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对中国现代女性的影响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619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紧密联系,东西方之间的距离不断缩小,使得国家在交往上更加频繁,文化上也不断传播。女性受文学作品的影响,逐渐突破历史的牢笼,在现代时期下展现独特的自我。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子大多没有自我意识,展现了优雅端庄的状态,总是唯命是从,然而西方女子正好相反,他们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本文通过英美文学的分析,阐述其作品给中国女性形象的改变,同时对现代女性有着巨大影响。
  【关键词】 英美文学;女性形象;中国文学;现代女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030-02
  “女性”这一名词的出现就决定了它的与众不同,它在近代西方国家中是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作家笔下所关注的重点,因为当时的时代一直追求着男女平等、女性能够独立生活的问题。在当时的时代,“女性”成了大众的焦点,因此它可以作为当时的缩影,这一名词被众人所熟知,并且刻在了每个人的心中,这一名词是新时代的开始,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将当时的中西方女子进行比较,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子大多是优雅端庄的形象,没有自我意識,性格上唯唯诺诺,而西方女子正好相反,他们具有反抗精神,敢于斗争。现在由于经济全球化,东西方文化相互传递,中国受英美文化影响,女性形象发生巨大改变,突破古代的封建形式,更具有独立、自由的形象。因此,西方女性受到人们的关注和追捧,在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性格,引发众人的思考,可以说英美文学对于当时时代具有重要意义。
  一、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一)英美文学作品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社会大解放时期,坚持以人为中心,不断开放包容[1]。在这之前,女性地位不被重视,被看成劳动力而不断地打压,她们当时的状况与古代中下层女子一样,权利被剥夺。在这样的状态下,女性渴望获得自由,希望能改变当时的形态,在文艺复兴时期,女性地位不断提高,渐渐地受到众人的关注,同时她们也开始进入文学家的笔下,并逐渐地流行,从软弱、被束缚的形象转变为具有反抗精神的形象;在浪漫主义时期,女性人物形象侧重于生活,不过这也符合当时社会女性的性格,作者笔下的女主人公虽然出生一般,但在生活上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她们会追求独立,但在面对婚姻时败给现实,还是要依附于男性,不是众人所说的男女平等,因此女性的地位依然不稳固;在现实主义文学时期,也和前两个时期有所区别,他们依然没有优越的家庭背景,但他们有着梦想,敢于向当时社会反抗,面对不公时会努力对抗。简·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经济独立和女性独立[2]。
  (二)英美文学作品的探究
  在当时的作品中,其中《岛》《呼啸山庄》《简·爱》中的女性形象受到关注和评论,带来的是赞扬和讴歌。在当时的制度下,资本主义对地位低下的人不重视,并且由于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使女性变成免费劳动力,可以说所有的大权都在男性的手中,女性要完全依附于男性。在这样的状况下,当时的女性意识逐渐被唤醒,面对不公的社会,她们开始起来反抗。在文艺复兴后,人们知道人生来平等,男人和女人应该是一样的,有着相同的地位,有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女人可以和男人一样有决定权,所以她们追求社会平等,要求有独立的意识,需要被社会肯定,要摆脱社会的辖制,勇敢地争取自己的自由,追求自己的幸福[3]。在这些国家的历史中,女性一直处于卑微的地位,受男性的指挥,不被人重视,如果要打破这样的环境,女性必须要反抗,实现男女平等,消除阶级,让两性能够互相尊重,同时女性可以站在历史的舞台,为社会做出贡献[4]。
  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特征
  (一)自我意识清晰
  英美文学中,女性的社会主义自我意识很强,对于自己在婚姻恋爱上的选择都非常明确,敢于对爱情付出奉献[5]。自我意识的培养是英美文学作品中一个独特的表征:我们需要努力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努力做生命的主人,这一点是每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在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表达出自我意识的觉醒,在她们面对巨大的灾难和处于人生的困境时,女性往往会在理智与情感的激烈斗争中再次认识自己,激发她们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在不同环境中找回自信。
