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CAP患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结果:38例CAP患者的诊断方式有:病史采集、临床体征诊断、病原菌检测、血常规、X线检查。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4.7%。
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临床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65-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属于临床常见病,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的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CAP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大,主要取决于病原体与宿主的状态。主要的症状有:咳嗽、脓性痰或者血痰、胸痛或者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等。患者早期的肺部体征一般没有明显的异常,重症患者常伴呼吸频率加快、鼻翼煽动,紫绀。若患者肺实变,则会出现典型的体征,比如叩诊浊音以及支气管呼吸音等,也可闻湿性啰音[2]。该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与病死率都较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再加上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率提升等原因,CAP诊断与治疗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文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CAP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其中,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3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1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1例;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6例。
1.2方法。本组患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若患者存在耐药高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给予患者头孢噻肟、新喹诺酮类药物;若患者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则可给予喹诺酮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若患者可能存在吸入因素,则应再加用甲硝唑,或者选择舒巴坦钠、阿莫西林[3]。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的疗程可在患者热退与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停止,但也需考虑患者不同的病原体。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病原体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检查中有1项以上指标还没有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趋势,检查结果没明显变化。
2结果
38例CAP患者的诊断方式有:病史采集、临床体征诊断、病原菌检测、血常规、X线检查。经过治疗后,治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例,好转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7%。
3讨论
3.1CAP的诊断依据。①出现咳嗽、咳痰,可伴有胸痛症状,或者感觉到原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脓性痰;②出现肺实变体征,可闻湿性啰音;③WBC值大于10×109/L或者小于4×109/L,可伴有核左移症状;④出现发热症状;⑤通过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见片状或者间质性改变,可伴胸腔积液。若患者出现上述1至4项中的任一项与第5项,可诊断为CAP。但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排除其他性疾病,如:肺部肿瘤、肺水肿、肺栓塞以及肺血管炎等。
3.2CAP的治疗。CAP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与患者本身是否有基础性疾病与危险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临床上可将CAP患者分为多种类型,如:没有心肺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有心肺血管方面的基础病,且(或)有肺炎链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危险因素的患者;有染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的患者等。对于CAP采用药物疗法的目的在于消除致病病原体,避免再感染。医务人员应该根据药物动力学类型、药物的交互作用、费用、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共存病、流行病学环境等为患者选择药物[4]。一般可给予患者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等药物。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历,探讨一下CAP治疗要点。
首先,CAP药物抗菌治疗的基础原则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危险程度不一样,耐药菌株感染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初始经验性治疗时选择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仅覆盖导致组别CAP的大多数致病菌即可;对于入院治疗的患者,症状一旦有所好转,可将抗生素用药的静脉滴注方式转变为口服序贯式进行治疗。
其次,医务人员应该对经过初始治疗后48小时至72小时的CAP患者进行病情与治疗效果的评定[5]。有效治疗的表现是: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呼吸道方面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白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等。若症状明显改善,可进行序贯治疗,胃肠外给药者可改用同类或者抗菌谱相近药物。若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则可视为治疗无效,可能的原因与治疗方案是:给予患者的药物没有完全覆盖致病菌,可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患者可能感染特殊病原体,如真菌、肺孢子菌、人禽流感在内的病毒等。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再次分析,考虑进行侵袭性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出现脓胸等并发症,可进一步检测后调整药物。
4结论
综上,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临床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21
[2]苏欣,施毅,宋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耐药性及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4:321-326
[3]孙铁英.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的变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07):42-46
