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痛饮”指南

来源 :财富生活·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国家 大酒量


  丹麦地处欧洲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一个有着丰富啤酒文化的国家。相较于邻居德国和瑞典,总人口仅有550万的丹麦是个标准的“小国”,但从人均啤酒消费量来说,丹麦却是个名列前茅的“大国”。究其原因,丹麥所处的纬度远高于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区。因此,啤酒成为这里重要的酒精饮品。同周边国家一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啤酒既承担着“液体面包”的职责,还替代不干净的水,成为当地人主要的饮品。
  说到这儿,有一个或许你难以相信的事实——平均一名丹麦人一年要喝掉89.9升的啤酒,而这巨大的消耗量背后是强大的丹麦本土啤酒酿造业在支撑。


“Egtved Gir's Beer”,据说跟3300 年前的配方一样。


酿酒师J.C.Jacobsen



  丹麦的啤酒酿造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70年。当时的啤酒都用蜂蜜调味,里面混入欧洲常见的浆果、小麦、香肠梅,以及大量的花粉,又被人称作“艾特维女孩的啤酒”。艾特维是丹麦青铜器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就像我们的马王堆汉墓女尸)。在她的出土棺木中,人们发现一个树皮制成的木桶,木桶的底部铺着一层厚厚的棕色沉淀物。经研究证明,棕色沉淀物是一种发酵的饮料,很可能就是用蜂蜜调味的啤酒。是否好奇如此“古法”的啤酒是何味道?你现在还可以在丹麦买到“Egtved Gir's Beer”,据说跟3300年前的配方一样。
  要说啤酒酿造,怎能没有重要原料“hop啤酒花”呢?时至今日,它虽然被普遍认为是土生土长的丹麦植物,可事实上,它是由中世纪的修道士们带来的。1473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一世下令增加啤酒花种植,以减少对德国进口啤酒花的需求。他的继任者们纷纷效仿,此后的两百年间,丹麦国内的啤酒花种植大幅上涨。至1687年,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就有140家酿酒厂,全部都生产艾尔,也就是上层发酵的啤酒。1845年,一位名叫J.C.Jacobsen的酿酒师前往慕尼黑的啤酒厂参观时得到了一些底层发酵啤酒——拉格的酵母。他小心翼翼地将酵母偷带回国,当年冬天就迫不及待地开始酿造第一批拉格啤酒。两年后,知名啤酒品牌嘉士伯(Carlsberg)创立,成为如今全球最大的啤酒品牌之一。难以想象如果他当年没有偷带酵母,今天的啤酒行业会是怎样一番景象,也许当道的就不是国际风的浅色拉格了。

“活力四射”的丹麦啤酒业



各色精酿啤酒厂商在丹麦的啤酒市场占有不可忽视的份额。 图/ 视觉中国


成立于2006 年的Mikkeller 是目前丹麦最受欢迎的本土精酿品牌之一。



  丹麦人是真的把喝啤酒当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刚了解丹麦的啤酒文化,不免误以为丹麦人喝的都是嘉士伯和法克。一般而言,当某个行业被巨头垄断,小型和新型企业都很难生存,但偏偏这没难住丹麦人,他们成立了“丹麦啤酒爱好者协会 Danske ?lentusiaster”,短短十年间聚集了上万会员。也正是他们将精酿啤酒(小型啤酒厂/作坊)带入丹麦,甚至使其占有不可忽视的市场份额。最开始,“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比利时、捷克、德国的啤酒是他们消费的主力。渐渐地,本土出现了不少精酿先锋,随着产业的整体专业度提升,丹麦精酿啤酒行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
  2006年刚成立的Mikkeller就刚好诞生于这一波啤酒浪潮中。这个“出生”在厨房的啤酒品牌,起初只是创始人Mikkel Borg Bjergs? 和 Kristian Klarup Keller想试着在家“复制”那些进口的精酿啤酒,因为“它们太好喝了,为什么不自己酿呢”?
  时任高中化学课老师的Mikkel凭借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对啤酒的一腔热忱,在品牌成立当年就被丹麦啤酒爱好者协会提名为年度啤酒厂,足以证明其技术之好。对自身经济状况的清楚认知,更是让他们选择环球飞行酿酒,而不是成立自己的啤酒厂。“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句话被Mikkeller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只负责酿酒,且只酿制合作啤酒厂最擅长的啤酒。让其声名大震的啤酒是一款帝国世涛(Beer Geek Breakfast),这款啤酒用燕麦和法压壶冲的猫屎咖啡一同酿造,“这款苦度较低的咖啡更适合啤酒的酿造”。最近它还在上海静安开了一间啤酒吧,提供20种风格各异的精酿啤酒。

