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情入境 且疑且思

来源 :空中英语教室·科学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zlw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历史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注重史料的运用和问题情境的设置正成为有效课堂的主要表征,笔者通过对《辛亥革命》一课教学方式的新探索,尝试打破传统的完全依托于教材架构的叙事式教学模式,用多元“史料”来还原历史,用学生“活动”来个性化地解读历史,使学生的情感浸润于历史的情境之中,思维发轫于历史的“疑点”之上,即所谓历史课堂教学的“入情入境、且疑且思”。让教学行为发生在学生知识、情感、经验的最近点;用感性的史料呈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距离。
  【关键词】《辛亥革命》史料教学情境导学
  
  辛亥革命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集聚已久的各种变革能量的集中释放,是近代资产阶级各种救国方案的最完整表达,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辛亥革命向来是重点、难点,无论是旧版教材还是打当今各个版本的新教材,都把辛亥革命作为单列章节来处理。在人教的旧版教材中,辛亥革命整整占据了一个章节,需四课时才能完成,在人教新版的教材中,将其压缩为一课时,但涉及的内容却未缩减多少,且化整为零,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变迁等方面加以详尽阐述,分散在必修三个模块和各本选修教材中,涉及革命史、近代化史、文明史和社会史等多种史学范式,使辛亥革命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性事件,以更丰满和多元的角度呈现在学生面前。但教材也存在内容分散、知识点重复、要点不明晰等弊端。如三民主义的内容和评价分别出现在必修一和选修三中,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难处理,只能重复教学。《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必修一、必修三和选修四中都有涉及,固然因为《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必须加以重点解读,但造成不同模块在词句表述上有出入,严谨性不够。
   教材叙事方式的变化也对一线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就必修一《辛亥革命》一课而言,如果不对诸多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只蜻蜓点水般顾及所有细节,讲授分析面面俱到,就会导致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眉毛胡子一把抓,酸甜苦辣一锅煮,更别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了。新课标对这一课的学习要求是:“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在旧教材中被重点强调的“三民主义及其认识”、“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等内容课标均未做特别要求,因此授课时应大胆取舍,重新整合,突出要点。借用华东师大聂幼犁教授对历史教师的话:“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只有高于课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课本。”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对《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方式作一些新的探索。
   一、教学准备:备学生、备教材,让教学行为发生在学生知识、情感、经验的最近点。
   制作《辛亥革命知多少》的学生问卷调查,主要包括“我最了解的辛亥人物”、“我最感兴趣的历史事件”、“我的疑问是……”三个项目。通过问卷,对学生的基本知识、兴趣指向有总体的把握,为教学设计设定标尺。利用网络搜集相关史料,了解最新史学研究成果与动向,并分类整理,如较权威的“辛亥革命”网站(www.xhgmw.org)。同时,对教材体系进行重新整合,将教材分为“国难当头”、“走向共和”、“彪炳千秋”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革命爆发的背景,主要强调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二部分讲述革命的过程,分为“构想共和”(革命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实践尝试),“浴血共和”(武昌首义),“初创共和”(建立民国、制订约法、终结帝制)三块。第三部分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导入设计:用感性的史料呈现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入情入境。
   展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的图片、资料以及其《与妻书》部分段落:“……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 让学生感受那个“遍地荆棘,满街狼犬”的时代,更让学生体会林觉民烈士舍去儿女私情,抛却个人幸福,投身救國事业的伟大人格。
