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调有情 润物有声

来源 :语文教学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laiye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人孔颖达在《乐言》疏上写道:“乐出于人而还感人,犹如雨出于山而还雨山,火出于木而还燔木。”道出了情感与音乐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教学是多元性的,但每篇课文无一例外地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而音乐正可以更好地诠释这些情感。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音乐,对营造课堂氛围、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艺术素养、增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加强记忆等都有着良好的催化作用。
  一、歌声导入,引人入胜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歌声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城南旧事》(节选)这篇课文包含着多层次的情绪色彩,怎样让充满现代感的学生在课堂回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怀旧基调中呢?我用多媒体播放《送别》导入新课,学生很快沉入到作者所表达的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意境中。学生已然入境,接下来的课文讲析效果可想而知。《林黛玉进贾府》是篇文言小说,部分学生难以调动兴趣,我同样是使用《红楼梦》的主题曲将他们带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中,一曲《枉凝眉》哀婉幽怨、沉郁悠远,使学生迫不及待地想学习课文,看看林黛玉是怎样一朵“仙葩”。
  二、配乐朗读,入情入境
  教学过程中,朗读日益被重视,因为它是课堂上极为有效的语感训练场。朗读时要有感情地读,平淡处舒缓,激昂处高扬,愉悦处轻快,伤感处低沉。就算如此,也总感觉有些韵味不足,那是因为没有配置音乐。
  《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语句奇丽活泼的美文,配以班得瑞的空灵音乐再适合不过,有鸟鸣声的曲调做映衬,让学生欲罢不能地读出了节奏,读出了韵味,读出了感情,以至于学生读完后说:“老师,再来一遍!”又如《陈情表》,配以如诉如泣的古筝,凄凉的情调就似李密在诉说两难的处境,情辞恳切,感人至深。学生在这样的背景音乐下朗读,忧郁低沉,与作者的心境交融在一起。
  三、现曲现唱,加强记忆
  《尚书·尧典》里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抑扬顿挫的节奏,回环反复的旋律,整齐多变的形式,这几种音乐上的要素,恰恰是诗词语言的最大的特色,更何况诗歌的根源就是民歌。
  苏轼的《水调歌头》内容简洁明了,学生很容易理解,但老师要求当场背诵时,她们怨声载天。我卖了一个关子:“老师教你们一个法宝,十分钟保证你会背。”随即我播放了《水调歌头》的视频歌曲,学生边听边学,两遍以后全都会唱。如此连平时最怵头背课文的同学都能迅速地默写出来。这样的歌曲还有李白的《将进酒》、李煜的 《虞美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等等,学生学会诗词的曲子不仅有助于对课文的理解,更是将文字深深地烙印在脑海里。
  四、依曲唱文,调动激情
  有些文章虽然没有现成的歌曲,但我们可以用其他的曲谱来唱,调动学生的激情,获得美的享受。
  歌曲《在水一方》感动了七八十年代的人。在学习课文《蒹葭》的时候,我给学生听了这首歌, 邓丽君“靡靡之音”所透出的甜美和静谧也征服了这群90后,她们如梦幻般地感叹:“太美了”。我告诉她们这首歌的歌词是由《蒹葭》改写而成,并提出要求:用《在水一方》的曲来唱《蒹葭》。学生兴趣高涨。是的,唯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怎么会不让人融情入境呢?