丹麦人喝什么啤酒


  以最简单易懂的酒精度分类,丹麦人喝的80%啤酒都是4.6%的浅色拉格,这又能分为三种不同风格的:丹麦皮尔森——“寡淡、略有啤酒花香气”,丹麦风格的深色拉格慕尼黑啤酒——“略有焦糖感”,以及经典拉格——“比丹麦皮尔森风味更多,颜色更深”。除此之外,还有酒精度5.6%,口感更甜一些,出口的、“偏德国的”的拉格。如果在丹麦酒吧喝酒,那会更推荐平均水平更稳定下层发酵的波特/世涛。
  对啤酒更了解的丹麦人在喝精酿啤酒的路上已经走了很多年。丹麦的啤酒厂在一段时间内深受美国精酿啤酒的影響,尤其是在啤酒花的选择上。他们生产许多美式IPA和浅色艾尔,还有一些啤酒厂在复制英国啤酒一事上经验十足;比利时风格不是那么热门,但嘉士伯酿造过一款当季特别款的Abbey Dubbel,成品让人惊艳。这款深色、口感偏甜的比利时修道院风啤酒实在是与其工业化量产的啤酒呈两个极端,让喝过的人都难以忘怀。他们还在自己的精酿厂里酿造IPA、大麦酒、棕色艾尔等,有些冠以嘉士伯的商标,有些则以创始人Jacobsen命名。
  如果以酿酒厂来分类,基本上丹麦人不是喝嘉士伯,就是喝皇家。嘉士伯和乐堡强强联合后占有丹麦最大的啤酒市场份额。皇家(Royal Unibrew)则包括Albani、Ceres、法克、Maribo等稍小一些的啤酒品牌。除了这两大集团,还有Hancock、Fuglsang等一众独立啤酒厂,Herning等自有啤酒厂的酒吧、以及复刻古老啤酒配方 的Skands这一类的精酿啤酒厂。

要喝“更好的”啤酒



丹麦国内消费的基本都是浅色拉格。 图/ 全景网

  拉格啤酒随之席卷全国,老式啤酒的份额迅速被抢占。之后的一百年间,丹麦国内消费的基本都是浅色拉格。其中又以嘉士伯和乐堡(Tuborg)为市场主力,另外的本土品牌,Faxe法克(现在的皇家皮尔森)、Hancock、Fuglsang等也渐渐为更多消费者认识。新世纪开始,大众开始对更小众、精品的啤酒产生兴趣,这很大程度得益于丹麦经济发展迅速,国民对“要过更好的生活”的向往。


当代丹麦人开始消费更多奢侈品,他们享用更有趣的食物,尤其是对啤酒的要求变得更多、更具体。 图/ 全景网


在2002 至2008 这短短的6 年间,丹麦从19 间啤酒厂急速发展出超过一百间啤酒厂。 图/ 全景网

  当代丹麦人开始消费更多奢侈品,他们享用更有趣的食物,尤其是对啤酒的要求变得更多、更具体。从消费总量来看,就像其他的欧洲国家一样,千禧年后丹麦的啤酒消耗量下降,但小型啤酒厂却悄无声息地开始盈利。在2002至2008这短短的6年间,丹麦从19间啤酒厂急速发展出超过一百间啤酒厂。全国啤酒龙头老大嘉士伯也在哥本哈根瓦尔比的访客中心附近开设一间精酿啤酒厂,专门用来酿造各种少见的精酿啤酒。