   当学生为林觉民烈士的事迹深受感染之时,展示中新网的一段新闻“革命先驱林觉民塑像大半被毁塞满垃圾”,当同学们在历史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中陷入沉思时,教师可以用富有情感的话语适时总结:“烈士塑像倒了,破碎了,我们可以重新再塑。可烈士们的精神如果倒了,被遗忘了,丧失了,再想重新树立,就很难了!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让我们走入百年辛亥,感受风云激荡……”
   三、新课推进:以多样化的史料激情诱思,以个性化的活动彰显学生主体。
   在教学中,教师运用文字、图片、影音等典型性史料为学生创设情境,模拟“历史的现场”,对史料的解读则充分让权于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主题辩论,小品表演等方式表达学生对历史个性化的理解。笔者试撷取几例加以说明:
   例一:“资产阶级革命兴起的历史背景”
   史料一:《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史料二:展示图片:《时局图》和《辛丑条约的签订》
   根据上述史料设问: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怎样的“生死存亡的关头”?(面临被瓜分的危机)中国社会各阶级是怎样“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随着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等一系列爱国救亡运动的失败,许多中国人普遍感到依靠清政府来挽救民族危亡已经是绝无可能了,革命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二:“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史料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洲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节选自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告各友邦书》)
   (革命后)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节选自鲁迅《阿Q正传》)
   从史料一引导学生得出认识: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帝国主义还抱有幻想,脱离人民群众,因此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社会依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
   史料二:林伯渠同志在四十年前曾经很有感慨地说: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从史料二得出结论:辛亥革命最伟大的历史意义就在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史料三:“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辛亥革命后,民众都把辫子看成是甘心作清朝奴隶的标志,纷纷自行剪去;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 帽…… ”
   展示民国初年剪发辫、易服饰的图片资料
   从史料三可以看出辛亥革命起到了改变社会陋习,推动近代社会习俗进步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从社会史的角度去解读辛亥革命,如,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地方史志、文献资料了解辛亥革命期间无锡地区的变化,完成历史小论文“辛亥革命中的无锡”。
   例三:主题活动“穿越时空、感悟历史”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不可能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开放性的主题活动形式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如,在讲完“辛亥革命的影响”之后,由学生上台表演情境小品“辛亥革命中的我”
   情境:辛亥革命后,社会各阶层和各种政治力量都在经历着一次历史性巨变。
   角色:
   A工人
   B实业家或资本家
  C革命党人
   D立宪派和投机政客
   E帝国主义
   F旧官僚(前清官员)
   G其他
   要求:请同学们结成讨论小组,每位同学任选一角色来谈“你”身边的变化和感受,注意小组内的成员角色不要重复,发言要有史实依据。
   任何教学方式创新的背后都潜藏着自觉或不自觉的教学理念与思维习惯。结合本课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对新课程教学的感悟:
   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新课程下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的发生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单向过程,而是在充分理解学生思维方式、知识经验水平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对历史的主动探究欲望,培养其自我解读历史的能力,增强理性思维,最终促进其现代公民素质的养成。简单地说,即是以学生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
