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高中化学实验课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l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中学课程改革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发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能力是化学科学探究中最重要、最基本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做好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高中化学 实验教学 实验能力
  一、提高化学实验能力的策略
  1.认真做好每一个学生实验。实验能力的培养若只靠课堂实验的观察是远远不够的,绝知此事要躬行,因此,要重视学生实验。应源于课本又要脱离课本,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设计学生实验;引导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提高实验效率及效果
  2.运用课外活动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课外活动实验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上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的功能,这一点可以从课外活动实验的具体操作过程中得到证明。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外活动实验的过程中亲自参与实践活动的每一环节,或者到社会上做调查研究,或者到学校查阅研究资料,有条件的话通過师生共同讨论、设计和制作出多种实验方案,最终使问题得能解决。
  二、帮助学生培养基本的化学实验思维能力
  化学实验思维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实验前、实验中和实验后的思维。对于探究性实验,实验前要分析面临的问题,依据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或有关的知识经验构筑假设,并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方案设计时,要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依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考虑仪器装置的选用与连接以及操作方法,安排操作步骤,评价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等。实验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验对现象与性质、实验原理与装置、现象与装置、现象与操作等之间的关系,以及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进行思考。实验后要对实验所得的结果,包括各种实验现象、事实和数据等,进行加工处理,以形成化学概念、得出化学规律、认识物质的性质、推断物质的组成等,并归纳总结实验成败的经验教训。化学实验思维过程就是人脑对化学实验问题进行思考的程序或流程。对于一般化学实验的思维,其过程是:明确问题,实验与观察,收集思维材料,加工处理,得到结论,运用于新情景,以验证结论获得成功。对于探究性化学实验的思维,其过程则为:明确问题,提出假说,形成方案,实验与观察,收集材料,加工处理,验证假说,获得成功。化学实验思维的基本方法有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在评价化学实验方案优劣等时往往还要运用臻美的方法。所谓臻美的方法,就是在研究化学实验问题时,对尚不完美的化学实验问题,如化学实验的假说、方案等进行加工、修改以至重构,使之更加完美的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创造思维方法,也是评价化学实验问题和结果的重要手段。要使学生学会化学实验思维的方法,应把重点放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按照思维过程对课堂实验事实和现象一步一步地进行逻辑思考,并指出各步加工处理中所采用的方法,这样既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思维过程与方法,又能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三、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在操作与应用中完善发展学生综合实验能力
  教师要经常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让教学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教师可将教材上的陈述性文字配以相应的实验,以实验教学的形式出现。可以将演示性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学生课堂小组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调动其积极性。教师对在实验室里进行的学生实验课要高度的重视,要组织好、设计好、安排好、指导好。要教育学生珍惜动手能力培养的机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能力必须在实际动手操作中才能得以煅炼提高。在多种形式的教学中,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开展对完善发展综合实验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化学实验探究是科学探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化学教学中最常见最主要的探究活动,是化学实验教学中落实科学素养目标的重要途径,也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学观的具体体现。有条件的话,化学实验探究活动可以活动课程的形式去展开。“活动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和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学生个性养成为基本目标的一种课程。”活动课程教学变“传授知识和技能活动”为“学生自主认识活动”,变“重视学习内容的掌握”为“重视学生个性养成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在教学空间、时间和教学材料等的开放性等方面与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大变化。
  四、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二年级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总之,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全面、最有效的教学形式之一。作为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融合了许多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学生在做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可以体验、感悟,进而掌握这些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因而化学实验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培养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河南省汤阴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然而如今中职学校语文课程教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问题,改革探索的步伐大多囿于普高模式。本文从教学目标定位、教学内容设计及改革评价模式等方面初步探索了中职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具体内容和做法。  关键词:中职语文 教学改革  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厌学情绪较浓,课堂上游离于教学之外,教师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学生基础差,提不起学习兴趣,不重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不断深入发展,大而全的综合型HIS系统不能满足医院各专科信息管理的特殊要求,为了建设以病人为中心的医院专科管理信息系统,解决医院信息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每个班级、学校会存在一个特殊群体,对自我定位差,学习生活习惯较差,不爱思考,抄袭作业严重,存在自卑又自负的矛盾心理,在几乎所有老师的眼中,都是“差”的学生。面对这个特殊群体,作为新时代班主任的我们应怎么办?老师的教育重在“巧”,而不是一味说教,早发现,早引导,根据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我觉得应该做到几点:  热爱与严格相互渗透  著名诗人艾青有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之处仅仅只有几步。这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已深入教育教学中,面对此轮新课改,对从教多年的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怎样尽快提高课堂和效益,这是摆在数以万计的中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任务。下面我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体会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一、全面树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广大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为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尽快步入新课改行列,我一方面积
摘要: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应以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为宗旨,通过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创设交际情境,提高教师素质等途径,使学生形成有效的學习策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技能的全面训练,获得基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交际情境;教师素质在广大农村初中,尽管英语教学已受到普遍
摘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既应做到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强,保证教学质量;又应克服贪多求全的心理,真正做到精讲精练,彻底挣脱“题海”的束缚。本文就高中数学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本人多年在高中数学教学、教研实践中如何实现“高效低负”的体会,认为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高中数学 精心构想 数学思想  一、精心构想教法,分步实现目标。  学生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贯穿美育,不仅是培养时代人才的需要,而且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既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又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下面谈一下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关键词: 课堂教学 渗透 美育教育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贯穿美育的必要性  (一)是培育新
研究小麦叶绿体DNA,需要快速,简便地获得质纯、量大的ctDNA.将高离子强度和抗坏血酸同时引入缓冲系统用于提取小麦ctDNA,利用高离子强度对DNA与蛋白质之间的静电吸引造成裹胁损失的阻碍作用,及抗坏
在当前的大多数农村中学中,“后进生”数量庞大,给教学质量的大面积、大幅度提高带来了很大困难。教师的绝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花在“后进生”教育转化上,但“后进生”在数量上还是有增无减,尤其是在八年级下学期,随着物理内容变多增难,学生成绩分化高峰期形成。为此,笔者对“后进生”及其形成稍作分析,结合初中物理新课标的特点,对初中物理后进生的成因和转化策略进行阐述,供大家参考,以寻求有效转化“后进生”的工作方法。
摘要:语文知识的学习与学生字词数量的掌握有直接的关系。丰富的字词量,既能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又能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进入初中以后,部分教师放松了对课后生字词的教学,只让学生简单抄个几遍了事,加上有些学生对字词积累很不认真,有些甚至对此满不在乎,这样,没有真正达到会读会写会用的目的,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万不可忽视对字词的积累。我们所读的每一篇佳作,无不是由精美的词句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