丹麦人酿制啤酒时会加入各种本地香草 图/ Calsberggroup



在丹麦,圣诞限定啤酒上市的日子称为“J-day”,对当地人来说意义非凡图/ Den Danske Kro

用限定啤酒开启圣诞节的丹麦人


  对小众啤酒的热情将消失了近百年的艾尔啤酒重新带回丹麦,也为丹麦的啤酒行业注入了许多新鲜的血液。新一代丹麦啤酒人不仅向附近的德国、比利时和英国学习精酿啤酒,甚至还跟美国取经。他们深耕于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通过研究本地香草,如沼泽桃金娘、苦艾、蓟和本土浆果,使其在啤酒中发挥作用。丹麦啤酒中历史更悠久的覆盆子、越橘、杜松、蔷薇果、薄荷和苹果也渐渐回归,甚至古老的波罗的海波特风格的啤酒也重回舞台。每逢圣诞节和复活节,大部分啤酒厂都要推出特别款啤酒,“圣诞限定啤酒”这一传统流传至今。
  “J-day”,就是圣诞限定啤酒上市的日子。它虽不是官方假期,却是丹麦人默记心间的重要日子,如同一些西方国家的圣诞点灯仪式那般意义非凡。每年11月的第一个周五,晚上8点49分,这是一个需要精确到分的隆重时刻。丹麦人走进街头的酒吧,参与各式各样的庆祝活动,免费的啤酒、特别的乐队演奏,萦绕在人们周围。但无一例外的是,男男女女都身着圣诞或妖精主题的服装,以庆祝圣诞啤酒的上市(或是即将来临的圣诞假期),以至于每年的这一天晚上,丹麦警察无一例外,都要加班加点查酒驾,J-day的国民度之广也就可见一斑了。

不喝啤酒的丹麦人都喝什么


  除了啤酒之外,丹麦还盛行一款本土产的烈酒——阿瓦维特(Akvavit),语义来自拉丁语“Aqua vitae(生命之水)”。这款烈酒用土豆和谷物作为原料,在丹麦有数百年的历史。因为蒸馏中添加草本或香料,它散发着一股迷人的小茴香和香菜味。
  但如果不喜欢香菜味怎么办?Brennivin 等你品鉴。



  这款烈酒与阿瓦维特最大的区别就是添香料蒸馏与否。说得简单点,就是丹麦人的“伏特加”,不过这款酒诞生时,丹麦人还不知道“伏特加”这个词。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丹麦人还喜欢喝热红酒,在丹麦语中称为Glogg。 图/ 全景网

