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近岸海域春夏季剑尖枪乌贼栖息地分布变化规律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2014-2016年春夏季浙江沿岸海域拖网调查捕获的剑尖枪乌贼样本数据,结合提升回归树方法(boosted regression tree,BRT),确定不同的环境因子权重,利用算术平均法(arithmetic mean model,AMM)和几何平均法(geometric mean model,GMM)构建基于多因子的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HSI)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显示,春季剑尖枪乌贼栖息海域海表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海表面盐度(sea surface salinity,SSS)、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orophyll-a,Chl.a)和表层溶解氧质量浓度(dissolved oxygen,DO)的适宜范围分别为22~24℃、34 ~36、0.5~ 1.5 mg/m3和8~10 mg/L;而夏季对应的环境因子适宜范围分别为23~24℃、31 ~34、0.5~ 1.5 mg/m3和7 ~ 11 mg/L,季节差异较小;提升回归树分析结果表明,SST为环境因子中最重要的因子,其次分别为DO、Chl.a和SSS.剑尖枪乌贼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时空分布:春季HSI相对较低,且适宜栖息地主要出现在偏南部海域(27°N`29°N);夏季的HSI相对较高,且在北部海域也发现较高的HSI值(30°N~31°N).2种算法相比而言,GMM方法有着更低的赤池信息准则值(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AIC),因此更为适宜浙江沿岸剑尖枪乌贼的栖息地研究.浙江沿岸的剑尖枪乌贼最适栖息地的分布与海洋环境的变化以及海流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他文献
利用ICP-MS测定了12个高粱杂交种籽粒中的Fe、Zn、Se、Mn等元素含量,进行了品种差异显著性比较和相关性分析,为创制优质的高粱种质资源和组配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12个杂交种中,晋杂15号4种功能元素的含量普遍较高,其中,Zn、Se、Mn的含量最高,623A×014-33晚和晋杂20号的Fe含量较高,6A×33的Fe、Zn、Se含量较低;不同品种间Zn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而Fe、Se、Mn含量的差异未达显著水平;Fe、Zn、Mn和Cu元素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有协同吸收或运输作用,Fe与Se
SBP(Squamosa promoter binding protein)是植物中一类特有的转录因子,在调控株型建成、开花、产量、激素信号转导、逆境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探究谷子SBP家族基因的表达模式,利用生物信息学和荧光实时定量PCR,对19个SiSBPs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进行预测,进一步分析了7个SiSBPs对3种植物激素和3种逆境胁迫的响应规律;同时,利用psRNATarget server对miR156和miR529的靶基因结合位点进行了预测.结
为构建高丹草遗传连锁图谱,对其产量相关的6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以母本Tx623A和父本Sa的杂交种RIL为遗传作图群体,利用从1050个SSR标记中筛选出的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138个SSR标记,应用Joinmap 4.0构建高丹草RIL群体的遗传连锁图谱;应用QTL IciMapping 4.0对该群体的株高、茎粗、穗长、分蘖数、单株鲜质量和单株干质量等农艺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构建的遗传连锁图谱共包含10个连锁群,总长度为1606.7 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1.6 cM;6个性状均
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斑马鱼中构建了可稳定遗传的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基因(sst1)突变体鱼系.通过比较6 dpf(days post fertilization,dpf)的sst1-/-突变体和野生型仔鱼转录组,发现sst1-/-突变体相关生化过程和信号通路发生了显著变化.相比野生型,sst1-/-突变体仔鱼中有354个基因显著上调,504个基因显著下调.GO(gene ontology)富集分析表明,大部分差异基因与氨基酸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相关.KEGG(kyo
WRKY家族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次生物质代谢以及逆境响应等生物学过程.甘薯中存在许多WRKY基因家族成员,但这些基因是否参与花青素的生物合成尚未报道.研究克隆了在紫心甘薯和白心甘薯块根中差异表达的IbWRKY44基因,其ORF全长为1401 bp,编码44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分析表明,IbWRKY44蛋白与同属旋花科三叶裂薯ItWRKY44和牵牛InWRKY44的亲缘关系最近,与葡萄VvWRKY44的亲缘关系最远.IbWRKY44的启动子中包括激素响应、光响应和厌氧诱导响应
为探究越冬暂养后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否存在营养流失或风味品质下降现象,利用嵌入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网箱对雌性中华绒螯蟹进行105 d暂养,分析暂养前后中华绒螯蟹一般生物学指数、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差异.结果 显示,中华绒螯蟹在越冬暂养期间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未出现“掉膏”;暂养后的中华绒螯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E)显著上升(P<0.05),必需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比值(E/T)显著上升(P<0.05);可食组织中腺苷
为了解罗氏沼虾养殖环境中草甘膦除草剂的残留特征及其生态风险,于2019年5-10月,对上海市金山区3口罗氏沼虾养殖塘养殖水、沉积物及塘埂土样品中草甘膦的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采用商值法对养殖水和沉积物中草甘膦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显示:养殖周期内,养殖塘水中草甘膦的检出率为46.7%,最大残留质量浓度为57 μg/L;虾塘沉积物及塘埂土中草甘膦的检出率分别为83.3%和77.8%,最大残留质量浓度分别为1149 μg/kg和5057 μg/kg.生态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养殖周期内养殖水中残留草甘膦对所选敏
为解决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单一品种的池塘养殖瓶颈问题,开发和建立多物种、多营养层次的生态立体种养池塘生态系统,于2019年研究了暗纹东方鲀(1.2万尾/hm2)、凡纳滨对虾(Litopeneaus vannamei)(24万尾/hm2)和蕹菜(Ipomoea aquatica Forsk)的立体种养模式与暗纹东方鲀传统单养模式(1.5万尾/hm2)的水质变化及养殖能效差异.结果 显示:暗纹东方鲀立体种养模式和传统单养模式池塘水体的pH、总氨氮(TAN)、亚硝酸氮(NO2-N)和
为研究山西省地区规模化种植且具有代表性的马铃薯品种晋薯16号、冀张薯12号、并薯6号、克新1号、费乌瑞它、大西洋的抗寒性差异,以筛选出耐寒性强的品种,利用低温培养箱对生长28 d左右的马铃薯脱毒组培苗进行4℃和-4℃低温胁迫处理,测定其脯氨酸(Pro)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4个与耐寒性相关的生理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6个不同品种马铃薯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胁迫温度的降低,6个品种马铃薯的脯氨酸含量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呈
为了进一步探明长江口南支刀鲚(Coilia nasus)仔稚鱼的分布和丰度变化,2018年6-10月在该水域设置8个站点,采用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m,网目0.5 mm)在每月的大潮期间按月进行表层水平拖网调查,并与2014和2015年在相同水域和相同时期的研究结果作比较.共拖网58网次,采集刀鲚仔稚鱼4611尾,平均密度0.123尾/m3,体长范围3.10~61.74 mm.发育阶段从前弯曲期到稚鱼期,其中:以前弯曲期仔鱼(3.10~ 18.12 mm)最多,占总数的86.18%;其次是弯曲期仔鱼(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