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元素介入”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lent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艺术被学院教学及时而有效的采纳和吸收这些年来一直是个备受关注并存在着诸多争议的领域。虽然传统院校对新思想的接受态度已经变得宽松和谦和,不再是上个世纪80年代那种先入为主的抵触,但无论是在教育学术上的探讨、交锋;抑或在教学实践功能的方面,都显得还远远不够的。在中国85‘美术新潮以后,各种西方现代思想的涌入,并伴随上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广泛的影响。这些新的艺术思想最先被国内院校进行教育一线工作的年轻教员所接受,这些年轻人凭借着时代所赋予的激情和责任感,在对传统教学大纲不断地进行讨论和修订中,在各自自发的并不够系统的实验教学尝试中逐步形成了各自的教学方式和理论。这些被探讨被不断修改的教学氛围和相对自由的学习状态很容易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学生,随着一批批学生进入社会各个领域,这些新兴的思想开始发挥了全面的作用。应该说,当代高校艺术教育和艺术创作所有共时性显现都是以上述内容为历史背景的。
  本文将要的探讨的学院工作绘画创作教学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的。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在全国艺术院校当代艺术创作教学中,最先被建立和引入的是两门课程,一门是《表现素描》,一门是《综合材料绘画》,这两门课程的名称在各个时期的各所院校是不一样的,先后出现的时间也不尽相同,但总体上明确的课题名称正是《表现素描》和《综合材料绘画》,因为这两门课程的名称正是体现了现当代艺术思想对传统学院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两个方面:一、造型观念的变革。二、表现形式在材料运用上的突破。也正是这两门课程的设立成为了当代艺术创作教学的实验场合前沿阵地,各种围绕传统教学范式的突围开始了。在众多各式各样的教学方法的探索过程中,一种被称之为“以元素介入”的系统教学方式在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进行了长达5年实验教学实践中被逐步建立起来,并欲借本文进行理论阐释和深度的探讨。
  “以元素介入”的绘画创作训练模式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造型观念训练和材料运用训练。下面将分别就这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内容。
  一切绘画艺术具备的基本表现形式就是是造型,造型训练实质上就是强化对造型的观念的理解和感受。并训练结果表现为一种表现能力的提升。任何一种受到过多限制的大脑思维是不可能具有高度的想象创造力。它象一条单一、狭隘的通道,并且因为通道的拥堵使得大脑变得迟钝而缺乏敏感度。缺乏想象力和敏感度,这是一切艺术创作的硬伤,造就的必定是平庸而乏味的思想和创作。那么,在一种广泛的艺术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大脑的想象空间并且具备专业上的敏感度,是绘画创作训练首先要面对的任务。
  针对这一任务,在川音成都美术学院油画系表现素描及综合材料教学中,设置了一系列课堂练习和课外训练课题。在逐步打破形象惯性思维和自我限制方面做出了积极尝试。并且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当中,将大量的美术史知识和相应的美学认识论融入课堂教学,将技能性训练与人文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对接,形成了鲜明的教学特点。在此文中,作者将概述整个教学过程的基本内容并深入探讨这种教学的创新。
  整个教学设计为大学本科高年级课程,即为三年级下学期至四年级上学期这一时期。课时量计算: 90学时(表现素描)+48(综合材料创作)=138学时×2学期
  教学大纲对教学目的的要求为:本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绘画多材料实验及创作能力培养的总综合性训练,要求结合作品赏析、素材的采集和整理等教学内容的实施,在任课教师指导下于教室内完成一组系列性绘画创作,教学中应根据学生个体的专业素质和状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实验性探索,努力在创作中积累和形成富于个性的艺术语言方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室内讲座、课堂命题训练、课外课题训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如下几个阶段:
  一、表现素描(90学时)
  这一阶段训练在于对学生已有的绘画造型进行突破,力求削弱学生在写实绘画基础性训练中形成的造型的习惯性和依赖性。在造型方面探寻更多可作为表现形式的可能性,以及更自由的绘画手法。
  1、第一阶段课程:造型语言训练(20学时)分为A、B两个小单元课题。
  A偶发性绘画、自动生成形象。(1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一种不受人为意识控制的偶然性因素介入到绘画过程中?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练习。要求:常规素描工具。
  B冥想式联想,形象拓展训练。(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不相关的事物在造型上進行关联和形象的相互演化?
