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民俗中寻找到复苏的力量

来源 :现代苏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c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轧神仙”是几千年吴文化的活态传承,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传统民俗为传承发展,正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
  今年5月6日,结合疫情精准防控常态化要求,为期三天的狂欢节顺势以七大“云”主题线上活动,吸引120多万人次转到线上“轧闹猛”,推动民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民俗节庆日被赋予新内涵、注入新活力。
  文创产品征集、3D“轧闹猛”、祈福祖国、小游戏开发、民俗知识科普、精准扶贫、助企搭建等元素融合相济,“‘云’上轧闹猛,祈福千万家”,一场全新面貌的民俗盛事被精心筹划,并助力商圈人气回暖经济复苏。
  新意层出,文创以“软”撑“硬”
  “轧神仙”不止身体“轧”,也可以思维上“轧”,“轧”出新意。盛事前一个月,首届“轧神仙”文化IP创意产品设计大赛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百余件参赛作品,将文化创意元素与“轧神仙”民俗、姑苏金阊文化特色等主题相结合,赋予传统民俗文化当代设计语言,以个性化的文创设计诠释对传统民俗的新理解。《八仙·说》《仙扇来哉》《苏式“创意盛宴”》等10件作品脫颖而出,获2020年度“轧神仙”民俗文化活动十大文创设计。
  一组黑白底色配以彩色八仙刺绣的宫扇和帆布袋,《八仙·说》受到一致好评。设计者,来自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手工艺术学院的教师孙平解释,“轧神仙”民俗文化承载着人们对幸福、健康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创意是将这一精神层面表现出来。“用插画艺术对八仙形象进行块面化处理,在制作上应用荧光色染料进行底色制作,再运用刺绣技法进行技艺提升,提升产品的附加值。选用价格亲民的宫扇、帆布袋作为产品的主要载体,较适合旅游纪念品的特性。”
  “待到姑苏四月时,共赏阊门繁华里”,主题文创作品《阊门·繁华里》是以色彩温暖、明亮的茶叶罐包装作品,将具有代表性的阊门、南浩街和运河两岸的民居融合到一起,并添加贩卖“神仙糕”等具有“轧神仙”特色的市集场景。“以手绘插画的形式,集中还原‘老苏州’记忆中的阊门附近‘轧神仙’民俗活动。”25岁的设计师穆真纬介绍。
  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硬资源。为让市民近距离欣赏这些文创作品,大赛主办方特地将作品展从线上搬到线下,并将给予优秀作品孵化机会,推动产业化生产。苏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联合会秘书长吴敏认为,推动经济发展,文化的软实力要充分融入,“轧神仙”被打造为苏州城市文化IP精品的同时,创意正“撬动”产业发展。
  突出重围,商圈“危”中寻“机”
  为了在“轧神仙”的民俗文化舞台上,唱好石路商圈“经济戏”,金阊街道每年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向节庆活动的前台,通过文商融合,实现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今年,疫情让商家们措手不及,如何迅速找到自己的“生门”走出困境,是商家们直面的紧迫问题。转变发展思路、提升优势、改良产品、创新营销模式、推出促销让利、带动团购打折……商圈各大企业以一系列积极主动之举,助力经济回暖复苏。
  杜三珍是苏州卤菜业最响亮的老字号之一。2月初配合防疫,杜三珍关闭了旗下70%的“小区店”,销售额剧降。危机下,杜三珍提前推出特色卤菜系列、借力新零售渠道 、成立“杜三珍社团群”,即通过社区团购拓宽销售范围。“老百姓在疫情期间可供选择的菜肴也十分有限,迫切想要变变口味,翻新一下菜单,我们适时推出新菜品,是正中下怀。”掌门人周斌说道。在特色卤菜“酱”系列和“糟”系列的带动下,总店单店销售额比去年同期增长50%。金阊街道等政府部门给予的政策“礼包”,不仅让杜三珍因节假日备货、又因疫情积压的库存迅速消化,企业快速转型,拉动营收同比上涨40%,实现逆风翻盘。
  错过了春节旺季,2月底恢复营业的石路国际商城,人流量只及以往的一二成。面对一时难以恢复以往人气的线下市场,商城转而摸索线上销售,采购专业设备打造“网络直播间”,“柜姐”们变身网络主播,让顾客们“宅”在家里也能“云逛”“云购”。转而到了4月,商城销售额恢复到同期六成。作为实体百货,商城的主阵地依然是线下。商城将向“时尚精品”的路线转型升级,从6月底开始,分区逐步大规模改造,着手品类调整。
  以这样的企业为代表,发挥先锋引领作用,金阊街道联合媒体在今年的“轧神仙”活动期间,推出《危中求机·看石路商圈》专题,让石路商圈党建联盟成员企业众多高管现身说法,以亲身经历与实际行动引领、带动商圈内企业共同坚定发展信心,迎难而上。