[4]金珍.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用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176-179
[5]田甜,刘长庭,方向群,张晓军.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98-10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CAP患者,治疗以抗生素为主。
结果:38例CAP患者的诊断方式有:病史采集、临床体征诊断、病原菌检测、血常规、X线检查。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了94.7%。
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临床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4【文獻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2)12-0065-02
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属于临床常见病,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的炎症,包括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1]。CAP的临床症状变化比较大,主要取决于病原体与宿主的状态。主要的症状有:咳嗽、脓性痰或者血痰、胸痛或者原有呼吸道症状加重等。患者早期的肺部体征一般没有明显的异常,重症患者常伴呼吸频率加快、鼻翼煽动,紫绀。若患者肺实变,则会出现典型的体征,比如叩诊浊音以及支气管呼吸音等,也可闻湿性啰音[2]。该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生率与病死率都较高。
近几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再加上免疫损害宿主增加、病原体变迁以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率提升等原因,CAP诊断与治疗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本文就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行探讨分析,以期为该病的规范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CAP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在18岁至72岁之间。其中,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24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3例;肺炎衣原体感染患者1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1例;需氧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患者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患者6例。
1.2方法。本组患者的治疗以抗生素为主。若患者存在耐药高危险因素,医务人员可给予患者头孢噻肟、新喹诺酮类药物;若患者是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则可给予喹诺酮类联合大环内酯类;若患者可能存在吸入因素,则应再加用甲硝唑,或者选择舒巴坦钠、阿莫西林[3]。通常情况下,抗菌药物的疗程可在患者热退与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后停止,但也需考虑患者不同的病原体。
1.3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治疗前的临床症状消失,体征、病原体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均正常;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检查中有1项以上指标还没有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症状有了一定的改善;无效: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有加重趋势,检查结果没明显变化。
2结果
38例CAP患者的诊断方式有:病史采集、临床体征诊断、病原菌检测、血常规、X线检查。经过治疗后,治愈患者33例,显效患者2例,好转患者1例,无效患者2例,总有效率达到了94.7%。
3讨论
3.1CAP的诊断依据。①出现咳嗽、咳痰,可伴有胸痛症状,或者感觉到原有呼吸道疾病的症状明显加重,出现脓性痰;②出现肺实变体征,可闻湿性啰音;③WBC值大于10×109/L或者小于4×109/L,可伴有核左移症状;④出现发热症状;⑤通过胸部X线检查,结果可见片状或者间质性改变,可伴胸腔积液。若患者出现上述1至4项中的任一项与第5项,可诊断为CAP。但需要强调的是,一定要排除其他性疾病,如:肺部肿瘤、肺水肿、肺栓塞以及肺血管炎等。
3.2CAP的治疗。CAP的病原体分布情况与患者本身是否有基础性疾病与危险因素有着直接的关系。临床上可将CAP患者分为多种类型,如:没有心肺血管等疾病的患者;有心肺血管方面的基础病,且(或)有肺炎链球菌或革兰阴性杆菌危险因素的患者;有染铜绿假单胞菌危险因素的患者等。对于CAP采用药物疗法的目的在于消除致病病原体,避免再感染。医务人员应该根据药物动力学类型、药物的交互作用、费用、患者的病情、是否存在共存病、流行病学环境等为患者选择药物[4]。一般可给予患者的药物有: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或强力霉素等药物。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临床经历,探讨一下CAP治疗要点。
首先,CAP药物抗菌治疗的基础原则是: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容易出现耐药菌株感染;患者危险程度不一样,耐药菌株感染的可能性也不一样;初始经验性治疗时选择的抗生素类药物可仅覆盖导致组别CAP的大多数致病菌即可;对于入院治疗的患者,症状一旦有所好转,可将抗生素用药的静脉滴注方式转变为口服序贯式进行治疗。
其次,医务人员应该对经过初始治疗后48小时至72小时的CAP患者进行病情与治疗效果的评定[5]。有效治疗的表现是:患者体温有所下降;呼吸道方面的不适症状明显改善;白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恢复等。若症状明显改善,可进行序贯治疗,胃肠外给药者可改用同类或者抗菌谱相近药物。若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则可视为治疗无效,可能的原因与治疗方案是:给予患者的药物没有完全覆盖致病菌,可根据痰培养结果,调整抗感染药物;患者可能感染特殊病原体,如真菌、肺孢子菌、人禽流感在内的病毒等。医务人员应对患者相关检查结果再次分析,考虑进行侵袭性检查,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出现脓胸等并发症,可进一步检测后调整药物。
4结论
综上,社区获得性肺炎起病较急,病情较重,死亡率高,临床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9,22(4):19-21
[2]苏欣,施毅,宋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流行病学、耐药性及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1,4:321-326
[3]孙铁英.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治指南的变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9(07):42-46
[4]金珍.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及用药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176-179
[5]田甜,刘长庭,方向群,张晓军.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病原学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0):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