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的需求激增,尤其是对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出色的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合理的教学内容、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一群精干的教学队伍是培养创新型国际人才的主要途径;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建立开放互动教学机制,是实现实践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多次提到高等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并强调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重要”。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践教学的地位就更显突出。
一、关于实践教学的两点认识
(一)首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想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对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定义;二是社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社会对技能的需求问题,实践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如果不能认清实践教学提出的大背景和实践与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就无法进入实际操作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就财经类院校而言,如果我们不知道社会或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的需求,我们就无从确立正确的实践目标。
之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就业技能的研究和传授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其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立业。
这是因为就业技能比实践能力有更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国外在就业技能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就业技能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更能有效地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能脱离教学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出过硬的就业技能;如何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很快地将知识进行应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甚至发挥创造能力就是我们在就业技能中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宜推动就业技能的研究,发挥其在实践教学战略中的作用。
(二)“软硬实践”兼重。大学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这种行为在教学模式中容易对实践教学内涵理解偏重于“硬实践”, 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相对硬实践,软实践更为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侧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践教学重“硬”轻“软”,只是实现了面向“市场”,而无法使学生面向“未来”,无法成为“能胜任任何职位,并容易掌握任何一门科学的人”。同时,从经济管理实践来看,基层员工的最重要能力是操作性技能,随着工作岗位的提升,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现。如果大学的教学不能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将失去“未来”的发展。只有经过适当实践训练并养成适当习惯的智力,才能形成适应未来要求的在任何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概念形成能力。
二、实施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堂
课堂教学仍是地方高校实施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场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经贸的新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需调整与更新,如可增设“反倾销、反补贴实务”、“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中小型外贸企业管理”、“创业管理”、“国际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等课程。虽然现有课程体系多少或有涉及,但都不深入,一掠而过,难以形成系统、深刻的印象。
实践色彩较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非常需要在介绍基本理论概念、基本操作规范、基本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用典型的案例或实战经历,或者模拟教学、双语教学、任务教学来介绍操作要领,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要强调过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能力。能否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评判实践类课程教学成败的一个客观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外贸论坛,和学生一起了解与讨论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教师可通过博客、虚拟班级或精品(优质)课程网站直至自建贸易网站,与学生展开网上互动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第一线的人员就比较好操作;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就需要参加国内外重点院校或研究机构举办的短期课程进修、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建立教学和企业用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对接机制,定期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调研、学习,以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当然教师课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需要注意课堂过程中的灵活处理。
(二)课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等考试,鼓励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知识竞赛;另一方面,统筹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的更多、更详细的知识。
同时,高校应尽可能多地安排校内外实习基地。限于企业的参与度与接纳数量,较好解决的方法是校企联合培养,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提供充实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组织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授课、讲座,讲解实战经验等。
高校可邀请一些与外贸相关的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努力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开放式的互动机制。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方面,则国际交流联合培养是最佳途径。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与国外高校有这方面的联系,但总体来说范围较小,受惠的学生数量较少,应该寻求多方资金支持,促进这一工作的长期开展。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以达到满足国际竞争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健,仇鸿伟.构建财经类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王健,冷柏军,主编.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实践与决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余茂辉,王哲,胡中应.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2(1).
[3]兰冰.世界高等教育宣言(节选)[J].云南电大学报,1999,1(4).
[3]傅远佳,朱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钦州学院学报,2011(8).
[4]肖勇.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引入网络C2C交易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0(9).
