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渗透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1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情感因素已经提到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实现情感教育目标,阐述应当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调动课堂内外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信心,不但能在积极、愉快的过程中学好数学,更会为完成素质的育人目标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情感教学 兴趣
  
  数学是学生认为最难学习的课程之一。学生之所以怕学数学,除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积极的情感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在传统的课程实施中,这种情感因素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数学教师只关注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而将情感和态度的发展视为数学学习的“副产品”,也有些教师将“关注情感”、“激发情感”演化为教师“传授之道”的技巧和学校“追分”的手段,从而导致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消极,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无法感悟到数学的魅力和奥秘。事实上,数学教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主渠道是数学教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因此,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学论也公认这个理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是有益的。
  
  一、数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
  
  数学观念是人们对数学的基本看法和整体认识,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特征之一。数学教育只有把落脚点放在形成学生的数学观念上,才能将教学活动真正纳入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摆在教学的突出位置,注意观察、归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规律,研究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把数学观念的培养和教育纳入到数学知识的学习、思维的训练、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教育等过程中去。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数学教学活动还可以激发人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由此可见,学习数学的过程蕴含着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学生学习数学不仅受到认知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因素时时刻刻都渗透在教学的一切环节中,它悄悄地微妙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马克思就曾经指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对象的本质力量。”哪里有成功的教育,哪里就有爱的火焰在燃烧,炽热的情感在升华。教学既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又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其中蕴含着来自师生双方的极其丰富复杂的情感因素。
  
  二、在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
  
  数学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那么无疑就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波利亚说过:“数学教师的金科玉律是教师对数学的浓厚兴趣;如果教师讨厌数学,学生便毫无例外地讨厌数学,这揭示了教师对数学的情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因为教师积极的情绪所营造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的学习;良好的情绪可以加快认识活动的进程,而认识过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绪效应。数学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情感教育理论认为,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指导着认知学习。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除了关注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要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
  学生欣赏数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应充分体现这一点,如简洁、对称、对立统一等。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地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在数学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其次,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再次,教师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不热爱学生的教师永远不可能成为优秀教师。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热爱、关心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一方面要热爱学生,关怀、体贴、鼓励学生,关心他们的学习和成长。尤其是对一些学习、生活需要帮助的学生,教师要多于鼓励、帮助和支持。教师要经常深入到学生的生活中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感情沟通,耐心细致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深入了解学生,高度信任和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坚定不移地要求和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前进,决不迁就和放任自流。其实,我们每一个当过学生的人都知道,当我们感受到老师在爱我们时,我们的学习兴趣就来了,学习能力就提高了,成绩就上升了,更重要的还有,我们也知道了去爱别人。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数学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总之,培养学生積极的情感,需要教师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学生被动学习乃至厌学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他们眼里数学知识是枯燥乏味的、是灰色的,要改变这种现象,就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地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对于自己感到有魅力和价值的东西,学生怎能不孜孜以求呢?如:在“有理数”的教学时,学生第一次接触负数概念,很难理解,常常混淆。于是,我设计了一个小游戏,让一位理解错误的学生当营业员,规定收入为正,付出为负,然后我模拟着向他购物,我买了七元的货物,付给他十元,他记了 10,然后他找了我三元,记作-3,接着,大家一起活动,……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学到了数学知识,一方面感受到正负数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感受到数学的无限乐趣。数学教师是数学王国的导游,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发现数学美,进而提高数学文化修养,并努力做到以美启智,以美育人。数学本身有深刻的美的内容。如在图形的变换内容学习时,可以让学生欣赏一些由变换而来的美丽图案,这样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激发了学习的欲望。数字和一些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会给人以美的享受。中国古代的诗词中不乏数字美的佳句。如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是公认的长江漂流的名篇,展示了一幅轻快飘逸的画卷。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同样脍炙人口,数字深化了时空意境。
  
  四、努力拓宽数学情感教育的天地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
  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继续和补充,平时学生是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对所学的数学知识的价值缺乏切身的感受。课外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加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实践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广阔天地。
  首先,开展趣味性强的课外活动。如开设“数学游乐园”,让学生在激乐园里做数学游戏,如猜数学谜语、讲数学故事、智力竞赛等各种有趣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享受快乐,还可鼓励学生写“数学日记”,用语言表达自己数学学习中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记下快乐、进步,得到成功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或记下困难、挫折,倾吐心中的不快,使心情变得舒畅,以便调整心态,寻求克服困难的办法。
  其次,设置探究性强的实践作业。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要开展探究性学习,非常适合情感教育的需求。探究性学习重在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体验复杂的情感历程,以情感为动力,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比如学了“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统计一下自己家庭近几年收入与开支情况,统计班上同学家购置手机、电脑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与前两年作比较,分析数据增长的原因。学生在此过程中感受到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从而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學习,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以及学习数学的成功和自信,较好地渗透了孝顺父母、勤俭节约的情感教育,收到了一举两得的效果。
  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而是希望利用数学学科的这些特点,以初中数学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刚刚接触高中教学的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这就要求我要把握以下几点:①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因材施教;③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④要营造良好的课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蕴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会数学发现和创造的过程,进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思和实践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本文通过探讨以差异模型为基础的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标准中智力因素的使用对最终诊断结果的影响,旨在促进发展性阅读障碍诊断标准的发展,避免发展性障碍儿童漏诊、误诊现象的出
摘 要: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求知兴趣、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学习情境、重视引导思考、充分利用课本和多媒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 数学课堂 自主学习 思考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现代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叶圣陶先生
目的:以等待治疗为对照,观察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多汗症状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等待治疗组,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任何东西,兴趣是最重要的,同样,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根据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新教材,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广大数学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应当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下面我谈谈近几年在教
摘 要: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推进,数学新课程在教學理念、内容选择、教学形式、学习方式、教学评价等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了崭新的理念和实施建议。新课程的实施给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巨大冲击,而传统的教学观念则是新课程实施的强大阻力,因此新课程呼唤着数学教学观念的转变。  关键词: 数学 新课程理念 教学观念 创新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基本理念是使学生获得现代化社会普通成员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摘 要: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往往忽略阅读,本文就实施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和实施阅读教学的策略作一探讨。  关键词: 数学阅读 重要性 实施策略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总认为阅读属于语文和英语教学,但实际上,数学教学更离不开阅读。我们有一些偏见,认为仅依
目的:《运气易览》是明代新安医家汪机对于运气学说的系统认识和理论总结,本文通过对《运气易览》的研究以期达到以下的研究目的: 1.客观评价运气学说的价值以及学习和运用运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努力提高每一个学生的数学成绩成为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而农村初中各方面的条件都较差,提高教学质量就比较困难,所以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避免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两极分化现象,努力提高中下学生的数学成绩,避免非智力因素对数学学习的负面影响,从而大面积地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真正使数学成为人人爱学,人人能学好的一门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