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木工工艺种类多样使用历史悠久,而榫卯结构在这历史长河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它的可装饰性、可拆卸性、防震稳固等优点都让它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榫卯结构的继承与创新遇到了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既要保留本身的文化底蕴,也要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并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全面发展中国传统木工工艺。
关键词:木工工艺;榫卯结构;继承;弘扬;创新发展
一、中国传统木工工艺概述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河姆渡巧妙利用了榫卯结构建造了干栏式房屋。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结构巧妙、科学合理、美观实用的特点。榫卯结构种类多样,其中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阑式等。穿斗式成熟于汉时(汉代),多用于南方,不用梁用柱向深处布柱,优点在于用料少、山面抗风性好。抬梁式成熟于春秋时期,多用于北方,沿着深方向布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优点在于室内柱少空间更大。我国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紫禁城也是由榫卯结构所贯穿,紫禁城在这600年间抵御了无所次的地震,可见榫卯结构的坚固性。在国外,榫卯结构的木质家具早在4000~5000年的古埃及就发现有在使用,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在阿蒙法老陵墓中发现榫卯结构家具。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榫卯结构适应不了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而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皖南的徽派建筑也是使用榫卯结构的典范。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墙维护,木不外漏,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体现了其复杂性和有效性的奇特,结构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徽派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徽商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徽州对外运销竹、木、瓷土、生漆、商品茶和文房四宝产品等,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因此徽派建筑南北大融合。抬梁式、穿斗式梁架混合使用,还结合了北方的四合院,主要结构有梁、枋、斗拱、雀替等。在黟县的舒桂林宅中,用到了极为罕见的唐式斗拱。建筑是一种语言,中国的古建筑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语言,木工工艺的核心就在于结构的特殊性,榫卯结构充满了祖先们的智慧,一阴一阳、一盈一亏、互补共生、缺一不可。
二、榫卯结构的优点
榫卯结构的传统原料是木材,木材最显著的特点是干缩湿胀,不同的环境下轴向、径向干缩湿胀率不同。榫卯结构则正好选择干缩湿胀率最小的木材轴向作为榫头的纹理方向,保证了榫接部位的稳固。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减小木结构对地震响应,从而达到很好的防震效果。
榫卯结构的可装饰性,榫卯结构所需木材具有拉伸压缩强度,可以改变大小形状,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使用,创造性更强。同时榫是家具部件的连体材料一致,榫和家具寿命相同。榫卯结构的可装饰不仅仅之表现在外部形态,更主要的是其内部结构所决定。如明式家具中的卡子花、花枨、十字枨等,其作用是解决装饰性与实用性协调统一的问题。榫卯结构造型多变,通过改变榫头的形状、大小、长短、榫颊的倾斜度等,又可以展现更多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还有一个优点是可拆卸性。在家具有一个难题就是运输问题,家具基本为一个整体,运输过程难装卸容易磕碰。家具本身体积较大很站空间,运输费用也是较贵。榫卯家具的可拆卸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拆卸后占用空间会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也更容易装卸减少磕碰,由此运费也会大大减少。同时有利于家具的维修,增加家具的使用寿命。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
榫卯结构虽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无论是工艺标准,还是审美喜好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对传统手工工艺一方面需要继承,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创新。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继承与创新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颈。
首先,以榫卯结构传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木作工艺,非常依赖师徒传承,而现在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当前中国非遗传承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愿意学习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学徒极少,学徒中高精尖人才更少。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木工工艺的传承中。学徒少的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年轻人对木构造,尤其榫卯结构还处于不求甚解的状态。榫卯构建种类多,组装复杂。如中国的斗拱,从古到今,发展出了非常美观,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穿插堆叠方式,想做好这门手艺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
