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恩格斯的平等观及其当代意义

来源 :西部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m_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从思维方式角度,反对杜林错误的哲学思维;从人的本质角度,驳斥杜林人 的平等观论述;从内容角度剖析了杜林“暴力是社会的不公正的起源”的荒谬性,批判了杜林形而上学唯心主 义的错误平等观,并阐述了正确的代表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即: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平等的发展水平;消灭 阶级是实现全社会平等的根本途径;同时肯定资本主义平等观历史进步性。《反杜林论》为正确理解资本主义 平等观提供理论根基,为解决我国当今时代社会平等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反杜林论;恩格斯;平等观;当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2-0050-02

恩格斯的平等观使真正的平等回归于现实和历史。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思想理论、方法和不 平等的根源进行了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平等的正确发 展方向。理解恩格斯的平等观,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平等观,解决社会不平等问 题,具有现实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反杜林论》中平等观的背景

(一)社会现实的黑暗

《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一书中是最早表现出恩格 斯平等思想的著作,他展现了工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悲 惨生活,也揭示了资产阶级在雇佣劳动过程当中平等的 虚假性,并且指出了资本家的剥削行为。劳动者在蒙受 这种剥削过程中,逐渐有了自由意识,开始意识到应该用 暴力手段保护自己。直到工业革命结束,资产阶级和无 产阶级的利益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工人们开始从中觉醒。 经过一系列工人运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越来 越尖锐了。通过这些工人运动马克思恩格斯拥有大量的实 践经验,由此确立了自己的平等观。

(二)“杜林疫疠”的出现

19 世纪,资产阶级没有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对 无产阶级作出平等的承诺,反而加重了对无产阶级的剥 削和压迫,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以及封建贵族之间存在 着巨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工人运动广泛而积 极地展开,但是工人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不统一的,因此有 两种声音,一种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赞同和支持,一种是对 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和辩驳。杜林便是打着所谓“科学” 的口号并且得到了许多工人群众的追捧的一个反对马克 思主义的代表,杜林的荒谬思想在当时广为流传,恩格斯 不得不放下自己手中正在写作的《自然辩证法》,转身投 入到为了挽救工人阶级的革命运动中去,撰写《反杜林

论》反对杜林的荒谬思想。

(三)以往哲学家的影响

社会现实的影响之外,在理论上,恩格斯的平等觀直 接或间接地受到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 学家的影响。其中欧文、圣西门等晚期空想社会主义对 资本主义的批判对恩格斯的平等观影响尤其大。在《反 杜林论》中,恩格斯反复提到欧文的分配原理、圣西门的 平等理论。这些都为恩格斯的平等观提供了理论素材, 而后他继承与丰富了圣西门、欧文的思想,提出了消灭阶 级、实现平等的共产主义理论。这些以往哲学家的思想 丰富了恩格斯的平等观。

二、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一)思维方式角度:反对杜林错误的哲学思维

恩格斯曾经把杜林这样的代表称之为“玄想家”,把 他们自以为适用于一切事物和时代的理论看作是他们那 个时代扭曲的手足倒置的画像,是脱离于他们所实际生 活的时代的玄想,杜林的方法论脱离了对现实的讨论是 其最致命的一点。他从现有的思想中推断现实,却没有 从现实本身去看现实,因此他的抽象平等观不符合现实 和历史,这只是一种错误的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哲学。杜 林的这种方法“不是从对象本身去认识某一对象的特性, 而是从对象的概念中逻辑的推论出这些特性”。[1]423 杜 林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基本的公理,就像数学领域的基本 公理一样。他是人类抽象而提炼的思想,是永恒的真理, 是永恒存在不可违背的基本公理。在他看来,在整个社 会的发展中,社会历史领域也有基本的公理。因此,恩格 斯在他的《反杜林论》中对杜林的机械思维进行了强烈 的批判。恩格斯认为,杜林的思想根本不能解决社会正 义问题,所谓像数学公理化的应用实际上却是唯心主义 的先验论。

