向区县级的“紫云”将指向三大服务目标对象:其行政区域内的基层政府——乡镇、街道、社区;其行政区域内的企业群体;以及其行政区域内的大众。
目前,白下高新区云计算产业已取得较快发展,中国云计算创新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南京)应用与服务平台”实现落户,园区已集聚云计算应用与服务企业140余家。云计算产业改变了以往以资源比拼,政策的扶持来吸引企业进驻旧招商模式,采用产业招商新模式。“紫云平台”将把所有涵盖特区内所有业务进行整合,集聚到一个平台,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新秦淮之名
今年3月份,由南京市原白下区与原秦淮区合并而来的新秦淮区正式成立,区域特色和地位将得到强化和提升,“新秦淮区”由此得名。老秦淮最大的特色是历史文化但由于地域面积狭小,经济总量相对偏小;老白下最大的特色是商贸金融,新街口是南京商贸的龙头。两区合并后,新秦淮区拥有了新街口和夫子庙两大商圈,将形成经济、文化“双核优势”。合并后的新秦淮区作为主城区,其要素禀赋和产业结构将得到整合和优化。从发展新兴产业来看,老白下依托高新园区、中航科技城等片区,重点发展云计算、智能交通和航空设计研发产业;老秦淮依托1865创意园,重点发展文化创意、信息通信等产业。同时,作为南京市金融保险机构数量最多之地,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0%以上;区内拥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等13所大专院校,以及28所、55所等37家科研机构,聚集了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小企业3万多家,经济社会转型和旺盛市场需求为“新秦淮模式”提供了强劲动力。
2012年经中科院、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充分论证,“紫云工程”通过可行性报告,并成为以城区命名的云计算产业发展模式,开始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和推动云计算发展的“新秦淮模式”,并作为软课题单独立项开展研究。课题启动后,在工信部软件司统筹部署下,秦淮区政府和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联合组成课题组,共同研究云计算“新秦淮模式”,更好地推进秦淮区云计算产业与应用。可以说,“紫云工程”是云计算应用示范工程“新秦淮模式”的前身。
新秦淮模式
据秦淮区副区长、南京白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书记夏东宁介绍,“新秦淮模式”是在政府和的政策和资金引导下,基于经济发达的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特征,克服中心城区物理空间、要素成本等瓶颈制约,加速培育和集聚云计算企业,加快形成和打造云计算产业链,促进技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推动云计算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广,进而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能力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是立足中心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总结分析秦淮区云计算应用与服务实践的基础上,通过研究政府引导模式、技术创新模式、上也创新模式、应用推广模式、企业发展模式和平台建设模式,归纳提炼而得出。
夏东宁说,“新秦淮模式”的更名,意味着南京在区域云的探索实践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实践在广度、深度还有待于深化,理论探索也有待进一步深入。未来几年,秦淮区会进一步将云计算与本区域的中心城区资源禀赋紧密结合、与本区域的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紧密结合,围绕区域特色务实探索“新秦淮模式”,更深入的关注供需两侧,侧重于云计算的应用,关注商业模式、应用模式创新,形成强大的云服务创新能力,提升区域内富有特色的商贸企业和金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推主城区经济转型升级。
下一步,秦淮区将把促进服务外包发展作为长远发展战略,现在秦淮区集聚服务外包企业150余家,今年服务外包年执行额突破6亿美元,离岸超过2亿美元,外包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创新转型发展重要力量。据了解,新秦淮区将利用云计算应用于服务带动相关产业集聚和发展,促进传统商贸金融服务业转型升级,把新街口打造成辐射“长三角”西北翼的综合“中心区”;依托东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利用云计算应用服务带动相关服务外包企业发展,打造“特别社区、大学校区、公共社区”融合联动的科技创业特区。加大外包产业发展和扶持和领军型创新人才引进,加快培育新型服务外包产业链,加速服务外包新模式的创新,全面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南京新秦淮区将抓住国内信息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借助南京软件名城的优势地位,在2015年前后实现园区在云计算领域“五十百”的发展目标。即培育五家在国内有影响力的,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技术与服务企业,建成二十个面向城市管理、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中小企业服务等领域的云计算示范平台;引进和培育百家软件信息服务业企业向云计算转型,培养和引进百名云计算产业高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