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to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电子技术课改问题的提出
  
  1、知识经济和市场竞争呼唤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电子技术课改的外部压力。在新世纪里,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行业结构、社会结构、职业结构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职业越来越向高科技、智能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知识以及知识的运用将是社会发展的又一大动力之源。因此,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这必然强有力地拉动了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在经历了专业现代化建设,示范专业建设的重要阶段后,专业师资、实习基地都有很大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由于课程内容理论化,学习方式课堂化,制约了学生的能力培养,要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人才,课程改革是新时期下要重点突破的关键所在。
  2、传统课程结构与能力培养的不适应是电子技术课扆的内在需求。传统课程的三段式基本框架是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实践课,其特点是重理论、轻实践,重系统,课程结构以学科体系来建立。在电子技术的教学中表现出理论与实践的严重割裂,课堂教学抽象深奥,逻辑性更强,专业技能的提高受到制约,综合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以能力发展为主要目标,构建以工作体系为主线的项目课程,创新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
  3、学生综合能力形成是电子技术课改的主要目的。过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学科的学习,学业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成绩为主,但学习过程中由于课程本身与实践相脱节,使学生学习兴趣消退,信心自我怀疑,而在就业后学生必须经历较为突显的角色转换,表现为工作环境、工作节奏、产品意识、工作协调等方面不适应,综合职业能力不强,无法及时适应岗位的要求,所以,要培养贴近、贴紧实际工作岗位职业意识,电子技术的课改必须注意职业氛围的营造,并直接指向学生工作者角色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社会人的基本品格。
  
  二、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理论基础
  
  1、能力本位的教育观是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出发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将一个“生物人”通过职业训练培养成一个社会所需要的职业人,并且是一个要生存要发展的社会人。职业教育既要为人的生存又要为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能力培养就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观,强调学习主体通过行动实现能力的内化与运用,职业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要素的整合状态,其结果决定着个体在动态变化的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要求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意识地掌握三个相互依存而有机联系的本领:一是计划,这是预测性、诊断性的工作训练;二是实施计划,这是过程性、形成性的工作训练;三是评估计划,这是总结性、反馈性的工作训练。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应从能力本位出发,构建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2、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是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突破口。职业教育行动导向的教学基本意义: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这一完整的“行动”过程序列,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独立地获取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自己的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强调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以基于职业情境的学习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基于实践的行动为方法,以师生的合作行动为方式,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应树立行动导向的教学观,构建以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
  
  三、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构建
  
  1、以行动导向的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构建以职业实践活动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就是以职业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统领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首先对相关专业的岗位群作调研,并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该专业的能力目标及工作领域,再确定课程,明确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态度情感目标,并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反馈并进行修正。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的形成必须从工作体系经工作分析而来,以工作任务作为课程内容的核心,形成学习项目或课题,并根据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进行组合和顺序编排,即项目课程的内容是一种行动体系的内容编排,针对工作顺序的过程环节传授相关的课程内容,由于行动顺序都是工作过程的序列,因此,学生的学习对某一门学科是不完整的,但对每一个行动来说却是完整的,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强调职业教育的技能性。
  2、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开发的基本过程
  ⑴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目标的开发。第一是建立电子技术课程开发小组,此小组成员的构成有学校领导、专业教师、课程专家、电子行业专家等,各成员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期任务有所侧重。学校领导主要在办学方向、政策、课程实施的条件等方面提供课改保证;课程专家主要提供课程开发的技术指导,调控课程开发结构、内容、实施过程;专业教师是项目课程开发的直接参与者、实践者、实施者,是课改的主要力量;行业专家的作用是提供企业人才规格信息、新技术新工艺的信息,保证课改的方向直接面向企业,面向学生的发展。第二是进行工作任务分析,工作任务分析首先建立在广泛的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主要是针对电子制造业、信息产业的相关企业调查电子类相关工种或岗位群需要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能力。按完成一个电子产品的基本工艺序列分解成一系列的工作任务,主要针对工作任务分析完成相应的任务必需的知识和能力,确定工作任务能力分析表;
  ⑵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结构的开发。根据工作任务分析表,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建立德育课程与专业课程渗透式,技术理论知识与技术实践活动整合式,技能鉴定与学历教育嵌入式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文化课发挥为专业课的服务功能,应有浅显性、宽泛性、生活性。
  ⑶电子技术项目课程内容的开发。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技术实践知识为技术理论知识,应以够用、实用、有用为原则。确定项目为达到能力目标,收集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工作任务,并将实际的任务进行典型化,将原来不同学科体系的相关知识进行横向构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形成一系列彼此联系、层次渐进的项目序列,这样,将综合职业能力融入工作任务,以行动能力为目标,以知识为支撑,使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培养综合职业能力。项目有以下特点:有轮廓清晰的工作任务说明;是某一教学课题的实践技能和理论知识的结合体;是企业实际生产过程中的直接或模型化再现;学生能在一定的学习时间范围内组织自己的学习行为;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仅能将自己过去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应用,也能在一定的范围内学习新的知识技能;能有明确而具体的成果可供展示。合适的项目还应有利于巩固学生的已有知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⑷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模式开发。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模式应打破课堂界限,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构建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所谓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的理实一体化模式是指整个课程以专业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完成工作任务的行动顺序为线索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进行整合,在这个模式中,其课程内容也摆脱学科体系的约束。而项目教学是行动导向教学的一种,对电子电工专业来说,所谓行动导向可以理解成一个个实训项目的计划和实施完成,以项目为载体,就是以完成某一项目为目的,按照项目完成的行动顺序整合所需技术实践知识和技术理论知识,其主要特点是实践导向性,改变目标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方法,项目的完成必定是在一个可以展开实践活动的学习场所,可以是实验室,也可以是实习基地,还可以是工厂,或者是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间。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工作进程确定任务,再明确为了实施工作任务,必须知道什么,必须要做什么,这样,学习的内容也就明确了,教师再引导学生将学习内容从技术方面、工作方面、社会方面进行归纳,形成一个结构化的项目内容体系。教师要做相应的调查,了解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知道的,并提供学生学习必备知识的途径,还应做相应的指导。以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活动就是要遵循技术型、技能型人才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培养以及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形成。
  ⑸电子技术项目课程教材的开发。项目课程教材是项目内容的载体,应该是完成工作任务的背景资料,但其知识内容来自于多种学科,并服务于整个项目,但决不是学科知识的全部再现,同时,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在教材中应十分注意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内容的安排。这样的教材必须是动态的,应根据职业实践活动的要求及时调整、补充、更新,能体现校本特点的活页教材是较为合适的形式。
  