  全球最老的酒精类饮品之一——蜂蜜酒(Mead),至今仍是部分丹麦人的心头好。水和发酵的蜂蜜,只需这两种原料即可酿造。饮用前根据个人口味加入水果、香料等各种配料,甜甜的口感,简单易饮。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丹麦人还喜欢喝热红酒,在丹麦语中称为Glogg。做法是把丹麦产的红酒加热,放入肉桂、丁香、肉豆蔻等常见香料,稍加熬煮即可。
  即便还有以上几个可供痛饮的替代选项,丹麦人对本国产的啤酒依然保有异常严肃认真的态度。他们热衷于复兴传统丹麦食品。啤酒作为农作物的衍生品,要求农作物本身具有优秀的品质,而丹麦作为北欧国家,这里的日照时长、降雨量、风,以及土壤类型都有其独特性,它的气候为部分农产品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种植环境,这里的大麦、谷物、草本植物都被认为是优质产品。近些年,啤酒厂开始研究古老的大麦和啤酒花品种,希望从中有所发现。
  美酒与美食从来都是良配,曾经世界第一的餐厅Noma就位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酒单上的啤酒十分“丹麦”,可惜如今餐廳已经停业。如果下次有机会前往丹麦,不妨让当地人带去地道的丹麦风格餐厅,体验丹麦美食与丹麦啤酒的新颖搭配。
其他文献
探寻原初之味  贵州境内大大小小的苗寨星罗棋布,首选还是探访西江千户苗寨。这里是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最完整的地方,整个苗寨由十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串联而成,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雷山,也被誉为苗家人的布达拉宫,是苗族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方,至今仍保留著许多古老而传统的苗族仪轨。  放眼望去,几个山头都密密匝匝地站满了吊脚楼,颜色、气质相仿。一家勤快的村民
期刊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在他的名篇《自由与爱情》中如此歌颂自由,而这或许也能为此前不幸遇难的翼装飞行员刘安的极限人生写下注脚。  作为自由的代名词,天空、鸟儿、飞翔,是人类永恒不变的向往。在追寻飞天之梦的路上,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发明了飞机;2019年,这一伟大发明帮助全球45亿人次去往世界各个角落,这一数据是十年前的两倍。当乘坐航
期刊
在電商经济的带动下,直播带货成了各地销售特色农产品的新方式。  图为贵州省某县的两位苗语新闻女主播正在为当地刚丰收的600万斤枇杷卖力吆喝。
期刊
2018年,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允许尚未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允许在海外上市的新兴经济公司赴港二次上市;允许同股不同权的新经济体赴港上市。  规则修改至今,小米集团、美团点评成功以同股不同权方式实现港股上市;康希诺生物、信达生物、启明医疗等17只生物科技公司成功在香港地区上市;2020年5月上市的沛嘉医疗,上市首日中签一手的打新收益达10440港元,将生物科技公司打新推向高潮。  2019年
期刊
沉默的巡游  作者│[日] 東野圭吾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年│2020年3月  定价│59元  东野圭吾再度登顶《周刊文春》推理榜年度第1名的全新长篇小说,其笔下最具人气的神探汤川学再度登场。小说讲述了一桩众目睽睽下的凶杀案:小镇上最受欢迎、宛如偶像般的女孩佐织已经失踪三年了。漫长的等待中,却只等来了她遇害的噩耗。大家公认的凶手被释放,而后就传来了他被杀的消息,于是所有人都成了嫌疑人。肥
期刊
仲富兰  当前全球抗疫,粮食安全一直是人们最关心的话题。几千年以来,导致人类非正常死亡的原因一直没有变過,它们分别是饥荒、瘟疫和战争,而且,瘟疫常常与饥荒与战争相关联。一千年前的一场大疫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写道:“门薪馈无米,厨灶炊无烟”“未敢扣门求夜话,时叨送米续晨炊”,那场面令人心痛!大疫之后必有灾荒,粮食安全始终是历朝历代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中国人的岁时节令,每年正月廿五有“填仓节”,
期刊
董明珠和陶华碧都曾说过一句相同的话:“如果不是丈夫去世,就不会有我的今天。”  苦难是人生的分水岭,这两个女人却在丈夫死后白手起家,走上人生巅峰。与董明珠不同的是,陶华碧既没有读过书,甚至从小也未享过福。陶华碧在贵州湄潭县一个农场里,是家里第八个女孩,父母原本盼望添个男孩的愿望落空。于是20岁那年,陶华碧就嫁给了地质队的会计,生了两个儿子。  丈夫因肝病去世后,陶华碧开始摆摊卖菜供两个儿子上学。4
期刊
來自美国芝加哥的街头艺术家Nate Baranowski擅长用粉笔创作3D立体画。他经常在街道上用粉笔画出令人惊叹的3D立体效果,天坑、危楼、障碍物在他的画笔下栩栩如生,仿佛真的让观众身处险境。
期刊
武汉话里,“过早”是一个动宾短语,表示吃早餐,而“过早的”则指代了一切可作为早餐的东西。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道光年间叶调元印刻的《汉口竹枝词》:“小家妇女学豪门,睡到晨时醒梦魂;且慢梳头先过早,糍粑油饺一齐吞。”小家小户的妇女早晨起床,且不管梳妆打扮这些小事,一切都等过了早再说——可见过早这件事在寻常武汉人心中是多么重要。  “过早一个月不重样”这话放在武汉是绝对不夸张的。除了享誉全国的热干面
期刊
莫里康内指挥乐队演奏 图/ 视觉中国  1928年,莫里康内出生于意大利罗马,父亲是一名小喇叭演奏家,他在12岁时进入罗马的Santa Cecilia音乐学校学习音乐。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突飞猛进地学完了4年的课程,甚至当时还有报道说这个神童6个月内就掌握了所有知识。报道或有夸张,但在以极其优异的成绩毕业以前,他的确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他所喜爱的另一门专业——小号。  毕业后,莫里康内一直致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