  然而中国历史上的女性多是唯命是从、完全依附于男性,在当时的封建制度下,女性地位低下,比如作者笔中的刘兰芝、祥林嫂等等,她们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自由,缺乏独立的意识,甚至在身体上饱受折磨。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她们也不敢反抗,这与西方文学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差别甚大。
  (二)女性主体性表达强烈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着自己的性格,并且她们的主体性明确,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在她们的理智与情感上都是充满了个人的情怀,敢于追寻一种属于自己的精神形态及灵魂式的爱情[5]。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塑造的是吉卜赛时代的女郎艾丝美拉达,她勇敢地打破现状,在精神上变得独立,对将来的美好生活充满向往,做自己一直认为是正确的事情,展现自己的独特人格魅力。所以说现代女性是主导自己的生活,用独特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三)具有反抗精神
  在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会为了自己的自由而反抗,在恶劣的环境下敢于斗争。作品中有很多知识女性,她们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提升,例如在《简·爱》中,女主人公的地位低下,但即使这样她依然与当时的社会反抗,因为能发现女性的魅力和伟大,女性不愿意委曲求全,她们爱恨随意,有着自己的想法,不会过度地依赖于别人,在遇到事情时会选择相信自己[6]。在作家苏珊·柯林斯《饥饿游戏》作品中,凯尼特斯是集智慧、美貌与勇敢的典范,为了救妹妹决定参加一项生死未卜的“饥饿游戏”,她是反抗精神的代表。   (四)具有时代性
  英美文学影响着当时的世界,并且具有积极的作用,它使女性获得自由。英美文学具有时代性,可以通过作品展现每个时期女性的地位和社会状况。可以说突出了女主人公的形象特征。例如《呼啸山庄》这一部作品就完全展现当时的现状,凯瑟琳处在一个女性没有地位的时代,什么事情都是由男性来做决定,可以说是父亲掌握大权的时代,需要唯命是从,在那样的状况下,女性独立的意识逐渐被唤醒,开始追求自由和解放,但是面对社会现实时,大部分女性仍旧无法真正坚持[7]。
  三、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人物形象对中国现代
  女性的影响
  (一)突破了女性的思想禁锢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在面对不同环境时能够勇敢面对。而现代中国女性也具有反抗精神,不再像古代那样唯唯诺诺,而是有着自己的人格。受福克和德里达的影响:“有效的女权只能是完全否定的女权主义,解构一切事物,拒绝建构任何事物。”因此,现代女性敢于直面不平等现状,可以说女性也可独当一面。
  (二)改变了女性的生活环境
  中国古代文学中,女性大多被“封锁”在房子里,没有自由,在封建制度的牢笼下,女性没有自主权,完全失去了自我意识。在西方文学和中国改革的影响下,女性开始走出这样的生活环境,她们敢于反抗,敢于去感受外面的世界,她们开始站在历史的舞台成为焦点。现代中国女性更加独立,更加自由,有充分的自主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被人辖制,处在自己想要的环境中,在风格上不断地突破。
  (三)构建了美好的新世界
  在新时期中,赞扬了女性精神,挖掘女性自身的特点和经验,追求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人格,不断迈向了多元化的风格,女性受到关注,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男女平等被人们熟知,可以说这新世界解放了女性,使她们可以在社会上有所贡献,同时也朝着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随着时代的不断改变,东西方交流更加密切,各国之间互相影响,交往的频率逐渐增加,使得国与国之间距离缩小,在文化上也不断交流起来。文化的发展影响着每个国家的发展,虽然之前中西方文化差异过大,但在国家的交流中,中国女性站上了历史的舞台,女性人物形象被塑造,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下,展现了独特的人格魅力,这对中国女性形象也产生巨大影响。通常英美文学艺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反映着时代的发展,是时代的象征,让现代的女性可以更好地展现自我,创造美好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赵文佳.赏析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J].大众文艺,2014,(17):29.
  [2]陈小玲.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解读[J].名家名作,2020,(9):114-115.
  [3]胡二娟.浅析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30):98-99.
  [4]杨流琴.中国与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探析[J].長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6):42-43.