  课堂作业:1幅8开纸本作业。要求:完整的形象演化过程。
  2、第二阶段课程:空间语言训练(20学时)分为A、B两个小单元课题。
  A形象空间的破坏与重组。(1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一种日常形象通过破坏原有形态空间而进行重组?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练习。要求:常规素描工具。
  B形象空间的破坏与重组。(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一种日常形象通过空间尺寸的变异而产生陌生情景?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练习。要求:常规素描工具。
  3、第三阶段课程:视觉语言的增殖训练(20学时)分为A、B两个小单元课题。
  A单一视觉元素的增殖、延展与画面的意图性。(1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一种单一视觉元素在平面上进行复制、延展、增殖?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练习。要求:常规素描工具。
  B两种视觉元素的组合和平衡。(5学时)
  课题:如何将两种单一视觉元素在平面上进行组合、对立和平衡?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练习。要求:常规素描工具
  4、第四阶段课程:视觉语言的增殖训练(20学时)分为A、B两个小单元课题。   A.以不同的绘画手法对单个形象进行填充。(10学时)
  课题:如何在利用各种绘画手法进行填充时建立画面的多样性和整体性?
  课堂作业:10幅8开纸本作业。要求:同一形象5种不同的视觉形式填充。
  B组合或复合式形象练习。(课外习题)
  课题:如何将多个形象进行组合,形成完整和较丰富的画面?
  课外作业:3幅4开纸本作业。要求:完整、层次丰富的画面表现。
  5、第五阶段课程(20学时):抽象绘画语言训练,分为A、B两个小单元课题。
  在上周作业的基础进一步抽取主观意图化的形式因素,我将它称为“元素”,将元素按照自动的形式和逻輯建立画面结构。此阶段呈现是的无对象、无意识绘画的特征,我最喜欢在课堂上说:“让真正的个性慢慢溢出来”,引导学生享受这个过程。这种对抽象创作的深度体会将有利于学生审美意识的提高,让他们的感觉到细如发丝般的神经抽动。要成为一名专业的画家首先需要的是超常的敏感度。
  A课题:主观意图的“元素”的抽取和建立。(10学时)
  B课题:画面结构、节奏、空间和质感。(10学时)
  6、第六阶段课程(10学时):材料和手法的尝试。分为A、B、C、三个小单元课题。
  A课题(4学时): 对软性画面肌理的制作和处理手法。材料范围包含:丙烯、水墨、水彩、木炭、油性物品、色粉、蜡等。手法包含常规绘画手段和刮、刻、腐蚀、搓揉、撕、压印等非常规手法。
  B课题(3学时):对画面硬性肌理的制作
  材料范围包含:石膏、水泥、塑形膏、沙砾、木板、腊等可塑性材料。手法包含滴淌、抛洒、堆砌、压挤等。
  C课题(3学时): 对软、硬性画面肌理的综合制作。材料范围不限。
  课外阅读材料:
  1890年后的西方美术史。(重点阅读:超现实主义运动、魏玛包豪斯学院、意大利未来主义、达达主义四个章节。)
  艺术家:康定斯基、保罗.克利、弗洛伊德。
  知识重点:二元论法则、本质和现象、此在和彼在、精神和物质的对立。
  二、综合材料(45学时)
  1、 本课程以“材料”作为创作的切入点,在引导材料表现方法的研究中,贯彻课程创作实验性。经过理性的分析与训练,要求结合个人体验与观念,选择适合个人的媒介材料进行创作实验。通过材料语言、造型语言、色彩语言的相互转换,以提高学生对材质的感受度,并围绕其进行了深化与细化。还要特别重视现代艺术的观念、形式、语言、媒介变化的过程,尤其要研究根源。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在课题训练中使学生的心智与能力得到综合面协调的发展。
  2、 第一阶段课程(10学时):材质替换
  课题:如何运用材质替换和改变日常事物的习惯经验?如何去建立一种陌生情景的关系?
  3、第二阶段课程(10学时):空间与时间
  课题:如何建立作品及观念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可变性?
  4、第三阶段课程(10学时):展示空间和媒介
  课题:如何在展示盒媒介运用中获得作品的延伸性?