(二)人的本质角度:反对杜林的平等观论述

在对人的平等概念的讨论中,杜林的“两人意志完 全平等”思想和人与动物的区分思想也受到恩格斯的批 判。在恩格斯看来,“两个人意志完全平等”的思想太 过于夸张,要把人本质中复杂的社会关系简单化,进而探 讨平等问题,这种情况根本不存在。杜林又从人的道德 方面将人的兽性与人性相分离,他并没有意识到人性是 由自然性和社会性决定的。而且他认为拥有人性的人在 兽性的人的面前,这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恩格斯认为 杜林在耍花招。表面上看,他并不违反道德,但他可以通 过评判好人来肆无忌惮地对待具有动物本性的人。这是 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
  (三)内容角度:反对杜林“暴力是社会的不公正的 起源”的论述
  恩格斯除了反对杜林错误的哲学思维以及人的平等 观思想,还反对杜林的“暴力是社会的不公正起源”的 思想。他指出:“两个意志中,一方不能向另一方提出任 何肯定的要求。如果一方既然这样做了,并以暴力来实 现他的要求,那就是产生了非正义的状态,而杜林先生就 是按照这样的模式来说明非正义、暴力和奴役。”[2]101  也 就是说,按照杜林的说法,如果两个完全平等的人以一种 暴力的方式提出一个或另一个要求,这就是一种不平等 的行为。很明显,杜林认为暴力是不公正的根源。杜林 觉着,暴力绝对是一件坏事,可以看作是社会不平等的根 源。但在恩格斯看来政治暴力不是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一切暴力追溯到根源是金钱导致暴力的产生,支配暴力 的物质手段是金钱,因此,暴力的根源是金钱背后的财经 状况,而暴力是被迫为经济服务的。此外,卢梭一直认为 人类的不平等不是由暴力造成的,他曾讲述中世纪领主 废除奴隶制后农奴们的反应:一八零六年和一八零七年 普鲁士战败后,依附农制度被废除。同时,仁爱主照顾贫、 病、老、弱农民的职责也被取消。但当时,农民们却向国 王请愿,要求保持他们的奴隶制地位。否则,他们遭遇不 幸的时候谁来照顾他们?由此可以看出,在废除依附农 制,奴隶自愿向国王请愿自己接受奴役的地位,这里并没 有受到暴力胁迫而产生的不平等。关于人类的不平等起 源于暴力,这样的说法实则是一种荒谬的主观意向。

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平等观的内容

(一)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制约着平等的发展 水平

恩格斯指出,“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到底都是当 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1]378 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 的社会环境,对平等都有自己的要求,平等是社会、政治 和经济发展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 变化。马克思、恩格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整个理论体系 的出发点。他们把发展生产力作为一个必要的前提。没
  有生产力,就只有一贫如洗,一切陈腐的东西都会复活。 权利永远不能超越一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文化。时代的 发展只能立足于历史的发展进程,提出与时代发展水平 相适应的平等要求。因此,生产力是平等的必要条件。 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平等的发展,并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而发展。
  (二)阶级上:消灭阶级是实现全社会平等的根本途径 阶级消灭是马克思恩格斯平等观的实际内容,即“无 产阶级平等要求的实际内容就是消灭阶级的要求。任何 超出这样的范围的要求,这样的平等都是流于形式的,也
  是荒谬的。”[2]110 列宁肯定实现社会平等就是消灭阶级。 他认为,如果平等与消灭阶级无关,那是一种荒谬的偏 见。恩格斯的平等观将杜林抽象的平等观带回了现实世 界,真正实现了人类平等的恢复,并将曾经忽略的妇女儿 童的权利提升至其他平等权利相等同的位置,带有一定的 具体的实质的平等观。恩格斯的平等观要求消除阶级剥 削和对立,促成真正的社会平等,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历史作用上:肯定资本主义平等观历史进步性 资本主义的平等观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是历史进步 的表现,它大力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的上 层建筑更具有相对封建社会更优越的意识形态,并且资 本主义否定封建特权,改善人权,在政治生活中促进人的 权利和地位,但其实质是保护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即建
  立在资产阶级利益基础上的平等。无产阶级的平等观念, 最根本的要求是消灭阶级本身。它一方面反对社会不平 等,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资产阶级平等的积极内容。实现 政治经济平等的核心仍然是消除阶级,这是一个正确的、 现实的平等观。