榫卯结构对材料的硬度弹性都是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使用者对材料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如使用榫卯结构建成的紫禁城建筑,所用的木材都是楠木、杉木、桧木,而红木家具的灵魂在于材料和榫卯结构的完美结合,這类木材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而现代家具材料中,主要有实木压缩板和复合板等。实木压缩板又称颗粒板、刨花板,是实木的边角料掺杂胶压制而成,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实木复合板是由实木皮和多层材料,比较环保。现代木工艺传承人,在继承与创新中需要全面了解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范围。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受到发展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成本。使用传统木材,在产品、建筑构件中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厂家卖家自然会选择便宜的。榫卯结构的成本上升。第一原料成本上升,榫卯结构的原料要求高对木质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二人工成本上升,一般木工的工资普遍较高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好的成品需要级别高的木工;第三时间成本上升,榫卯结构复杂多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哪怕一个十级木工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半天。况且现代的消费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便宜好用的东西,所以厂家自然不会选择榫卯家具,榫卯家具也逐渐被淘汰。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新,首先就是要解决加工工具和工艺的问题。 完全人工的速度显然效率不高,所以要利用起机器。传统实木开榫机适合形状结构简单的家具,对结构复杂异形的榫卯结构就不太适用灵活性较差,对材料加工精度不高利用率小比较浪费原料。木工数控机床简称CNC机床,数控机床将代加工的榫卯结构通过CAD/CAM软件进行编辑。数控出榫机全面数字化解析精度更高,对异形榫卯结构的加工也更好,对榫卯结构的批量生产效率更高。而3D打印技术由于是一种通过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所以在材料方面有极大的限制。 现代木建筑有一种金木混合榫卯,金木混合榫卯在批量加工上和成本上比传统纯木榫卯更好。但木材的特殊结构在金属节点上,如果直接的用长钉衔接,并不是特别性能优良,时间长后容易导致结合部松脱,为此,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齿板、玻璃钢销钉等。2003年颁布的《木结构设计规范》首次增加了齿板连接的内容 ,在轻型木结构房屋中,齿板的运用可以使节点更加的稳定,同样也可以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效率。玻璃钢销钉的玻璃钢不是钢,是一种经过复合工艺而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销钉是的紧固零件。玻璃钢销钉属于人造材料比一般的金属制销钉属性更加的稳定,耐腐蚀性和防锈性能也都更好,因为玻璃钢是透明的,所以用起来更加的美观,现多用于古建筑的维护上。
在榫卯结构的创新上宜家在2013年就已经推出一种楔形榫钉(wedge dowel)应用于Regissor系列中,可以减少螺丝等零件的使用,同时可以节省60%~80%左右的时间。楔形榫钉在两个构件上都有波浪形的齿轮,同时也节省了许多资源。因为本身自带齿轮代替了螺丝等零件,减少对家具本身的损耗增加家具的使用寿命。而发布的Lisabo系列用上了新的结构,并因这个系列几乎隐形的榫卯结构带来了组装上的便利获得了2016年的红点奖。
榫卯结构的创新在乐高积木上也深有体现。乐高积木的发明者奥勒·基奥克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木匠,他创造的乐高积木的原型就是榫卯结构,小小的零件通过凹凸榫合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变化多样,这和中国的鲁班锁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结语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榫卯结构更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这其中的魅力还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榫卯结构要再次发展离不开创新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更不能丢了榫卯结构本身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檀笑古今.榫卯工艺,中国匠人的大智慧[A].2019-09-20.
[2]杨阳.三种木材齿板连接力学性能对比实验研究[A].2013-03-10.
[3]刘梦雅 白鹏.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青年生活2019(4).
[4]列冰 谭向东.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A].2017-11.
[5]王昊诚.榫卯结構,为什么现在使用的这么少[A].2015-08-28.
[6]Asdf.榫卯结构,为什么现在使用的这么少[A].2016-11-25.
[7]骆卫华.徽派古建筑木结构的历史演变[A].2012(05).