  [5]王欣.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形式主义批评[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6]王先霈,胡亚敏.文学批评导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7]杨丽娥.英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旬刊),2018,(9):73.
其他文献
【摘要】 在《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际机器》中,阿尔都塞从形式上继承了马克思理论,但其意识形态理论与马克思的理论有很大的差异。阿尔都塞对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进行了补充和发展,提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阿尔都塞不仅将意识形态这个概念援引到社会、国家上,还在其他作品中将其与科学、艺术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意识形态、艺术、科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意识形态;艺术;科学  【中图分类号】B1
期刊
【摘要】 作为独具特色的文化养老产品,书法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动静适宜,对老年人形体调整、气脉调理、感知系统保健、情绪与心态调适均具良好功效。在深度老年化的社会背景下,研究书法训练的养老养生功能,颇具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文化养老;养生功效;书法  【中图分类号】J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112-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
期刊
【摘要】 《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里雅各首当其冲地将其译为英文后,许多学者尝试从不同角度对译文进行研究,本文拟采用陌生化理论,从异域化和混杂化两个方面对里雅各译本进行解读。里版译文忠实翻译了许多中国特有的意象,是异域化翻译的体现,为国外读者提供了新的认识世界的角度;另外,此版译文中还适当地将源语文本中的异域性特质与目的语自身特质相结合,达到了陌生化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译文的陌生化
期刊
【摘要】 社区是城市居民生活和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社区群众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空间。积极开展社区艺术活动有助于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给社区群众带来认同感和归属感。但是,社区群众普遍艺术素养不高,影响到了社区群众艺术活动的健康发展。本文将对社区群众文化进行简单介绍,分析当前社区群众性文化活动的开展现状,探讨群众艺术素养的提升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并提出提高社区群众艺术素养
期刊
【摘要】 MelodyC2E是上外的一个学生社团组织,他们响应新时代下文化传播的号召,对中文流行歌曲的英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本文通过对MelodyC2E翻译实践的评介,力图使中文歌曲英译这一少人涉足的领域引起更多学者的关注,从而在促进文化传播的同时,填补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  【关键词】 MelodyC2E;文化传播;歌曲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后殖民主义思潮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基石是颠覆二元对立的西方哲学传统的解构主义。这场思想运动充满着被殖民者对殖民文化霸权的负面情绪,一种是绝望,反映到翻译活动中带来的是妥协式的翻译策略;一种是愤怒,带来的是抵抗式的翻译策略。妥协策略的代表是巴西食人主义翻译,抵抗策略的代表是异化翻译策略,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翻译是异化策略的进化。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翻译;解构主义;食人主义翻译
期刊
【摘要】 《红高粱》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莫言的一篇中篇小说,故事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村民为生存而抗争的故事。小说的语言以方言土语为主,大量运用了汉语平行结构突显小说的乡土特色。平行结构的运用给小说带来戏剧化的艺术效果,但却给翻译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对小说中平行結构英译的分类与对比,分析译者对平行结构的翻译方法,在译者葛浩文的翻译方法中发现中英文语言的不同本质与其各自平行结构的不同表达方式。
期刊
【摘要】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促使我国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对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精神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然而对于文化建设来说,其中的群众文化建设是文化建设的关键。本文主要对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进行浅析。  【关键词】 群众文化;社会功能;文化价值  【中图分类号】G24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莫言在《透明的红萝卜》中营造出一个梦幻、透明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黑色精灵们能够肆意遨游,仿佛忘却一身伤痛。莫言用温暖的笔触、天马行空的想象、慷慨悲悯的情怀为那个浑身漆黑、承受痛苦的孩子营造了一座梦幻王国,为黑色的小精灵搭建了灵魂救赎的云梯。  【关键词】 莫言;《透明的红萝卜》;黑色精灵;梦幻王国;灵魂救赎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湖湘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注重教育,投身教育的先驱者,他们的教育理念历时千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传统:重视学思并重与知行统一,重视独立思考与理性批判。这对湖湘文化乃至整个中华文化都产生了影响。  【关键词】 湖湘文化;核心精神;本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9-0125-02  基金项目:2018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