四、恩格斯《反杜林论》中平等观的当代意义

(一)为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平等观提供理论根基
  恩格斯肯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上 的一次重大变革。政治上,人民的政治权利得到了改善 和提高。资产阶级作为推翻封建势力的赢家,挣脱了封 建社会各方面的束缚,改变了封建社会的不平等。另一 方面,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能力远远大于封建社会,为将 来实现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恩格斯指出, 杜林只看到了资本主义表面的不平等,却没有发现其背 后的不公正的经济根源。恩格斯在他的《反杜林论》中 揭示了平等与私有制、生产与分配、交换与消费、阶级消 灭之间的辩证关系和消除阶级压迫的正确途径。

(二)为解决我国社会平等问题发挥作用

学习恩格斯的平等观对解决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不 平等现象有积极的借鉴作用。在《反杜林论》的平等观 中,经济基础决定了平等的概念,生產力的发展水平制约 着社会平等的要求。这一观点清楚地告诉我们,面对当 前我国社会的不平等,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是大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我们必须坚持 增加社会的财富积累是实现人的平等的前提。努力实现 每个公民机会平等,解决好公平与效率的问题,注重公民 的道德素养的提高。恩格斯平等观对确立发展公正和谐 平等社会主义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下, 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幸福,社会才能不断进步。

(三)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养料

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全体人民的奋斗目 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也是我党重大的理论 创新之一,同时也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指 南。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应该建设什么样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民所期待和关注的问题。如今 中国共产党正大力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 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爱”二十四字核心 价值观。其中“平等”一词是恩格斯平等观在中国特色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体现,它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的理 论宝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基于全国上下共同努 力所创造出来的,它反映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 人民群众的深切愿望。

研究《反杜林论》中的平等观念并且结合中国的具 体国情,使我们认识到,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要从经济和政治制度上着手,在经济上实现平等 要提高生产力,提高科技运用水平,进而提高人民生活水 平,实现国家富裕人民安康。在政治制度上要实现平等 就要做到政府受人民信赖,解脱人的束缚,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以这种方式多方面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将促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 恩格斯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 第 3 卷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5.

[2] 恩格斯 . 反杜林论 [M]. 北京 : 人民出版社 ,1999.

作者简介:陈雪娇(1997—),女,汉族,山西大同人,单位 为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 思主义基本原理。

