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稳,则边境稳,发展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更要注重青年文化的建设。本文以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调研为谨据,对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困难及分析、思考等方面做了略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 青年文化 研究
农村青年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挑起重担,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掌握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然而,当我们审视青年的生活时,却发现他们在走向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却走进了精神文化生活的沙漠。为了解金平县青年文化建设现状,笔者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先后5次到金平县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情况。
1 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简称金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与越南老街省坝洒县和莱州省的封土、清河、孟德四县接壤。金平边境线长502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总人口35万。到2011年12月底,全县共有14-35周岁青年111210人,其中农村青年101089人,文化组织阵地43个。根据调查情况,当前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呈如下态势:
1.1 机构不健全,缺乏带头人 各级部门对农村青年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经费少,制度、措施不健全,加之广大农村青年大量外出打工务工,部分农村文化机构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截止2011年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的仅有21个,且大多数文化队伍无固定的机构,无指定负责人,也无固定经费来源,人员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开展日常文化活动,无法有效传播优秀文化。
1.2 青年文化队伍少,分布不平衡 目前,全县青年队伍以文艺队伍为主,其他农业协会、科技协会等青年组织基本为零,而且在已有队伍中存在着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即90%以上的队员为女性青年。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多分布在如者米、勐拉、金水河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热区、坝区;从民族成分看,主要分布于阿得博乡哈尼族青年文艺队、沙依坡乡彝族青年文艺队等。
1.3 形式单一,特色项目锐减 金平县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也搞一两次文艺比赛,但参与的人仅限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的青年人。这对广大农村青年来说,根本无法实现文化的需求。这种窘境使青年的文化生活变得单一而乏味。目前,13个乡镇电视普及率接近50%,乡政府所在地达到了75%的覆盖率,常年观看电视的人数达到各乡镇人数的60%,青年是主要收视人群。这些"电视村民"除劳动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电视节目,几乎不关心阅读等其它娱乐方式,他们关注电视节目主要是为了消遣,而不是刻意的学知识或增长见识。
特别需提到的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近年来越来越少,使得民俗活动陷入低谷。由此可见,许多民俗文化已逐渐商业化,甚至已经背离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1.4 内容低俗 在勐桥乡,农村青年自己办起了录相厅和台球室。还成立了摩托车协会,从中可以看出青年人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所做的积极的努力,但在自发组织的背景下活动的内容滑向低俗。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的空虚使农村青年被一些人所利用,其中封建迷信活动和利用台球、扑克、麻将进行赌博之风甚盛,还有偷偷传播下流书刊,观看黄色录相的"黄色"暗流。这种低俗文化控制着整个农村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使青年陷入了文化误区而无力自拔。
2 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困难及分析
2.1 领导不重视,机制不健全 领导不重视,机制不健全造成是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负责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工作的共青团、文化及宣传等相关部门工作不深入,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青年文化的工作方法和路子,造成了农村青年文化发展缺乏新方法方式,工作难有新业绩。
2.2 青年文化意识淡泊,文化素质较低 商品经济意识的强大洪流冲破了教育的围墙,许多青年受商业化的环境的影响而过早放弃了文化知识的教育。步入商圈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便成为了商品流通中数货币的机器,甚至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于是老文盲还未扫清,新文盲接踵而至。据统计,每年金平县就有六十多名小学生和逾百名中学生放弃学业,在全县青年人中,小学文化水平以下的比例高达10%。这就对本地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长此以往,将成为愚昧、贫穷和落后的温床。这种文化环境极不利于当地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
2.3 匮乏活动阵地 缺乏青年文化活动阵地,严重影响了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青年文化阵地严重缺乏情况,者米乡团委书记形象的说:"农村青年的活动阵地基本被中、老年人所侵占"。目前,青年活动阵地远远不及中、老年人活动阵地,农村青年各种文化活动也大大少于农村党员、中老年人活动。活动阵地的缺乏,无法为农村青年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影响了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文化队伍的建立和青年文化的建设,制约了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和发展。
