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国人才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实践型人才受到空前关注,在该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工作面临全新的挑战与重大发展机遇,同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欲切实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效率,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为其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广大高职院校必须转变以往教学思维、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本文重点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调的加快,市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院校所承担的培养职业化实践人才教育任务更加繁重,以往的教学理念、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逐渐提高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受到种种因素制约,目前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诸多漏洞,教学效果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应及时总结反思,并采用有效策略弥补。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不完善
中国为法治社会,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为其提供指导与依据,但如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合作管理模式与规定并不完善,甚至漏洞百出,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教导与管理方面,双方不能开展亲密合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于在校期间积累足够实践经验,很难在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岗位工作中。
2、学生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
众所周知,中国高职教育地位较低,其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完全无法与高校相媲美,也未能得到大众认可,因此,文化课程成绩优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高、成绩优秀的教师也倾向于前往高校任职,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普遍较差,生源质量低,开展教学时受到诸多阻力。
3、校企沟通交流过程不顺畅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双方之间沟通交流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就学生培养问题达成一致,直接关系到最终教学结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但在与企业的沟通方面,缺乏健全机制,信息交换共享频率低,二者交流缺乏有效性,院校不能从企业处获取当下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很难确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方向,企业也无法对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获得深入了解,并提前挑选未来职工。
4、校企双方思想观念不统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互惠互利、高职院校借助企业的资源与环境来培养高质量人才,企业则提前在院校中选择具有潜力的学生, 根据自身需求培养未来职员。但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院校和企业通常都无法贯彻落实该模式的宗旨,院校意图在企业处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其它方面,而非根据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为其培养人才,企业也更倾向于已经具备较强能力的“成品”学生,未能尽到教育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或者为避免学生影响企业生产工作而不将其安排到一线岗位观摩与体验。从长远角度看,高职学院与企业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际发挥效用的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首先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必须转变思维,开展深入、密切的合作沟通,并结合双方的需求与发展方向共同确立管理机制。企业应当真正参与到对学生的教学与培养中,切实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培养其综合素质,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提供强有力支持;院校则应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与需求,与其签订有效合同,培养专项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针对在职教师执教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改变教师的根本教学理念,使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起重视,能够积极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招收教师以及学生时,也应当适当提高标准,秉持宁缺毋滥的观念,避免缺乏职业素养的教师进入师资队伍。
3、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3.1 构建实训基地
欲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必须重视其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观摩与实践机会,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涉及大量实验,构建完善的实验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大型设备、精密仪器等,因此实训基地造价较高,受经费限制,高职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企业碍于某些商业机密不便透露,或者实际岗位要求较高、不方便直接任用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可采用构建实训基地模式,为高职院校加大投资,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并将企业中少量淘汰、替换设备运送到实验室,供给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当下行业中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学校则应当为企业提供招收职员的优先权,并提供诸如校长推荐、保送等特殊人才吸纳渠道,为企业输送高端人才。此外,还可在企业内开辟小部分区域,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通过支付使用费用来组织师生前往开展实践教学,企业可同时与多所院校合作,學校也能够有更多选择,满足自身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要求。
3.2 引入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模式为目前常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一,院校与企业达成一致后,可按照计划与规定组织已完成专业课学习、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在生产一线顶岗锻炼,观摩并学习该行业生产模式,企业则根据学生表现,逐渐将其安排在特定岗位,参与生产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并选取其中优秀者留下任职;若是学生在某岗位表现不佳,还可实行轮换制,组织学生分批在不同岗位体验实际工作,寻找未来发展方向。
3.3 采用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模式为密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已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效能,逐渐得到推广与普及。用人单位根据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与本企业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因素,制定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并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缺乏的人才数量来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拟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签订合同订单,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职能。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下订单后接受二者提供的特定教育,高职院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则负责实践培养,毕业后, 学生可直接进入岗位。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避免学生无法寻找对口工作的现象,另外,企业可深入参与教学工作,为自身发展谋求出路。
三、结束语
在现今的知识经济体系中,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升,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采用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开展改革,才可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企业也必须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宣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20(18):173-175.
[2]张春梅.互联网+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市场,2020(18):178-179+181.
[3] 郑明言.浅谈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策略[J].科技风,2020(17):204-205.
[4] 胡英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双高计划”背景[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6):72-75.
