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乙素对转染多药耐药1基因的MCF-7细胞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

来源 :中华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jiang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B)对转染多药耐药1基因(MDR1)的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多药耐药逆转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人MDR1基因导入MCF-7细胞,形成耐药细胞株MCF-7/MDR1;用该细胞株为模型评价SchB的体外逆转多药耐药作用,用MTT法进行化疗药物单独或与SchB联合作用时对耐药细胞的IC50比较,计算逆转倍数.结果转染细胞MCF-7/MDR表现为P糖蛋白高表达,对阿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高三尖杉酯的抗药性均增加;SchB(25 μmol/L)显著减少阿霉素、长春新碱、紫杉醇和高三尖杉酯对MCF-7/MDR细胞的IC50,逆转倍数达6.03~23.94倍;SchB(25 μmol/L)使MCF-7/MDR细胞对若丹明123的胞内积聚增加约5倍,效果与维拉帕米10 μmol/L浓度时相当;但SchB(25 μmol/L)不影响MCF-7/MDR细胞的P-糖蛋白表达.结论 SchB能有效逆转转染MDR1的MCF-7细胞的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是抑制了P-糖蛋白的药物外排生物学活性。

其他文献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医学实践[1].无论医学实践模式如何,最终必须给病人带来健康收益.只有有效干预措施才能产生真正的效益, 误用无效措施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和病人不必要的伤害.科学研究是证明医学措施效果最可靠的方法,循证医学是一场将科学研究结果转化成健康效益的行动。
期刊
2005年6月27~28日,以"面向21世纪的医疗市场、道德与传统文化资源"为主题的国际生命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山东大学医学院召开.会议由山东大学医学院、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管治研究中心和国际哲学与医学研究学会(美国)、医学与哲学杂志(美国)联合主办.来自美国、中国香港和大陆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山大,共同探讨生命伦理学与医疗保健领域的热点问题。
期刊
Velcade又称硼替佐米(bortezomib),旧称PS-341,是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批准进入临床的蛋白酶体(proteasome)抑制剂,这是一类作用机制截然不同的新药,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相关研究获得了2004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期刊
期刊
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于2005年5月23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简称CBP)在展会上全新亮相。
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的髓核组织由脊索性髓核逐渐转变为纤维软骨性髓核[1],但这种转化的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仍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成组设计,通过破坏大鼠颈椎后方静力稳定结构制备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动态观察髓核形态的变化规律及其与椎间盘退变的关系,旨在为制定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策略提供依据。
期刊
第12届亚太骨科学会脊柱手术演示和脊柱疾病研讨会(12th Asia Pacific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pine Operative Course)暨国内首次脊柱互动式手术演示及脊柱疾病研讨会于2005年4月7~10日在北京召开。
期刊
患者男,42岁,因镜向右位心伴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2个月,再发活动后胸闷、气急2周入院.患者自幼发现紫绀、喜蹲踞、活动后胸闷、气急,超声心动图提示"镜向右位心伴TOF".2004年2月于我院行TOF根治术,术后因房室传导功能受损而安装永久起搏器.2004年4月,患者再次出现活动后胸闷、气急,伴双下肢浮肿,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缺损(VSD)膜部补片下端回声缺失".体格检查:血压92/6
期刊
患者男,55岁,低热、乏力、消瘦伴进食不适3个月,以"食管巨大良性肿瘤"收住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女,44岁,因消瘦、乏力半年,双下肢浮肿伴腹胀少尿1个月,于2001年7月16日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2个月前出现双下肢浮肿、日尿量减少(最少约200 ml/d).胃纳佳,无呕吐,轻度腹胀,无明显腹痛,偶有黑便,大便常呈糊状,常有腹泻,近半年体重进行性下降11 kg.无低热、盗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