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0-0145-02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是对地理、历史、政治等3科综合能力的测试,文科生若想在高考中出彩,文综就一定不能忽视。今年地理试题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更加关注地理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套用地理模板答题。试卷在试题类型、各部分内容比重、呈现形式、风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前些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一、试卷特点
1.形式上以四组选择题、二组综合题、选修三部分构成,选择题每题三问或二问,综合题四问与三问,选修一问。
2.内容着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产业区位、产业转移、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工业集聚的目地、城市功能与城市规划、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河流水文、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生物循环的原理、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灾害的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应用、区域发展及出现的问题等。涵盖了课本所有知识和原理,覆盖面广。
3.突出展现逻辑思维。试题以“地理现象■体现课本知识原理■生活生产中应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出题思路呈现。
4.图表多,包括统计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
5.突出地理能力的考查。以能力立意,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阐释能力、综合思维和规范表述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紧扣地理学科特色,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对一些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如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整张试卷思考量较大,设问比较灵活,要求学生透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比去年,试卷的信息量和考查点更为丰富,基本得分点较多,分析难度略有增加,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着力考查学生对基础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视地理图表阅读能力的考查。
6.较好的创新性。试题的背景材料较为新颖,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问,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第36题中的第(4)小问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形式较为新颖,体现了试题创新的特点。
7.区分度较好。该套试题着重考查地理学主干知识。图表的数量较之前有所减少,背景材料的文字阅读量适中,难易分布较为合理,区分度较好。试卷难度比原广东卷有所提高。
8.考题由大学老师命制,能力立意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没有怪题、偏题,也不回避“必考点” ;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二、试题特点
试题彰显“立德树人” 的教育宗旨,直击社会热点,考核地理科学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素材新颖,探究风格凸显,区分度良好,难度适中,一改以往地理试题过难的面孔,充分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育人功能,是一份难得的优秀试卷。试题至少展示了以下特点:
1.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
整份试题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一点四面”命题思想。试题处处紧密切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如4-6题组的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围绕绿心的核心城市群的规划,倡导地理学科中的创新能力;选修6-环境保护的高位养虾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呼唤依法治国;1-3题组的古国瓷都素材彰显了中国的瓷器等优秀传统文化;而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问题的深度关注均渗透了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念,,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直面社会热点,紧贴时代脉搏。
(1)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陶瓷古都与佛山陶瓷产业中心的交替转移;明清时期全国陶瓷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被佛山取代;2003年陶瓷产业重心返迁景德镇。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换代。
(2)选修3-旅游地理的莫干山“民宿”旅游产业符合党中央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设题渗透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出当代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通过古乡沟夏秋季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