2.4 市场经济对青年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使农村的经济生活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深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对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思想观念比较单一,因此难免以一种不成熟的思考方式去接纳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青年为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放弃了对文化生活的拓展。同时,政府往往把经济看成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青年文化生活采取一种可有可无态度,甚至认为是浪费财力、物力,使农村文化生活走入了空白地段。
3 加强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领导,努力完善工作机制 上述情况并不乐观,皆是因为农村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奠,而且各级政府也不太注重农村青年文化素质教育。因此,要彻底扭转上述局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领导人首先要端正态度,身先士卒,对农村文化建设提起重视,特别要抓好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他们"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同时为这些青年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领导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农村青年新的文化生活结构的形成,既要重思想的教育,又要重实践的检验,把各项文化活动开展起来,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如此才能使农村青年找到一块"文化的芳草地"。
3.2 协调发展,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同繁荣 城市与农村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城市由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文化结构层面上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农村以他特有的乡土魅力独领风骚。这两种文化本应共同繁荣,城市文化对农村青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农村民俗文化受到了冲击,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农村民俗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城市优秀文化,使之达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境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3 积极培育农村青年特色文化项目 金平县农村面大地广,文化项目非常丰富,特别是具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较为丰富(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傣族泼水节等),应从中挖掘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边境文化的项目进行重点打造,迎合青年需求,充分发挥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和弘扬,促进青年文化产业发展。
3.4 加强农村青年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 文化建设没有人才不行。共青团、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大配合,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既要从农村青年挖掘发现,又要从学校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青年文化带头人。
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将农村青年文化阵地与农村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中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村科技活动室等同步建设、共同管理使用,形成资源共享。以新建、改建、扩建、共建等多种方式,兴建完善一批功能齐全的农村青年文化阵地,努力推进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田涛,巨涛,战学平.南京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1996,(02).
[2]徐振如,王秀卿,胡忠国.关于当代农村青年科学文化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5,(02).
作者简介:曹贵雄(1982-),男,讲师,云南红河州人,社会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边疆民族文化研究。
关键词:农村 青年文化 研究
农村青年要在新农村建设中挑起重担,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掌握运用现代的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具备较高的道德修养和人格素质。然而,当我们审视青年的生活时,却发现他们在走向物质生活富裕的同时,却走进了精神文化生活的沙漠。为了解金平县青年文化建设现状,笔者从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先后5次到金平县进行了广泛、深入调研农村青年文化建设情况。
1 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
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简称金平县)位于云南省红河州南部,与越南老街省坝洒县和莱州省的封土、清河、孟德四县接壤。金平边境线长502公里,全县国土面积367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总人口35万。到2011年12月底,全县共有14-35周岁青年111210人,其中农村青年101089人,文化组织阵地43个。根据调查情况,当前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呈如下态势:
1.1 机构不健全,缺乏带头人 各级部门对农村青年文化建设重视程度、支持力度不够,投入经费少,制度、措施不健全,加之广大农村青年大量外出打工务工,部分农村文化机构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截止2011年底,正常开展文化活动的仅有21个,且大多数文化队伍无固定的机构,无指定负责人,也无固定经费来源,人员处于分散状态,很难开展日常文化活动,无法有效传播优秀文化。
1.2 青年文化队伍少,分布不平衡 目前,全县青年队伍以文艺队伍为主,其他农业协会、科技协会等青年组织基本为零,而且在已有队伍中存在着严重的男女比例失调现象,即90%以上的队员为女性青年。从地域分布来看,大多分布在如者米、勐拉、金水河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热区、坝区;从民族成分看,主要分布于阿得博乡哈尼族青年文艺队、沙依坡乡彝族青年文艺队等。