作者简介:钟 燕(1978-),女,湖北襄阳人,讲师,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方向的研究。
关键词: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我国本科教学质量在世界上是先进的,但也存在严重不足,最为突出的就是实践能力较差。教育部在《教高[2005]1号文件》多次提到高等学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并强调高校应该“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源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尤其重要;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重要”。特别是地方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实践教学的地位就更显突出。
一、关于实践教学的两点认识
(一)首先要明确的两个问题。想要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有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对高校人才实践能力的定义;二是社会对实践能力的需求问题。
如果我们不能面对社会对技能的需求问题,实践教学就变成了空中楼阁;如果不能认清实践教学提出的大背景和实践与教学的关系,实践教学就无法进入实际操作的形态。研究结果表明,就财经类院校而言,如果我们不知道社会或用人单位对学生技能的需求,我们就无从确立正确的实践目标。
之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就业技能的研究和传授是实践教学的核心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世界宣言》提出:培养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是高等教育主要的关注点,其目的是使毕业生更容易立业。
这是因为就业技能比实践能力有更清晰的内涵和外延。国外在就业技能研究方面成果显著,无论从理论到实践都有很强的借鉴价值。就业技能的研究和教学实践更能有效地架设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发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不能脱离教学和知识传授的过程。如何能够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出过硬的就业技能;如何让高校学生能够在就业中很快地将知识进行应用和解决实践问题,甚至发挥创造能力就是我们在就业技能中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因而地方本科院校宜推动就业技能的研究,发挥其在实践教学战略中的作用。
(二)“软硬实践”兼重。大学要适应市场需求,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操作技能的训练,这种行为在教学模式中容易对实践教学内涵理解偏重于“硬实践”, 即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软实践”,即“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践经验的积累等实践教学活动。相对硬实践,软实践更为侧重学生“思维”的训练,侧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实践教学重“硬”轻“软”,只是实现了面向“市场”,而无法使学生面向“未来”,无法成为“能胜任任何职位,并容易掌握任何一门科学的人”。同时,从经济管理实践来看,基层员工的最重要能力是操作性技能,随着工作岗位的提升,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显现。如果大学的教学不能加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学生在工作岗位中将失去“未来”的发展。只有经过适当实践训练并养成适当习惯的智力,才能形成适应未来要求的在任何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概念形成能力。
二、实施实践教学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充分利用课堂
课堂教学仍是地方高校实施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场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发展和国际经贸的新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内容也需调整与更新,如可增设“反倾销、反补贴实务”、“新型国际贸易方式”、“中小型外贸企业管理”、“创业管理”、“国际经济组织及其运行”等课程。虽然现有课程体系多少或有涉及,但都不深入,一掠而过,难以形成系统、深刻的印象。
实践色彩较强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非常需要在介绍基本理论概念、基本操作规范、基本国际惯例的基础上,用典型的案例或实战经历,或者模拟教学、双语教学、任务教学来介绍操作要领,使学生能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另要强调过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真正掌握能力。能否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是评判实践类课程教学成败的一个客观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外贸论坛,和学生一起了解与讨论国际贸易的最新动态;教师可通过博客、虚拟班级或精品(优质)课程网站直至自建贸易网站,与学生展开网上互动和信息共享,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来源于对外经济贸易第一线的人员就比较好操作;如果没有工作经验,就需要参加国内外重点院校或研究机构举办的短期课程进修、业务培训和学术交流等,建立教学和企业用人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的对接机制,定期选派教师到外贸企业调研、学习,以丰富实践教学经验。当然教师课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并需要注意课堂过程中的灵活处理。
(二)课外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一方面,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等考试,鼓励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知识竞赛;另一方面,统筹安排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企业实习、进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到社会中了解的更多、更详细的知识。
同时,高校应尽可能多地安排校内外实习基地。限于企业的参与度与接纳数量,较好解决的方法是校企联合培养,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利用假期等时间提供充实的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也可以定期组织企业人员为学生进行授课、讲座,讲解实战经验等。
高校可邀请一些与外贸相关的政府机构的管理人员进行讲座,如海关、检验检疫局、外汇管理局、国税局等,努力构建“学校——企业——政府”开放式的互动机制。
在培养学生的国际化方面,则国际交流联合培养是最佳途径。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与国外高校有这方面的联系,但总体来说范围较小,受惠的学生数量较少,应该寻求多方资金支持,促进这一工作的长期开展。
总之,高校、教师和学生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课内外的资源,以达到满足国际竞争需要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健,仇鸿伟.构建财经类高等学校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王健,冷柏军,主编.国际贸易实务研究:实践与决策.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
[2]余茂辉,王哲,胡中应.应用型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12(1).
[3]兰冰.世界高等教育宣言(节选)[J].云南电大学报,1999,1(4).
[3]傅远佳,朱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钦州学院学报,2011(8).
[4]肖勇.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引入网络C2C交易的探讨[J].高教论坛,2010(9).
作者简介:钟 燕(1978-),女,湖北襄阳人,讲师,从事国际贸易实务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