  五、相关歌曲,激发思维
  歌声不仅愉悦人的感官,还能将人带入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语文课文内容包罗万象,用相关的歌曲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
  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需要把握返璞归真的主题,可“返璞归真”过于深奥。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使学生理解了“返璞归真”是回归自然,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这时,歌声成了授课内容的延展,成了授课另一种艺术形式的阐释,既丰富了文本内容和授课方式,又增加了课堂的分量和艺术的张力。
  总之,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恰如其分地运用音乐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有情的曲调,有声的润物,语文教学将在音乐声中结出丰硕之果。
  (作者单位:耒阳师范学校)
其他文献
在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同时,人们为什么还迷恋诗歌?而且,常常是物质生活越富足,对诗歌迷恋的程度越高?人不仅是物质的存在,同时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存在。如果说人是世界的花朵,那么诗歌则是这种花朵自然而绚烂的绽放。靠了诗歌的装点,人生才不至于显得太苍白、太虚空。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诗歌赋予了人生真正而且是终极的价值与意义。人类在创造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一直没有忘记须令自己的精神家园充满美好的情愫,一直没有放弃在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当前,重庆产业结构调整思路更加清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政策措施逐步落地,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正在形成。为带领全市人民继续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把机遇转化为项目实体、转化为发展动能、转化为民生福祉,实现高质量发展,从而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今年全市
鲁迅先生的小说精品《药》之所以流传甚广,让人百读不厌,是因为除了它给读者提供了一面观照辛亥革命之鉴,以及华老栓、康大叔等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外,对华小栓的咳嗽描写,也是不可轻忽的一个因素。但是,对此人们往往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或蜻蜓点水般不作深入分析,或只字不提其在作品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短文试就对华小栓咳嗽的描写,谈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小说中,作者从不同侧面对华小栓的咳嗽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收到了
在品味古代诗人们的精美诗作时,我们总会发现诗歌中一些点睛之词,诗人匠心独运之笔,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它们置于作品中,犹如泽畔岸旁的萋萋芳草,点染着诗意的绿洲,散发着沁人心脾的馨香,她期待着能辨识清幽之气的知音采撷品评。  古人讲究煅句炼字,所谓“百炼为字,千炼成句”,是古人们所推重的锤炼诗句的创作方式。我们熟知的诗句无不印证了这个复杂而又确实让人们心怀景仰的思维过程:“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三
摘要:鲁迅作品以其独特的思想性和文学性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占有重要位置。目前,对鲁迅作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鲁迅作品的整体特征和教学意义的赏析上。实际教学中,文本细读是核心,教学反思是关键。从《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入手,挖掘语文课堂的深度,反思“当代社会背景下的知人论世及其现实导向”“鲁迅的青年观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记念刘和珍君》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鲁迅作品语言特色的全方位视角解读”。  关键词:
摘要: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三次运用点染手法,点染手法的点笔部分和染笔部分与行文结构的总括部分和分述部分重叠时,不能认为总分结构或分总结构就是点染,因此要明确点染手法和行文结构的概念划分、表现形式和表达规定。  关键词:点染;结构;关联  在教学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一个词时,教师常简单的将这阕词概括成“总—分”或者“分—总”结构,而忽略了它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技巧——“点染”手法。那么,这
摘要:针对目前高考作文存在的争议,改革高考作文命题需要追问三个问题:高考作文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们需要学生写什么样的作文?如何评价学生的作文?拟针对三个问题提出相应解决策略,培养学生具备适应各种写作任务及对象的写作能力,以达到与世界有效沟通,适应个人生活、学习、工作需要的目标。  关键词:高考作文;问题;追问  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高考作文尤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多少年来,尽管作文命题一再改革
【摘要】文章首先探讨EU等效评估的概况:实施时期、评价对象国、EU等效性评估的背景以及评价方法;其次探讨日、美两国为得到等效评估而采取的应对策略;最后基于以上考察结果,指出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性和课题。   【关键词】国际趋同;等效性评估;会计准则;趋同模式    一、引言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发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趋同。在欧洲联盟(EU)域内的
摘要:内容选定和教学策略一直是语文教学研究的重点。语文教学应该从语文课程核心目标、文本内容、文体特征三个方面设定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以来,教师要能够形成“就一篇文本,把握其文体特征,带出同一类型”的文本教學,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认知力、学习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本特征;教学内容  在平时的教学观摩活动中,常见到课上教师随性发挥的现象。近来,观摩的一节校内公开课再现了这种情景,触动了笔者思辨的欲念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人才。将人才聚起来、用起来、留下来,以人才带动技术、信息等资源的流通,农业农村现代化才有底气。各级党组织须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广开门路聚才。党组织要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要激励本土各类人才积极投身乡村建设,完善本土人才成长机制;要“筑巢引凤”,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让他们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