  四、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实施
  
  1、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实施原则。电子技术的项目课程因以行动导向为主要特征,故在实施时应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都应保证其实施的可行性:⑴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的一体性,以保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教师组织指导作用的有效性;⑵教学环境的一致性,即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既能满足项目的实践要求,又能满足项目的知识学习要求,力求创设一个教学式的工厂,或工厂式的教室;⑶教学时间的统一性,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已经融为一体了;⑷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对学生的评价不是一张试卷能了断的,对学生在项目完成的各个方面都有过程性的评价。
  2、项目教学法的基本方法。项目教学法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载体,而项目必须来自于工业或手工业的真实课题。项目的确定有两种基本方式:低年级时由教师确定,高年级学生通过调查自己确定,可以是合同导向的,也可以是具体任务导向的,项目确定后,学生以小组形式工作。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所得到的不仅有项目本身的技术知识,更可贵的是作为社会人,学生首先是了解然后是实操整个的商务过程,因此,会与人交谈,会与人合作,会制定计划,会进行成本核算,会尊重用户,所以,当这个学生具备了就业的技术能力的时候,他也同时具备了企业所需的其它能力。项目教学法以项目为载体,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又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独立、积极、主动,有强烈的产品质量和成本意识,非常容易适应未来岗位。
  综上所述,电子技术项目课程的开发必须以形成学生职业能力为出发点,以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为基本手段,以理实一体化为课堂主要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在项目的具体内容中或顺序上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使项目课程更具有适应性和活力。
  (作者单位:265500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高级职业学校)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使语文课堂发生了新的变化: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了、思维活跃了,语文学科的内容联系拓宽了、增强了、沟通了。然而,有些语文课堂也出现了一些“失度”、“失控”的现象。如何进一步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已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     一、要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    1、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部分”,明确提出了“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期刊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情感态度,尊重儿童的认知水平,努力诱发儿童学习新知的内在动因,促使他们能以最佳的学习状态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的至关因素便是“兴趣”。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乐趣,追求更高的课堂效益,是我们数学教师应十分重视的问题。现结合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谈点初浅的看法。     一、组织教学重“激趣”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 教
期刊
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数学学法指导问题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想就此问题来做些探讨。  必须弄清数学学法指导的意义。首先,数学教学方法改革的需要。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即教学方法是受教与学相互依存的教学规律所
期刊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又最基本的任务是就是素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正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核心意义,就是培养和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不难看出,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德育是新课程改革中的“重头戏”。    一、德育教育与新课程改革之间关系依存    1、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表明,教育应当使学生在德
期刊
【内容摘要】孙中山先生提出的三民主义指导了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他希望在一场革命中解决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发展的双重问题,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对三民主义的理解是人教版《文化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分析之。  【关键词】孙中山 三民主义“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人物,他为中国的民主革命耗费了毕生的心血。他所领导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
期刊
在全面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某些学校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错误地把思想政治课当成是非基础科。在教师配置,课时安排等方面不认真对待,认为谁都能上,无所谓专业,一星期最多两节课,难度系数为0.4,其它科目难度系数均为1,每星期8节课为满课时,政治课却是10多节才能满课时。同样都是45分钟一节课,试问这样合理吗?  而学校领导却认为只是初三抓一下就可以了。难道初一、初二就可以放松或不开设吗?这种做法与我国实
期刊
新课程改革在我县的全面推行,对全体教师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政治学科教师也不例外,我们必须领会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在具体实践中努力学习,虚心求教,才能把握新教材,胜任学科教学工作。通过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我有这样一些认识:    一、对教材内容的认识    我们认真研究政治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就会发现,从教材新、旧知识体系的横、纵坐标对比中可以看到,教材编排体系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教材的内在联系加强了,也更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掌握的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同高中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状况之间不平衡的矛盾。高中政治教育是否成功就表现为这个实践过程是不是成功地消解了这一基本矛盾。高中政治教师与高中政治教育发展要求是统一为一体的,代表着高中政治素质的本来要求去教育高中学生,而高中学生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是高中政治素质教育的实践目标对象。这个矛盾的统一的双方通过不断的矛盾运动实践着一个
期刊
长期以来,高中历史教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学模式,即: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新课讲授——学生练习——教师小结——学生作业这样几个环节。教师主要用讲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然后,就是学生的落脚点“背”下一些历史基本知识,甚至是重点问题的解析,结果是学生疲惫,甚至厌倦。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不感兴趣,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历史新课程改革教学要求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