1.3 形式单一,特色项目锐减 金平县在重大节假日期间,也搞一两次文艺比赛,但参与的人仅限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的青年人。这对广大农村青年来说,根本无法实现文化的需求。这种窘境使青年的文化生活变得单一而乏味。目前,13个乡镇电视普及率接近50%,乡政府所在地达到了75%的覆盖率,常年观看电视的人数达到各乡镇人数的60%,青年是主要收视人群。这些"电视村民"除劳动以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关注电视节目,几乎不关心阅读等其它娱乐方式,他们关注电视节目主要是为了消遣,而不是刻意的学知识或增长见识。
特别需提到的是传统的民俗活动(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近年来越来越少,使得民俗活动陷入低谷。由此可见,许多民俗文化已逐渐商业化,甚至已经背离了文化传承的目的。
1.4 内容低俗 在勐桥乡,农村青年自己办起了录相厅和台球室。还成立了摩托车协会,从中可以看出青年人为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所做的积极的努力,但在自发组织的背景下活动的内容滑向低俗。物质生活的丰富和精神的空虚使农村青年被一些人所利用,其中封建迷信活动和利用台球、扑克、麻将进行赌博之风甚盛,还有偷偷传播下流书刊,观看黄色录相的"黄色"暗流。这种低俗文化控制着整个农村青年的业余文化生活,使青年陷入了文化误区而无力自拔。
2 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现状困难及分析
2.1 领导不重视,机制不健全 领导不重视,机制不健全造成是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发展的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领导重视不够,投入力度不够,机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负责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工作的共青团、文化及宣传等相关部门工作不深入,不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农村青年文化的工作方法和路子,造成了农村青年文化发展缺乏新方法方式,工作难有新业绩。
2.2 青年文化意识淡泊,文化素质较低 商品经济意识的强大洪流冲破了教育的围墙,许多青年受商业化的环境的影响而过早放弃了文化知识的教育。步入商圈以后他们中的很多人便成为了商品流通中数货币的机器,甚至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于是老文盲还未扫清,新文盲接踵而至。据统计,每年金平县就有六十多名小学生和逾百名中学生放弃学业,在全县青年人中,小学文化水平以下的比例高达10%。这就对本地政治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长此以往,将成为愚昧、贫穷和落后的温床。这种文化环境极不利于当地青年文化素质的培养。
2.3 匮乏活动阵地 缺乏青年文化活动阵地,严重影响了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发展。针对目前存在的青年文化阵地严重缺乏情况,者米乡团委书记形象的说:"农村青年的活动阵地基本被中、老年人所侵占"。目前,青年活动阵地远远不及中、老年人活动阵地,农村青年各种文化活动也大大少于农村党员、中老年人活动。活动阵地的缺乏,无法为农村青年开展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从而影响了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文化队伍的建立和青年文化的建设,制约了农村青年文化建设和发展。
2.4 市场经济对青年文化的冲击 改革开放使农村的经济生活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农村青年的思想观念深受经济大潮的影响。在改革开放以前,他们对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思想观念比较单一,因此难免以一种不成熟的思考方式去接纳对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模式,使青年为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而放弃了对文化生活的拓展。同时,政府往往把经济看成解决全部问题的灵丹妙药,对于青年文化生活采取一种可有可无态度,甚至认为是浪费财力、物力,使农村文化生活走入了空白地段。
3 加强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3.1 加强领导,努力完善工作机制 上述情况并不乐观,皆是因为农村不具备良好的文化基奠,而且各级政府也不太注重农村青年文化素质教育。因此,要彻底扭转上述局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领导人首先要端正态度,身先士卒,对农村文化建设提起重视,特别要抓好农村青年的文化素质教育,转变他们"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同时为这些青年提供深造学习的机会。领导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促使农村青年新的文化生活结构的形成,既要重思想的教育,又要重实践的检验,把各项文化活动开展起来,达到"治标治本"的效果,如此才能使农村青年找到一块"文化的芳草地"。
3.2 协调发展,促进农村文化与城市文化共同繁荣 城市与农村具有各自特色的文化结构和生活方式。城市由于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使文化结构层面上色彩斑斓,让人目不暇接。农村以他特有的乡土魅力独领风骚。这两种文化本应共同繁荣,城市文化对农村青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使农村民俗文化受到了冲击,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农村民俗文化的同时,借鉴吸收城市优秀文化,使之达到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境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3 积极培育农村青年特色文化项目 金平县农村面大地广,文化项目非常丰富,特别是具民族、地方特色的文化较为丰富(如苗族花山节、瑶族盘王节、傣族泼水节等),应从中挖掘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乡土文化、边境文化的项目进行重点打造,迎合青年需求,充分发挥青年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和弘扬,促进青年文化产业发展。
3.4 加强农村青年文化队伍和阵地建设 文化建设没有人才不行。共青团、文化、教育等相关部门应加大配合,通过重点培养、重点扶持、表彰激励等方式,既要从农村青年挖掘发现,又要从学校培养,努力培育一批政治思想好、文化素质高、有文艺专长的青年文化带头人。
文化阵地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依托。将农村青年文化阵地与农村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中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村科技活动室等同步建设、共同管理使用,形成资源共享。以新建、改建、扩建、共建等多种方式,兴建完善一批功能齐全的农村青年文化阵地,努力推进金平县农村青年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
参考文献:
[1]田涛,巨涛,战学平.南京农村基层文化生活的调查与思考[J].南京社会科学,1996,(02).
[2]徐振如,王秀卿,胡忠国.关于当代农村青年科学文化素质的调查与思考[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1995,(02).
作者简介:曹贵雄(1982-),男,讲师,云南红河州人,社会学专业硕士。主要从事边疆民族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