其他文献
这位香山匠人,为此呕心沥血,殚精竭虑 ——  苏州留园,是苏州大型古典园林,位于古城阊门外,始建于明代。  1961年3月4日,留园,以其轩榭厅堂众多、且布局合理、建筑精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庭院内,峰石林立、池水明瑟、古树繁茂,“不出城郭,宛若郊墅”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认为是中国最优秀的园林建筑。  
期刊
夜幕落下,吴江东太湖度假区水秀天地热闹非凡,专场夜市里的展区错落分布,非遗文创、特色小吃、手工艺制品……整齐地在摊位上摆放,如织的人流缓缓涌入,很快又沉浸于夜色之中。苏州湾畔,荧光夜跑复又在苏州湾畔汇集一群激昂的跑者,“姑苏八点半·繁华吴江夜”正式拉开序幕。  姑苏八点半  繁华吴江夜  多彩活动和繁华夜市联袂亮相,“姑苏八点半·繁华吴江夜”水秀天地专场夜市暨第七届太湖文化启动仪式在苏州湾水秀天地
期刊
6月16日,在双塔街道钟楼社区活动室内,一群居民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课。这一天,社区邀请了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周明华以传统评话的形式,为居民讲述苏州历史上的廉政故事。  打造最苏式“百家讲坛”  听周明华的课是一种享受。他以故事为载体,带着评话的技巧,风趣的噱头,在轻松的氛围中引人思考,可是说是笑声中藏着“干货”。毕竟讲台上的讲师,是位从艺五十多年的评话演员。  1963年,周明华考入苏州
期刊
说到绘画艺术,人们能说出梵高的“向日葵 ,”莫奈的“睡莲,”更近一点的苏州“吴门画派,”甚至人们眼前最著名的达芬奇“蒙娜丽莎”,浅浅的微笑、眸子、手臂,百看不厌,耐人寻味。曾去过湖东诚品书店,翻阅过厚厚一本达芬奇画册,其中“蒙娜丽莎,”放大还是缩小,完全符合人体自然黄金比率,用光、色彩,细节处理、表达,令人惊叹,不愧为世界顶级名画。因为达芬奇学过解剖学,因此,无数的艺术家关注、研究、学习他的创作技
期刊
“潺潺听水流,峭石碧潭湫。山外峦坡岰,颜开泛绿洲。”一日午后,潘国光先生一如往常边临诗边作画,走近一看,原来他临的是自己父亲题画的一首回文诗。于是乎,他神秘地拿出三本小集子,上面密密麻麻写着诗词,他说这是父亲潘承基的作品手稿。翻开品鉴,足见潘老遣词造句、磨洗韵律之功深。在友人的助力下,潘国光将父亲的诗词汇拢集于一册,出版了这本《潘承基题画诗词集》,完成了父子两代人的夙愿。  旧时明月,生生不息  
期刊
若不是电视新闻里,有人“炫耀”已经备足了“度梅”的内衣,真忘了梅雨季的滋味。躲进了空调房里,关于梅雨季憋闷感的记忆,就不那么强烈了。  去过更南的南方,才感知偌大的中国,要一起熬过梅雨季的区域,远不止一个江浙沪,回头珍惜起苏州的梅雨期,我们这里还好、还好。南国的六月,室外的潮湿感更像一层结结实实的膜,裹得人喘不过气,被堵截在体内的湿热浊气非得激烈的有氧运动,才能宣泄出来。想起苏州虽然阴雨连绵,屋子
期刊
甪直古镇几乎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水乡文化古镇。1917年至1921年,叶圣陶在甪直潜心教育,不仅关心学生,更致力于教育革新,自律且包容;他也把水乡甪直当作文学创作的摇篮,《没有秋虫的地方》、《藕与莼菜》、《心是分不开的》、《多收了三五斗米》、《甪直闲吟图》等等,在这块土地上精耕细作,一篇《多收了三五斗米》让甪直名扬九州。事实上,直到今天,叶圣陶的精神,还在影响着水乡人。就说
期刊
“迪斯尼太远,去苏州乐园!” 1997年,苏州乐园欢乐世界在狮山脚下平地而起。伴随着这条广告语,苏州乐园声名响彻长三角,作为中国第三代主题乐园的点睛之作,打造出一张亮丽的欢乐名片。苏州乐园也带着无数苏州人的情怀,定格在永远的纯真年代。2020年5月,新的苏州乐园森林世界在无数怀念、留恋、欣喜、期待、展望中盛大开幕,往后,苏州人的生活中,有它。  生活升级,娱乐也要辞旧迎新  2016年夏季,苏州乐
期刊
人间天堂,大美苏州。精美的园林遍布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并且每一座都有每一座独到的韵味。从2018年第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公布的数字看,苏州园林数量达到了108座,这些园林中,很多都属于私家园林,背后的故事也十分耐人寻味。这一次,我们要讲讲东山雕花楼。  旧 时 光  东山“豪宅”的故事  看一眼雕花楼,体验一次旧时的精雕細琢。但光苏州就有三座雕花楼,东山这座有什么特色呢?  雕花楼,又名春在楼,
期刊
大运河水,延绵流淌,千年不息。在运河与胥江交界处的三角洲上,横塘驿站立于此,这是全国仅存的两座邮驿遗址之一,历史价值极高。对于这样一处难得的历史文化“遗珠”,最近,苏州有关部门给予了足够重视,姑苏区吴门桥街道牵头启动修缮工作,力求让古驿站重现往日光彩,内外兼修。  横塘驿与彩云桥史话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一首《送别》道出了昔日驿亭分手的画面。很多人对驿站的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