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面对当前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对人类的双重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自觉地加入到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列。我国作为一个高耗能国家,深刻认识低碳经济的内在规律,转变发展观念,才能实现长持续发展。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对策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1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会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谁就能抢占战略制高点。目前北欧部分国家已经走上了低碳的发展道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紧随其后。
(二)低碳经济为我国产业结构提供了调整方向。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即以低碳为导向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等低耗能产业,重点支持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为我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的技术涉及电力、石化、化工等传统部门,也涉及新能源开发、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等众多新领域。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新产业的兴起,扩大了对于高科技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新型产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带活一大批的企业和市场,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生活观念影响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主要价值观。但大部分的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者巨大的能源。
(二)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使得我们对资源依赖度较高。虽然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十多年过去了,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另外,从贸易结构上来说,中国产业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大部分出口的商品仍为高耗能、高依赖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三)我国能源结构的单一化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全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中仅CO2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GDP的2.2%。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为煤炭。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现状,决定了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煤炭的消耗会随之大幅度提高,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也将进一步增加。
三、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发展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
1、推行低碳示范区和碳排放标准认证。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模式,逐步向全国推广。同样,实行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有助于引导企业生产低排放型产品,也有助于诱导消费者积极选购“低碳商品”。
2、为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强化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列入征税范围规范和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倡导“绿色GDP”,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所谓绿色GDP,就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采用这一总量指标,有助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同样规模、总量和技术水平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其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可能相去甚远。我国能源密集度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就要调整区域布局,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三)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少。一是优化石油、天然气供应比例。通过扩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口周边国家天然气,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低碳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核能在扣除核材料生产和废物处理过程中所消耗能量后可视为无碳排放能源。
(四)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民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是企业生产的方向盘,也是政府决策的指南针。低碳经济需要全民参与,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高公众的低碳认知,引导公众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创新低碳消费产业,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文化。
(作者:中共东阿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参考文献:
[1]李京,《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经济要参》.
[2]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
[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2009》.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对策 思考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一)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低碳经济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用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21世纪围绕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竞争会日益激烈,谁能抢先发展低碳经济,谁就能抢占战略制高点。目前北欧部分国家已经走上了低碳的发展道路,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紧随其后。
(二)低碳经济为我国产业结构提供了调整方向。
中国经济的主体是第二产业,这决定了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是工业,而工业生产技术水平落后,又加重了中国经济的高碳特征。低碳经济的发展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指导方向,即以低碳为导向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低碳经济理论为指导调整一、二、三类产业的格局,发展现代装备制造业、现代物流业、服务业等低耗能产业,重点支持核电、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低碳产业的发展。
(三)低碳经济为我国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
低碳经济的技术涉及电力、石化、化工等传统部门,也涉及新能源开发、化石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二氧化碳捕捉与埋存等众多新领域。可以看出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带动一大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高新产业的兴起,扩大了对于高科技技术人才和高级技工人才的需求,进一步缓解社会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新型产业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可以带活一大批的企业和市场,从而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生活观念影响人们对低碳经济的认识。
“便利”是现代商业营销和消费生活中流行的主要价值观。但大部分的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者巨大的能源。
(二)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发展,使得我们对资源依赖度较高。虽然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但十多年过去了,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改变,这其中有着深刻的体制根源。另外,从贸易结构上来说,中国产业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于发达国家有较大落差,大部分出口的商品仍为高耗能、高依赖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
(三)我国能源结构的单一化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
目前全国85%的CO2、90%的SO2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大气污染中仅CO2造成的经济损失就占GDP的2.2%。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的65%左右为煤炭。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现状,决定了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以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将越来越大,煤炭的消耗会随之大幅度提高,由此带来的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污染气体的排放也将进一步增加。
三、关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几点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为发展低碳经济营造良好的环境。
1、推行低碳示范区和碳排放标准认证。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中国以上海和保定两市为试点推出“低碳城市”发展示范项目,希望从中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可行模式,逐步向全国推广。同样,实行低碳标志认证制度有助于引导企业生产低排放型产品,也有助于诱导消费者积极选购“低碳商品”。
2、为低碳经济的企业给予财税支持。制定支持企业参与低碳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强化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二是制定有利于低碳技术发展的税收激励政策。研究扩大消费税征税范围,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列入征税范围规范和引导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倡导“绿色GDP”,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所谓绿色GDP,就是把资源和环境损失因素引入国民核算体系。采用这一总量指标,有助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处于同样规模、总量和技术水平的经济,如果产业结构不同,其碳排放量和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可能相去甚远。我国能源密集度较低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明显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要提高产业结构水平,就要调整区域布局,严格控制能耗高、污染重的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大力发展能耗低、污染小、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第三产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
(三)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在三种化石能源中,煤的含碳量最高,石油次之,天然气最少。一是优化石油、天然气供应比例。通过扩大国内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进口周边国家天然气,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二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可再生能源是低碳能源,包括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核能在扣除核材料生产和废物处理过程中所消耗能量后可视为无碳排放能源。
(四)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人们向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民众的行为方式和消费选择,是企业生产的方向盘,也是政府决策的指南针。低碳经济需要全民参与,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变。利用各种宣传媒体,提高公众的低碳认知,引导公众可持续的消费方式,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创新低碳消费产业,从生产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消耗,流通环节降低碳资源的污染,消费环节降低对碳资源的依赖,把低碳文化变为全社会的主流文化。
(作者:中共东阿县委党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基层党建)
参考文献:
[1]李京,《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经济要参》.
[2]刘慧、成升魁、张雷,《人类经济活动影响碳排放的国际研究动态》[J],《地理科学进展》.
[3]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途径研究-国合会政策研究报告2009》.
[4]张坤民、潘家华、崔大鹏等,《低碳经济论》,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