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教学要紧贴教学目标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上、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m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为目标服务。形式和内容必须是和谐统一的,切不可为了形式的精彩而淡化了教学内容,偏离了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处理好这二者的关系。本案例通过一名思品课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出现的问题,说明了课堂设计不能哗众取宠,不能远离教学目标,不可本末倒置,要紧贴主题,才能取得实效。
  关键词:初中思品课;课堂形式和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21-058-1
  一、案例背景及过程
  上课伊始,教师依次出示了两张幻灯片,内容如下:
  片段一:(幻灯片一)《猜一猜》一个人→他是一名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他是一名外国人→与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并称“古希腊三贤”→他提出了麦穗理论(学生交流讨论)
  片段二:(幻灯片二):这是一篇《苏格拉底和路人关于道德的对话》:道德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堂同题异构课的导入部分,就片段一而言这种类似于电视娱乐节目的答题方式,问题一个接一个地呈现,而且越来越接近答案,让学生兴趣高昂,积极性大增,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提起了兴趣,被学生的回答逗得前仰后合。整个课堂气氛被开课教师调动得无比活跃。
  紧接着教师呈现了第二张幻灯:一张苏格拉底和路人关于“道德”这一话题的经典对话。孩子们傻了,静悄悄地看着,已经全然没有刚才的兴致;听课的老师们也在思索着:这里的设计意图是什么?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长时间的静默之后开课老师来了一句并出示第三张幻灯:做苏格拉底式的学生——学会提问(课题)这时我悄悄地看了一下时间,用了10分钟。
  二、案例反思
  作為一堂有同题异构课,这节课无疑有很多的亮点如教师的人格魅力,教学技巧,学生的反应与配合等等。这里暂且不议,我想就本节课10分钟左右的导入过程谈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1.课堂导入设计的依据
  设计课堂的导入,首先要体现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即回归学生生活世界,提升学生主体意识,用学生生活中接触的主题来引导他们对思想品德的学习,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意识;其次,还要考虑思想品德教材本身的知识体系及相关内容;再次,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他们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知识接受能力等因素。只有充分考虑课程理念、教材、教师、学生四者的关系,才能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具有学科特点的新课导入,才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就如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涟漪,亲身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课堂教学中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课这一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学导课如同桥梁,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一段构思巧妙,设计精彩的导入,能使学生未入其课先临其境,同时也能起到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节课幻灯片一的导入无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它的存在迎合了学生猎奇的心理,其存在的价值不容否认。符合课堂教学设计导入的要求。
  2.课堂导入设计的效果
  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是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离开了学生的配合,就谈不上课堂教学。因此,利用导入拉近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使紧张的气氛缓和,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导入具有启发性,激发、引导他们的表现欲,使他们的个性充分张扬出来。这一点从学生激烈的讨论和自信的发言中可见一斑。紧张的气氛得以缓和,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的得以营造。但教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因而造成有限的课堂时间被浪费。
  对于幻灯片二的内容展示本人觉得无益于本课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无益于本课重难点的化解。就连我们听课老师也是一头雾水:是要学生了解“道德”的含义,还是让学生放松心情,调整心态,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事实证明:这两个目的一个也没有达成,教师把课堂近四分之一的时间放在苏格拉底这个人身上,如果说幻灯片一达到了引发学生表现欲,活跃了课堂气氛有其可取之处,那幻灯片二的存在,无疑是本堂课的一个败笔。它缺乏目的性,加入了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导入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尽管生动、精彩,也只能哗众取宠,舍本逐末,不足为取。
  3.课堂导入的策略
  笔者认为,本节课的导入可以做如下修改:一是《猜一猜》可以保留,导入的设计要短小精悍,时间过长会喧宾夺主,会使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认知结构而选择不同的导入方法。二是幻灯片二关于“道德”的对话可以删减,因为教师用这一幻灯片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做一名苏格拉底式的、会提问题的学生,本课之后的教学过程,与苏的提问方式、方法毫无关联,因此,本课后半部分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失败的。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创设各种学习情景,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使学生对思品课能保有持久学习兴趣。但在创设教学情景的时候我们切不可离开教学内容一味地追求形式,而是要从学生的兴趣和可接受性出发,从教材实际内容出发,选择恰如其分的教学情景形式,否则就会出现哗众取宠的现象。
其他文献
摘 要: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在一问之后又再次提问,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正确解答为止。这种“穷追不舍”地问,往往能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走向文本的深处,最终达成对作者情感的深度理解和感悟。  关键词:追问;由小问到大问;由浅问到深问;由表问到本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3-086-2  追问,是对某一内容或某一问题,为了使学生弄
摘要:数学主要让学生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遇到的问题,光靠记忆是没用的,更重要的是理解、分析。怎么让知识应用落到实处?本文以定理课为突破口,对五步教学过程进行研究,期望引导学生能对知识进行分析、进一步理解,更好的为自己的解题服务。  关键词:定理课;知识应用;五步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4-058-3      一、由两个学生的
摘 要:教学游戏是一种集娱乐功能和教育功能于一体的教学活动形式,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上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的教学研究结果表明,科学合理地采用游戏,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形式相同的教学游戏,在不同的组织下,所获得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本文结合陶行知的教育理论,聚焦于课堂教学游戏的组织过程,提出优化游戏组织过程的若干建议,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游戏的实
摘 要:新课标提出,高中生应掌握基本的英语写作阅读能力,以及基本的聆听说讲能力,要求学生能基本准确流畅地表达英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如想要达到这一要求,前提是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英语的语法知识。本文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水平谈了笔者的几点粗浅看法。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化繁为简;联想记忆;英语金曲;就地取材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
摘 要:在如今的教育教学中,教师们越来越多地在关注评价对于教育的作用。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评价分为许多种类。比如,按照功能分类,可以将评价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分析方法分类,又可以将评价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按照参与主体分类,又可以将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等等。但是不管是哪一种分类,评价的作用和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促进教学。  关键词:课后评价;设计;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内容。CASES模式引导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主动探索语法规律,自主归纳出语法规则,从而避免了教学的满堂灌现象,也帮助学生构建了比较完整的英语语法知识体系,能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英语语法,提高语言输出质量,形成较强的语用能力。  关键词:语境;欣赏;探索;体验;分享  中图分类号:G63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26-
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逐渐成为教改的根本任务,在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全面的落实。在高中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逐渐的将学生历史素质的培养重视起来,依据历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个人品性的发展。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如何运用史料实证实现立德树人的作用,本篇文章分析了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积极意义,对于运用史料实证实现高中历史立德树人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史料实证;立德树人;高中历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注。本人所在的农村中学现今就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逆反心理、自卑心理甚至爱慕心理等心理问题。本文主要就这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根据个人实践经验提出解决相关问题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
摘要:习题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合理运用习题,可以以点带面、以小见大,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研读教材,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优化练习设计,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思考力,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习题;小题大做;有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19-054-1  学生在学习
摘 要:在在初中英语写作课上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当前英语写作教学亟待破解的问题。本案例的教学内容是牛津英語9B Unit 1的Task的拓展写作,本案例记录了教师引导学生从构思思维导图到文章写作,再到修改编辑的具体方法和过程,为学生自主写英语作文提供了范例。  关键词: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过程;案例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