关键词:木工工艺;榫卯结构;继承;弘扬;创新发展
一、中国传统木工工艺概述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历史悠久,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河姆渡巧妙利用了榫卯结构建造了干栏式房屋。在其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结构巧妙、科学合理、美观实用的特点。榫卯结构种类多样,其中有穿斗式、抬梁式、井干式、干阑式等。穿斗式成熟于汉时(汉代),多用于南方,不用梁用柱向深处布柱,优点在于用料少、山面抗风性好。抬梁式成熟于春秋时期,多用于北方,沿着深方向布石础,础上立柱,柱上架梁,优点在于室内柱少空间更大。我国具有象征意义的建筑紫禁城也是由榫卯结构所贯穿,紫禁城在这600年间抵御了无所次的地震,可见榫卯结构的坚固性。在国外,榫卯结构的木质家具早在4000~5000年的古埃及就发现有在使用,古埃及第三王朝时期在阿蒙法老陵墓中发现榫卯结构家具。但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榫卯结构适应不了现代化的生产模式而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
皖南的徽派建筑也是使用榫卯结构的典范。徽派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砖墙维护,木不外漏,梁架多用料硕大且注重装饰,体现了其复杂性和有效性的奇特,结构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徽派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徽商经济的发展。唐宋时期,徽州对外运销竹、木、瓷土、生漆、商品茶和文房四宝产品等,更加推动了徽商的发展,因此徽派建筑南北大融合。抬梁式、穿斗式梁架混合使用,还结合了北方的四合院,主要结构有梁、枋、斗拱、雀替等。在黟县的舒桂林宅中,用到了极为罕见的唐式斗拱。建筑是一种语言,中国的古建筑也是我们中国文化的一种语言,木工工艺的核心就在于结构的特殊性,榫卯结构充满了祖先们的智慧,一阴一阳、一盈一亏、互补共生、缺一不可。
二、榫卯结构的优点
榫卯结构的传统原料是木材,木材最显著的特点是干缩湿胀,不同的环境下轴向、径向干缩湿胀率不同。榫卯结构则正好选择干缩湿胀率最小的木材轴向作为榫头的纹理方向,保证了榫接部位的稳固。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减小木结构对地震响应,从而达到很好的防震效果。
榫卯结构的可装饰性,榫卯结构所需木材具有拉伸压缩强度,可以改变大小形状,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使用,创造性更强。同时榫是家具部件的连体材料一致,榫和家具寿命相同。榫卯结构的可装饰不仅仅之表现在外部形态,更主要的是其内部结构所决定。如明式家具中的卡子花、花枨、十字枨等,其作用是解决装饰性与实用性协调统一的问题。榫卯结构造型多变,通过改变榫头的形状、大小、长短、榫颊的倾斜度等,又可以展现更多的榫卯结构。
榫卯结构还有一个优点是可拆卸性。在家具有一个难题就是运输问题,家具基本为一个整体,运输过程难装卸容易磕碰。家具本身体积较大很站空间,运输费用也是较贵。榫卯家具的可拆卸性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拆卸后占用空间会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也更容易装卸减少磕碰,由此运费也会大大减少。同时有利于家具的维修,增加家具的使用寿命。
三、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继承
榫卯结构虽然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社会无论是工艺标准,还是审美喜好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因此,对传统手工工艺一方面需要继承,另一方面还需要进行创新。然而在当今时代背景下,继承与创新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瓶颈。
首先,以榫卯结构传承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木作工艺,非常依赖师徒传承,而现在面临着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当前中国非遗传承存在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愿意学习传承中国传统工艺学徒极少,学徒中高精尖人才更少。这种现象也同样存在于木工工艺的传承中。学徒少的原因主要在于现代年轻人对木构造,尤其榫卯结构还处于不求甚解的状态。榫卯构建种类多,组装复杂。如中国的斗拱,从古到今,发展出了非常美观,同时又非常复杂的穿插堆叠方式,想做好这门手艺更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练习。