(责任编辑:董惠安)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南充职业技术学院2017级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这样一些问题:一、指导老师指导人数过多,工作量偏大;二、虽然指导老师对学生的指导频率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未得到指导;三、近三分之一的实习生认为实习单位不重视他们,仅把他们看作是教师的辅助人员;四、有一成实习生认为实习期间缺乏明确指导基本上靠自己摸索学习。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育实习的教育
期刊
摘要:象雄(藏文zhang-zhong)王国悬疑问题涵盖疆域、年代、世系等领域。通过分析藏汉史料,对象雄地理和世系沿革进行探讨,发现象雄初在西藏东部,后西迁阿里,外象雄是苏毗女国,随着吐蕃崛起,苏毗女国中部被吐蕃吞并而设置了苏毗茹,彼此联系中断的女国剩余部分,西部变成了大羊同,东部形成以康延川为中心的东女国,而占有古格的小羊同才是李迷夏的象雄王朝。  关键词:象雄;吐蕃;苏毗;敦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在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中开展关于宗教渗透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内地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理性健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但也存在高校宗教知识宣传教育不足、部分大学生对宗教态度暧昧、大部分学生对宗教渗透危害性认识不够等问题。对策是:提高思想意识,绷紧抵御和防范校园宗教渗透的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意识;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增强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的能力;筑牢网络防线,全方位抵
期刊
摘要:在国际政治中,霸权国通常会与一些小国结成同盟关系让小国衷心追随以此维护双方的共同利益。但当霸权处于衰落中时,小国会改变对霸权国的依附关系,在几个大国之间寻求平衡以维护本国利益。菲律宾南海政策的务实转变与美国霸权的衰落有很大关系,也有菲律宾深刻的国内原因。当然这并不代表菲律宾就从此彻底放弃了美国,而是开始在中美两大国之间寻求平衡,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中国应当积极利用菲律宾的平衡术心态,以有效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公共安全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公共安全卫生、农村治安形势严峻、公共空 间功能弱化等问题成了农村治理的难点。重要原因是政府公共安全服务难以延伸到最末端;人口数量大,流动 人口增多;预防应急机制不健全。而份水村推行村民“自治巡逻”模式,实行全村联动,每户出 1 人,每晚由村专职巡逻队员带领 1—2 名村民巡逻,实现“我为大家守一夜,大家为我守一年”的目标。这种模式探索了农村
期刊
摘要:佛教传入之前中国的幽冥世界是粗疏、混乱的,不具备伦理教化等功能。佛教的传入,给中国传统社会带来了新知识与新思想。以初唐佛教类书《法苑珠林》为代表的佛教典籍在拼组“死后世界”的过程中。输入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的新鲜血液,从而导致传统冥界产生了质的变化。冥府被赋予的审判、罪人惩治职能,对于敬畏心态的养成、不平心理的抚慰、社会善性的发展等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佛教类书;《法苑珠林》;幽冥世界
期刊
摘要:清代满汉女性服饰具有高度相似性,分析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审美心态的演变,可以看出在男权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缠足发展成了一种社会默认的行为道德规范;在这种以小脚为美的审美心态的影响下,弓鞋、旗履成为满汉女性服饰的“标配”。具体的文化成因有五方面:经济的发展、政治政策的影响、社会财富的象征、病态的审美、小脚成为男性择偶的社会标准。透过对满汉女性足饰相似性的反思,可为新时代独立女性的审美标准的形成提
期刊
摘要:治理是一种要素的集聚,更是一种要素的联结。在传统乡村社会,稳定的伦理联结造就了长达数千年 的安宁、和谐的状态。然而改革开放以来,现代性因素消解乡村社会的联结力量,造成乡村地区的“空心化”“原 子化”和“离散化”发展困境。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是克服哪一个现代性因子或离散性要素的问题,而 是如何构筑多元要素之间的联结问题。应对乡村社会的“碎片化”“离散化”和“原子化”的首要工作就是要 再造多
期刊
摘要:以哈尔滨市近郊城镇为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在权责相互的基础上,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可能形成合作共生的协同治理关系。这种关系不是“一方定规,一方守规”的主从关系,也不是“双方定规,双方守规” 的契约关系。这种关系指的是“协商、互信、妥协但保持相对独立”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合作共生的关系中,合作不只是具体的行为,同时也是地方政府与社会组织的状态,强调的是在协同治理中差异性互补的自然导向。同时通过权
期刊
摘要:为革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山东博兴县庞家镇引领农民再组织起来,打造集体经营“新时代版”,确立了“镇级主导,村支部抓总、引领群众唱主角”的路子,以民办民营为原则,组织部分有实力、有能力、有经验的人员投资成立振兴乡村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积极探索乡村振兴的“庞家路径”,收到显著成效, 具有可参考、可复制、可推广性。但也存在农民入社情绪不高、土地流转难、利润空间有限、优质项目缺乏等问题,
期刊