  5、第四阶段课程(15学时):有意图的创作
  这个阶段开始进入强化创作意识的阶段,要求对画面的每一处无论是局部还是整体都要体味强烈的表达意图,带着“感受”去表达。并且进一步形成较有个性倾向的良好的画面感。
  课外阅读材料:
  1980年后的西方美术史。(重点阅读:解冻展、英国金.史密斯学院、后结构主义、后波普、后人类和后感性)
  艺术家:约翰.凯奇、达明.赫斯特、查普曼兄弟、黄永石水、卡普尔等等。
  三、教学形式和方法:
  教师在教学时应遵循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原则。
  1、教学上应适当加强有针对性的理论分析、指导绘画写生实践。
  2、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3、贯彻科学性,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讲课与作业安排要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作业以中短期课堂作业为主。
  4、本课程教学侧重技法训练。理论联系实际,把技法理论,综合材料知识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起来。
  5、授课注意个别辅导,加强教学直观性,如教师技法示范、作业讲评等。
  6、课堂教学在坚持具象表现前提下,鼓励学生创新实践。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在以往基础课程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形式生成的理性方式与形式推导的逻辑过程。使学生学会分析、思考、比较、选择及发展的方式方法。位学生将来的艺术创作做准备。
  五、成绩考核与学分制度:
  本课程实行随堂课程考核,由任课教师组织所在班级全体学生进行作业分析、评讲和总结的基础上,由系评分小组教师集体评定课程考核成绩。本课程共计3学分。
  六、本课程对教学设备的要求:
  本课程需要配备学生创作使用的美术教室。
  七、总教学时数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共计45学时,课堂讲授10 学时,课堂实践34学时。
  八、实践教学:
  本课程实践教学要求油画系学生尽可能地运用各种不同的材料为媒介,进行抽象性视觉语言表达的实验性探索和练习,以此培养学生对周遭物质材料世界视觉属性及其艺术表现可能性的敏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基金项目: 本项目是2004年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课题,项目名称《表现绘画及综合材料工作室》
  作者简介:魏建翔(1975年-),男,汉族,四川自贡人,副教授,油画系系主任,研究生学历,油画专业美术学。
其他文献
【摘要】:动物叙事这一特殊的表现形式为传统文学注入了一个新生的力量,并越来越受到欢迎。在新媒体时代,动物敘事又运用于电视、电影等多领域,BBC纪录片——《卧底企鹅帮》将动物叙事学运用于企鹅的观察,本文就该纪录片为例探讨其动物叙事学在纪录片中的运用。  【关键词】:动物叙事 视角 解说词 规则 感情  《卧底企鹅帮》又名《企鹅群里有特务》,是英国BBC 的动物类纪录片。世界上有17种企鹅,该片主要观
期刊
【摘要】:主流媒体在输出本国形象,引入他国形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公众在接受媒体带来的信息的同时,也被迫接受了媒体隐含的价值观。批评性话语分析主要揭示了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之间的关系,常被用来分析政治语篇,新闻报道等。而传统的批评性话语分析只以语言为研究对象,忽略了其他意义表现形式。多模态话语分析的出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本文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
期刊
【摘要】:国际商法,作为在规范国际商事主体的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商事主体的增多与交易方式的不断变革过程中,国际商法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主要对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国际商法 存在问题 对策  一、前言  隨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全球化是一种不可阻挡的趋
期刊
【摘要】:论述哲学的基本内涵和作用,细析历史唯物主义中的人生价值。讲述人生的价值和基本含义,和如何在生活中實现人生价值以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才能让我们的人生价值被社会认可。总而言之,人生最重要的价值在于贡献。  【关键词】:哲学 人生价值 智慧  一、哲学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的影响我们的生活。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之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
期刊
【摘要】:博物馆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地区)的重视。本文总结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特征,分析了国内外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策略。  【关键词】:博物馆 文化创意产品 设计策略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文化生活需求的提高,博物馆数量显著增长,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对于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战后日本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公主”动漫。以《缎带骑士》为例,对比在其之前上映的《白雪公主》以及之后的《美少女战士》、《魔卡少女樱》等动漫作品,提取上述作品中女性主人公共同的“公主”身份,以此为出发点,论述战后日本动漫中女性形象的变迁。  【关键词】:动漫 《缎带骑士》 公主  一、前言  日本战后大众文化的变迁很好地反映了战后日本社会的变化,并可以从中窥探到日本迅速从战败中崛起经
期刊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理,阐明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客观规律,明确了党和人民新闻事业的方针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做好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时代共进步,与社会齐发展。本文从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中提炼习近平新闻思想,从党性原则和人民性统一、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真实、客观、公正等几方面探讨习近平新闻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上继承、发展与创新。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有着十分深厚的内涵和历史底蕴,和合文化是其中的精髓,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了几千年累积传承下来的文明成果。和即和谐,同时又包含了和而不同、和为贵的价值理念。“和合”文化对于当前推动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育个体道德品格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价值。  【关键词】:和合 和谐 影响  引言  “和合”文化是中国思想文化中被大众所认同的思想结晶,是中国传统
期刊
【摘要】:《星期日的早晨》是美国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的著名诗篇,该诗运用多重意象和富于感官色彩的词汇,表达了现代人对基督教的质疑,以及主张把信仰从天国转向人间,转向自然,充分享受人间切实存在的生活。本文旨从文学三角关系出发,即:人,自然和上帝三者的角度来分析该诗的主题,进而使读者能够对该诗有全面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人 宗教 自然  一.引言  华莱士·史蒂文斯是美国最受尊敬的诗人之一。他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必需品之一。网络的普及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对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巨大的冲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随时代的发展变化摸索出适合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网络 大学生 心理健康 途径  网络对大学生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大学生开阔眼界和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