榫卯结构对材料的硬度弹性都是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使用者对材料需要有深刻的理解。如使用榫卯结构建成的紫禁城建筑,所用的木材都是楠木、杉木、桧木,而红木家具的灵魂在于材料和榫卯结构的完美结合,這类木材坚硬耐腐,自古有“水不能浸,蚁不能穴”之说。而现代家具材料中,主要有实木压缩板和复合板等。实木压缩板又称颗粒板、刨花板,是实木的边角料掺杂胶压制而成,市场质量参差不齐。实木复合板是由实木皮和多层材料,比较环保。现代木工艺传承人,在继承与创新中需要全面了解传统材料和现代材料的优缺点,以及适用的范围。
中国传统木工工艺受到发展限制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经济成本。使用传统木材,在产品、建筑构件中使用成本相对较高厂家卖家自然会选择便宜的。榫卯结构的成本上升。第一原料成本上升,榫卯结构的原料要求高对木质的质量有着较高的要求;第二人工成本上升,一般木工的工资普遍较高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好的成品需要级别高的木工;第三时间成本上升,榫卯结构复杂多样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哪怕一个十级木工做一组粽角榫的时间也需要半天。况且现代的消费方式我们需要的是便宜好用的东西,所以厂家自然不会选择榫卯家具,榫卯家具也逐渐被淘汰。
四、中国传统手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创新,首先就是要解决加工工具和工艺的问题。 完全人工的速度显然效率不高,所以要利用起机器。传统实木开榫机适合形状结构简单的家具,对结构复杂异形的榫卯结构就不太适用灵活性较差,对材料加工精度不高利用率小比较浪费原料。木工数控机床简称CNC机床,数控机床将代加工的榫卯结构通过CAD/CAM软件进行编辑。数控出榫机全面数字化解析精度更高,对异形榫卯结构的加工也更好,对榫卯结构的批量生产效率更高。而3D打印技术由于是一种通过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所以在材料方面有极大的限制。 现代木建筑有一种金木混合榫卯,金木混合榫卯在批量加工上和成本上比传统纯木榫卯更好。但木材的特殊结构在金属节点上,如果直接的用长钉衔接,并不是特别性能优良,时间长后容易导致结合部松脱,为此,可以采用的解决方案是齿板、玻璃钢销钉等。2003年颁布的《木结构设计规范》首次增加了齿板连接的内容 ,在轻型木结构房屋中,齿板的运用可以使节点更加的稳定,同样也可以减少施工周期提高效率。玻璃钢销钉的玻璃钢不是钢,是一种经过复合工艺而制成的复合材料,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是韧性材料。销钉是的紧固零件。玻璃钢销钉属于人造材料比一般的金属制销钉属性更加的稳定,耐腐蚀性和防锈性能也都更好,因为玻璃钢是透明的,所以用起来更加的美观,现多用于古建筑的维护上。
在榫卯结构的创新上宜家在2013年就已经推出一种楔形榫钉(wedge dowel)应用于Regissor系列中,可以减少螺丝等零件的使用,同时可以节省60%~80%左右的时间。楔形榫钉在两个构件上都有波浪形的齿轮,同时也节省了许多资源。因为本身自带齿轮代替了螺丝等零件,减少对家具本身的损耗增加家具的使用寿命。而发布的Lisabo系列用上了新的结构,并因这个系列几乎隐形的榫卯结构带来了组装上的便利获得了2016年的红点奖。
榫卯结构的创新在乐高积木上也深有体现。乐高积木的发明者奥勒·基奥克是一名手艺精湛的木匠,他创造的乐高积木的原型就是榫卯结构,小小的零件通过凹凸榫合的方式组合成不同的形状变化多样,这和中国的鲁班锁有异曲同工之妙。
五、结语
中国传统手工艺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榫卯结构更是艺术和技术的完美融合,这其中的魅力还需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探索。榫卯结构要再次发展离不开创新与现代设计的结合,在发展创新的过程中更不能丢了榫卯结构本身中国独特的文化底蕴。
参考文献:
[1]檀笑古今.榫卯工艺,中国匠人的大智慧[A].2019-09-20.
[2]杨阳.三种木材齿板连接力学性能对比实验研究[A].2013-03-10.
[3]刘梦雅 白鹏.中国传统木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J].青年生活2019(4).
[4]列冰 谭向东.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创新[A].2017-11.
[5]王昊诚.榫卯结構,为什么现在使用的这么少[A].2015-08-28.
[6]Asdf.榫卯结构,为什么现在使用的这么少[A].2016-11-25.
[7]骆卫华.徽派古建筑木结构的历史演变[A].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