3.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成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全国卷试题中得以全面考核。兰斯塔德城市独特的空间规划、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及为横县经济发展提建议、高位养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等主题考核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关系;中国区域地理涉及景德镇与佛山、渤海湾沿岸某地、四川西部某山地、广西横县、莫干山、冰川泥石流频发的古乡沟、高位养虾池沿海地区等等,世界区域涉及荷兰兰斯塔德、东北亚的堪察加半岛等地区,中国区域地理考核比重远大于世界区域,说明命题者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区域认知的同时,加大了对国内区域问题的区域认知能力考核力度;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或建议、堪察加半岛的生物生存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等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素养;而渤海湾沿岸某地贝壳堤、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堪察加半岛拍摄熊地点选择的理由及古乡沟夏秋季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分析又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4.地理高考试题秉承多年的探究风格。
选择题共4个题组,涉及产业转移、城市合理规划、海岸线的变迁、山地垂直地带性等主题,在每个主题下设计层层深入的设问方向,探究思想和方式得以体现。36题从茉莉生长的气候、地形条件入手,深究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或建议;37题关注堪察加半岛的生物自然环境,立足于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分析生物的自然生态环境,探究人地关系的和谐。这种探究性风格的试题使得地理的主题研究性味道浓郁。
三、教学启示——四个改变
1.教学思维的改变——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
课本知识的传授可由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短时间内的学习能力,老师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表述能力、图表阅读能力、论证地理事物能力等”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
2.考查内容的改变——变考查知识为考查能力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原理、概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所以,今后的考查要根据考纲说明,以能力立意,考查能力为主,尽可能与全国卷接轨。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
3.考查方式的改变——变定时考试为课时训练
教学检测要放在课后,将每课的内容命制适当的能力训练题,在每课的课后完成。
4.命制试题的改变——变下载拼装试卷为自主改造和原创
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与方向、高考改革理念体会以及命题设计思路,试题尽可能要具有思维性,从形式上、内容上、思维上模仿全国卷自主原创或改造,如果下载拼装也要符合全国卷的要求。
总之,教学要以把握最新高考趋势、提升考生自身能力为出发点,改进教学方式,培养考生思维能力,消除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传统复习方法。
地理素养是指学习者经过地理学习后所养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格,包括地理知识、地理观点、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态度、地理情感等构成要素,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联系。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是对地理、历史、政治等3科综合能力的测试,文科生若想在高考中出彩,文综就一定不能忽视。今年地理试题以“人地关系”的分析为支点,通过考查广大考生对“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等”人地关系的认识与态度,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形成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体现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试题更加关注地理思维过程、避免死记硬背地理知识、套用地理模板答题。试卷在试题类型、各部分内容比重、呈现形式、风格等方面,基本上延续了前些年的特点,给考生以熟悉感和亲切感。
一、试卷特点
1.形式上以四组选择题、二组综合题、选修三部分构成,选择题每题三问或二问,综合题四问与三问,选修一问。
2.内容着重地理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产业区位、产业转移、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工业集聚的目地、城市功能与城市规划、气候差异的影响因素、河流水文、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生物循环的原理、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质灾害的危害、可持续发展的原理应用、区域发展及出现的问题等。涵盖了课本所有知识和原理,覆盖面广。
3.突出展现逻辑思维。试题以“地理现象■体现课本知识原理■生活生产中应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法”的出题思路呈现。
4.图表多,包括统计图、区域图、景观图、等值线图等。
5.突出地理能力的考查。以能力立意,要求学生根据具体问题,独立思考、自主判断,能够将不同形式的试题材料转化为有效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并且多角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原理和方法探究问题,辨析不同观点,符合逻辑、规范地进行表达和阐释,或者能够找到新发现、得出新规律、提出新结论。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逻辑推理阐释能力、综合思维和规范表述能力、创新能力等。通过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等诸多议题,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现代化建设以及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紧扣地理学科特色,关注可持续发展,引导学生对一些地理学的热点问题加以分析,如气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整张试卷思考量较大,设问比较灵活,要求学生透彻分析材料,灵活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对比去年,试卷的信息量和考查点更为丰富,基本得分点较多,分析难度略有增加,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着力考查学生对基础地理概念、地理规律、地理原理、地理过程和地理方法等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重视地理图表阅读能力的考查。