   而历史学科区别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特征还在于“对过去的准确的、真实的还原”,因此,史料是历史教学发生的基点。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对史料呈现、史料解读、史料反思的几点原则,概括为六个字: “真、实、理、趣、疑、思”。“真、实”,即史料的呈现必须是真实的,是全方位展示历史事件和人物原貌的;“理、趣”,即对史料的解读是生动、活泼的,是理性和趣味性的结合(这里的趣味性不是简单、庸俗地打趣,而是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真实的欲望);“疑、思”,即是指教学能赋予学生思维的空间,拓宽认知的维度,使课堂教学留有余味。
   在《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尝试打破传统的完全依托于教材架构的叙事式教学模式,紧扣课标,整合教材,用多元“史料”来还原历史,用学生“活动”来个性化地解读历史,使学生的情感浸润于历史的情境之中,思维发轫于历史的“疑点”之上,即所谓“入情入境、且疑且思”。
其他文献
在以七号秀进入NBA后,即将加入芝加哥的LAURI MARKKANEN肩上承担起了很多重任。而对公牛而言,这位拥有七尺身高和超强投射能力的亚利桑那大学毕业生,绝对会是重建道路上最完美的拼图之一。  活塞前锋斯坦利·约翰逊在去年夏天返回母校亚利桑那大学时,他注意到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既有着柔和的跳投,还擅长打快攻,更可以趁着防守者打盹冲击篮下。  之后,约翰逊很快就知道了,这个年轻人名叫劳里·
期刊
你或许对JUSTIN PATTON一无所知。他既没有属于自己的标签,也没有令人炫目的个人集锦。但这位来自于克雷顿的七尺全能球员毫无疑问是首轮秀中的佼佼者,所以,你最好熟悉熟悉他。一定要尽快!  一切都要从勒布朗·詹姆斯说起。他还是高中生的时候,我们杂志就刊登过有关他的文章,ESPN也转播了他的比赛,《体育画报》甚至还让他成为了封面人物。自勒布朗开始,高中球员们逐渐走到了聚光灯下。等到他们参加选秀的
期刊
THE KYRIE IRVING-ISAIAH THOMAS TRADE HIGHLIGHTED THE DESIRE FOR BOTH PLAYERS AND FRONT OFFICES TO MOVE ON FROM THE STATUS QUO DURING A HECTIC SUMMER. IT’S NOT A GOOD OR BAD THINGIT’S JUST A REALITY OF
期刊
姚基金慈善赛前一天,全国的各家媒体分别抵达香港,有着充裕的时间准备报道这一盛大赛事。但对于2.26米的姚明主席来说,时间却显得十分紧迫。  出现在香港九龙的海逸君绰酒店发布厅前,姚明正在印度的班加罗尔,亲自督战中国女篮亚洲杯。  毕竟,这是他成为中国篮协主席后“国字号”球队第一个正式洲际比赛。中国女篮姑娘们本有机会在姚明的见证下,时隔6年后重回亚洲之巅,可事实却是在半决赛败给了实力一般的日本队,两
期刊
一年一度的阿迪达斯詹姆斯·哈登中国行,可以说是每年盛夏的篮坛重头戏。作为联盟炙手可热的巨星,此番中国之行,哈登将到访两座城市——杭州和广州。在那里,他不仅将向球迷展示自己最新的Harden B/E战靴以及Harden Vo1. 1 LS,他还出现在了广州阿迪达斯#火拼#城市总决赛上,亲自为#火拼#全国总冠军加冕。  游玩天堂  人气爆棚的哈登将“人间天堂”——杭州,作为此次中国行的第一站。而位于武
期刊
丹尼斯·史密斯感覺很困惑,也很饿。这真是漫长的一天。因为明天就是事关前途的选秀大会了,所以今天这里充斥着各种慈善活动和无休止的媒体会,还有到处寻觅着商业合同的赞助商。我刚才提到的那些媒体,是想把纽约的每个区都占领吗?  史密斯实在是难以抽出时间来吃上一小口,为此一位公关人员给他准备了用小纸盘装好的饼干和水果。这里面肯定有草莓,草莓旁边的黄色三角形碎块好像是菠萝。  在曼哈顿凯悦酒店的大厅里,头戴耳
期刊
【摘要】教师的形象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在外表、气质、风度、学识、内涵上潜心修炼,才能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好老师。  【关键词】教师教育形象塑造    从教多年,深感作为一个教师应当比任何人更懂得注意自身的形象,很多学生对所学功课的喜好,还真的与其对任课老师的态度有关.要让自己的课让学生喜欢,就要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  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是让人喜欢的呢?  养眼的老师  人都是视
期刊
More than a month has passed since the NBA’s last competitive game, but a funny thing is taking place: The league is as relevant in July as it was when the Warriors were cutting down the Cavaliers in
期刊
【摘要】翻译思维是指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对译文中原文意义进行重构的过程。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两者的研究对象相同,即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所不同的是,前者主要关心的是文本和书面中运用的语言,而后者更重视口语交际及其动态特点。尽管两门学科有着不同的着重点,但绝不妨碍借鉴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翻译活动。本文从以下三方面论述了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1)翻译概念的本质2)交际的本质3)如何解决语
期刊
16年前的一个安静午后,我们走进了这所位于阿克伦的小天主教高中,采访当时篮球队中的一些孩子们。16年后的又一个宁静午后,我们又来到了这里,坐在当年采访过的一个孩子的面前。这种感觉十分超现实。  与当年不同的是,如今我们坐在这个孩子的办公室里,他已成为了这所学校的体育总监。  “能回家绝对是很棒的感觉,”威利·麦基说,他曾是圣文森特-圣玛丽高中2003年的毕业生,他在去年被母校聘任,“能够与优秀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