作者简介:
曹振法,男,1974.04.06,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的管理与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引言: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调的加快,市场形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职院校所承担的培养职业化实践人才教育任务更加繁重,以往的教学理念、方法与人才培养模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变化、满足社会逐渐提高的需求,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未来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受到种种因素制约,目前中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还存在诸多漏洞,教学效果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为此,应及时总结反思,并采用有效策略弥补。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现存问题
1、校企合作管理模式不完善
中国为法治社会,合理的规章制度是一切工作开展的基础保障,能够为其提供指导与依据,但如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相关合作管理模式与规定并不完善,甚至漏洞百出,尤其是在对学生的教导与管理方面,双方不能开展亲密合作,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于在校期间积累足够实践经验,很难在毕业后直接投入到岗位工作中。
2、学生教师专业素质不达标
众所周知,中国高职教育地位较低,其能够获得的教育资源完全无法与高校相媲美,也未能得到大众认可,因此,文化课程成绩优异、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不会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教学水平高、成绩优秀的教师也倾向于前往高校任职,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素质普遍较差,生源质量低,开展教学时受到诸多阻力。
3、校企沟通交流过程不顺畅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双方之间沟通交流是否有效、是否能够就学生培养问题达成一致,直接关系到最终教学结果,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已经开始采用校企合作模式,但在与企业的沟通方面,缺乏健全机制,信息交换共享频率低,二者交流缺乏有效性,院校不能从企业处获取当下人才市场的主要需求,很难确定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人才培养方向,企业也无法对院校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获得深入了解,并提前挑选未来职工。
4、校企双方思想观念不统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是互惠互利、高职院校借助企业的资源与环境来培养高质量人才,企业则提前在院校中选择具有潜力的学生, 根据自身需求培养未来职员。但实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院校和企业通常都无法贯彻落实该模式的宗旨,院校意图在企业处获得更多资金支持,用于其它方面,而非根据企业提出的实际需求为其培养人才,企业也更倾向于已经具备较强能力的“成品”学生,未能尽到教育责任、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或者为避免学生影响企业生产工作而不将其安排到一线岗位观摩与体验。从长远角度看,高职学院与企业未能形成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教学效果十分有限。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研究
1、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对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际发挥效用的过程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在开展校企合作时,首先应建立健全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必须转变思维,开展深入、密切的合作沟通,并结合双方的需求与发展方向共同确立管理机制。企业应当真正参与到对学生的教学与培养中,切实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与实践机会,培养其综合素质,并加大对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提供强有力支持;院校则应深入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与需求,与其签订有效合同,培养专项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重视对教师的管理与培训,针对在职教师执教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改变教师的根本教学理念,使其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提起重视,能够积极引入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在招收教师以及学生时,也应当适当提高标准,秉持宁缺毋滥的观念,避免缺乏职业素养的教师进入师资队伍。
3、优化校企合作模式
3.1 构建实训基地
欲培养高端技术人才,必须重视其操作能力,为学生提供大量观摩与实践机会,高职院校中部分专业涉及大量实验,构建完善的实验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大型设备、精密仪器等,因此实训基地造价较高,受经费限制,高职院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设现代化工程实训基地,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企业碍于某些商业机密不便透露,或者实际岗位要求较高、不方便直接任用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可采用构建实训基地模式,为高职院校加大投资,建设完善的实训基地,并将企业中少量淘汰、替换设备运送到实验室,供给学校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熟悉当下行业中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学校则应当为企业提供招收职员的优先权,并提供诸如校长推荐、保送等特殊人才吸纳渠道,为企业输送高端人才。此外,还可在企业内开辟小部分区域,作为校外实训基地,高职院校可通过支付使用费用来组织师生前往开展实践教学,企业可同时与多所院校合作,學校也能够有更多选择,满足自身不同专业的实训基地要求。
3.2 引入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模式为目前常用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之一,院校与企业达成一致后,可按照计划与规定组织已完成专业课学习、具备较高理论水平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企业,在生产一线顶岗锻炼,观摩并学习该行业生产模式,企业则根据学生表现,逐渐将其安排在特定岗位,参与生产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并选取其中优秀者留下任职;若是学生在某岗位表现不佳,还可实行轮换制,组织学生分批在不同岗位体验实际工作,寻找未来发展方向。
3.3 采用订单培养
订单培养模式为密切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如今已经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和效能,逐渐得到推广与普及。用人单位根据未来人才市场需求与本企业发展现状、未来规划等因素,制定较为全面和完善的人才引进计划,并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缺乏的人才数量来与高职院校开展合作,拟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签订合同订单,双方共同承担对学生的教育职能。学生可根据自身特长与意愿选择培养方向,签下订单后接受二者提供的特定教育,高职院校负责传授理论知识,企业则负责实践培养,毕业后, 学生可直接进入岗位。该模式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可完全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避免学生无法寻找对口工作的现象,另外,企业可深入参与教学工作,为自身发展谋求出路。
三、结束语
在现今的知识经济体系中,人才市场对于毕业生的要求逐渐提升,高职院校必须与时俱进,采用有效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针对过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开展改革,才可切实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企业也必须积极参与到人才培养工作中,为自身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宣慧.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模式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20(18):173-175.
[2]张春梅.互联网+ 人工智能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智能工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新模式[J].中国市场,2020(18):178-179+181.
[3] 郑明言.浅谈校企合作视角下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策略[J].科技风,2020(17):204-205.
[4] 胡英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双高计划”背景[J].辽宁高职学报,2020,22(06):72-75.
作者简介:
曹振法,男,1974.04.06,汉族,山东潍坊人,硕士学位,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的管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