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重在研究生命现象与生命活动规律。因此,创设真实、合理的情境,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分析与阐述,以实现新旧知识的相互碰撞,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情境教学。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真实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渗透现代化生物意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应用无所不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的应用性。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需要彻底理解整个过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将水果放在冰箱中可长时间保存?酸奶是怎么制作的?橘子腐烂后为什么会有白酒味?这样,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生物学科中,学生兴趣就会浓厚,教学效果便会良好。
再如,学习“厌氧呼吸”一课时,教师也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为什么需要在密封条件下制酒?长跑后为什么会感到腰酸背痛?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可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创设实验情境
鉴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强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当学生成功完成一项实验之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喜悦感。而学生将会自觉地将积极的情绪转到知识点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记忆,提高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在教材中,实验分散于不同的单元,如果能将实验内容与知识点系统结合,将让学生对知识和实验产生重新认识。因此,合理编排实验内容,加以适当地指导,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将“影响酶的活性实验”“酶的专一性”“酶的高效性”“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与分离”等实验,按照一定順序优化、整合,便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研究,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由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1.合理分析实验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实验重点与难点,体现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引导学生阐述实验目标、实验原理,满足实验要求与实验步骤,最终获得实验结果和结论,提高实验的缜密性。
3.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比例,也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PPT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动手操作,提高能力水平。
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形成可相互转化、相互关联的问题组,表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逻辑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与调节”一课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列好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任务,测量自己在不同时间的腋下、口腔等温度,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联想空间:人们夏天出汗多,还是冬天出汗多?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会打冷战?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与现象,阐述各种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设计问题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度”的尺寸,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不屑一顾,难以满足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如果创设的问题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则难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则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挫败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通过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融合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要素,创设各种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专业性与概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则可激发课堂活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拓展教学空间,更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能力水平。
由上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创设情境意识,挖掘情境要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创设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瑞玲.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J].沙棘:教育纵横,2010.
[2]魏新彬.探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给力”之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
[3]高江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J].华人时刊:理论研究,2011.
[4]许志军.高中生物新课程双主体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龙霞路瓯海中学)
关键词:高中生物;情境教学;应用
在新课程理念下,强调情境教学。通过有效的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等方式,营造轻松、愉悦、真实的环境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渗透现代化生物意识。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可尝试从以下几方面构建教学情境。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
在生活中,生物知识的应用无所不在,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或问题,提高生物学科的应用性。例如,在学习“细胞呼吸”的相关内容时,由于理论性较强,需要彻底理解整个过程,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完全理解。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将水果放在冰箱中可长时间保存?酸奶是怎么制作的?橘子腐烂后为什么会有白酒味?这样,将学生生活中常遇到的问题置身于生物学科中,学生兴趣就会浓厚,教学效果便会良好。
再如,学习“厌氧呼吸”一课时,教师也可从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为什么需要在密封条件下制酒?长跑后为什么会感到腰酸背痛?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研究,可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创设实验情境
鉴于生物学科的特殊性,强调以实验为基础。通过实验手段,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尤其当学生成功完成一项实验之后,就会获得成就感、喜悦感。而学生将会自觉地将积极的情绪转到知识点中,进一步激发求知欲望,更有利于对知识的接受、理解与记忆,提高其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与实验能力。在教材中,实验分散于不同的单元,如果能将实验内容与知识点系统结合,将让学生对知识和实验产生重新认识。因此,合理编排实验内容,加以适当地指导,对提高教学效率至关重要。例如,将“影响酶的活性实验”“酶的专一性”“酶的高效性”“叶绿体中的色素提取与分离”等实验,按照一定順序优化、整合,便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与研究,最终获得科学结论。
另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自主学习是重要因素之一。但是自主学习并不等同于自由学习,需要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进行。因此,教师可将实验教学划分为以下四大步骤:
1.合理分析实验类型,并有针对性地指出实验重点与难点,体现实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引导学生阐述实验目标、实验原理,满足实验要求与实验步骤,最终获得实验结果和结论,提高实验的缜密性。
3.在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演示实验与分组实验的比例,也可通过播放实验视频、PPT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进而动手操作,提高能力水平。
4.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操作能力等,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三、创设问题情境
在设计问题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将教材中的生物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相融合,形成可相互转化、相互关联的问题组,表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根据学生已具备的逻辑关系,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与调节”一课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进行课前复习,列好预习提纲、布置预习任务,测量自己在不同时间的腋下、口腔等温度,创设问题情境,给学生更多联想空间:人们夏天出汗多,还是冬天出汗多?为什么在寒冷的天气,人们会打冷战?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与现象,阐述各种情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另外,在设计问题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度”的尺寸,如果题目过于简单,则学生不屑一顾,难以满足提升思维能力的要求;如果创设的问题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则难以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如果问题难度过高,则影响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产生挫败感,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创设多媒体情境
通过应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融合文字、图片、音乐等各种要素,创设各种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由于高中生物知识具有一定抽象性、专业性与概念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多媒体的应用,则可激发课堂活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拓展教学空间,更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能力水平。
由上可见,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创设情境意识,挖掘情境要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高中生的能力水平、心理素质为出发点,创设出个性化的学习情境,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机融合,更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瑞玲.谈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教学情境的创设[J].沙棘:教育纵横,2010.
[2]魏新彬.探寻高中生物高效课堂的“给力”之源[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1.
[3]高江辉.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实现高中生物教学目标[J].华人时刊:理论研究,2011.
[4]许志军.高中生物新课程双主体教学初探[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龙霞路瓯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