6.较好的创新性。试题的背景材料较为新颖,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设问,可以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发展中的现实问题。第36题中的第(4)小问开放性试题的设置,形式较为新颖,体现了试题创新的特点。
7.区分度较好。该套试题着重考查地理学主干知识。图表的数量较之前有所减少,背景材料的文字阅读量适中,难易分布较为合理,区分度较好。试卷难度比原广东卷有所提高。
8.考题由大学老师命制,能力立意高。紧扣《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各地的“模拟卷”基本上押不到真题;没有怪题、偏题,也不回避“必考点” ;通过“攻击”学生群体性“软肋”来突出“选拔性”;评分细则主要是由大学教师制定;通过“必考点”和“易考点”的综合选择来命题,能比较准确地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
二、试题特点
试题彰显“立德树人” 的教育宗旨,直击社会热点,考核地理科学能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素材新颖,探究风格凸显,区分度良好,难度适中,一改以往地理试题过难的面孔,充分体现出高考的选拔功能和育人功能,是一份难得的优秀试卷。试题至少展示了以下特点:
1.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能力。
整份试题充分体现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一点四面”命题思想。试题处处紧密切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如4-6题组的荷兰兰斯塔德地区围绕绿心的核心城市群的规划,倡导地理学科中的创新能力;选修6-环境保护的高位养虾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呼唤依法治国;1-3题组的古国瓷都素材彰显了中国的瓷器等优秀传统文化;而农业、工业、旅游等产业问题的深度关注均渗透了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观念,,从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直面社会热点,紧贴时代脉搏。
(1)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陶瓷古都与佛山陶瓷产业中心的交替转移;明清时期全国陶瓷中心在20世纪80年代被佛山取代;2003年陶瓷产业重心返迁景德镇。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换代。
(2)选修3-旅游地理的莫干山“民宿”旅游产业符合党中央提出《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等中央文件,设题渗透了“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体现出当代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3)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中通过古乡沟夏秋季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分析,引导学生关注地质灾害及各种自然灾害。
3.注重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核。
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为地理核心素养的组成成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目标在全国卷试题中得以全面考核。兰斯塔德城市独特的空间规划、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对一些贫困县脱贫致富的启示及为横县经济发展提建议、高位养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等主题考核体现了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人地关系;中国区域地理涉及景德镇与佛山、渤海湾沿岸某地、四川西部某山地、广西横县、莫干山、冰川泥石流频发的古乡沟、高位养虾池沿海地区等等,世界区域涉及荷兰兰斯塔德、东北亚的堪察加半岛等地区,中国区域地理考核比重远大于世界区域,说明命题者在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区域认知的同时,加大了对国内区域问题的区域认知能力考核力度;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或建议、堪察加半岛的生物生存自然环境要素的分析等体现了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素养;而渤海湾沿岸某地贝壳堤、四川西部某山地东坡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堪察加半岛拍摄熊地点选择的理由及古乡沟夏秋季冰川泥石流破坏力巨大的原因分析又体现了地理实践力。
4.地理高考试题秉承多年的探究风格。
选择题共4个题组,涉及产业转移、城市合理规划、海岸线的变迁、山地垂直地带性等主题,在每个主题下设计层层深入的设问方向,探究思想和方式得以体现。36题从茉莉生长的气候、地形条件入手,深究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原因及启示或建议;37题关注堪察加半岛的生物自然环境,立足于自然环境要素相互关系,分析生物的自然生态环境,探究人地关系的和谐。这种探究性风格的试题使得地理的主题研究性味道浓郁。
三、教学启示——四个改变
1.教学思维的改变——变传授知识为培养能力
课本知识的传授可由学生自学完成,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短时间内的学习能力,老师教学的重点放在“提取信息能力、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综合表述能力、图表阅读能力、论证地理事物能力等”的培养,要把能力培养落实到每一节课。
2.考查内容的改变——变考查知识为考查能力
平时的测验、练习、模拟,常常以知识点为基础命题,考查学生学习知识的情况,原理、概念、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而高考则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所以,今后的考查要根据考纲说明,以能力立意,考查能力为主,尽可能与全国卷接轨。即使是个“填空题”,实际上也包含着一个能力的问题。
3.考查方式的改变——变定时考试为课时训练
教学检测要放在课后,将每课的内容命制适当的能力训练题,在每课的课后完成。
4.命制试题的改变——变下载拼装试卷为自主改造和原创
研究高考试题,把握高考的命题趋势与方向、高考改革理念体会以及命题设计思路,试题尽可能要具有思维性,从形式上、内容上、思维上模仿全国卷自主原创或改造,如果下载拼装也要符合全国卷的要求。
总之,教学要以把握最新高考趋势、提升考生自身能力为出发点,改进教学方式,培养考生思维能力,消除满堂灌、简单地重复知识来扼杀学生的思维能力等传统复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